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发(作者:丰田霸道价格多少钱)
液压制动系统故障可用“脚感”判断
当汽车的液压制动系统出现制动失效等故障时,可用“脚感法”来快速诊断,查出故障原因及故障部位,以避免盲目拆卸。
1.用脚尖轻踏制动踏板,若踏板踏到全程的2/3时才感到有制动阻力,说明踏板自由行程过大。
2.若制动踏板可以无阻力地踩到底,且连踩几脚时仍感觉踏板无阻力,踏板位置也不能随之升高,则说明故障原因是制动总泵中缺少制动液,或储液箱盖通气孔堵塞,或制动皮碗破裂、踏翻所致。应向储液箱内添加制动液,疏通通气孔,更换制动皮碗。
3.若制动踏板可以一脚踩到底,但在连踩几脚后感觉踏板位置升高,而间隔一段时间再次踏下踏板时,踏板又可以踩到底。这说明制动管路中压力太低,其原因可能是制动皮碗老化变质,回油阀密封不严,制动总泵或分泵活塞与缸壁磨损使间隙过大所致,应更换制动皮碗、活塞,清洗回油阀。
4.若在快速踩下制动踏板时感觉自由行程较小,制动有效;而在缓慢踏下制动踏板时,感觉自由行程较大,制动无效,则说明制动总泵皮碗磨损,在缓慢踏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液经磨损处流回活塞后腔。应更换总泵皮碗。
5.用力踏下制动踏板并保持制动力不变,此时若感觉踏板在继续向下移动,则说明制动管路中有渗漏。首先检查制动管有无破裂,管接头有无松脱;再检查总泵推杆防尘套处和车轮制动毅处有无制动液漏出,若有,则说明总泵或分泵皮碗老化破裂或踩翻,应予更换。
6.若踏下制动踏板时感觉软绵绵的,富有弹性,则说明制动液中渗入了空气,应拧紧管接头,按规定要求进行放气。
7.若踏下制动踏板时感觉踏板很硬,甚至踩不动,这说明制动液粘度太大,或管道内壁积垢太厚,或制动液不纯有沉淀,或制动总泵及分泵皮碗膨胀、变形以致卡死等。应更换制动液及制动皮碗,清洗制动管路。
8.踏下制动踏板后松开,若踏板不能回至原位,则说明制动总泵回油阀或回油孔堵塞;若此时总泵伴有“扑哧”、“扑哧”的响声,则说明总泵皮碗被踏翻,应重新装配或更换。
9.装有快速自锁接头的液压制动系统(如挂车制动装置),若出现慢踩制动踏板时制动有效,而快踩制动踏板时制动无效(踏板有变硬的感觉),则说明是快速自锁接头装反或接头处两个弹簧弹力调整不当所致,这样在急速踩下制动踏板时,因产生的油压较高,使接头钢球产生自锁现象,制动油液不能通过。应重新装配接头,并将来油端接头弹簧弹力适当调低。
10.若汽车停驶时踏下制动踏板无异常,而在车辆行驶中进行制动时,感觉方向盘明显拉手,则说明个别车轮制动失灵,其原因是个别车轮制动器的摩擦片、制动毅、制动凸轮等部件技术状态较差或调整不当,与液压制动管路基本无关。
1、有司机问,他的桑塔纳轿车制动效果不佳,制动系统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答:桑塔纳轿车的制动系统是真空助力液压制动系统,为前盘后鼓式分布,且前后制动摩擦片都为自动调整间隙。制动效果不佳,总的来说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制动管路有故障;二是真空助力装置有故障;三是制动总泵有故障。
首先应检查各制动管路及接头有无破裂渗漏,制动总泵是否缺油。特别是要检查制动管路中的软管是否有破裂渗漏现象。桑塔纳轿车共有四根制动软管,两根位于后桥与车身的连接处,另两根位于前悬挂与车身的连接处。相对来说,前制动的压力较高,前悬挂的相对于车身的运动幅度较大,所以前面的两根制动软管比较容易损坏,应仔细检查。
接下来应检查真空助力器,真空助力器的检查方法需一定的技术技能,所以最好由有一定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检修。如司机朋友觉得自己的真空助力器有问题,可以到我们上海大众汽车沪西特约维修站来检查。我们的地址是曹杨路278号(淡家渡路18号)。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制动系统内有空气。一般表现为踩制动踏板事发软且有弹力。这是应对制动系统进行放空气。放空气时应随时向制动液储油壶内补充制动液,切不可使储油壶没有制动液。放完空气后,要加注制动液至规定高度。
经过上述检查和维修,若制动效果还是不佳,一般来说有可能是制动总泵损坏。
2、有司机问,他的桑塔纳轿车制动效果还可以,但制动跑偏,制动系统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答:引起制动跑偏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左右两边车轮不能同时制动或两边的制动力大小不一致。两边车轮不能同时制动的主要原因是制动摩擦片与刹车盘或刹车鼓的间隙不均匀。由于桑塔纳轿车制动摩擦片的间隙是自动调整的,所以这个因素可基本排除,因此,引起制动跑偏的原因主要是两边的制动力大小不一致。检查时先看制动时车辆偏向哪一边,然后查看制动不灵那边的制动系统。制动管路、接头有无破损、渗漏。接下来检查这边的制动分泵有无渗漏或损坏。桑塔纳轿车的前制动采用的是盘式结构,经过这些年的经验,前制动分泵渗漏或损坏的可能极小。分泵渗漏或损坏的情况决大部分都发生在后轮。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桑塔纳轿车的后轮分泵有大小两种,两边安装不同大小的分泵也会使两边的制动力不同,从而造成制动跑偏。当然引起制动跑偏的原因还很多,比如左右两边制动摩擦片的磨损情况不一致;两边轮胎花纹不同或花纹深浅不一致等原因都会引起制动跑偏,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真空助力泵的使用与维修
真空助力泵主要用于轻型汽车助力制动系统抽取真空,也可用于其它运输车辆及工程机械。采用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可提高制动可靠性和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有利于降低行车事故发生率,提高整车安全性。目前,国内轻型车发展迅猛,这无疑为真空助力泵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其性能、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
保证泵的制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1.真空助力泵的工作原理
真空助力泵主要由泵体、转子、滑块、泵盖、齿轮、密封圈等零件组成,当泵工作时,带有四个滑块的偏心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滑块在自身离心力的作用下,紧贴着泵体内壁滑行,吸气工作室不断扩大,被抽气体通过吸气管打开单向阀(泵内装单向阀,对系统起保压作用)进人吸气工作室。当滑块转至一定位置时,吸气完毕,此时吸人的气体被隔离,转子继续旋转,被隔离的气体被逐渐压缩-压力升高。当工作室转至与出气孔相通时,气体从出气孔排出。泵工作过程申,滑块始终将泵腔分成四个工作室,转子每转一周,有四次吸气和排气过程。
2.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
真空助力泵是一种精度较高、工作较灵敏的泵,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l)真空助力泵用机油来润滑磨擦面,密封各个间隙(转子、滑块、泵体、泵盖构成的间隙),因此必须选用合适的润滑油与适当的润滑方式。
(2)使用时应经常检查运转及润滑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噪音,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3)使用申应经常检查泵有无渗漏现象。
(4)若较长时间不使用真空助力泵,重新使用时,不得立即满负荷工作。
3.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泵抽取最大真空度低,泵抽取时间延长;
故障原因:润、滑油液不充分;抽气管路漏气;零件磨损;间隙增大漏气。
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检查润滑油液粘度,若不合格,更换合适粘度的油液;检查各管路是否漏气,若漏气,需更换漏气件;检查零件有无磨损,若有磨损者,需进行修磨或更换新零件;检查润滑油压力,并达到规定要求。
(2)泵不保压、漏气;
故障原因:密封圈漏气
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检查密封圈是否磨损及有无弹性,若有磨损,需要换新密封圈。
(3)各接口处漏气;
故障原因:接头松动或密封件损坏。
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检查接头有无松动,若松动,需加密封胶拧紧接头;若密封件损坏,需更换新件。
4.拆装泵时的注意事项
真空助力泵内各零件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与装配精度,在一般情况下,用户不要拆卸,有间题时应送到厂家或维修中心进行检查修理,若必须拆卸,则需注意以下事项:
(l)真空助力泵转子与齿轮属于过盈配合,不可拆卸。
(2)各零件不允许有磕碰和划伤,各零件用煤油清洗干净,存放在清洁的盒中。
(3)装滑块时应注意滑块圆弧面向外,不得装反。
(4)装配时零件必须清洗干净。
(5)泵组装好后,转子应转动灵活。
5.保管
真空助力泵应存放在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的仓库里,切勿在高温和-2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长期存放,以免橡胶密封件老化,并经常检查防蚀情况,必要时更换泵内防蚀油液。
汽车制动液的选择及使用
汽车制动液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压力以制止车轮转动的液体,其质量好坏,选择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目前,一些汽车使用、维修人员由于对制动液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在选择、使用时存在不少问题,由此造成的机械事故和交通事故经常可见。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高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制动液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严格制动液的使用管理,确保行车安全。
一、汽车制动液的种类及选用
1、汽车制动液种类
就原料来源而言,汽车制动液分醇型制动液、矿物油型制动液、合成型制动液三类。醇型制动液是由低炭醇类和蓖麻油配制而成,其价格虽低廉,但由于其高低温性能均差,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我国自1990年5月起就已淘汰。矿物油型制动液是以深度脱蜡的精制柴油馏分作为基础油,加入增粘剂、抗氧化剂、防锈剂等调合而成。此类制动液温度适应性较醇型好,可在-50~15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使用,但由于其对天然橡胶有溶胀作用,故在使用本制动液以前应将制动系统的所有皮碗、软管更换成耐油橡胶制品,以免受到腐蚀而使制动失灵。合成型制动液通常是以乙二醇醚、二乙二醇醚、三乙二醇醚、水溶性聚脂、聚醚、硅油等为溶剂加人润滑剂和添加剂组成,其工作温度范围宽,粘温性好,对橡胶和金属的腐蚀作用均很小,故适合于高速、大功率、重负荷和制动频繁的汽车使用,是自前使用最多最广的一种制动液。
2、制动液的分级与选用
为同汽车工业的发展相适应,我国在1989年就根据本国晴况,并参照国外先进指标制定了合成制动液分级标准,把合成制动液分为五级(如表1)。使用者可根据本车使用说明书、车辆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道路情况,参照此表选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那一级,然后再从表2中找出符合这一级的产品规格即可。
二、进口制动液的规格及使用
1938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制动液标准,即美国军用规格ES-377。1946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了70R2(中负荷)和70R1(重负荷)两个标准。1968年美国联邦政府运输部DOT(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以SAET70b为基础,制定了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Fen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1972年美国对此标准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制定了FMVSS No116 DOT3、DOT4、DOT5标准。日本1964年制定了制动液的标准(Japan Industral Standard),1970年又按照SAE标准制定了JIS K2233三种(DOT3)、四种(DOT4)的新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于70年代参照DOT3规格制定了ISO4925标准。目前,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动液仍执行FMVSS No116 DOT4和DOT3标准,我国制动液也是参照这一标准进行分级的。
现市场上销售的进口制动液主要有SAE系列、DOT系列、TCL系列和中美合资的康普顿系列,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及相应国内产品代号如表2所示,要求使用进口制动液的车辆可按照此对应关系选用相应等级的国内产品代用。
三、使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选择制动液产品代号
一般来说,按照车辆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制动液产品是最合理可靠的,各汽车生产厂家在推荐制动液时都是经过充分论证和大量实车实验的。说明书在给出了
标准用代号品牌外,一般还提供了可供代用的代号品牌。用户应尽可能选用标准代号品牌的产品,缺乏时才考虑选用代用品。如果推荐的代用品牌也缺乏时,才按照上述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等级的代用品。如北京切诺基原车要求用AMC/吉普/雷诺制动液,没有时选FMVSS
No166 DOT3制动液,若DOT3也缺乏时可选SAEJ1703或国产4606代用。
2、谨慎购买制动液
目前制动液销售市场比较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年底公布的有关结果显示,我国汽车制动液抽样合格率仅为41.7%。因此,建议用户购买
时要谨慎,一要尽可能购买长期为汽车厂提供配套制动液的生产厂家的产品,确保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二要尽量到国有大型销售部门购买,以防假冒伪劣产品。此外,在种类选择上,最好考虑选合成制动液,不要购卖已淘汰的醇型制动液。
3、严禁混加制动液
据了解,有的用户在买不到与原车要求相同的制动液时,经常混用制动液,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由于不同种类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料、添加剂和制造工艺不同,混合后会出现浑浊或沉淀现象,如不注意观察是很难发现的。这不仅会大大降低原制动液的性能,而且沉淀颗粒会堵塞管路造成制动失灵的严重后果。即使是相溶性较好的同一种类的制动液,如果品牌不同,也不能混用。因为相溶性好,只说明与其它产品混合后不发生分层、混浊及沉淀现象,并不表示混合后的性能不变,每种产品所加入的添加剂不同且相互之阎存在着相对平衡,一旦混人其它物质,该平衡就有被破坏的可能,从而失去或降低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更换品牌时一定要用待加入的产品清洗管路。
4、加强封制动液的保管
汽车制动液多为有机溶剂制成,易挥发、易燃,因此要远离火源,注意防火防潮,尤其注意防止雨淋日晒、吸水变质。经常长途驾驶的司机不免要随车带点制动液备用,但发现有不少司机随意装放制动液,甚至有的还不注意瓶盖的密封,这样久放的制动液会因水分的混入而性能降低,突出表现在拂点下降,这样在使用中容易产生气阻’影响制动力的正常传递,造成制动失灵。另外,当混入的水分不能完全被制动液溶解时,会沉到制动系统的底部或凹处,使金属产生腐蚀,引起轮缸漏液、污损、异常磨损,而且水分本身凝点高、沸点低,低温时易结冰,高温时易气阻,造成制动故障。
5、定期更换
汽车制动液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因吸湿,化学变化等原因使性能指标降低,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因此使用中的制动液应定期更换。至于多长时间进行更换,目前尚无具体规定,一般是在车检时需要更换总泵和分泵的活塞皮碗,同时将制动液更换。考虑到国产制动液大部分等级较低,建议视情况2~4万km或1年时间应更换一次。
微型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检修
制动系统是汽车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一旦出现故障,若不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微型汽车(如长安、松花江等)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如下:
一、制动不良或失灵
1、制动管(如接头处)漏渗或阻塞,制动液不足,制动油压下降而失灵。应定期检查制动管路、排除渗漏,添加制动液、疏通管路。
2、制动管内进人空气使制动迟缓。制动管路受热、管内残余压力太小,以致制动液气化,使管路出现气泡,由于气体可压缩,从而在制动时导致制动力下降。维护时将制动分泵及管内空气排尽并按规定添加制动液。
3、制动间隙不当。制动摩擦片工作面与制动鼓内壁工作面在不制动时的间隙过大,制动时,分泵活塞行程过大,以至制动迟缓、制动力下降。维修时按现范全面调校制动间隙,即用平头起子从调整孔拨动棘轮,将制动蹄完全张开,间隙消除,然后将棘轮退回3~6齿,以得到所规定的间隙。
4、制动鼓与摩擦片接触不良,闸瓦变形或制动鼓圆度超过0.5mm以上,导致片与鼓接触不良,制动摩擦力下降。若发现此现象,必须搪削或校整修复。制动鼓搪削后的直径不得大于220mm,否则应予更换新件。
5、制动摩擦片被油垢污染或浸水潮湿,摩撩系数急剧降低,引起制动失灵。维护时拆下摩擦片用汽油清洗,并用喷灯加热烘烤,使渗人片中的油渗出来;渗油严重时更换新片。对于浸水的摩擦片,可用连续制动以产生热能使水蒸发、恢复其摩擦系数即可。
6、制动总泵、分泵皮碗(或其它件)损坏,制动管路建立不起必要的内压,而且油液漏渗,而制动不良。应应及时分解分解拆检制动总泵、分泵皮碗、更换磨蚀损坏部件。
二、制动单边
1、同轴左右两边制动器制动时间不一致,大多是两边制动器制动间隙不均或接触面积差异所引起。遇此现象,可按规定重新调校前后轮制动间隙,必要时修磨摩擦片,使前轮先于后轮制动。
2、同轴两边制动器的制动力各异,致使车轮转速不同,直线行驶的距离也就不相等’从而造成制动单边。这通常为某边制动分泵漏油、制动摩擦片严重油污、摩擦系数出现差异或左右轮胎气压不等而引起。可用汽油清洗摩擦片,调整轮胎气压、修复渗漏处,分别予以排除。
3、汽车不踩制动就自动滑行到一侧。这多为一侧前悬架变形;前悬架车身底板变形;前悬架螺旋弹簧弹力严重下降;车架等有关部位在汽车制动时相互干涉或不协调所致。遇上述情况、查明原因之后予以修复。
4、制动时车轮自动向一边跑偏。这主要是两边制动鼓与摩擦片工作表面粗糙度不同,或一侧制动管路进空气或接头堵塞等引起。应分别查载根源、予以修复。
5、左、右轮胎气压不均造成跑偏。左右轮胎充气必须一致,否则两边车轮的实际转动半径不同,行驶的直线距离不等而出现侧滑,必须按规定的标准给各轮胎充气。
6、除上述原因之外,还有车轮定位失准及左右轮胎磨损不同,路面对左右车轮的阻力差也会造咸跑偏侧滑。遇此情况,载准原因之后分别按规定予以调校或换件。
三、制动噪音
1、制动鼓失圆,其圆度误差超过0.5mm。制动鼓工作面变形(椭圆),制动时片与鼓贴合瞬间,便发生碰撞,同时发出尖锐的撞击响声。维护时拆下制动鼓按规范标准进行搪削,并需平衡性能校验,不平衡量控制在之内。
2、制动摩擦片表面太光滑、摩擦系数小、而制动压力大时,光滑的表面滑磨时便产生
摩擦噪声,或在摩擦副之间塞进了异物挤压摩擦表面,由此也会出现摩擦噪音。维修时拆下制动鼓、清除异物,并且粗砂纸打磨摩擦片,并使之配合副接触面积达70%以上即可。
3、制动摩擦片严重磨损,表面出现沟槽及不规则形状,制动时不能完全有效地和制动鼓贴合、或制动支撑板变形、破坏了鼓与片的同轴度,局部摩擦、碰撞而出现噪声。维修时,更换摩擦片、校正制动支撑板。
4、前轮轴承损坏、滚道和滚珠表面出现麻坑、沟槽、甚至碎裂,行驶中制动就会出现异响。更换前轮轴承,即可消除此噪音。
四、制动拖滞引起的制动鼓发热
1、制动间隙过小、踏板自由行程过小,当放松制动踏板时,制动力没有完全解除,使得摩擦副长时间处于摩擦状态;起步困难、行驶无力、用手抚摸轮鼓表面感到烫手。遇此情况应按规范重新调整制动间隙即可。
2、制动手柄没完全放开,其原因调整不当或操作上的疏忽,致使摩擦副长时间处于摩擦状态而发热,必要时按规范进行调整。
3、制动产生的热量使回位弹簧受热变形、弹力下降或消失、不能保证制动摩擦片总成及时回位,便不能及时彻底解除制动而制动鼓发热。应检修或更换回位弹簧即可消除故障。
五、驻车制动器失灵
常见拉索或外套锈蚀、牵引弹簧折断、脱落或弹性消失,致使驻车制动操纵拉索或制动拉索在其外套内拉动不灵活,由此手制动松不开而工作失效。应检查制动操纵拉索和制动系统部件表面有无损伤,手柄操纵动作是否灵活,无卡滞现象;拉索连接头和固定部位是否松动损坏,必要时修复或换件。
检修时对拉索加注润滑脂进行润滑或更换损坏件,重新按修理规范调整制动手柄转动量。用196N力作用于驻车制动手柄上,向上拉起手柄齿板移动5~7个齿,即可完全制动驻车为正常手柄行程;若齿板移动超过7齿以上,则表明制动间隙过大或拉索伸长,应重新进行调整。
更多推荐
制动,制动液,使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