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mg名爵zs)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翩然(piān) 龟裂(jūn) 农谚(yán) 销声匿迹(nì)
....B.劫难(jié) 蟾蜍(chán) 褶皱(zhě) 风雪载途(zài)
....C.缄默(jiǎn) 狩猎(shòu) 山麓(lù) 海枯石烂(làn)
....D.赌注(dǔ) 砂砾(lì) 腐蚀(shí) 鸟臀目(di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恍惚 干涸 账篷 不毛之地
B.热忱 派谴 鄙薄 精益求精
C.纯碎 极端 酬劳 沉默寡言
D.琢磨 呼啸 幻想 宁静致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B.自从上了初中后,使我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了。
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来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1 / 10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谙此理。
②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
③他们这种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④对求学的人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
⑤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经世治国之栋梁。
⑥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乃有“书圣”之美誉。
A.⑥①④⑤③② B.④⑤③①②⑥
C.④①②⑥③⑤ D.①④③⑤⑥②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宴会上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七年级(2)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②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
2 / 10
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 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3)将十万骑驰沙漠
.(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2)赏必行,罚必信。
3.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侯?
4.本文与《孙权劝学》在“劝人读书”这个问题上结果是否相同?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
3 / 10
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
4 / 10
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行走在岸上的鱼
蔡楠
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曾几何时,那里是她的家园呀!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蓊蓊郁郁、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遨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啊!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本领。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鲢,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息地追捕,红鲤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骤降,红鲤家族居住的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而且它们再也忍受不了近期污水中毒的折磨,不得不在一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那是一场心惊肉跳的厮杀。黑涛翻腾,白浪迸溅,红波激荡,鲤鱼们伤亡惨重。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5 / 10
其实老黑早就风闻红鲤的美丽,并渴望用她作为诱饵捕猎更多的美味。因此老黑有预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老黑将红鲤俘获并将其放在洞口旁边,在周围安排了多个看守和猎手。红鲤不肯“出卖”无辜的生灵,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粼粼的伤口,晶莹剔透的眼睛没几天就暗淡了下去。红鲤坚强地忍受着严酷的身心折磨,也暗暗地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中午是老黑们最为倦怠的时刻。为逃避渔人的捕杀,它们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就是中午,红鲤悄悄地绕开看守,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只渔船的尾部。她看到渔船上那个头戴斗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面大大的旋网,旋网在空中生动地划了一个圆,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族的寻找。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的主题。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这时,白鲢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白鲢将红鲤托进了荷花淀。白鲢用嘴吮吸清洗红鲤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食物。红鲤慢慢复苏了。
荷花淀里多了两个生死相依的朋友。红鲤红,白鲢白,藕花映日,荷叶如盖。红鲤和白鲢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徊。白鲢对红鲤说:“天空的鸟自由,也比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红鲤提醒说:“我们也不自由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一个午后,白鲢和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至,便远离了荷花淀。他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苇箔,绕过一条又一条粘网,闪过一只又一只鱼叉,快活地畅游、嬉戏。他们来到了一个细长而幽邃的港汊间。这时一只哒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白鲢看见一柄长长的渔竿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冲他们伸来。白鲢用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股电流划过,一阵晕眩,就失去了知觉。
红鲤亲眼目睹了白鲢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的经过。红鲤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再不愿动弹。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她:
6 / 10
离开这里,离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红鲤缓慢地浮上水面。暴雨如注,水面一片苍茫。红鲤一个又一个地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突然又一阵更大的雷声,又一道更亮的闪电,红鲤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跨过白洋淀,竟然飞落到了岸上。
那场暴风雨过去,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她要创造一个鱼儿离水也能活的神话,她要寻找一块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的陆地。
(有删改)
1.小说为什么以“行走在岸上的鱼”为题?
2.红鲤遭到“老黑”暗算摧残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答出两条理由)
3.试就这篇童话形式的小说所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4.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作简要评价。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萌发、夏天繁荣、秋天收获、冬天孕育,生命律动,需要发现:亲情醇厚、友情真挚、爱情甜蜜,弥足珍贵,需要发现:生命灵性、世事真相、人性善恶、人情冷暖,万象纷呈,需要发现……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章要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7 / 10
参考答案:
一
B
D
D
C
B
C
影入平羌江水流 遥怜故园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
1.
(1)擅长。(2)看重。
(3)带领,率领。
(4)同“披”,穿着。
2.
(1)(曹彰)多次跟随(太祖)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
(2)奖赏一定实施,(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
3.
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
4. 本文与《孙权劝学》一文都有关于劝人读书的阐述,本文曹操劝曹彰读书是担心曹彰不读书会成为有勇无谋的莽夫,通过交流曹操得知曹彰是有智慧、有谋略的,他的疑虑就打消了。《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吕蒙多读书、广泛涉猎来提升自己,吕蒙乃始就学,并且才略大有长进。两篇文章在“劝人读书”这个问题上的出发点相同,结果略有不同,曹彰没有听从劝告去读书,但是身先士卒、奖罚分明的谋略都具有;吕蒙听从劝告学习,才略长进惊人。
三
【答案】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
8 / 10
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1.①鱼行走在岸上违反自然常理,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读者探求原委的渴望。②鱼行走在岸上是小说的结局,它反映的是鱼类生活空间遭到破坏,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竟然到了改变物种和习性才能存活的境地,以此为题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③预示小说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使红鲤桀骜不驯、勇于与命运抗争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
2.不能。理由:①进一步突出红鲤遭遇坎坷,命运多舛,使情节丰富曲折。②红鲤遭遇暗算的起因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此情节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并非旁逸斜出。③写“老黑”的折磨摧残意在与人类捕杀行径作比,通过铺垫说明人类比自然界中的敌人更残暴凶狠。④创设激烈的矛盾冲突,为后来“老黑”被人类捕获和红鲤遇见白鲢以至行走在岸上埋设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①以生物习性特征为基础,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虚妄的幻想,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鱼类生活世界,将一条鱼的遭遇叙述得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其目的是借以曲折反映人类对自然残酷掠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给人以深刻警示。②以大胆的夸张描写红鲤与“老黑”厮杀的激烈程度,红鲤像鸟一样跨过白洋淀,飞落岸上并在陆地上行走,有意挣脱生活逻辑的束缚,使形象光彩夺目,其强大的冲击力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③拟人手法赋予“红鲤”“老黑”“白鲢”等形象以人的动作、语言、心理、思想和性格,人格化地表现其生物特征和喜怒哀乐的情感,引发读者强烈共鸣。④用细节描写刻画形象。如“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粼粼的伤口”“抖尾振鳍昂首收腹”“冲”“逆流而上”等一系列细节,生动刻画出红鲤历经磨难、执着追求的形象特征,给人深刻印象。
4.示例一:视角独特。作者借助生活在水中的一条鱼坎坷曲折的生命遭遇,反映动物生活处境艰难、生存环境恶劣的现实,展示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并于其中自然寄寓红鲤对自由平安生活的理想追求,作者保护自然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这种独特视角也将读者带进危机四伏、血腥恐怖的动物世界中,从而获得真切体验、强烈感受和深刻感悟。
9 / 10
示例二:情节设置独特。小说没有一味追求情节的紧张激烈,而是巧妙安排张弛起伏。红鲤幸福的家乡生活、摆脱“老黑”魔爪、与白鲢邂逅相依是“弛”、是“伏”;红鲤被黑鱼猎获、白鲢被杀害、红鲤跨越白洋淀是“张”、是“起”。这样写使小说产生了撼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让读者获得艺术的享受。
示例三:选材思维方法独特:荒诞性与现实性有机结合。以虚妄幻想为主体,又加入了现实性内容(用旋网和电铁圈捕鱼),这样既使小说产生了亦真亦幻、令人浮想联翩的艺术张力,又令其对现实的批判锋芒毕露。
四
/ 10 10
更多推荐
白鲢,生活,美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