2024年1月8日发(作者:雪佛兰官网中国官网)
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11-04T03:09:57.285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16期(上) 作者: 马赈晖[导读]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覆盖多方面、涉及到多个阶段,全过程管理模式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 马赈晖 广州市流花湖公园(51003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覆盖多方面、涉及到多个阶段,全过程管理模式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缺点的弥补,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全过程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管理成本,也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模式;建筑施工管理;运用 一、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全过程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现建筑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不同的个体所提供的建筑所需资源不同。怎样把更为分散且具有差异的不同类型资源,整合为整体的建筑工程,对项目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运用全过程管理模式,有效策划了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同时及时调整了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继而有序的完成施工的目标。 2.有利于实现建筑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我国的建筑施工项目为了追求管理质量及效率,基本都借鉴了国外科学全过程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通过借鉴较为良好的施工理念,逐渐打破传统,开始追求全过程的管理模式,经对不同管理方法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同时另一方面有效缩短了施工的周期。以往的管理模式,逐渐向现代经营的管理模式转变,使得全过程管理模式得到了有效的实践运用,并且还能得到一定的创新。全过程管理模式,从理论逐渐向实践应用转变,从根本上提高了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如此反复的良性循环,促使建筑项目管理工作越来越科学化。 二、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的目标 1.强化安全规划 建筑工程高投资、高风险,特别是施工阶段突发问题丛生影响工程安全,所以,将安全规划设为全过程管理的一大目标,具体就是编制科学、可操作性、符合实际的施工流程与方案来保证项目施工安全,通过强化安全规划能够确保建筑资源高效利用,保证施工安全。 2.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 高质量精品工程是建筑全过程施工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维护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的关键点,整个施工中,全过程管理为建筑工程质量管控提供科学的指导,最主要的是全过程管理模式有效弥补了以往管理方式的不足,通过积极优化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3.优化配置建筑资源 全过程管理模式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确保精细化管理,实现建筑资源的科学分配与合理配置,支持建筑施工的有序进行,只有资源科学配置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合理把握施工周期,确保工程施工经济效益。 三、当今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设项目管理监督不力 当今市场上,经常会出现违法转包分包乱现,层层转包分包造成的结果就是最后干活的单位,用低于成本的价格获得工程,为了经济利益而不得不在工程上偷工减料,最终导致工程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2.前期设计方案把控不严,施工变更大 设计方案把控不严,建设单位不能有效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源整合起来,浪费资源的同时导致前期设计方案不够完善,在施工期间就出现设计大变更,拖延工期、成本增加,更严重的会造成施工质量安全问题。 3.施工过程存在管理不善 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善,人员架构不完整,质量安全管理不严格,技术支撑不足,导致在施工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加大了成本投入,严重的甚至发生安全事故,需要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 四、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在工程实施前的准备 做好资金的落实情况,完善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咨询等工作,通过加强在投标、合同、技术创新和原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为工程的实施打下基础。①加强招投标管理,明确项目实施目标,对施工项目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规划,明确具体建筑工程的有关要求,完善招投标文件。②全过程管理模式要加强合同上的管理,在进行相关建设工程时,需要签署很多种合同,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比如设计咨询、全过程造价咨询、施工、监理、检查等合同。 2.实施阶段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 为达到投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监督跟进,比如在实施过程中使用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管理,将收集和分析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资料和资料贯穿始终,发现成本变差时,立刻进行动态纠正偏,为工程造价管理层提供科学指导。加强各工序的动态成本管控的同时,也应立足于现代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情况、资源情况以及物资状况、设备状况等多种情况入手,对项目成本进行战略管控,设计建立动态管理模式,使全过程成本管理形成动态运行机制,并及时做出“微调”,最大限度地降低现代化建设成本。要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上下功夫,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约束机制,加强监督考核,为过程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而努力,如降低成本者将得到应有的奖励,否则将受到一定的惩罚等。 3.施工阶段的进度、质量管理 ①进度管理,对建筑施工的进度控制和管理上要以施工质量的基础,施工进度影响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严格控制施工进度有利于单
位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确保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首先管理人员要制定合适的进度管理方法,完善进度管理制度,规范进度管理,制定奖罚机制,提高施工单位、分包的主动性,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管理制度是施工质量和效率的保障。然后,采取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不仅能够确保建筑施工质量,还能避免返工,缩短施工时间,从而提高施工进度的控制水平。最后,确保施工时期的人力物力投入,保障资金合理安排。②质量管理,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始终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把控。首先在准备阶段,要严格控制建筑施工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不管是采购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其次,在施工阶段要对施工工艺、流程等进行质量监管,尤其是对施工中关键环节的质量监管,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检查。最后在建筑工程验收阶段,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此外,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自身要加深质量管理意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意识培训和管理技术培训,使管理人员将质量意识内化于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确保施工质量。 4.竣工验收管理 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后要进行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要有效地构建全面覆盖的现代质量验收制度,其中涵盖材料验收、工序检验、质量验收等多方面,通过验收来及时地找到其中不达标的环节,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最终达到质量验收的目标。 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而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顺应改革创新的潮流,贯穿工程项目各环节,有利于合理的资源配置,对施工活动的全面掌控监督,动态纠偏。以便为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规划,扩大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为国家经济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陈颖姣,何贤,王忠等.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4):208-210
[2]万金彪.关于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的探讨[J].工业,2016(5):176
更多推荐
管理,施工,全过程,质量,建筑,建筑施工,项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