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长城vv7)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
【第一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
我细细“品味”着《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细节,令我回味无穷。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八世纪,经过几百年的创作和积累而形成的。而《希腊神话故事》则是在古希腊神话的基础上编著的。它出自德国作家施瓦布之手。话说到这里,我也不得不提一下作者了。古斯塔夫 .施瓦布是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1792年出生于斯图加特。他曾今做过牧师与教师。他把古希腊神话和传说重新整理与编排,编著了这本《希腊神话故事》。
相传,最初的世界是一片混沌状态,在混沌之中首先产生了大地女神盖亚,以及老一代的天神。盖亚生下天父尤拉若斯。之后又与天父生下六男六女,称作十二泰坦神。天父担心儿女夺权,把孩子都打入地狱,只有小儿子在盖亚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小儿子克洛若斯长大后打败了父亲,成为新一代的神。天神和姐姐瑞亚生下赫拉、波塞冬、宙斯等三男三女。克洛若斯为了避免子女夺权,在瑞亚的保护下,小儿子宙斯逃过了被吃掉的命运,长大后打败了父亲,主宰了世界,救出了兄姐。后来,宙斯娶了姐姐赫拉为天后,生下了许多子女,组成了新一代神系家族,生活在奥林匹斯圣山。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神话故事,但还是有极大的魅力,使我深有感触。它把一幕幕战争场面刻画的惟妙惟肖。从书中的一个个事例,及赫拉克勒斯,普罗米修斯,伊阿宋等人身上都可以看出人类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希腊神话故事》激发了我们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并且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古希腊神话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是欧洲文学艺术的瑰宝。
【第二《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
在西方,对希腊神话了解的多寡,一向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成都的标志。希腊神话早已成为整个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想撇开它而谈论西方文化,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精读希腊神话之后,我才清楚了解如果你想真正的读懂西方,希腊神话是一门入门课和必修课。
我不得不惊叹希腊人惟妙惟肖的想象力,他们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甚至一花一草一木都赋予了神的含义,他们长早了太阳神、月亮神、风神、花神、爱神......这些想象蕴含着浓浓的宗教味道如同神与神之间相对松散的关系,时间的车轮慢慢滚向宙斯主宰的奥林匹斯众神时期,12位主神以宙斯为核心,各司其职,整个天庭秩序井然,宛若人间的通知秩序,等到了英雄时代,人间的英雄闪亮登场了,他们成为了故事的主角。这些英雄由于有着神的血脉,因而有着不凡的品格,他们从事着人间的活动,有人的喜怒哀乐、善恶好憎,在纷争和角逐中展示着勇敢和睿智。在他们的故事里我读到了战争的血腥,也读到了和平的美好;读到了爱情的浪漫,也读到了背叛的残酷;读到了勇士的忠诚;也读到了人性的险恶......
古希腊与中国、古罗马、古埃及并称为世界文明古国,读了《希腊神话故事》,我才知道自己之前对希腊的了解是多么浅薄,一个“古”字就饱含几千年的文化,而我之前对希腊的了解只不过是奥林匹克,希腊为人们创造出没的享受,它就像一《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
人类没有火种将如何生存?这本书从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讲起,将一个个神话故事像小读者娓娓道来,如火如荼的演绎着忠实与背叛的人类故事。希腊人的想象和智慧全融在字里行间,展示出人类原始的生存状态究竟是仙是魔,是善是恶?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外国的神话、外国火种的来由,还有外国人们心中伟大的神。
我读这本书的同时,还观看了希腊神话故事的动画片,所以我更了解这些故事了。
我知道在中国,传说女娲造了人,在外国,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普罗米修斯造的人;人世间的丑恶和灾难都是有火神造出的潘多拉的盒子放出来的。所以人们把丑恶叫成“潘多拉的魔盒”。
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到外国著作与中国著作大不相同,我认为外国著作比较难读一些,因为一些人名都容易搞混,我还得用本儿记着。人名都记不清,那剧情更不了解了。
这本书不但使我了解外国的历史,还使我对学习外国的著作打下了基础
【第四《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
美丽的希腊半岛东临爱琴海,西通爱奥尼亚,北穿赫勒持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入普罗彭提斯海(即马尔马拉海)。希腊半岛三面环洋,与它相邻的爱琴海中星罗棋布的四百八十多座岛屿则犹如遍洒海面的玉石玛瑙,爱琴海的山山水水孕育了灿烂的希腊文化。《希腊古典神话》就诞生其中。
本书分《天地变幻与种种传说》、《特洛伊传说》、《坦塔罗斯的后裔》、《奥德修斯》和《埃涅阿斯》五卷。以浪漫主义的故事形式反映古希腊人的宗教意识、世俗追求和社会生活风貌,再现了古希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的战争场面。
希腊神话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是多种民族的多种思想和多门语言共同熔炼而成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且打上现实主义时代特色的伟大的文学创作。
《希腊古典神话》给人类社会送上一只潘多拉礼盒,它让“盒内升腾起一股祸害人间的黑烟,黑烟犹如乌云迅速布满了天空,其中有疾病、癫狂、灾难、罪恶、嫉妒、奸淫、偷盗、贪婪等等。种种祸害闪电般地充斥了人间。盒子底部藏着唯一的好礼物,那就是希望。潘多拉听从神之父的建议,趁着希望还没有来到盒口的时候,连忙把盖子重新关上,从此把人们的希望永远锁闭在潘多拉的盒子内。”人间原来是没有希望的。
应该强调指出,希腊神话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神话赞美人的美好,痛斥神的邪恶,歌颂劳动,歌颂生活,坚信世人自身的力量。人,就是社会的希望。
当我读了《希腊神话故事》这本书之后,不禁佩服希腊人的想象力。他们把国内的最高山脉,即奥林匹斯变成众神居住和生活的洞天福地;把种种的自然现象视为神的指示本意,从中来揭示未来的祸福;把祭供现场的实际反应当作详示战争输赢的一种依据……总之,在他们眼里神是存在的。每一个神,每一个英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
希腊的神不像中国的神那样。中国的神,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人们把他们想象得非常完美、伟大而神秘,他们有常人所没有的无上法力,因而人与神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而古希腊的神却是古希腊英雄的化身,他们的秉性与人非常相近,他们来往于神和人之间,既有神的伟大,也有人的优点和缺点,人们与神自由相处,和睦相往。但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会搞阴谋甚至相互残杀,如著名的奥德修斯设计杀帕拉墨得斯,伟大的阿喀琉斯为战利品而跟亚格门农闹翻……把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淋漓尽置地展现了出来,把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逼真。
《希腊神话故事》既是一本神话书,又是一本历史书,伟大的特洛伊战争因为有神祗们的加入,而使内容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读起来使人爱不释手:海神波赛冬为希腊人开路,战神阿瑞斯为特洛伊人助阵,太阳神阿波罗援箭射击波赛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力战阿瑞斯……只要一想到那里,眼前便浮现出勇敢的希腊人与特洛伊人在战场上厮杀,搏斗的场面。
1 / 7
《希腊神话故事》是希腊人智慧的结晶,是希腊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这本书不但内容精彩,情节复杂,还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使再强悍伟大的人也会有他的弱点。
【第五《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
这个暑假,不但看了《城南旧事》这本好书,《希腊神话故事》也很不错。《希腊神话故事》讲了许多希腊优美的神话故事。我也从中认识了许多希腊神话人物。
读完整本书后,我最喜欢的是第十章《阿耳戈英雄们的故事》。它描述珀利阿斯抢了伊阿宋父亲的王位。为了重新得到王位,伊阿宋和一些英雄们去拿金羊毛,历经千心万苦,最后,虽然取得了金羊毛,但仍没拿到王位。
文章里描述最精彩片段是取羊毛。国王把根本完不成的任务交给伊阿宋,最后在美狄亚的帮助下完成任务。故事把伊阿宋的动作、神态都描写得十分生动。描写美狄亚的帮助写得非常具体。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我觉得伊阿宋十分勇敢、聪明、机智。美狄亚十分善良、友好;国王非常凶恶,其他英雄们也非常聪明。我非常喜欢这些角色。我以后碰到问题,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
听到这儿,你一定也想去看看这本神奇的书了吧,那就快去翻一翻,读一读吧。
【第六读了《希腊神话故事》有感
《奥德修斯的故事》属于施瓦布所著《古希腊神话故事》之第二十七章。
特洛伊战争后,那些在战场上和归途中幸免于难的希腊英雄先后回到故乡。可是,只有拉厄耳忒斯的儿子,伊塔刻国王奥德修斯没有回来,命运女神又给他安排了一场奇特的遭遇。他久经漂泊后,来到俄奇吉亚岛。这是一座孤岛,岛上怪石嶙峋,满是参天大树。提坦巨人阿特拉斯的女儿,女仙卡吕普索,把他抢入山洞,愿意委身于他,作他的丈夫。女仙保证让他与天地同寿,而且永葆青春。奥德修斯却仍然忠于他的妻子珀涅罗珀。奥德修斯的忠贞感动了奥林匹斯圣山上的神衹,除海神波塞冬外,没有一个不同情他。海神与他有宿仇,不愿与他和解,但也不敢毁灭他,只是让他在归途中历经磨难,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流落到这座偏僻的荒岛上。
神衹们商议后决定,卡吕普索必须释放奥德修斯。于是,雅典娜派神衹的使者赫耳墨斯来到地上,向这美丽的女仙传达宙斯的命令。赫耳墨斯强调说,宙斯的决定是不可违抗的。雅典娜也从奥林匹斯神山降落下来,来到伊塔刻岛。她隐去神衹之身,变形为手执长矛的塔福斯人的国王门忒斯,进入奥德修斯的宫殿。
奥德修斯的宫中一片悲哀和混乱。美丽的珀涅罗珀和她的年轻的儿子忒勒玛科斯已不能成为宫殿的主人了。
珀涅罗珀是伊卡里俄斯的女儿,他曾宣布把女儿嫁给竞赛的胜利者。奥德修斯在竞赛中取胜,得到了聪明而美丽的姑娘珀涅罗珀。奥德修斯带着她离开拉西堤蒙回伊塔刻时,伊卡里俄斯恳求女儿不要离开他。奥德修斯请她自己决定。珀涅罗珀默默地把新娘的面纱罩住脸,表示愿意随他回去。此后,她一直忠于爱情,至今不渝。特洛伊城陷落的消息传到伊塔刻时,她看到其他英雄陆续回到家乡,但不见奥德修斯归来。时间长了,便有人谣传他已死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信以为真。于是,珀涅罗珀一下子成了年轻的寡妇,她的美丽和巨大的财富吸引了众多的求婚者。单从伊塔刻就来了十二个王子,从邻近的萨墨岛来了二十四个,从查托斯岛来了二十个,而从杜里其翁则来了五十二个。此外,求婚者还带了一名使者,一名歌手,两个厨子以及一大群随从。所有的王子都来向珀涅罗珀求婚,并强行住在宫殿里,吃喝玩乐,尽情享用奥德修斯的财富。这种情况已有三年了。
雅典娜变为门忒斯的样子走进宫殿,看到求婚者正在宫里饮宴作乐。他们坐在从奥德修斯的仓库里取出的牛皮上,使者和仆人们来回为他们斟酒,分食品,抹桌子。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悲伤地坐在求婚者中间,思念着父亲,盼望他早日回来,赶走这群无赖。突然,忒勒玛科斯看到一位陌生的国王走进宫来,便上去和他握手,热烈地欢迎他。两个人一起走进宫中。雅典娜把长矛放在大柱旁的枪架上,那里还有奥德修斯的武器。忒勒玛科斯请客人入座。座位上铺着花纹美丽的软垫。他还把一张小凳拉过来让客人搁脚,然后坐在他身边。一名少女用金盒盛来热水请他洗手,后来又送来面包、肉和酒。不一会,求婚者也跑过来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仆人们忙忙碌碌,斟酒送水。求婚者在酒足饭饱后,要求演奏音乐。使者把精巧的竖琴递给歌手菲弥俄斯,他调好琴弦,演唱起来。
【第七《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
升入五年级的第一个月,我们班同学阅读了《希腊神话故事》这本书。
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的神话故事,我喜欢的有:《十二项任务》、《远征的英雄们》、《特洛伊之围》、《决斗》……等等很多。其中《十二项任务》主要讲的是赫剌克勒斯为欧律斯国王完成了十二项任务,它们分别是:杀死涅漠亚巨狮、战胜九头蛇怪许德拉、生擒刻律涅亚山的牡鹿、生擒厄律曼托斯山的一头野猪等等艰苦的任务。
读了这本书,我最佩服的英雄就是赫剌克勒斯了。故事中讲到,赫剌克勒斯之所以愿意为欧律斯国王办事,是因为一个叫赫拉的女神把他变疯,变疯后的他吃掉了自己的三个儿女,而这三个儿女同时也是国王欧律斯的孙子和孙女。等赫剌克勒斯清醒过来以后,一切都已经晚了,所以英雄的赫剌克勒斯是为了赎罪,去为国王欧律斯完成了十二项任务。
读这本书,我觉得里面的每个神话故事都很有意思。除了有前面讲到的英雄人物赫剌克勒斯外,我还知道了很多的神,像宙斯、雅典娜、阿波罗、波塞冬、哈得斯、赫拉、赫斯蒂亚……。不过我不明白的是,他们的名字怎么都这么怪呢?我想也许是希腊那里的一种名字称呼的习惯吧。总的来说,我看了这本书,对希腊的一些神话故事很感兴趣,让我长了很多见识,这样的故事我以后还要继续读继续看,真的是很有意思!
【第八《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
提到神话,想必不少人会想起我过的四大名著之一,也同时是我国古代的神话《西游记》吧?不错,,《西游记》的确是我国经典的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在文学界里不光我国有经典的神话故事,在国外也一样有家喻户晓的神话,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深受喜爱的《希腊神话故事》。
古希腊的历史源远流长,自然也就产生了他们当地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当中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神话故事。
在希腊的神话故事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万物之主的天帝宙斯:有庄严又爱嫉妒的天后赫拉;有富有母爱的农业女神的得墨忒耳;有聪明善战的雅典娜……这些众神每一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如果你想了解每一个神的故事的话,就赶快买一本回家彻夜捧读吧!
还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大英雄:海格力斯、赫拉克勒斯等,无不出自希腊神话,可见希腊神话故事的魅力与影响力如此之大,希腊神话的故事在世界广为流传,如果你海没有听国一两个故事的话,那你可就被时代抛弃了!
古希腊的神话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源泉,当我们在阅读这些美丽的神话的时候,一定也可以感受到希腊文明和艺术的灿烂辉煌!
【第二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沉郁顿挫悲壮苍凉_辛弃疾_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_赏析
2 / 7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沉郁顿挫 悲壮苍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谢朝坤
摘 要: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风格,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豪放。结合辛弃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细致分析这首词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关键词: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放 沉郁顿挫 悲壮苍凉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宋宁宗开禧二年即公
元1205年,当时,独揽军政大权的韩侂胄准备对金用兵,同时召回闲置几达二十年之久的辛弃疾,先后任以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在镇江任上,壮志未泯、一心主战的辛弃疾积极备战,屡次向当政者提出良策,又对韩一意孤行、轻敌冒进深感忧虑。不久,韩以为北伐成功指日可待,盖世功勋唾手可得,便欲排除异已,独享其成,遂捏造“好色贪财,淫行聚敛”的罪名,逼迫辛弃疾弃职而走。眼看故国恢复无望、报国壮志难酬,年逾花甲的作者蹒跚登上北固亭,怅望
注释:
[1]黎靖德:《朱子语类》(卷1),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页。
[2]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潮州韩文公庙碑》(卷17),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08页。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
[3]程千帆:《宋诗精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4]俞樾:《茶香室从钞(卷八)》,“国朝萧墨《经史管窥》引李耆卿《文章精义》云:‘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5]陶文鹏:《苏轼诗词艺术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页。
[6]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静常斋记》(卷11),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3页。
[7]李翱:《复性书》,转引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页。
[8]黎靖德:《朱子语类》(卷94),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71页。
[9]程千帆:《被开拓的诗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页。
[10]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石声淮,唐玲玲编,《东坡乐
府编年笺注?附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54页。
[11]苏轼著,王文诏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卷6),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2页。
[12]苏轼著,王文诏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大老寺竹间阁子?凌虚台》(卷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99页。
[13]苏轼著,王文诏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岘山》(卷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75页。
[14]苏轼著,王文诏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壬寅二月,有诏……》(卷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22页。
[15]苏轼著,王文诏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卷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29页。
[16]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书吴道子画后》(卷70),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10页。
49
odern chineseXIANDAI YUWEN
(徐冠镧 南京大学文学院 210093)
2009.11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破碎山河,不禁思绪万千,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对国事的忧虑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绪结合起来,遂成就了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佳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在其另一首词作《南乡子》中,他就以万分钦佩的口吻赞扬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江东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燕、后秦时,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气吞万里之势。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刘裕的居所,也沦落为毫不起眼的“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与气势了。
在上半阕中,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一、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时间一如淘淘长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寻常草树”而已。二、由于世无英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经英雄辈出的3 / 7
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人民沦为异国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此情此景,无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丧权辱国之痛。三、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屡被贬谪,遭遇坎坷,抒发了自己怀才而不能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悲凉之感、怅惘之情,溢于言表,为全篇奠定了沉郁苍凉的情感基调。这三层意思,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感情饱满而真挚,情绪热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画了一个忧国忧民、急于收复故地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为宋文帝刘裕隆的年号。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
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的宋金议和。“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在此,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切近的自身,开始追忆住事,回顾自己一生。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而作者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但作者含而未发,而是又从对自身往事的回顾中转来,转而绘写眼见的现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四十年多年的往事,不堪回首。人们的抗金意志已衰退,已习惯于苟安太平了,对面那佛狸祠中,不是响起了一阵阵祭祀求福的鼓声吗?一句“可堪回首”,道尽了作者心中的无奈与悲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此,作者想起了烈士暮年但仍壮心不已、欲以身报国的赵国名将廉颇。廉颇晚年遭人谗害而出奔魏国,后赵国被重重围困,赵王为解救危局,欲重新起用廉颇。在此,作者一方面以廉颇自况,说明自己虽英雄老去,但雄心尚存,壮志犹在,欲为收复河山而尽心竭力。但其重点却在另一方面,廉颇虽然老了,犹有赵王还能想起他,还想起用他,但是我呢,我空怀与廉颇一般无二的报国之情,但谁又能想起我而重用我,给我有施展才华、实现报复的机会呢?作者没有直接采用否定的叙述方式 ,而是巧妙使用反诘语气,将自己满腔的悲慨与愤懑收敛、凝炼,成功营造了一份“欲说还休”的含蓄和深沉,同时显现出自己心中那份无法言说、无处可说的无奈与悲凉,这无奈与悲凉是那么沉重,以致任何语言都不可能将其承载。
这样一首沉郁顿挫、悲慨苍凉的诗歌,为什么屡屡和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相提并论,共同被列为豪放词的代表呢?这其中深刻的原因: 一如辛弃疾的大多数词作,此词自有一种内在的气势与力度,虽情感低沉,但气魄雄大。在抒情上,全词感情如地下岩浆,奔突激荡,倒折回旋,显得真力弥漫,起笔描绘千古江山,感情豪壮;“英雄无觅”,词情一变而悲凉;缅怀孙刘伟绩,于瞻慕中见怅恨之思;引元嘉北伐史实,于回顾中流露对时事的隐忧;举当年战斗岁月,于追忆中见失落之痛苦;描绘敌酋祠内香火旺盛,于遥想中流露无限的焦虑;词末以廉颇自比,一吐壮志虽在,报国无门的郁愤。思绪波澜起伏,感情抑扬升沉,悲壮的气势不可羁勒,充溢全篇,一种辛词所特有的力度通贯始末。语言方面,作者力避平庸。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诸句,更是“句句有金石声”(陈廷焯语),笔力劲峭、挺拔,极其雄浑沉郁。从字词上看,作者在这首词中采用了许多发音洪亮的词汇,显得大开大阖,大大加强了这首词的内在震撼力,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让人误把首词作为了一首豪放词而成为了辛弃疾的代表作。
50
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
(谢朝坤 郑州 河南财经学院校长办公室 450002)
XIANDAI YUWEN
2009.11
【第三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浅析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四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文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文赏析
1.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失志为国效力,奉献自己的才华,随时准备为收复中原先地建功立业。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闯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2.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开清元年(1206年),作者当时66岁。1204年,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出于某种目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调辛弃疾作镇江知府。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前线。辛弃疾一上任,努力作好北伐准备,并且认真分析了北方的情况,认为蒙古已经崛起,金内部矛盾纷起,政权必乱必亡。但他又认为,南宋要想取得北伐胜利,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并建议起用老将重臣,可是韩侂胄之流的抗金目的本来就不是为国家社稷着想,只是一个幌子,自然不可能采用辛弃疾的意见,并且对他疑忌不满,于是借口一件小事,给他一个降职调离的处分,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南下已四十三年,一直遭到主和派的猜忌、排挤,现在又遭打击,他那一腔热血无处可洒,满腹才华无法施展,北伐抗金恢复大业的宏伟愿望彻底落空。因此他在被调离镇江时,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满腔热忱的《京口北固事怀古》,借古人事说自己梦。
3.赏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件谋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借用了孙权的典故。孙权以东吴弹丸之地与刘备联盟打垮了来自北方强大的曹操,保卫了国家。“风流”是指孙仲谋他们开创的丰功伟绩,只可惜,现在我登上北固山,却无处寻找孙仲谋他们开创丰功伟绩的痕迹了。
“江山”冠以“千古”,一入手便勾起了人们绵绵不断的今古兴亡之思: 物换星移,沧桑屡变,神州大地上几番分合,几番易主。在这幅历史画轴面前不禁从江山联想到人事,于是引出与京口有关的第一个典故: 孙权。他曾多次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现在看起来是很平常的地方,人们常说那就是刘寄奴曾经住过的地方,言说寄奴出身低贱。“寄奴”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他就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判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三句是颂扬刘寄奴率领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作者通过颂扬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为国抗金的理想与愿望,他做梦都想成为孙权式的英雄人物,甚至想“生子当如孙仲谋”。
繁华已逝,萧条满目,于是引出了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典故: 刘裕。人们传颂着那斜阳照射的草树之间,那平常的巷陌之内,就是刘裕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虽然荒凉,但它毕竟孕
育过这样的英雄,这是对英雄的向往,这是民族的骄傲;“万里”指被敌人占据的中原地区。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刘裕曾在京口住过,两次从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业。作者登临北固4 / 7
亭,自然要想到他们,借古讽今。作者借赞扬孙权、刘裕,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上片:作者借京口历史人物的业绩,隐隐约约地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前,赢得仓皇北顾。”也是用历史典故。元嘉元年,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草率出兵。本想赢得像汉朝霍去病那样大败匈奴、封土筑坛的大功,最后却落得一败涂地、仓皇逃命的下场。辛弃疾用这个典故就是告诫南宋统治者,要想抗金成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万万不可草率从事。其实,后来韩侂胃因为没有听取辛弃疾的建议,果然应了这个“仓皇北顾”的预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这三句是倒装句,意思是说,我站在北固山上,北望中原,仍然清晰记得,四十三年前,我从扬州城下经过,扬州城里一片烽火。辛弃疾南下,本想凭借强大的国力,北伐中原,收获失地,恢复大业。然而根本没想到,宋王朝从赵匡撒开始就没有多大的理想,只想苟且偷安保住自己的皇位,虽有较强的国力,但军队的战斗力极差,无法保家卫国,居然出现两个皇帝一齐被掳的千古笑话。南宋小朝廷更是昏庸无能,不知使多少像辛弃疾一样的豪杰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南下四十三年已经过去,人已垂老却壮志未酬。
“佛狸洞下,一片神鸦社鼓。”回到现实,使辛弃疾揪心难捱。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一败涂地,王玄漠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直追到长江边上。“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字,他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筑了一座行宫,后来就成了佛狸词。老百姓是安于现状的,也是最容易忘却悲哀和耻辱的,当年拓跋焘一路追杀,尸横遍野,民不聊生,而现在佛狸祠下却香火很盛,“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担心: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果不迅速收复失地,老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以后要想再收回,就更不易了。辛弃疾一心为国,深谋远虑,可是无人能识,一直得不到重用,可见宋室是如何的昏惯与无能。虽然他老之将至,仍然忠心不渝,以廉颇自比:
第三个典故: 刘义隆。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北顾涕交流”。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赢得”二字沉痛万分,悲愤之至。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用张浚北伐,在符离集遭到大败。作者希望当局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动。引用这一典故有力地证明了辛弃疾在北伐中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及讲求实际,他力主用兵又决不苟同韩侂胄之冒进。
从拓拔焘的入侵自然想起了金兵的入侵,词从怀古转到伤今。这一句指自己南归已四十三年,四十三年过去了,当时的惨象记忆犹新( 指1162年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地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种辛酸的场面时刻萦绕在作者心头。如今登上北固亭面对扬州路,想起刘义隆的历史教训,自然又涌上心头,作者将它写出来也是为了警告统治者切莫重蹈复辙。
第四个典故: 拓拔焘。作者写下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情景: 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这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的不协调,在这“喜庆”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与耻辱。作者写此情景在于从反面激励人们只有收复失地,光复祖庙,才能使同胞免除灾难,同时也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复失地。
“凭谁问谦颇老矣,尚能饭否?”又是用典,张仪使用反间计让赵正派遣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廉颇将军去守长坪,使得四十万赵军被活埋,赵王悔悟,想再度起用廉颇,无奈奸臣当道。廉颇虽老而壮心未已,一顿饭吃了一斗米饭,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马,显示自
己尚能为国效力。报者却云:“一饭三遗矢。”终未被用而赵国日弱,国无可救。辛弃疾,在这首词末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年书虽高,尚有余勇,为国效力,其耿耿忠心,日月可鉴。
第五个典故: 廉颇。但作者一片复国的热情谁能理解呢! 他虽身居抗战前线却并未受到重用,政敌在时刻窥探着任何可利用的机会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颇。辛弃疾雄心一似廉颇,但在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在更为腐败的政局中比廉颇还不得意,竟连人过问都没有。“凭谁问”三字包含着屈原式的“荃不察余之中情”的悲愤与感慨。怀念廉颇,正说明壮志未酬,但朝庭不重用,又有什么办法呢?
下阙: 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从历史到现实,再到自己,写出了对北伐抗金,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也表达出自己为国效劳的忠心。
全词自始自终几乎全在用典使事中展开。首先,这些典故含意丰富,蕴藉深厚,具有强烈的倾向性、明确性、针对性及和谐的统一性,融注着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作者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用典而不被典所缚,句句怀古,句句不离现实,在历史的波涛中翻卷着时代的风云,使事事更为精辟,抒情益见慷慨。其次,这些典故用得很巧妙,体现了作者的才气与学识,上下几千年,人物五六个,但是作者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处理妥贴有序。借用典故以增加词的容量,扩大词的表现力,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辛弃疾对词的重大贡献。
【第五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默写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词中作者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2.词中辛弃疾以 两句写当年的遗迹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3.词中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裕的英雄气概。
4.词中辛弃疾以 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对照,表现国土沦丧的哀痛。
5.辛弃疾在词中结尾运用历史典故,以,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6.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7.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苏轼在词中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两句写滔滔
的江流。
2.苏轼在词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发出了 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苏轼在词中写当年周瑜春风得意,, 两句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周瑜的风姿潇洒,年轻有为。
4.苏轼在词中写了周瑜作为儒将的便装打扮,接着以 两句,描绘了他在赤壁之战时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
5 / 7
英气勃发。
5.词中下片由过去跌入现实,作者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发出,时光易逝,壮志难酬。
6.苏轼在词中以 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地洒酒祭奠。
7.《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
【第六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5.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无比沉痛的感到人们对失败的历史和分裂的局面渐渐的不以为然的句子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
6.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而败北的典故,表达对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认识和意见的句子是: ,,。
7.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中,辛弃疾运用典故,在豪壮中透出激愤,表达无限悲哀的句子是 :,?
8.《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刘宋旧事暗喻南宋不堪回首的社会现实的句子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
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
是:,,。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
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
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
情绪的句子是:,。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
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三句勾勒了刘裕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
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的句子是 ,
,。
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
句子是,。
6 / 7
答案: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第七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诵读感知,体味风格:(6分钟)(完成教学目标1)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4、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
(三)、找典故。(8分钟)
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单独命题的很少,如这一课中的《声声慢》《扬州慢》《雨霖铃》等,而只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就很 1
7 / 7
更多推荐
作者,京口,怀古,英雄,历史,故事,没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