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汽车标志识别)
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 引导、配置作用,即在保持有形商品的
市场认同和接受。同时,航运服务功能
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 强大集散功能的同时,将进一步扩展到 的形成还需要具备历史文化、现有基础
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I{
资本、信息、技术等非有形商品的集散,
l
跃。”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又作出建 成为其全球辐射半径内综合要素资源的
以及未来发展潜能等方面的条件。而虹
口域内的北外滩,历史上就是上海航运
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进一 集聚地,通过航运中心对各种要素资源 业的发祥地之一,黄浦江岸线分布着许
步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
的整合,将各种要素组合成新的产品或
多大型中央直属航运企业,具备航运服
贸易和航运中心。形成了上海的“四个 服务并输向目标市场,成为我国联系两
务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独特的先发优势
中心”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核心。因此,
和综合配套资源,拥有巨大的潜力。
孙卫国给记者分析道,上海城市的
航运服务功能将成为 海国际航运中心
“四个中心”功能是一组功能链上的四个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节。其中,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源于上 孙卫国进一步指出,从航运产业链
海独占性的区位资源,充分发挥这一资 分析,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源的优势,就能抓住功能链的一头,在
一
是航运主业,主要包括船舶运输、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推进和产业派 轮经济;二是航运辅助业,包括港口服
生的基础上,推进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
务业、船舶供应、船员劳务、货运服务、
形成乘数效应。通过产业延伸和功能延
技术检验等;三是航运衍生服务业,主
伸,推进城市功能的扩展与完善,形成 要包括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
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功能的环环延伸 海事仲裁等。航运服务功能涉及现代服
与推进,推动经济中心总体目标的建设。
务业的多个领域,比较适合在贸易、信息、
他告诉记者,按照资源配置型国际
交通等条件比较发达的市中心城区发展。
航运中心的核心定位,卜海国际航运中 上海港区离市中心比较远,综合服务条
心建设将以物流为主导、形成对长江流
件与中心城区存在着差距,发展现代航
域、长三角、上海市的资金、商品、信 运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
息、产业等生产要素国际化流动的服务、 业条件欠缺,交通成本也较高,难以被
发展航运服务业,强化航运服务业
的辐射功能、增值功能、服务功能,将
使虹口置身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
“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的国家战略大局前沿下国家战略记用一
句话来。
以航运功能定位为核心
提升城区功能,增强区域竞争力
2000年,虹口区就开始利用域内黄
浦江沿岸的优势,结合港务局集团的功
能调整,以“突出重点,发展两翼”为
战略目标,首先提出了打造北外滩航运
集聚区的概念。
2002年1月, 海市提出黄浦江综
合开发战略,虹口的长期发展规划布局
的调整与整个上海的城市规划布局调整
结合到一起,虹口区的北外滩成为上海
黄浦江综合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虹口区明确提出:要按照“融
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大格局,融入
世界经济发展新潮流,高起点、高水平
地推进虹口新一轮发展。按照这一指导
思想,2005年起,虹口区逐步明晰了“航
运虹口”的功能定位,编制了“十…五”
规划,提出了“一区一街一圈”功能布局。
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虹口以提升城
区功能,增强区域竞争力为主线,以航
运虹口的功能定位为核心,依托上海国
际航运中心建设,按照上海加速发展现
代服务业的要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
北外滩滨江:地上和地下商业、游艇港池、
文化广场和滨江绿地的完美结合。
特色,着力推进航运中上游产业集聚,
以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孙卫国引
建成航运要素集中、航运服务产业集聚
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来形容虹口区当时
的地区;着力发展邮轮经济,建成上海 面临的艰难险阻。
国际客运的“海上门户”;以航运服务功
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的实施和落地
能为引领,提升和完善商务商业功能、 才是更加困难的工作。产业结构的滞后、
文化休闲功能、和谐居住功能,努力把
基础设施的薄弱、思想观念的陈旧无不
虹口建成商务商贸发达、文化特色鲜明、
挑战着虹口决策者们的神经,考验着他
综合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们的毅力和信心。
孙 国介绍说,“航运虹口”功能
规划布局是着眼于培育和壮大以航运服
务为特色的区域功能,虹口“十一五”
发展的重点区域集中在北外滩、四JII北
路和大柏树地区,分别对应航运服务功
能、商务商 ̄IkSH文化休闲功能、服务贸
易和创新创业功能,形成“一区一街一圈”
的规划布局。一区是北外滩航运服务集
聚区:初步建成以商务办公、高档酒店
为主体,以航运服务功能为重点,与国
际人都市相适应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
核心商务 。一街是四JII北路商业商务
文化休 街:建成以现代商业商务为带
动、以义化休闲娱乐为特色的商业商务
文化休闲街,分为南、中、北三个区段。
一
圈是人柏树知识创新和服务贸易圈:
构建服务网络,拓展服务规模,提升服
务能级,肜成民营企业集聚的知识创新
服务区域和商务贸易服务圈。
“作为一个地方政府要做的事很多,
经济发展的¨类也很多,但可以有所
为,有所 为。虹口的有所为就是抓住
航运产业的发展!孙卫国告诉记者,在
“十一五”期 ,虹口区主要围绕“航运
虹El”功能定位,全力建设北外滩航运
服务集聚1)‘=。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
用投资环境来营造产业环境
“航运虹I;3”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
局的确立,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担大任者必须有大胸怀。在“航运
虹VI”的建设中,虹El决策者们摈弃了
本位主义的狭隘思路,提出了“用投资
环境来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的全新发展
路径。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采取政府是主
导,企业是主体,通过这两个“主”来
推动.IL#b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孙卫
国告诉记者。
虹口的决策者首先将目光投向在域
内黄浦江岸线分布的中远、中海、港务
集团、航交所等大型中央和市属航运企
业。在计划经济的年代,这些央企跟虹
口区几乎没有任何关系。随着改革开放
的深入,这些央企也在不断地改制改革。
如何打破体制限制,发挥这些大型
骨干央企的优势,使企业的发展与地方
经济发展相融合,在壮大企业的同时,
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孙卫国说,“我们
转变观念,把央企的优势作为我们自身
的优势,主动去服务、去沟通。他们内
部的结构调整、产业功能的置换,我们
紧密地配合,他们想做的事情,政府努
力帮他们解决。
央企与地方政府、企业亲如一家的
“鱼水情深”,为虹口航运产业集聚区建
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虹口区适时提出
建立航运产业功能要素市场,形成航运
产业集聚区的构想,得到了各企业的积
极响应,水到渠成,形成了企业和政府
共赢的局面。
航运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载体是大量
的商务楼宇,也是虹IZl区建设航运产业
集聚区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而此时的
虹口商务楼宇稀缺、基础设施滞后、危
棚简屋集中,成为制约虹口发展的重大
瓶颈。为此,虹口区攻坚克难,通过调
整置换,全力推进航运产业集聚区建设。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规划范围
3.66平方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
65
线100万平方米以上的高档商务楼字和
高星级酒店也拔地而起,外滩中信城、
在中国航运业的三大巨头中海集
团、中远集运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
虹口足球场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开工建 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引领下,目前北外
设并全部实现功能落地。 滩地区集聚了3000余家航运企业,包括
虹口区通过积极推进重大市政工
排名世界前2O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锐
程、重点开发项目建设和重点地区的旧
得、罗宾逊、优特埃的中国区总部等,
区改造,突破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设 中国大陆前十位集装箱运输企业有7家
施瓶颈,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调整商务 落户北外滩,许多航运企业的总部都设
环境以及高水平规划建设项目,吸引了
超过400亿元的社会投资。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如今,上
海国际客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
务大厦、白玉兰大厦等功能性项目相继
建成和施工,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的
高端商务楼和高星级酒店群建筑面积将
达到近100万平方米。北外滩沿江一线
项目功能和形象逐步显现,四川北路沿
商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在 ̄IL#F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开发建设
中,虹口区特别注重丰富北外滩滨江的
综合服务功能,将地上和地下商业、游
艇港池、文化广场和滨江绿地完美地结
合起来,把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起始
的滨江公共空间延绵到2公里的长度,
并构成“两绿东水”的形态变化,从而
成为集商务功能和公共景观为一体的滨
江开发典范。成为上海吸引世界知名航
运机构的重要载体。
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
虹口的决策者深刻地懂得,建设航
运服务集聚区,仅有硬件条件是不够的,
必须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孙卫国说,
“政府不能什么都包揽,而是怎样更好地
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规律,建立一个完善
的市场机制,让更多的企业在市场公平
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一个服务企业的
要素市场,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带动
企业的集聚”。
为此,虹口区大力转变政府职能,
出台各种政策,在关键环节和体制性瓶
颈等问题上突破,打造适宜企业发展的
“公平的市场机制”,按经济发展规律引
领企业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成群、
产业成链、要素成市”的良好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航运、金融、贸易融合发展。
在了虹口。
落户 ̄IL#F滩的上海航运交易所是全
国唯一的国家级航运交易市场,其发布
的中国航运白皮书、航运交易公报、航
运动态月报、中国航运网、中国航运人
才网、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中国
沿海(散货)运价指数、上海出口集装
箱运价指数都具有国际影响力。
北外滩通关服务中心则汇集了海
关、检验检疫局、海事局、边检、口岸
办等口岸部门,为航运企业提供一门式
服务,2009年,北外滩共完成上海口岸
9O%的海运出口报关、3O 的海运进口
报关、100%的船舶进出报关。
目前,中国港口协会、上海国际航
运物流人才服务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信
息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中国海
事仲裁委员会上海海事仲裁院、上海国
际邮轮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上海国际航
运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
心、上海市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中心等
近三十家功能性机构落户 ̄ILkF滩。国际
航运 海论坛2010、亚洲邮轮大会、中
美物流会议、航运金融服务国际会议等
一
批重要会议相继在北外滩举办。
随着航运交易稳步推进,虹口区加
快了高端航运服务业的突破。上海航运
交易所搭建了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
定期发布全国船舶交易信息和市场行情,
注册设立了上海船舶交易市场经营管理
有限公司,同时航交所还成立了国际集
66
装箱班轮运价备案中心,积极推进成立 JL ̄'t-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以航运服务
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外滩、陆家嘴共同
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发展航运
业为源头,实现了产业的延伸与贸易、 构成上海中央商务区“金三角”。
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航运经纪人制度
金融业相互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
率先在北外滩试点,克拉克森航运经纪 好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各类人才、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辛浦森航运经
信息、认证等服务性机构的入住,又带
纪有限公司等9家首批国际航运经纪公 动了更多相关企业的集聚,形成产业发
司在北外滩正式注册成立,填补了我国
展的良性循环。以现代商业商务为带动、
坚持“开放、创新、突破”
促进“转型、改造、发展”
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
美好”的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
航运经纪领域的空白。上海航运产业基
以文化休闲娱乐为特色的四川I北路商业
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
金积极推动,虹口区与中海集团、上海
商务文化休闲街功能凸现;大柏树周边
探讨城乡互动发展,留下了丰厚物质成
国际集团、国泰君安共同投资设立上海
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已得到证监会
的批准成立。
2008年,北外滩上海港国际客运
中心竣J二投入运营,该项目地上建筑面
积1 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4万平
方米,其中专门用于邮轮服务的面积达
到6万平方米,建成9万平方米滨江开
放绿地和观景岸线,是我国最先进的邮
轮码头之一。目前,丽星、歌诗达、地
中海公刮已经在虹口注册设立了邮轮旅
行社和邮轮咨询公司;皇家加勒比邮轮
公司往虹u设立了办事处;上海国际港
务集团设立了邮轮旅行社。皇家加勒比
和歌诗达的3艘豪华邮轮设立了以北外
滩为母港的国际航线,邮轮经济蓬勃发
展。2009年国客中心停靠邮轮175艘
次,年均增长14.3%,占全市停靠数
的95.6%;接待旅客14.88万人次,
年均增长57.5%,占全市接待人数的
81.1 。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北外滩航运
企业实现营、 I收入1500亿元以上。2006
年,北外滩经营发展的水上运输企业的
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
上海市水上运输业的78.5 、85.9%、
83.2 ,在上海航运业中的地位举足轻
重,航运服务业集聚和辐射效应明显增
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
部分。
产业园区不断延伸拓展,节能环保、数
字媒体、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民营企业集聚的知识创新服务区域和商
务贸易服务圈基本形成,国家数字出版
基地(虹口园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
音乐制作中心相继在虹口挂牌落户。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推动
了虹口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
的转变,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
务业为区域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现
代服务业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组织形
式、经营方式日渐灵活与多样,新兴服
务业比重逐步提高,城区功能明显提升,
虹口区域经济始终保持了高位运行。
2000年到2009年的1O年问,虹
口区三级财政收入从19.65亿提高到
87.84亿,提高了约4.5倍,2010年,
三级财政收入超过100亿,产业结构在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对较快。
“有作为就有地位”。孙卫国告诉记
者,2005年1月,建设“JL ̄'I-滩航运服
务集聚区”被列入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
展的整体规划和市“十一五”规划中;
2005年7月,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被
上海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首批启动建设的
九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2009年,
国务院1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北外
滩、陆家嘴、临港等航运服务集聚区。
在这三个区域中,JL#I-滩是上海市政府
确定的唯一一个以航运服务为特色的现
果和宝贵精神财富。
面对未来,孙卫国说,“我们要认
真总结上海世博会经验,弘扬上海世博
会精神,努力把上海世博会成果转化为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
他说,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一,我们
必须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立足
实施国家战略和全市发展大局,加快国
际化进程,推进虹口跨越式发展。在谋
划今后五年发展中既要有高度,用世界
眼光、战略思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
建设,不走低水平重复的老路,又要有
一
定速度,清醒认识虹口发展的实际,
急起直追,好中求快。要按照落实科学
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
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深化对跨越式发展内涵的理解,
从而使我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
作方式有大的转变。
坚持“开放、创新、突破”,是我们
“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在
坚持“开放、创新、突破”的同时,促进“转
型、改造、发展”,是“十二五”期间实
现虹口新一轮发展中更为重要的历史任
务,也是推动虹口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
择。孙卫国微笑着告诉记者。
置身虹口,记者到处都能感受到蓬
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未来的虹口将大有作为!■
更多推荐
航运,发展,上海,服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