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八代半雅阁图片)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收购细节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收购细节

吉利18亿美元买到了什么?

(1)知识产权:发动机技术和三个主要平台

生产紧凑型轿车的P1平台:沃尔沃S40、V50、C70、C30等系列车型都建立在该平台之上。生产大中型汽车的P2平台:主要生产S60、XC90

D4平台:生产福特Flex系列SUV和林肯MKT系列SUV

(2)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及品牌资产

(3)沃尔沃的经销商网络:沃尔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一、收购历程:

(一)基本程序:

第一,对目标公司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第二,制定我们收购总体的战略。

第三,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规划。

(二)概况:

1、2008年,吉利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准备第一份提交给福特的收购建议书,并且福特对此建议书的印象非常深刻,由于吉利准备非常充分,里面的数据非常详实,这就奠定了福特要跟吉利谈判的基础。

2、进入2009年之后,谈判进程就加速了,2009年1月中旬的时候,李书福董事长率领代表团会见了福特的首席财务官、执行官,还有董事长,这次会面当中,双方就沃尔沃的并购事情进行了非常详细,也非常友好的交流。随后吉利正式接到了福特公司发给吉利的邀请,进入沃尔沃并购流程的邀请函。

3、在2009年的2月,吉利团队跟沃尔沃的团队在中国进行见面会,沃尔沃向吉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并于当年的3月12日吉利按照国际惯例向福特公司,提交第一轮标书。 4、2009年4月份,福特项目开发数据库,吉利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整个调查持续4个月之久。并且吉利聘请了财务顾问、德勤会计师顾问、付尔德法律顾问,全面参与尽职调查过程。

5、在尽职调查之后,在2009年7月30号向福特公司提交第二轮有法律标识的表书。剩下的信息大家都知道,福特公司10月28日正式宣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沃尔沃的首选方,以及在圣诞节之前发的公告。

6、2009年10月31日,福特公司终于在两个竞购者——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中国吉利集团当中作出了选择:吉利集团被列为优先竞购者。

7、2009年12月,福特对外宣布已和吉利达成框架协议。

8、2010年3月28日,吉利签署收购沃尔沃最终协议。

二、回顾“吉利收购沃尔沃计划”的准备工作:

(一)奠定的基础:

1、从2002年开始吉利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吉利对沃尔沃研究了5年,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了。对于沃尔沃这个企业的理解和对汽车行业的理解,以及对于福特的理解,以及吉利本身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理念等等,这一些都是福特要选择沃尔沃新东家的非常重要的元素。

2、工会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里具有相当话语权的组织,而李书福也成功地赢得了工会的支持。

3、李书福通过一家英国公司,找到了全球顶尖的律师事务所富尔德、会计师事务所德勤、

著名汽车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和著名企业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组建了一个200多人的谈判团队,说服了福特公司。

(二)决定性作用:

1、吉利对待沃尔沃的态度佳:

在1999年之后的10年间,沃尔沃全球销量才一路狂跌,一直降到了30万辆的水平。而1999年这个时间节点,正式福特收购沃尔沃元年,“福特入主的十年才是沃尔沃衰退的十年。”业内专家告诉新浪汽车。“虽然收购沃尔沃之后,福特前后花了超过100亿美金的研发资金,但对于福特而言,沃尔沃只能成为众多品牌中的一部分,经营管理自然没有原来瑞典人自己管理全力以赴。这次吉利与沃尔沃结盟的性质则大不相同,吉利是把沃尔沃像个宝贝那样倾注所有能力来经营,复兴沃尔沃的口号也正是吉利的心声。

2、07年底特律车展抛橄榄枝伦敦会定方向:

在出席2007年初的底特律车展期间,李书福就与沃尔沃汽车的高层进行了非正式接触,表达了有关结盟的意愿,双方对此都持开放态度,为之后的深入谈判打下了基础。一年之后的2008年春天,相关各方在伦敦举行了真正的首次会面。参与的人员级别相当高,除了李书福之外,还包括福特的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的首席财务官,以及后来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洛希尔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而首次会面之所以选择伦敦,与吉利收编锰铜汽车之时,在英国政商各界形成的良好关系有关,这样李书福通过吉利在英国的影响力,给沃尔沃国际化的第一印象。此次会面为2008年秋天在沃尔沃总部瑞典哥德堡展开的正式谈判奠定了基础。

3、收拢了重要人物:

张芃策反前沃尔沃ceo成关键先生,除了外界一直认可的张芃、童志远、沈晖、袁小林之外,一位起主导作用的人物是沃尔沃前任ceo汉斯·奥诺夫·奥尔森(Hans-Olov Olsson),奥诺夫·奥尔森已经加入了吉利沃尔沃的董事会。在西方世界对吉利汽车和李书福并不了解的时候,策反这位关键人物就显得极为重要。担任此次“策反”重任的,就是被称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幕后师爷”的张芃,这位曾在国际能源巨头英国BP石油担任过财务与内控高级顾问的国际化高管2007年加入吉利集团任副总裁,在他的游说下,奥诺夫·奥尔森在此次收购中担任了吉利收购沃尔沃事务专项顾问,凭借着在沃尔沃和福特深厚的人脉关系,以及担任洛希尔银行顾问的身份,为吉利完成最终收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4、收购DSI实为沃尔沃做准备:

吉利在2009年3月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制造商DSI时,就已经在为沃尔沃的经营做准备。此外,吉利在山东济宁的DSI工厂即将投产,产品也在为成为沃尔沃全球国内供应商做准备。

DSI原先就是福特的供应商,吉利选择收购它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为将来的沃尔沃项目做准备了。DSI的国产不仅为吉利现有产品提供零部件,也为沃尔沃做配套,不仅与‘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承诺不相左,也能为今后沃尔沃国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过渡。

三、尽职调查及估值:

吉利收购之前做足够的尽职调查,包括针对福特公司的财务表现、会计系统、税收制度、法律监管等进行调查。除了这些之外,也对福特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其经营的风险。

在吉利对收购沃尔沃项目尽职调查后出具的《购买净资产估值报告》中显示,吉利并购的是一家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的公司,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低碳发展能力,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10款整车和3款发动机(中国仅有欧4生产技术),有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400多家经销商,接近60万辆生产能力的、自动化较高的生产线等。

四、知识产权:

目前,使用沃尔沃商标的有两家企业,一家是生产商用车的AB沃尔沃,目前,雷诺拥有其控股权;另一家,就是沃尔沃轿车,而吉利100%收购了沃尔沃轿车的品牌。1999年福特64亿美元购买的也是沃尔沃轿车商标100%的所有权。

吉利收购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即100%收购了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品牌,收购内容包括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000多个全球网络以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沃尔沃轿车公司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部分福特汽车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吉利也将通过收购沃尔沃获得沃尔沃所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部分福特汽车知识产权的所有权100%的股东,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同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包括“双零”(零伤亡、零污染)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所谓的安全和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同时,吉利保证不会泄露福特新车型的开发机密。

(一)具体的协议:

双方已经达成的约束性协议:在知识产权方面,原来沃尔沃与福特间的技术合作协议继续履行,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相关技术只能用在沃尔沃品牌,而不能用在吉利品牌上。如在沃尔沃现有平台中,有些是与福特共用的,例如,沃尔沃P1平台,这个平台专门生产紧凑型轿车,诞生于该平台的车型包括沃尔沃的S40、V50、C70、C30和福特的福克斯、水星品牌产品。

第一,吉利收购的沃尔沃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这是整个知识产权谈判的核心,它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合资,也不是一个对等的控股,实际上是100%的股权。

第二,沃尔沃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为确保其世界顶级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将拥有其关键的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沃尔沃将实行分品牌运营,沃尔沃不仅将保持其管理权的独立性,而且商业运营也将是独立的。

第三,从沃尔沃的角度,保证其既定的,就是在福特旗下,未来长期发展,战略商业计划的可持续进行,将拥有所有福特相关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第四,受到法律条文的限制,沃尔沃的相关技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用到未来的吉利车上,同时,在各种知识产权中,福特对其中相当部分的知识产权享有使用权。

五、运营管理:

(一)协议内容:

1、在签约后的交割期之间,沃尔沃汽车将由吉利、福特、沃尔沃三方共同来管理。交割之后,将全面移交吉利管理。沃尔沃将保留自己的鲜明特点,在日本哥德堡的团队下和新的董事会的领导下,继续追逐,在顶级豪华汽车领域的发展。吉利不生产沃尔沃,沃尔沃也不生产吉利。

2、吉利集团将继续保持沃尔沃与其员工、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特别是与用户建立的良好关系。交易完成后,沃尔沃轿车的总部仍然设在瑞典哥德堡,在新的董事会指导下,沃尔沃轿车的管理团队将全权负责沃尔沃轿车的日常运营,继续保持沃尔沃轿车在安全环保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拓展沃尔沃轿车作为顶级豪华品牌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业务,并推动沃尔沃轿车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发展。

3、中国方面:沃尔沃中国团队保持不变,这将为吉利整合沃尔沃中国业务加码。沃尔沃中国负责的范围也不会有变化,这个机构会继续存在。吉利承诺,沃尔沃瑞典总部和研发中心不变,工厂不裁员,并为沃尔沃制定了全新的复兴计划,保证每年都会有新产品在瑞典工厂下线。但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将在中国设立另一个总部,用于各种合作的统筹,与瑞典沃尔沃总部实现互补。

4、为了使并购后的沃尔沃继续保持国际化特色,并延续原有的品牌文化,吉利汽车董事会还决定聘请瑞典人出任收购后沃尔沃轿车的副董事长,董事会中还将有国际知名人士作为独立董事,李书福任董事长,即吉利收购后,沃尔沃的董事会将会是国际化的,除了股东吉利外,还会邀请欧洲商界名人出任董事会成员,其管理层将采取国际化人才与瑞典本地人才相结合的方式。

5、在吉利与福特的收购协议中,还包括与福特、沃尔沃一起稳固原有供应商合作关系以及有效保持沃尔沃与福特未来合作关系的条款。对于此前在中国已有的合作项目,原有技术合作协议将继续履行至终止,并留有一年的过渡期(例如:此前沃尔沃在长安已有的合作项目)

(二)收购后吉利与沃尔沃的关系:

1、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轿车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父子之间的关系: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日后将积极寻求两个企业间战略协作的可能性。吉利和沃尔沃会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取长补短。

2、从吉利的角度,更多的是专著于吉利的品牌,吉利全方位产品的研发,同时在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在沃尔沃有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给他们低成本研发的支持。同时沃尔沃作为世界顶级的品牌,几十年下来积累大量技术,作为吉利来说是非常强大的资源 3、尽管吉利和沃尔沃在技术及知识产权等领域资源共享,但依然维持沃尔沃的独立运营,“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拥有瑞典和中国两大本土市场的沃尔沃轿车公司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

六、债务问题:

债务的计算方式按照审批结束作为分界点,在所有审批完成之前的债务,由福特汽车负担,之后沃尔沃产生的全部债务,则由吉利负担。

(一)沃尔沃的债务:沃尔沃大约有35亿美元的各种债务需要偿还。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自1995年以来,其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从14.9%一路下降到8.2%,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沃尔沃亏损加剧。2008年沃尔沃轿车亏损14.65亿美元,2009年虽有好转但也亏损高达6.53亿美元。此外,沃尔沃轿车的全球销量由2007年的458323辆降至2008年的374297辆,又再降至2009年的334808辆。

福特汽车2004—2008年企业财务状况一览表(单位:亿美元)

(二)吉利债务:

在中国车市井喷的2009年,吉利全年销量为33万辆,排在自主 品牌的奇瑞、比亚迪、华晨之后。据吉利2009年中报显示,其负债总额为70亿元,资产总额为136.7亿元,负债率为51.2%,流动资金18.8亿元。在美国高盛融资后,吉利负债率达到了69%,这一比例已经超过国际惯常的65%警戒线。

七、付款方式

(一)概况: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价格为18亿美元。福特汽车方面证实在签约当天,吉利已将这笔钱打入福特公司账户,其中16亿美元为现金,2亿美元为支票。收购完成之后,吉利方面还要向沃尔沃提供后续运营所需的流动资金,额度大致在9亿美元左右。这样算来,为并购沃尔沃吉利至少需要融资27亿美元,约合180亿元人民币。在这27亿美元中,有50%为中国内地融资所得,吉利自有资金占51%以上,其他的来自于国内银行。另外50%则来自海外市场,包括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地银行,而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此次收购提供了低息贷款担保。

在这次收购中,中国银行浙江分行与伦敦分行牵头组成的财团承诺并购提供五年期贷款,金

额近10亿美元。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又与吉利专为收购注册的项目公司吉利万源签订了贷款协议,剩余资金,由吉利万源向国内外的数家投资机构融资,例如由瑞典当地政府担保,几家欧盟国际银行同意向李书福提供低息贷款。

(二)融资路径:

1、详情:

18亿美元收购资金来源:吉利凯旋——7.61亿美元

吉利凯盛——5亿美元

大庆国资——4.39亿美元

9亿美元运营资金来源:海外融资——4.61亿美元

国开行——2.93亿美元

成都银行——1.46亿美元

2、融资过程: 吉利设立了专门的融资银行——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万源”) (1)2月12日,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大庆国资),向吉利万源账户注入5亿元资金,且截至至3月31日前另注入了25亿元。

(2)2月10日和3月2日,吉利万源的股东——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凯盛”)分别向该公司注入资金4.8亿元和36亿元。加上之前出资的2000万元,截至3月2日,吉利凯盛共向吉利万源注入资金41亿元。

(3)2月26日,吉利万源股东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2个,分别是吉利凯盛和大庆国资,并且吉利凯盛投资由2000万元增至41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比例的57.75%;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增资30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42.25%。截至3月2日,吉利万源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000万元剧增至71亿元人民币。北京吉利凯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凯旋”),目前其股东只有李书福一人。截至3月30日,注册资本仍为1000万元。并且随后50多亿元的融资缺口由吉利凯旋来完成。

(4)国内银行提供4.39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和成都银行各提供20亿元和10亿元低息贷款,三年内吉利仅需付约三分之一的利息,三年后酌情偿还。

(5)海外4.61亿美元渠道融资尚未披露

八、投资规划(即复兴计划):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下一步的工作是,促进文化融合,形成开放的全球性沃尔沃文化,提高全球营销与服务水平,向市场投放更多新产品,提高管理效率与决策速度。

(二)在全新产品开发计划中,每年都会有新产品在瑞典工厂下线,同时吉利还将保障沃尔沃的安全、环保优势,保障开发费用,开发效率更高、排量更小、更环保、重量更轻的发动机,并建立全新独立的平台,扩展产品线,发展单型号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明星车型。(三)从整体而言:

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首先要把沃尔沃经营好,盈利了之后才可以在中国建厂生产,而吉利则计划在2011年解决沃尔沃的亏损问题销量达到37万辆,是沃尔沃的一个收支平衡点,计划2011年就能达到这个目标,让沃尔沃挣钱,通过技术和资源方面的更合理的配置,达到经济型的可持续发展,以节约成本.尽快平衡资本运营.

对于产品规划,除了巩固加强原有产品线的传统优势外,还将拉长现有产品线,首先开发一款超级豪华车,在全球范围内与奔驰S级和宝马7系直接竞争,同时,还要开发1.5升左右的环保节能型小车,与宝马、奔驰A级展开竞争。而且,被吉利收购的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生产商DSI即将在济宁建厂投产,并在为成为沃尔沃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做准备。

未来的生产,更多的是要专著于吉利的品牌,吉利全方位产品的研发,同时在能力允许的条

要实现上述目标,吉利主要的办法是给沃尔沃增加三个中国。一是将中国市场升级为沃尔沃在瑞典之外的另一个本土市场。二是通过增加在中国的采购改善其现有运营业务的成本,沃尔沃公司的前20大独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有16家在中国设厂,通过在中国增设配套工厂,吉利预计5年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至少12亿美元。三是中国研发,沃尔沃研发总部将保留在瑞典,但将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拥有来自沃尔沃公司和中国本地的工程师,两个研发中心将进行合作,以降低人力和开发成本.吉利将吸收沃尔沃的专利和特长技术,以提升吉利机车的技术实力和开发能力,同时要通过沃尔沃来解决自己的品牌短板,实现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上的转变,以此获得品牌溢价的丰厚利润。

(三)未来吉利扮演的角色:

沃尔沃有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给他们低成本研发的支持。同时沃尔沃作为世界顶级的品牌,几十年下来积累大量技术,对吉利来说是非常强大的资源,吉利也会虚心地学习,共同提高,取长补短,真正让沃尔沃和吉利强强联合,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在日后的发展中,吉利将充分发挥其采购与研发方面所蕴含的成本优势,本着安全与环保是人类对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追求与期待,生产以其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和杰出的驾驶体验而享誉全球的沃尔沃。吉利将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确保这个著名的瑞典豪华汽车品牌将继续保持其安全、高品质、环保以及现代北欧设计的核心价值。”

九、协议的整体达到的效果:

此协议是一个有利于各方的交易,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交易过程是本着有利于吉利,有利于福特,也有利于沃尔沃的原则,同时,这份协议会指导吉利以及沃尔沃,还有福特,以及各利益相关方今后工作的纲领。

更多推荐

吉利,收购,福特,中国,轿车,品牌,全球,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