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雅阁十代2022款报价)

美军指挥体系简介

美军的作战指挥体系

美国的国防领导指挥体制由两条线构成:一条属于行政领导体系,即通过“总统—国防部长—各军种部长、参谋长—各联合司令部下属的军种部队司令部”一线对全军实施行政领导;另一条线是作战指挥体系,即通过“总统—国防部长(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各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一线对所属部队实施作战指挥。

总统

国家安全委员会

国防部长

参谋长联席会议

各联合司令部

海陆空军种部长、参谋下 属 各 军 兵 部 队 司 令 部

具 体 部 队

实线代表行政管理权

虚线代表作战指挥权

20世纪70~80年代,美军在总结起战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作战指挥与行政领导分离的原则,在作战指挥系统改革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那就是陆军率先提出、随后被空海军所接受的名为“任务式命令”(“委托式指挥法”)的指挥控制新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美军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将作战决策权下放给各级军事指挥官,而上级指挥官的任务只是明确下达用来统一和协调战场行动的总目标和总计划。在美军作战指挥键的最高层,“任务式命令”要求文职领导人总统和国防部长只就“打不打仗”和“为什么要打仗”等根本性问题作出决定,而由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及其部属决定“如何打仗”。 当前,美军常设的高层指挥系统分为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两级。美军最高统帅机关是由总统和国防部长组成的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其指挥流程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命令由参联会主席通过国家军事指挥系统下达给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再由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负责具体指挥事宜。最高指挥当局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总部)对作战部队有指挥权,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主席无作战指挥权,但为二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最高指挥当局也可以超级指挥一线部队。

美国国防与军事指挥体制结构详图

总统

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

国防部

参谋长联席会议

国家安全委员会

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北方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联合部队司令部运输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战略司令部网络司令部海军部陆军部空军部

陆军部队司令部驻欧洲陆军司令部驻太平洋司陆军令部陆军太空与导弹防御系统司令部陆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太平洋空军司令部驻欧洲空军司令部空军航天司令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海军战略系统规划司令部·

··

···

具 体 部 队

实线代表行政管理权

虚线代表作战指挥权

二、美国国防指挥体系

成员

国家军事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命令,由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国家军事指挥系统下达给联合作战司令部的司令,再由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负责具体指挥所属作战部队具体实施

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

职能司令部

(5个)

战区司令部(6个)

指挥系统

总统和国防部长或由其正式授权的代表或继任人

类型

构成部分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

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

国家空中作战中心

构成部分

太平洋司令部

欧洲司令部

南方司令部

中央司令部

北方司令部

非洲司令部

联合部队司令部

特种作战司令部

战略司令部

网络战司令部

运输司令部

地点

五角大楼

(国家最高指挥当局的基本指挥所)

雷文洛克山中

(国家军事中心的备用地下指挥所)

奥弗特空军基地

(“尼普卡”--由4架E—4B型飞机组成)

地点

夏威夷H.M.史密斯兵营

德国斯图加特

佛罗里达州迈尔密

佛罗里达州迈克迪尔空军基地

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

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佛罗里达州迈克迪尔空军基地

内布拉斯加州奥弗特空军基地

伊利诺伊州斯科特空军基地

美国国防指挥系统

注:最高指挥当局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拥有对作战部队的指挥权,参谋长联席会议虽然没有指挥权,但为联接二者的桥梁。在紧急情况下,最高指挥当局可以超级指挥第一线的部队。

核大战指挥系统

美国本土防空作战指挥系统

美国与盟国联合作战指挥系统

构成

由洲际弹道导弹部队、战略轰炸机部队和导弹核潜艇部队构成

美国和加拿大两指挥机制

总统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下达核作战指令

地点

内布拉斯加州的奥佛特空军基地的地下指挥所

国家指挥当局—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国的联合司令部, —各防空区司令部—航空航天防御部队

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的联合作战指挥系统和美国与韩国的联合作战指挥系统

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各个军事条约组织或美国军事顾问团指挥美军作战

设夏延山的航空站

欧洲

韩国

一、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 国家军事指挥系统是支撑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在平时和战时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系统,其特点是生存能力高,能确保对全军 部队实施连续的、不间断的和实时的指挥和控制。主要有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空中作战中心、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组成。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

成立于1962年10月,设在五角大楼内,是国家最高指挥当局的基本指挥所。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供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和战时条件下指挥武装部队之用。该指挥中心内存贮有 10 多个战争总计划和 60 多个战斗行动方案,设有当前态势显示室、参谋长联席会议室、通信和技术室。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该指挥中心,用 40 秒时间就可与国外任何一个或全部联合司令部进行联系或召开电话会议。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保密局、国务院、国防通信局以及联合侦察中心等有关部门和有关的办公室都派有代表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工作。

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

该中心位于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交界处的雷文·洛克山中,距白宫约 170千米,距戴维营仅12千米,195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中心地下设施总面积达63000平方米,在300米厚的花岗岩岩层下,四通八达的坑道建筑如同一座地下城,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紧急时可容纳3000人以上。一旦全面核战争爆发,白宫和五角大楼被摧毁之后,这里将担负起美国国防部和总统栖身、指挥的双重功能,故有“备用五角大楼”之称。

这个中心可以说是美国绝密中的绝密。那些在上世纪50年代参加地下设施修建的人,也对自己的经历守口如瓶。因为他们当年是经过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和国防部层层审查才有资格参加设施建设的,并且签署了终身不得向外透露任何情况的保密合同。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该中心的设施全面启用,这也是该中心自建成以来的首次全面启用。

国家空中作战中心

设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弗特空军基地,由4架E-4B型飞机组成,称为“尼普卡”,当国家指挥当局登上“尼普卡”时,该中心就成为美军主要指挥所。

它是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双重功能的指挥机构。该指挥所设在 E-4

飞机上,平时不参与指挥,只了解情况。当美军处于临战状态时,它升空待命。总统首次下达核攻击时,它取代陆地指挥中心行使对战略部队的指挥权。由于它在空中机动,是美军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部分。 70 年代中期以前,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由

EC-135 型飞机承担, 70 年代中期开始改用 E-4A 型飞机。使用 E-4A 型飞机的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称为高级空中指挥所。 1985 年全部改用 E-4B 型。这些飞机始终有一架在空中执勤,机上配有一位将军领班,另有一架处于战备状态, 15 分钟之内即可起飞。

E-4B是70年代后期由早期核战指挥机E-4A改装而来,机身选用波音-747客机,每架造价达2.58亿美元。。冷战时期,美军为了在核战中进行反击,准备在地面核战指挥所被摧毁后,迅速启用E-4B指挥美军进行核反击作战。美国空军目前有4架E-4B,配备第55联队,其中一架保持24小时警戒状态,另一架随“空军一号”行动,以便于美国总统在全球任何地方能迅速登上该机。

在奥弗特空军基地还有一个地下指挥中心,拥有美军最可靠、最有效、最先进的指挥控制和通信设备。其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是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美国总统指挥战争的一条重要指挥线。它设在内布拉斯加州奥弗特空军基地战略空军司令部总部地下,最下面的三层是一个由0.6米厚的侧墙和1米厚的顶盖构建成的三层长方形混凝土建筑物,平时有1000余人在里面工作,临战前夕和临战时完全封闭,但与外界的指挥通信不间断。该地下指挥中心内部设施、防护设备完善,修备充足,可供800人工作和生活30天。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布什根据副总统切尼的请求没有立即返回华盛顿,而是乘坐“空军一号”总统专机迅速赶往奥弗特空军基地。在基地的地下指挥中心,布什可以指挥全球的美军。同时,布什在奥弗特空军基地还可以使用“空军指挥所”(该基地驻扎3架波音7 47-4B飞机,这种飞机经空中加油后可滞空72小时)指挥全球的美军。这样,即使情况再严重,也能确保国家指挥控制不间断和国家的稳定。

韦瑟山绝密工程

韦瑟山绝密工程,又称“地下五角大楼”,该工程位于距华盛顿约90千米的弗吉尼亚州贝里维尔的韦瑟山中,20世纪50年代修建,耗资10亿美元,于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40多年来,该工程经过不断的扩建。抗震和防电磁脉冲加固技术改造,已成为先进而又坚固的美国政要“核战末日避难所”。该工程不仅是美国的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也是国家紧急情况协调中心。该中心监视着世界各地所发生的重大灾难,如地震、核事故、核战争等。一旦受到核袭击,美国高级官员可以立即转移到这里,发布包括核报复和战后重建等各种命令。 违瑟山工程占地约200万平方米,地上约有30幢建筑物,设有微波中转系统、储水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直升机场和指挥控制塔以及监控系统等。在防护层厚度75-90米的坚硬岩石地下,修建了20幢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总面积54000平方米,紧急时可容纳数千人,里面有总统和政府要员的卧室,有地下水池和地下电厂,有医院、餐厅、娱乐和休息场所,有直通白宫的直拨电话,还有地下电车等等。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参、众两院议长以及其他法定的美国总统继承人,根据副总统切尼的命令,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特别保卫中队的直升机迅速疏散到该工程保护起来。这也是该工程自1965年11月以来的首次全面启用。

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

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是美国全面核战争计划中总统最主要的“核战末日避难所”之一,同时,它又是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国航天司令部的地下指挥中心。该中心位于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西南郊600-700米高的夏延山地下,1961年5月动工建设,1966年4月交付使用,该中心在山体深处的大洞穴中建有15座楼房。楼房的墙壁、地板、天棚、走廊和楼梯等结构全部由20-30毫米厚的钢板拼焊而成。每座楼房由几十根巨型弹簧支承,抗震性能良好。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是世界上可全天时监视全球航天器活动的惟一指挥控制中心,中心内部设施、防护设备完善,储备充足,能经受核武器的直接命中,紧急情况下,可供1800人工作和生活 30天左右。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当天,美国特工处曾建议布什总统躲进该中心,尽管布什最终没有躲进这里,但该中心却在“9·11”事件后扮演了重要角色--发布了“一号清空令”,即:所有美国上空和飞越美国上空的非军用飞机立即停飞。这道命令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高指挥当局为全面核大战爆发布准备的,这次是美国首次全面记动这道命令。

二、联合作战司令部

联合作战司令部是美军高级指挥机构,通常按战区或专业职能划分,均由多军种部队组成。根据1986年《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法》,“联合作战司令部”是指“负有范围广泛、连续性强的任务,并由两个以上军种的部队组成的军事司令部”。该法赋予了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广泛的权力,包括对战斗部队享有绝对控制权、作战指挥权、部队部署权、任免下级军官权,以及对战区内的后勤保障有完全的控制权,同时有权决定向战区部署部队与装备的优先次序。

目前,美军共设有11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其中6个按地区设,分别为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和非洲刮令部;4个按职能设,分别为战略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运输司令部、联合部队司令部和网络战司令部。建直这种体制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从战略仟务考虑,美军实行的全球战略要求其军队在全球建立责任区;二是从政治体制考虑,美国政治体制不允许建立掌握伞部军权的总参谋部,只能把作战指挥权分散到各联合司令部。

三、其它作战中心

除上述两级高层指挥系统外,美国为确保本土安全,还专门设立了本土防空作战指挥机构,即“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该司令部负责统一指挥美国本上航空航天防御部队和加拿大防空部队,司令由美国航天司令部司令兼任,加拿大空军司令任副司令。下辖7个防空区司令部(美国本土4个、阿拉斯加1个、夏威夷1个、加拿大1个)。其指挥系统由预警系统、指挥与控制系统和民防警报系统组成。预警系统按职能又分为轰炸机预警系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空间探测与跟踪系统。轰炸机预警系统分三线部署:一是远程预警(“北方预警系统”),由54个雷达站组成,可提供对轰炸机或巡航导弹攻击北美的战术预警;二是近程预警,沿美加边境的北纬49度线部署24个雷达站,探测距离达800千米,可在敌机进入美领空前20分钟发出警报;三是空中预警,由E-3C空中预警机担任,该机能在9200米以上高空发现和跟踪高度在1.83万米、距离550千米以内的600个目标。一架预警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7个雷达站。除这三线系统外,美本土4个防空区还部署了“联合监视系统”,由10个军用雷达站和36个民航雷达站组成,能探测美本土及其周围320千米范围内的空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由北方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预警卫星数据系统组成。空间探测与跟踪系统由空军空间跟踪系统和海军空间监视系统组成,任务是全面掌握绕地球运行的各种飞行体。

指挥与控制系统由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县延山航天防御作战中心和各防空区作战控制中心两部分组成。前者建成于1966年4月,内部设施齐全,生存能力极强,主要包括作战指挥中心(负责空间防御作战的全面指挥与控制)、空间防御作战中心(负责全球空间探测与跟踪系既)和计算中心(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收集到的各类情报进行处理与分发)循者为各防空区作战指挥所,负责自动收集和处理空情,掌握本防区空情动态,识别来袭目标并指挥部队进行拦截作战。

民防警报系统由民防局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分为全国警报中心、分区警报中心、州各报站和地方警报分站四级。其发布谷报的程序是: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获取空袭情报后,在30秒钟内报告总统;然后根据总统的命令,通知全

国民防卷报中心,由该中心通过全国警报系统在15秒钟内把空袭情报发到986个分区和州一级各报站;最后用7分钟时间分别传到5000多个州以下地方警报分站,由分站通过警报器、汽笛、广播等设备向公众发布警报。心(负责全球空间探测与跟踪系既)和计算中心(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收集到的各类情报进行处理与分发)循者为各防空区作战指挥所,负责自动收集和处理空情,掌握本防区空情动态,识别来袭目标并指挥部队进行拦截作战。

更多推荐

指挥,司令部,中心,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