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日产帕拉丁2022官方报价)
自学手册 456
10 款奥迪 A8
奥迪
售后服务培训 10 款奥迪 A8 将良好的行驶性能、出色的行驶舒适性和独特的造型设计融为一体。
作为一款兼备优异舒适性、迷人魅力并且极具动感的豪华四门轿车,10
款奥迪 A8 明显区别于其他的竞争对手。
奥迪 A8 与 ASF 奥迪空间框架结构车身技术是密不可分的,新款奥迪
A8 进一步改进了这个充满智慧的车身设计方案。车身前后的模块化碰撞管理系统在汽车低速行驶时完全吸收碰撞能量。
10 款奥迪 A8 的内饰突出尊贵、动感、雅致和最细微的细节,其中很多创新的细节彰显奥迪进取和尊贵的设计理念。
10 款奥迪 A8 的各款发动机以及 tiptronic 8 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在设计时既重视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又注重增强行驶性能。
10 款奥迪 A8 的车身结构是根据新型纵置模块平台的原理设计的。最重要的改进有:重新设计了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特性,将带有新设计组件的前桥位置前移,转向系的位置改到前轮中心下方,上悬臂的轴承座设计为集成在车身上。
大量增加信息娱乐设备,采用新型灯光系统以及大量电子控制单元,使10 款奥迪 A8 提供了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因此大部分控制单元都安装在后座后面的行李厢里。FlexRay 总线系统通过固定的发送时间点控制数据传输,与原有的车载网络已经融为一体。
标配的双区自动空调核心是带有 15 个伺服电机的新型空调机,可以分开调节头部和脚部空间的温度,另外可以选配带有一个独立式后排空调的四区自动空调。
本自学手册的学习目标
456_126
自学手册向您介绍 10 款奥迪 A8 的整车。如果您仔细学习了这个自学手册,就可以回答下列问题:
? 创新型热量管理系统的含义是什么?
? 安装了哪些新型变速箱?
? FlexRay总线系统的含义是什么?
? 车身的 B 柱采用哪种材料?
? 在针对行人安全的被动安全性方面有哪些创新?
?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有那些功能?
? 10 款奥迪 A8 提供了哪些新的驾驶员辅助系统?
? 10 款奥迪 A8 的空调有哪些创新?
? 10 款奥迪 A8 的第三代 MMI 上有哪些创新?
2 目录
引言
简短概括 4
车身
10 款奥迪 A8 的 ASF? 车身
B 柱和 B 柱锁舌
6
9
被动安全性
10 款奥迪 A8 的被动安全性 12
主动安全性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24
发动机
10 款奥迪 A8 4.2l V8 FSI 发动机简要技术说明
4.2l V8 FSI 发动机的创新型热量管理系统(ITM)
10 款奥迪 A8 4.2l V8 TDI 发动机简要技术说明
4.2l V8 TDI 发动机的创新型热量管理系统(ITM)
10 款奥迪 A8 的油箱
30
34
38
40
45
变速箱
10 款奥迪 A8 的 0BK 和 0BK 变速箱 47
底盘
自适应空气悬架(aas)
制动系统
转向系
车轮和车胎
50
50
52
53
电子设备
10 款奥迪 A8 的舒适性电子设备
奥迪定位辅助系统
10 款奥迪 A8 的新型驾驶员辅助系统
奥迪夜间视野辅助系统
10 款奥迪 A8 的拓扑结构
奥迪驾驶模式选择系统 Audi drive select
54
56
57
59
60
62
加热和空调系统
10 款奥迪 A8 的空调
具有按摩和通风功能的座椅
66
72
信息娱乐系统
奥迪 MMI
后排娱乐系统 (RSE)
音响系统
天线系统
基于导航信息的车辆辅助系统
74
84
86
88
92
售后服务
经过改进的保养方案
专用工具
93
94
? 本自学手册介绍了关于新车型、新汽车组件或新技术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自学手册并非维修手册!所给出的数值只是为了便于理解,仅适用于编写本手册时适用的软件版本。
在进行保养和维修工作时,请务必参阅最新的技术文件。
!
提示
参阅
3引言
简短概括
456_097a
456_097b
4
456_097c
车长
车宽(mm)
车高(mm)
前轮轮距(mm)
后轮轮距(mm)
轴距(mm)
拖挂载荷(mm)
整备质量(kg)
最大总质量(kg)
5137
1949
1460
1644
1635
2992
750 / 2300
1835
2525
前排空间宽度(mm)
后排空间宽度(mm)
前排头部空间高度(mm)
后排头部空间高度(mm)
载货宽度(mm)
行李厢高度(mm)
行李厢容积(l)
油箱容积(l)
风阻系数(cw)
1501
1464
1036
983
1453
690
510
90
0.26
5车身
10 款奥迪 A8 的 ASF?车身
10 款奥迪 A8 的车身沿用了深受消费者认可的空间框架结构(ASF)概念。如前代车型一样,该结构由铝挤压型材、铝真空压铸件及铝合金板组成。不同的是,B 柱使用了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材料。
利用这个结构,进一步优化了车身刚性和碰撞性能。对此,使用高强度铝合金板和经过优化的大型铸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车身重量明显轻于同等车型的轻量化钢制车身,也就是降低了约 45%。
6
456_054
图例说明:
铝铸件
铝挤压型材
铝板
超高强度钢(热成型)
先进高强度钢7车身外壳和包围件
10 款奥迪 A8 的车身外壳及所有包围件都采用铝合金材料。车门和窗框是采用铝合金板,用一体成型技术制造的(被压入的整体车门)。
456_056
高强度铝合金板
使用高强度铝合金板既减轻了车身重量,又提高了中央通道部位的刚性。10 款奥迪 A8 的车身总共有十五个部件采用了高强度铝合金板。
456_164
8
B 柱和 B 柱的门锁锁舌
10 款奥迪 A8 的 B 柱由一系列钢材焊接制成,其中 B 柱主体采用了超高强度热成型钢,门锁锁舌由先进高强度钢制成。
在维修时,提供整套焊接结构作为原厂配件。
456_057 456_058
B 柱连接到车身
B 柱的焊接结构由热熔钻螺栓与车身拧在一起。为提高车身刚性,尤其车身外壳利用粘接和冲压铆接工艺固定在 B 柱上。
是为了绝缘以避免产生接触腐蚀,还使用了粘接工艺。
456_055
9连接技术
铝合金自穿刺铆钉 激光焊接
456_147
MIG 焊接
粘接剂
冲压铆接 热熔钻螺栓
为将 10 款奥迪 A8 的车身部件相互连接在一起,奥迪铝合金车身使用了以下连接技术:
? 金属惰性气体钎焊
? 激光焊接
? 冲压铆钉(也用于连接铝制外壳和 钢制 B 柱)
? 热熔钻螺栓
? 自穿刺铆钉
? 铆接技术(仅在车身包围件上)
10 多功能大型铸件
多功能大型铸件在 10 款奥迪 A8 上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与前代车型相比,特别是 A 柱以及侧梁/车门槛与后部纵梁的连接部位采用了更多的大型铸件,并为了与毗邻部件相连接而增设了功能。减震器支柱也是如此。
456_060
纵梁的螺栓连接
为了使车身前部结构受损时的维修简单而且成本低,10 款奥迪 A8 和前代车型一样,纵梁的前部是用螺栓连接的。
456_061
11被动安全性
10 款奥迪 A8 的被动安全性
奥迪 A8 家族历经市场证明的设计方案,即车身轻量化结构与高安全性相结合,在 10 款奥迪 A8 上再次得到了沿袭和发扬。
10 款奥迪 A8 的乘员保护系统由以下的部件和系统构成:
?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 自适应式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
? 前后排侧面安全气囊
? 头部安全气囊
? 正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
? 车门侧面碰撞识别装置的碰撞传感器
? C 柱侧面碰撞识别装置的碰撞传感器
? 带有电动和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以及可调节式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
的前排全自动安全带
可以选配关闭副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的钥匙开关及其指示灯。
根据市场对汽车制造商的不同要求和不同法规,特别是对美国市场来说,汽车配置可能有所变化。
图例说明:
E24 驾驶员侧安全带开关
E25 副驾驶员侧安全带开关
E224 关闭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钥匙开关(选配)
G128 副驾驶员侧座椅占用传感器
G179 驾驶员侧侧面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驾驶员侧车门)
G180 副驾驶员侧侧面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副驾驶员车门)
G256 后排驾驶员侧侧面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C 柱)
G257 后排副驾驶员侧侧面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C 柱)
G283 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车头左侧)
G284 副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车头右侧)
G551 驾驶员侧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
G552 驾驶员侧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
G553 驾驶员侧座椅位置传感器
G554 副驾驶员侧座椅位置传感器
J234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85 组合仪表控制单元
J533 数据总线的诊断接头(网关)
J854 左前侧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
J855 右前侧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
K19 安全带报警器指示灯
K75 安全气囊指示灯
K145 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关闭指示灯
(关闭乘员安全气囊)(选配)
12
这个安全性设计方案是基于驾驶员辅助系统和被动式乘员约束系统的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针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保护。? 带有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的后排全自动安全带
? 蓄电池断路装置
?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带报警器
? 前排驾驶员侧和副驾驶员侧安全带开关
? 驾驶员座椅的座椅占用识别装置
?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座椅占用识别装置
N95 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N131 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1
N153 驾驶员侧安全带预紧器的点火器 1
N154 副驾驶员侧安全带预紧器的点火器 1
N196 后排驾驶员侧安全带预紧器的点火器
N197 后排副驾驶员侧安全带预紧器的点火器
N199 驾驶员侧侧面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N200 副驾驶员侧侧面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N201 后排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N202 后排副驾驶员侧侧面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N251 驾驶员侧头部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N252 副驾驶员侧头部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N490 驾驶员安全气囊排气阀的点火器
N491 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排气阀的点火器
N253 蓄电池断路装置点火器
T16 16 芯插头连接,诊断接头
1)
舒适 CAN
2)
驱动 CAN
3)
扩展 CAN
456_029
13安全气囊 J234 控制单元
集成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中的电子装置作用是,探测和分析车辆的减速或加速,从而识别车辆是否将要发生碰撞。为了探测车辆在碰撞时的减速或加速,除了控制单元内置的传感器之外,也要使用外置传感器。只有通过传感器的信息,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内的电子装置才能识别车辆事故。
只有控制单元电子装置分析了所有的传感器信息后,电子装置才能决定什么时候打开哪些安全组件。根据碰撞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激活相应的乘员约束系统(安全带预紧器或安全带预紧器和安全气囊)。此外告知其他车载系统碰撞的发生。通过硬件和软件进一步升级,10 款奥迪 A8 上取消了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里的“安全开关”(正面碰撞识别的第二个碰撞传感器)。
安全气囊的电子装置主要有以下作用:
? 碰撞识别(正面,侧面,后面)
? 决定是否激活安全带预紧器、安全气囊和蓄电池断路装置
? 决定是否激活正面安全气囊的自适应性
? 决定是否打开自适应式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
? 分析所有收到的信息
? 始终监控安全气囊系统整体
? 通过冷凝器在一个段时间内(大约 150 毫秒)独立供电
? 通过安全气囊指示灯指示故障
? 存储故障和碰撞信息
? 通过驱动 CAN 总线将碰撞事故通知其他系统组件
? 打开或关闭安全带报警器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456_079
14 数据交换
侧面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连接在驱动 CAN 总线上,并通过该数据总线与其他车载系统不断交换信息。
前、后排侧面安全气囊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与其他奥迪车型的一样,但是根据 10 款奥迪 A8 的情况作了相应匹配。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主要发送以下信息:
? 打开或关闭安全气囊指示灯 K75
? 安全带锁的状态
? 诊断数据
? 碰撞信号或碰撞严重程度
? 用于测试执行元件的碰撞信息
? 座椅位置
? 副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状态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配备了固定燃料气体发生器。
头部安全气囊
头部安全气囊覆盖了将近整个侧窗区域。根据车身形状和轴距长短不同,安全气囊的长度也不同。
头部安全气囊由安装在 D 柱上的混合气体发生器进行充气。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主要分析以下信息:
? 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指示灯关闭的调光
(乘员安全气囊关闭)
? 汽车停止或行驶
? 碰撞警报1)
? 与物体的相对速度1)
蓄电池断路装置
使用人们熟知的烟火式蓄电池断路器,即蓄电池断路装置点火器 N253。
1)
仅适用于配备自适应定速巡航控制系统或奥迪侧向辅助系统的车型
蓄电池断路点火器 N253
关闭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钥匙开关
如果关闭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钥匙开关位于“off”位置,那么就关闭了副驾驶员侧的正面安全气囊。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关闭指示灯 K145
亮起,并且在组合仪表上显示“驾驶员安全气囊关闭”。
另外,用钥匙开关关闭了驾驶员侧的双向安全带预紧器。
456_026
座椅位置识别装置
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
为了在正确时刻将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和正面安全气囊的自适应性激活,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需要了解,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座椅是位于座椅调节范围的前部还是后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从座椅位置传感器 G551
和 G552 获取这个信息。
前排座椅使用了齿条式安全带预紧器作为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后排外侧座椅则使用了带式安全带预紧器。安全带预紧器是全自动安全带的固定组成部分。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由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激活。
参阅
关于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功能和结构的进一步信息请参阅自学手册 410 “奥迪乘员保护-被动安全系统”
15安全带
前排全自动安全带主要具有以下的功能:
? 带有控制单元的双向安全带预紧器
? 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
? 自适应式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
双向安全带预紧器:
左前安全带预紧器的控制单元 J854
右前安全带预紧器的控制单元 J855
左前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J854 和右前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 J855 通过一条 CAN 扩展总线和数据总线的诊断接口 J533 接入车载网络。根据数据总线上的信息不同,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控制所连接的电机。
可以有三种不同水平的拉紧力:
1. 轻力 = 稍稍拉紧
2. 中力 = 部分拉紧
3. 重力 = 完全拉紧
在 24 页,章节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pre sense 中有对什么时候使用哪种力量水平的说明。
此外:
如果安全气囊控制单元识别到轻微的正面碰撞,而此时不需触发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那么将相应地发送一条数据信号,并且前排安全带预紧器的控制单元让电机将安全带完全拉紧。
如果电机开始转动,则通过一个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从动盘。两个向外伸出的卡钩将从动盘和安全带芯轴连接在一起。安全带就向外松开。如果电机停止或向后转动一点,则卡钩可以重新向内移动,释放安全带芯轴。
16
安全带预紧器
控制单元
电机
可调节的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
456_077
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
齿轮传动装置
卡钩
从动盘
456_014
从动盘
卡钩
456_013 自适应式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
前排全自动安全带配有二级式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在发生需要将其触发的正面碰撞时,首先引爆烟火式安全带预紧器。接着,锁定机构将安全带芯轴锁定,从而阻止在乘客向前移动时安全带被放开。
为减轻安全带对乘客的压力,通过安全带芯轴和卷带器有针对性地放开安全带。
安全带的反向作用力是如下分配的:
1. 从安全带卷筒通过安全带芯轴作用到锁定机构。安全带芯轴作为扭力杆在转动。
2. 从安全带卷筒通过扇形齿轮、支撑环和金属带作用到锁定机构。金属带与支撑件和锁定机构连接在一起。金属带被卷起。
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和座椅纵向位置不同,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激活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
产生的气体压力推动活塞并转动控制环。这样,固定环就移动位置,并且扇形齿轮从支撑环上松开,卷带器就脱开了。这时,使安全带松开的力完全作用到扭力杆上。
扇形齿轮
控制环
固定环
安全带卷筒
支撑环
金属带
锁定机构
456_032
固定环
安全带卷筒
支撑环
扇形齿轮
安全带转轴
锁定机构
金属带
控制环
活塞
点火器
456_039
安全带卷筒
安全带转轴
控制环
扇形齿轮
金属带
锁定机构
支撑环
固定环
456_030
为了达到较好的乘员保护效果,安全带预紧器、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和正面安全气囊作了精心调校。
在发生侧面或车尾碰撞时,不激活安全带拉紧力限制器的点火器。
456_033
456_031
17正面安全气囊
10 款奥迪 A8 标配了自适应式,也就是可自我调节的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但是使用了不同的气体发生器。驾驶员侧的安全气囊模块带有一级式固体产气药气体发生器。
驾驶员侧的安全气囊模块配备了混合气体发生器。两种安全气囊模块的自适应性是类似的。下面对驾驶员安全气囊的自适应性进行说明。
驾驶员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激活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点火器N95,由此点燃起爆药。接着起爆药点燃产气药。产气药烧尽所产生的气体压力达到预设值,则金属膜片打开排气口。由此气体可以通过多孔金属过滤器流入气囊。气囊被展开并充气。
为了实现自适应,在气体发生器的后侧安装了一个额外的点火器,即驾驶员安全气囊排气阀点火器 N490,并在气囊中安装了一个额外的长鼻式排气口。
这个排气口通过气囊中的一条带子保持关闭状态。根据碰撞程度和驾驶员座椅位置不同,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激活驾驶员安全气囊排气阀的点火器,从而断开这条带子,然后辅助排气口就打开了。这样,安全气囊就适当地针对乘员实现了“适应”。
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块的气体发生器摇晃地放置在一个橡胶环内。这样,必要时可以将方向盘可能发生的摇晃降低到最低水平。
起爆药
产气药
金属膜片
点火器 N94
多孔金属过滤器 多孔金属过滤器
456_062
紧固螺栓
点火器 N95
紧固螺栓
带子
排气阀点火器
排气口
456_005
456_010
!
18
提示
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块用一种新方式固定在方向盘上。注意 ELSA 中关于拆卸和安装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块的信息。副驾驶员安全气囊
副驾驶员安全气囊配备了一级式混合气体发生器。副驾驶员安全气囊
N131 的点火器 1 由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激活。点火器 1 的火焰烧断防爆膜 1 并点燃起爆药,然后由起爆药点燃产气药。
产气药烧尽使高压贮气瓶里的压力升高,直至冲破防爆膜 2 。混合气体将气囊展开并充气。副驾驶员安全气囊的自适应性和驾驶员安全气囊一样,请参阅第 18 页。
防爆膜 2
防爆膜 1
点火器 1
起爆药
产气药
456_008
点火器 1 高压贮气瓶
456_006
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排气阀的点火器 N491
19对特定市场的被动安全性补充说明
为遵守某些国家的法定要求和特殊要求,10 款奥迪 A8 可以配备附加的系统。
附加系统可能有:
? 座椅占用识别装置
? 膝部安全气囊
? 主动式头枕
? 具有“儿童安全座椅”功能的安全带 (副驾驶座和后排座)
? 翻车保护装置
? 行人保护装置
副驾驶员侧座椅占用识别装置
副驾驶员侧座椅占用识别装置使用的系统也应用在奥迪其他车型上,例如奥迪 Q7 。
但是其部件根据 10 款奥迪 A8 的情况作了匹配。
? 坐垫
? 座椅占用识别垫
? 座椅占用识别压力传感器 G452
? 座椅占用识别的控制单元 J706
? 副驾驶员侧安全带开关 E25
? 座椅占用识别装置安全带拉紧力传感器 G453
? 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关闭的指示灯 K145
(乘员安全气囊关闭)
?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是一个单元,不可拆分!
参阅
关于副驾驶员侧座椅占用识别装置的其他信息请参阅自学手册 410《奥迪乘员保护装置-被动安全系统》。
翻车保护装置
两个额外的传感器集成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中,用于识别翻车事故。此外,为了更准确地识别翻车事故,读取ABS 控制单元 J104、主动转向系统控制单元 J792 和转向角传感器 G85 的信息。
但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并不是一定需要这些信息,它可以自行识别翻车
事故。
如果识别到翻车事故,安全带预紧器和头部安全气囊将被激活。
!
20
提示
在对安全气囊系统作业时,必须遵守现行维修手册里的安全规定。 膝部安全气囊
驾驶员侧膝部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N295
副驾驶员侧膝部安全气囊的点火器 N296
引爆膝部安全气囊,使乘员提前参与到车辆减速进程中来。驾驶员侧的膝部安全气囊位于仪表板下方的脚部空间饰板上。副驾驶员侧的膝部空间安全气囊安装在手套箱盖后面。膝部安全气囊与正面安全气囊一起被激活。在这里使用的都是混合气体发生器。
解锁杆
锁定机构
卡钩
主动式头枕点火器
金属芯
初始位置
最终位置
456_007
仪表板内的样子
456_024
气体发生器 气囊
主动式头枕
驾驶员侧主动式头枕的点火器 N419
副驾驶员侧主动式头枕的点火器 N420如果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识别到需要激活安全气囊的尾部碰撞,那么除了安全带预紧器之外,前排座椅的主动式头枕也将被激活。一旦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给主动式头枕的点火器 N419 和 N420 通电,则金属芯被拉入电磁线圈内。卡钩将不再支撑金属芯,并松开头枕的前部。
卡钩这时向前移动大约 50 mm,向上移动大约 20 mm。通过卡钩的锁定作用,避免头枕前部重新移回到初始位置。
主动式头枕是可翻转的。按下解锁杆,可以将卡钩解开,并将头枕移出的部分再次回复原位。
注意 ELSA 的信息。
21行人保护
为识别与行人发生的碰撞事故,10 款奥迪 A8 配备了三种加速传感器,
? 驾驶员侧行人保护装置碰撞传感器 G570
? 副驾驶员侧行人保护装置碰撞传感器 G571
? 中部行人保护装置碰撞传感器 G693
这些传感器安装在保险杠罩的后面。如果在车速大约 25 - 55 km/h 时识别到与行人的碰撞,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将打开行人保护装置的两个触发器 G598和 G599。
触发行人保护装置使用了少量的烟火式产气药。
如果点燃产气药,产生的气压就会推动行人保护装置液压缸内的活塞。
剪切销被剪断,通过发动机盖铰链的动作,从后部将发动机盖升高大约40 mm。
同时,在拉杆引向的锁扣板作用下,发动机盖向后移动大约 33 mm。
铰链已竖起
剪切销
行人保护装置的液压缸
行人保护装置的触发器
456_015
为保证发动机盖在触发行人保护装置后可以重新打开,首先必须将其移回原位。
从后部将发动机盖向下压,同时朝着行车方向将其压至极限位置就可以完成这个操作。
22
行人保护装置的
456_012
碰撞传感器
铰链在原位
行人保护装置
的触发器
行人保护装置
的液压缸
剪切销
456_028
456_027
副驾驶员安全气囊
10 款奥迪 A8 也可以配备一个二级的自适应式副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这里的气体发生器使用的是二级式混合气体发生器。
结合碰撞的情况,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决定,在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
N131 的点火器 1 被引爆之后,间隔多长时间再引爆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
N132 的点火器 2。
副驾驶员安全气囊的自适应性和驾驶员安全气囊的一样,参阅第 18 页。
一级式和二级式副驾驶员气体发生器
防爆膜 1
防爆膜 3
产气药 2
火器 2
防爆膜 2
起爆药 1
456_009
点火器 1 产气药 1
!
提示
对安全气囊系统进行作业时,必须遵守现行维修手册里的安全规定。
23主动安全性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和整体安全性、驾驶员辅助系统、预防性乘员保护 —— 对于保护驾驶员的各种系统,现在衍生出了很多概念。对乘员提供良好保护的关键问题是尽早洞察危险,适当使用技术手段。这是奥迪事故预防系统(Audi pre sense)的设计初衷。10 款奥迪 A8 标配了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basic 版。顾客也可以选装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front
版和/或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rear 版 。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并不能阻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它的作用是,在危险的情况下提醒驾驶员,并在技术手段有效的范围内向其提供支持。
不同系统联网后奥迪事故预防系统可以通过车载数据总线系统为单个控制单元提供持续的信息。相应的控制单元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如有必要采取措施。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basic 版
自动安全带预紧器的作用
如果10 款奥迪 A8的前排乘员系上了安全带,并且系统识别到大约 15
km/h的速度信号(向前行驶),那么左前、右前安全带预紧器的控制单元 J854 和 J855 将稍稍拉紧安全带。短暂地控制全自动安全带的电机,就可以用不大的力量将安全带松开。
接着安全带将再次松开。如果前部安全带被系上,而且车辆以小于 15
km/h 的速度向前行驶,则在大约 10 秒钟之后稍稍拉紧安全带。如果安全带没有被系上,也不会对全自动安全带的电机进行控制。
乘客可以通过 MMI 关闭或再次使用自动安全带预紧器(稍稍拉紧安全带)的功能。
升级
汽车
驾驶员座椅
汽车系统 个性设置
车门辅助
自动安全带收紧器
遥控钥匙
打开
打开
打开
随车手册
456_078
24 纵向动力学性能的功能
如果汽车在向前行驶时驾驶员较为用力地刹车,则在超过预设的制动压力后,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 J854 和 J855 将安全带部分地拉紧。
另外,ABS 控制单元 J104 打开双跳灯。用电机将安全带拉紧,可以适当地将乘客前倾移动的距离减少 10 cm。
如果驾驶员在危险情况下刹车(完全刹车),则在踩下刹车踏板后,刹车系统中的制动压力将突然提高。如果制动压力在预定时间内达到某个值,则控制单元 J854 和 J855 将让电机把安全带完全拉紧。
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功能
如果车辆转向不足或者或过度转向,则启动ESP电子稳定程序,电机此时将安全带部分地拉紧。如果超过了安全带物理极限而车辆却没有稳定下来,则电机将安全带完全拉紧。
另外,关闭侧车窗和滑动/外翻式天窗。
如果这里描述的情况都没有发生,安全带将打开并关闭双跳灯(如果打开)。
无 RGS2)
带
RGS2)
456_073
按照奥迪驾驶模式选择系统(Audi drive select)的设置不同以及选择了 ASR
打开还是关闭,根据行驶状况由电机将安全带拉紧。
奥迪驾驶模式选择系统
打开
ASR
关闭
Auto(自动) Comfort(舒适) Dynamik(运动)
部分和全部
制动时部分和全部
部分和全部
制动时部分和全部
全部
制动时全部
考虑到侧车窗和滑动/外翻式天窗使用的时间很少,可能的话不要总是将侧车窗和滑动/外翻式天窗完全关闭。
1)关闭侧车窗和滑动/外翻式天窗能减低各种杂物进入车内的可能性。
1) 选装装备
2) 双向安全带预紧器
25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front 版
选配 ACC(自适应性巡航控制)系统后,除了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basic
版外也可搭载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front 版。除此之外,选配 ACC 系统后也可配备奥迪制动警告装置(Audi braking guard)。ACC 系统的雷达传感器观察前方的交通状况,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车距调节控制单元
J428。车距调节控制单元分析数据,并将相应的信息发送给数据总线。
其他控制单元可以接收、分析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即使 ACC 系统没有激活,雷达传感器也会观察前方的交通状况并发送其信息。
如果使用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plus 版,除了配备 ACC 系统外还要配备奥迪侧向辅助系统。奥迪侧向辅助系统还会观察车辆后方的交通状况。
例如在一种状况下:
第一阶段:
如果车辆面临的危险正逐渐变大,组合仪表内的控制单元 J285 用声光信号警告驾驶员。同时 ABS 控制单元 J104 为制动系统预充气,车身车身水平调节控制单元 J197 将阻尼效果调为“Hart”。
第三阶段(仅适用于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plus 版)
如果驾驶员仍然没有踩下刹车踏板,则 ABS 控制单元以部分制动 2 模式(大约 50 % 的制动力)进行刹车。此外,车距调节控制单元 J428 打开紧急信号灯(双跳灯),驾驶员侧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关闭侧车窗和滑动/外翻式天窗。
第二阶段:
如果驾驶员对组合仪表的警告提示没有回应,或仅仅将脚从油门踏板上挪开,ABS 控制单元将使方向盘振动并进行刹车。
接着以部分制动 1 模式(大约 30 % 的制动力)继续刹车。在方向盘振动时,左前和右前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 J854 和 J855 会稍稍拉紧安全带。
第四阶段(仅适用于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plus 版)
开始全力刹车(大约 100%制动力),这样可以降低碰撞严重程度。除
此之外,由电机将前排安全带完全拉紧。
第一阶段
- 声光警告
- 刹车系统预先充气
- 调节阻尼
第二阶段
- 方向盘振动
- 拉紧安全带
- 部分刹车(大约30%)
第三阶段
- 部分刹车 2(大约50 %)
- 关闭车窗或天窗
- 打开双跳灯
第四阶段
- 双向安全带预紧器
- 全力刹车
1)
选装装备
456_074
26 如果驾驶员不顾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报警提示仍然加速,方向盘振动后将停止部分制动模式,并不再通过车距调节控制单元进行制动。如果驾驶员在第一阶段踩下了刹车踏板,奥迪制动警告装置意识到驾驶员精神集中之后就不再实施后续的措施。
如果驾驶员不想要奥迪制动警告装置起作用,可以通过 MMI 将其关闭。可以只关闭声光警报或者关闭整个奥迪制动警告系统的所有功能,即方向盘振动、部分制动、完全制动和双跳灯。
如果驾驶员正常行车时面临危险状况并且低估了危险,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front 版将提供帮助。例如如果驾驶员踩下刹车力度不够大,奥迪制动警告装置将额外地提高制动压力。
升级 使用说明
奥迪制动警告装置
预警装置
打开
打开
系统
汽车系统 个性设置
456_096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J234 也会对数据总线上的车距调节控制单元 J428 发送的信息做出回应。对于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来说,重要的信息是“距离碰撞的时间”和“与前方行驶物体的相对速度”。如果超过预设值,则控制单元 J234 就判断即将发生碰撞。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里的电子设备被激活,等待碰撞传感器的信息。
参阅
关于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奥迪制动警告的其他信息将参见自学手册 458《10 款奥迪 A8 的底盘》。27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rear 版
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rear 版要搭配奥迪侧向辅助系统使用,这样也能分析后方的交通情况。
奥迪侧向辅助系统的雷达传感器持续为换道辅助系统控制单元 J769 提供信息。
换道辅助系统控制单元分析这些信息并将相应的数据发送给数据总线。即使驾驶员关闭了奥迪侧向辅助系统,控制单元 J769 也会发送相应的数据。
第一阶段:
如果后方一辆车正在接近而且可能发生碰撞,驾驶员侧前部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会发送一条信息到数据总线上。关闭侧窗和滑动/外翻式天窗并打开双跳灯。如果车辆配有前排记忆座椅,头枕将移动到上方位置。如果车辆配有前排舒适座椅和后排记忆座椅,所有座椅的头枕都会移动到上方位置,另外靠背也会在电机作用下向前倾斜。
1)第二阶段:
如果后方车辆继续接近而且碰撞可能不可避免,前排安全带将在电机作用下被拉紧。
第一阶段
- 双跳灯闪烁
- 座椅位置改变
- 天窗或车窗关闭
第二阶段
- 双向安全带预紧器
在配有挂车钩的车辆上,只有在没识别到挂车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奥迪事故预防系统 rear 版。
456_075
1)
选装装备
28 这个一览表举例地展示了一些通过数据总线交换的信息。
> = 数据被发送 < = 数据被接收
没有 > / < = 触发的措施
ABS控制单元 J104
刹车系统预充气<
方向盘振动并预刹车<
部分刹车模式 1 和 2 <
完全制动<
行驶速度
向前或向后行驶>
制动压力
状态>
打开双跳灯>
车身水平调节控制单元 J197
调节阻尼<
组合仪表内的控制单元 J285
声光警告<
汽车速度<
左前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 J854
安全带锁状态<
相对前方和后方物体的距离<
相对前方和后方物体的距离<
距离前方和后方碰撞的时间<
行驶速度<
打开双跳灯>
关闭车窗>
关闭滑动或外翻式天窗>
移出头枕>
向前调节座椅头枕>
稍稍拉紧安全带
电动机构将安全带部分拉紧
电动机构将安全带完全拉紧
右前安全带预紧器控制单元 J85
安全带锁状态<
相对前方和后方物体的距离<
与前方和后方物体的相对速度<
距离前方和后方碰撞的时间<
行驶速度<
稍稍拉紧安全带
电动机构将安全带部分拉紧
电动机构将安全带完全拉紧
座椅控制单元 J136,J521,J876,J877
座椅头枕向外移动<
向前调节座椅头枕<
车距调节控制单元 J428
与前方物体的距离>
与前方物体的相对速度>
距离前方碰撞的时间>
刹车系统预充气>
警告制动>
部分制动 1 和 2>
完全制动>
调节阻尼>
声光警告>
打开双跳灯>
换道辅助系统控制单元 J769
与后部物体的距离>
与后部物体的相对速度>
距离碰撞的时间>
传感器电子设备控制单元 J849
纵向加速>
横向加速度>
绕垂直轴线转动>
倾斜>
转向柱电子装置控制单元 J527
定速巡航装置状态>
主动转向装置控制单元 J792
转向装置的转向角>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I234
安全带锁状态>
舒适系统中央控制单元 J393
打开双跳灯<
滑动天窗控制单元 J245
关闭天窗<
车门控制单元 J386,J387,J388,J389
关闭侧窗<
发动机控制单元 J623
油门踏板位置>
信息电子设备 1 控制单元 J794
奥迪驾驶模式选择设置
456_076
29发动机
? 在凸轮轴上采用三角椭圆形链轮
? 通过改进参数以及优化活塞环的措施,减小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
? 采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二级式机油泵
? 采用双流进气歧管
? 采用无节流阀的燃料供应识别系统代替空气质量流量计
? 采用创新的温度管理系统(ITM)
? 采用多孔高压喷油嘴代替旋流控制阀
? 余热回收
10 款奥迪 A8 4.2l-V8-FSI 发动机技术简要说明
技术特点
456_001
30 型号代码 CDRA 的 4.2l V8 FSI 发动机
扭矩功率曲线图
扭矩(牛米)
功率(kW)
技术参数
转速rpm 456_002
型号代码 CDRA
规格
8 缸 V 型发动机
4163
273 (372)
排量 cm3
功率 kW (PS)
扭矩(Nm/rpm) 445/3500
每气缸气门数
缸径(mm)
4
84.5
92.8
12.5:1
1-5-4-8-6-3-7-2
Bosch MED 17
辛烷值 98/95
欧 5 / ULEV2
升程(mm)
压缩比
点火顺序
发动机管理系统
燃油
排气标准
314.2l V8 FSI 和 4.2l V8 TDI 发动机的流量可调式机油泵
使用体积流量调节装置可以降低机油泵所需的驱动功率。
根据奥迪 V 型发动机的统一设计方案,4.2l V8 FSI 发动机的机油泵也可以同样安装在 4.2l V8 TDI 发动机内。
这时,两股机油在相同的压力下作用在两个控制面上。
由此产生的作用力比控制弹簧的作用力大,从而使调节环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环旋转到叶片泵的中心,从而缩小了叶片间的压油区。
根据发动机负荷、发动机转速、机油温度以及其他的运转参数切换到较低的压力水平,从而降低机油泵的驱动功率。
新型4.2l V8 FSI 发动机采用了一种叶片泵,其输送特性可以通过一个偏心、可旋转的调节环来改变。
通过控制面 1 + 2 能向这个调节环提供机油压力,使其克服控制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
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带电(接线端15)的电磁阀 N428 通过发动机控制单元接地,并朝着调节环的第二个控制面打开机油管路。
设计时考虑的是连杆轴承的供油,以及在高负荷下如何确保充分地冷却活塞。
电磁阀 N428 已接电
曲轴的机油通道
转速(rpm)
电磁阀断电(高压)
电磁阀接电(低压)
供油的最小机油压力
输油量小
油压
[bar]
机油温度 120 °C 时的机油压力曲线图(FSI 发动机)
456_063
调节环 底座
曲轴机油管中多出的机油压力
控制面 1
456_018
压油区
叶片
控制面 2
控制弹簧
456_037
32
输油量大
FSI 发动机转速超过 4000 rpm、TDI发动机转速超过 2500 rpm 或者超过更高扭矩(全负荷加速)后,电磁阀 N428 被发动机控制单元 J623
从接地线断开,从而关闭通向控制面 2 的机油管。
这时临近的机油压力只作用在控制面 1 上,对控制弹簧的弹力产生较小的反作用力。
控制弹簧围绕底座以顺时针方向振动调节环。这时调节环在中间位置振动并扩大单个叶片间的压油区。
通过扩大叶片间的压油区增大了输油量。流量更大的机油流过注油口和曲轴的轴间隙,然后碰到使机油压力升高的阻力。
这样就实现了具有两个压力水平的流量可调式机油泵。
断电并且闭合的电磁阀
机油温度100 °C 时的机油压力曲线图
(TDI 发动机)
456_064
转速(rpm)
断电的电磁阀
输油量大
接电的电磁阀
调节环处于最大输油量上
底座
控制面 1
456_019
456_038
压油区
控制面2
33
4.2l V8 FSI 发动机的创新型热量管理系统(ITM)
气缸盖冷却液阀 N489
冷却液截流阀(球阀)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G62
小冷却循环
大冷却循环
图控式发动机散热装置节温器F265
456_021
发动机油冷却器
水/油
机油泵
冷却液泵
10 款奥迪 A8 首次采用了创新型热量管理系统。创新型热量管理系统是一种对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最佳分配的电动调节系统。负责调节工作的是新研制的软件模块“热量管理者”,它整体集成在发动机控制单元中。
冷却液温度约 95 °C 时,图控式发动机冷却系统节温器 F265打开,放开冷却器的进水口。当该系统全负荷运行时,节温器被通电,并且节温器稍稍地重新关闭,使冷却液温度升至约 99 °C,较热的机油有助于动力总成平稳运转。
调节方法是,通过一系列阀门将冷却液按需分配给发动机、变速箱和车厢。
系统会始终考虑到加热和空调系统的需求,以确保达到最佳的舒适性。空调控制单元和变速箱控制单元通过 CAN 总线将其所需的热量多少报告给发动机控制单元。系统对这些信息和发动机所需热量进行权衡,确定优先顺序,从而控制 ITM 系统的组件。
34 冷却液静止
发动机在冷机状态时,发动机控制单元 J623 通过电磁阀 N489 关闭冷却液截流阀(球阀),并封闭冷却液小循环回路通向水泵的进口。
冷却液截流阀(球阀)关闭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G62
气缸盖冷却液阀 N489
冷却液截流阀(球阀)
系统会根据边缘条件(环境温度、空调设置、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温度)关闭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的所有阀门,使冷却液停止流动。这样,发动机的暖机速度就比普通机型更快。冷却液静止阶段一般长约 120
秒。
456_023
但是,静止的冷却液也不适用于某些例外情况,例如按下除霜键之后。这时的加热装置急需热的冷却液来防止车窗玻璃起雾。
ITM 温度变化过程
温度[°C]
带 ITM
不带 ITM
时间 [s]
456_183
35 循环的冷却液
气缸盖冷却液阀 N489
冷却液截流阀(球阀)
冷却液截流阀(球阀)打开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G62
456_022
冷却液静止阶段过后,加热装置管路中的冷却液截流阀 N82 打开,热的冷却液通常首先全部流入加热装置,从而使车厢内温度迅速达到人体感觉舒适的水平。
当外部温度高,无需进行车厢加热时,空调操作件不报告热量需求。此时发动机带着静止冷却液运行的时间可以超过 120 秒,然后将冷却液直接用于变速箱油的加热。
当部件温度经发动机温度调节装置温度传感器 G694 测量达到约 105°C
车厢内达到设定的理想温度后,还可以打开冷却液阀 N488,将热的冷却液供给 ATF 热交换器,从而使热的冷却液也流向变速箱。由此可以更快地加热 ATF 油,减小变速箱内的摩擦,节省燃油。
ATF 油过热时,还可对变速箱油进行冷却。此时关闭变速箱冷却液阀
N488,打开变速箱冷却阀 N509,这样冷的冷却液便可通过打开的冷却液连续循环泵 V51 从主水冷器流向ATF 热交换器。
时,气缸盖冷却液阀 N488 和冷却液截流阀(球阀)将立即打开。
为了监控阀门横臂的临界温度,并且防止在冷却液静止阶段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在气缸盖靠近燃烧室的地方安装了温度传感器 G694。如果冷却液温度超过了特性曲线的范围,发动机控制单元将立即打开冷却液截流阀(球阀),放开通向冷却液泵的小循环回路。
当负压不足时,承受弹簧负荷的真空罐总是将通向冷却液泵的进口打开。
36 7
8
13
17
9
14
1
11
15
6
2
12
4
5
18
3
10
16
456_040
冷却液被加热 冷却液被冷却
图例:
1 曲轴箱排气系统加热装置
10 主水冷器
2 发动机油冷却装置热交换器
11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G62
3 发电机
12 发动机温度调节装置温度传感器 G694
4 冷却液泵
13 冷却液截流阀 N82
5 特性曲线冷却节温器 F265
14 变速箱冷却液阀 N488
6 冷却液膨胀罐
15 气缸盖冷却液阀 N489
7 加热装置热交换器 16 变速箱冷却阀 N509
8 加热装置热交换器-后排座椅 17 冷却液循环泵 V50
9 ATF 热交换器 18 冷却液连续循环泵 V51
(用于 ATF 冷却和冷却液连续循环时)
37
10 款奥迪 A8 4.2l-V8- TDI 发动机技术简要说明
技术特点
? 点火压力由 160 bar 升至 180 bar
? 活塞内铸有钢制环形支架,替代了以前用发动机油冷却活塞的盐芯冷却管
? 气缸盖密封圈设计为带有凸出塞子的 4 层翻边密封圈
? 余热回收
? 通过减小壁厚、减少螺栓、使用铝材替代钢材制造冷却液软管,使发动机减重约 3kg
? 双流式流量调节机油泵
? Honywell-Garrett 公司出产的带转速传感器的涡轮增压器
? 创新型热量管理系统(ITM)
? 共轨喷油系统具有高达 2000 bar 的喷油压力和按需调节的内置燃油泵,不再使用燃油预供泵
? 低温废气再循环系统(AGR)
456_003
38 型号代码 CDSA 的 4.2l V8 TDI 发动机
扭矩功率曲线图
扭矩(牛米)
功率(kW)
型号代码 CDSA
转速 [rpm]
456_004
技术参数
规格
8 缸 V 型发动机
4134
4000 rpm 转速时 258(350) 扭1750 – 2750 rpm 转速时 800
4
83
95.5
16.4:1
1–5–4–8–6–3–7–2
共轨,2000 bar (Bosch CRS 3.3)
EN 590 柴油
欧 5
排量 cm3
功率 kW (PS)
矩 Nm
每气缸气门数
缸径 mm
升程 mm
压缩比
点火顺序
发动机管理系统
燃油
排放标准
39 4.2l-V8-TDI 发动机的创新型热量管理系统(ITM)
20
21
11
15
7 7
8
16
10
1
1
19
3
9
2
17
6
4
5
18
13 14
12
456_041
冷却液被加热 冷却液被冷却
图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废气涡轮增压器
发动机油冷却装置热交换器
发电机
冷却循环回路电磁阀 N492(冷却液开关泵)
冷却液调节器
冷却液膨胀罐
废气再循环阀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废气再循环冷却液调节器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泵 V400
冷却液循环泵 V5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冷却液连续循环泵 V51
(用于 ATF 冷却和冷却液连续循环时)
变速箱冷却液阀 N488
变速箱冷却阀 N509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G62
冷却器出口上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G83
发动机温度调节装置温度传感器 G694
主水冷器
ATF 热交换器
加热装置热交换器
加热装置热交换器-后座
40 开关水泵
4.2l-V8-TDI 发动机的创新型热量管理系统采用了冷却液开关泵。发动机冷态时,通过冷却液开关泵创建静止冷却液状态。
冷却循环回路电磁阀 N492 控制一个由真空力推动的调节滑阀(钟型盖),静止冷却液可以加快冷却液的加热速度,明显缩短发动机的预热阶段。在缩短的预热阶段后,加热了的冷却液被输送给自动变速箱进行主动加热。发动机油和变速箱油更快的加热,能减少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内部摩擦,并使其滑向转动中的叶片轮,以阻止冷却液的循环。
由此减少油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
冷却液静止状态
调节滑阀
导向杆
环形活塞
滚动膜片
连杆密封件
滑动轴承
真空接口
旁通密封件
叶片轮
456_034
41循环冷却液
冷却液开关泵内部的一个弹簧叶片组,能在无真空时确保冷却液的输送,并使调节滑阀回到常态位置。(Fail-Safe)
这样,冷却液便可以循环并加热冷却液调节器,以激活大循环回路。
456_036
冷却液温度达 87°C 时起
开启冷却液调节器
调节滑阀
456_035
静止冷却液阶段 变速箱油快速加热
复位弹簧
滚动膜片
温度[°C]
冷却水
变速箱油
冷却水
带 ITM
带 ITM
不带 ITM
不带 ITM
变速箱油
时间 [s]
456_188
42 低温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
U 形管式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可在排气侧由真空力控制开闭。它经效率优化并由不锈钢制成。
废气再循环泵 V400 将冷的冷却液从主水冷器输送到低温冷却循环回路中。
废气再循环泵从发动机起动时开始工作。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上的冷却液调废气再循环冷却器集成在一个独立的低温冷却循环回路中,而不是如
节器将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内的温度调整到 55°C。冷却了的废气能再次优化压力损耗,两个气缸列上的废气再循环均匀分布也由此得到改善。
前款车型般集成在发动机小循环回路中。
456_017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泵 V400
气缸列 1 的废气再循环阀
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气缸列 2 的废气再循环阀
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的
冷却液调节器
434.2l V8 TDI 发动机
带转速传感器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传感器 G688
转速传感器的开口
456_185
? 水冷式 VTG 涡轮增压器 Garrett 公司带有优化的压缩机转子
? 发动机低转速,高增压压力的结构
? 涡轮增压器转速传感器使用发动机控制单元里不断更新的软件功能调整增压器的转速:
? 以获得最好的扭矩值和功率值为目的
? 在过热或过高的极端情况下为过高转速的涡轮增压器提供安全保证
? 当两个涡轮增压器转速差值过大时调节两个涡轮增压器
? 通过一种分析的电子仪器分析转速。这种仪器将带有空气叶片的涡轮作为传感轮,为每个叶片提供一个冲量。涡轮的十一个冲量形成一次作为发动机控制单元转速值的涡轮增压器的转动。
!
44
提示
请参考维修手册拆卸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转速传感器。10 款奥迪 A8 的燃油箱
对整个集团来说,这是第一次使用TSBM技术(Twin Sheet Blow Molding
双片材吹塑)生产高密度聚乙烯油箱,在这个油箱上油箱内部组件在排气过程中直接焊接到塑料油箱片上,两块料片的接合只有几秒钟。这就产生了很强的优势,例如由于油箱气阀裂口减少,碳氢化合物排放量减少,例如明显简化了排气后焊接和安装的过程。
在加注量达到大约 90 升时淹没油箱内部具有 Roll Over 功能的浮标排气阀并切断加油点。
每两个料袋有一个有杠杆式传感器,上部油箱范围内的另外一个杠杆式传感器负责满油显示。
这样保证了一个囊括所有的加注油位显示。
在油箱内部放置了一个调节箱,其避免在动态行车时出现燃油泄漏并缩小由于温度不同出现的不同膨胀。这个调节箱在行车状态下由一个小型喷射泵清空。
一个交流电泵使得通过燃油泵控制单元 J538 对发动机燃油导轨按需要调节和改进的预压调节成为可能,特别是第一次使用的柴油系统,以及实现总燃油供油系统的诊断方法。
由此在 4.2l V8 TDI 发动机上可以去除供应高压泵的供油泵。同样在TDI
发动机的汽车上使用一个称为故障注油保护装置,这样只有柴油油箱柱的大注油点才能打开锁止机械装置。
故障注油保护装置
油箱内部具有Roll Over 功能的浮标排气阀
油箱内部的调节箱
小型喷射泵
喷射泵和油箱传感器
456_042
45 4.2l V8 FSI 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陶瓷尾气催化净化器 2x
脱耦元件 2x
前置消音器
2x 中间消音器
后置消音器 2x
456_119
4.2l V8 TDI 型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Oxi尾气催化净化器 2x
脱耦元件 2x
柴油颗粒过滤器
2x
后置消音器 2x
串扰连接
456_048
46 变速箱
10 款奥迪 A8 的 0BK 变速箱和 0BL 变速箱
变速箱和 OBL 变速箱是新一代 8 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先锋。
二者的共同特点如下?由 4 个行星齿轮组和 5 个换挡元件所组成的行星齿轮组方案,实现了 8 个前进挡和 1 个倒挡的设计构想。
?每挡上都有 3 个换挡元件接合,以减少空转损耗
?带电子液压驻车锁的“线控换挡”机械电子模块
?传动比范围达到 7 的 8 个挡位可以减小换挡冲击、实现强劲的
起动传动比,并保持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处于低转速
?使用链条传动叶片泵供应 ATF 油
?使用机油泵润滑分动箱
?在车辆静止和发动机怠速运转时采用驻车动力切断功能
0BK 变速箱
456_137
0BL 变速箱
456_138
插入式万向节传动轴
首次采用一种创新的万向节传动轴连接方法。将万向节传动轴插到变速箱输出轴上,并用弹簧套管将其卡入凹槽。卡箍的夹紧力保证了这种连接的轴向牢固性。
参考
更多信息参见自学教程 457 “10 款奥迪 A8 传动系”。
中央差速器
0BK / 0BL 变速箱采用新型自锁式中央差速器,可实现不对称动态扭矩分配。详见自学教程 429,自第 22 页起。47 底盘
10款奥迪 A8 底盘研发的基本目标,是要在动态行驶性能和舒适性方面比前款车型更上一层楼。诸如五连杆前悬架、梯形连杆后悬架和自适应空气悬架等历经市场证明的系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应用于这款新一代顶级车型。10款奥迪 A8 的底盘分为以下几类:生产管理编码为 1BK 的标准底盘(自适应空气悬架)是标准装备。生产管理编码为 2MA 的运动型底盘(运动型自适应空气悬架)是特别为酷爱运动的客户准备的选装装备。大幅提高了系统联网率。采用功能强大的 FlexRay 总线系统后,仅用一个中央传感器单元就可向相关系统,比如 ESP 系统、自适应空气悬架、动态转向系统和运动型差速器等提供关于车辆运动的信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车内传感器的数量。运动型底盘的离地间隙比标准地盘低 10 mm。奥迪 S8 采用的是运动性更强的 2MB 底盘,其离地间隙与 2MA 底盘相同。专为某些特定市场生产的车辆会改用不良路况底盘(1BY)来取代标准底盘。它的离地间隙比普通底盘高 8 mm。此外带不良路况底盘的汽车在前悬架安装有加强型的传动系保护底板。同前款车型一样,10款奥迪 A8 也全部安装了自适应空气悬架。456_172参考更多信息参见自学教程 458 “10款奥迪 A8 底盘”。48前悬架
前悬架的研发以应用于奥迪 A4 的五连杆前悬架为基础。这一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将转向器放置在了悬架前的副车架上。
转向器以极小公差精确安装,由此,如同奥迪 A4 一样,就不必再通过调整前束来弥补公差。
456_050
后悬架
转向控制梯形连杆悬架的设计也是 10 款奥迪 A8 后桥研发的基础。这一设计较前款车型有几点重要改进。这里减震支柱是直接支在轮架上的。
更为直接的转向传动比(本车型为 0.9,前款车型为 0.74)使减震器的反应更加灵敏。悬架梁通过 4 个大尺寸液压轴承将悬架部件和车身分离。所有车轮导向部件都以铝制轻型结构制成。
456_051
49
更多推荐
控制,系统,单元,冷却液,发动机,调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