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车多少钱-mini汽车cooper多少钱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小型suv和紧凑型suv)

2013年(第35卷)第2期

Automotve Engineering

2013021

电动汽车最大能量回收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米

杨亚娟 ,赵韩 ,朱茂飞

(1.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230009;2.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肥230601)

[摘要] 本文中针对一款轻型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首先,以整体效率最高为目

标,提出了最大能量回收制动控制策略,并采用序N--次规划法对充电功率进行优化,获得ISG电机优化转矩。接

着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优化的ISG电机转矩进行跟随控制。分别进行了NEDC循环和3种

不同制动力的仿真,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最后进行了与仿真工况相应的实车试验,验证了控制

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模糊控制策略

A Study on the Control Strategy for Maximum Energy Recovery

by Regenerative Braking in Electric Vehicles

Yang Yajuan .Zhao Han &Zhu Maofei

1.SchoolfMechanical andAutomotve Engineering,Hefei Univeni ̄oTechnology,Hefei 230009;

2.Research Instiute oNew Energy Vehicles,JiangHuai Automobile Co.,Ltd.,Hefei 230601

[Absract]The egeneratve braking cont egor ght hybrec vehicle(LHEV)i udied

hi paper.Specicaly,a braking contol stategmaximum enerecoverproposed fst wian objectve of

highes overal efciency,and the charging powers are optmied by using sequental quadratc programming tech?

nique to obtaioptmized torque working point of SG motor.Then a smulaton model LHEV i buit,a tracking

contol perormed over optmized torque of SG motor wih fuzzy contol scheme,and a smulaton i conducted on

hree dierent braking orces respectvely wih NEDC cycle to obtain energy recover ratosregeneratve braking.

Finally a real vehicle test corresponding to simulation conditions i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rategy proposed.

Keywords:electric vehicles;regenerative braking;fuzzy control strategy

首先要考虑汽车的安全性,包括快速降低车速和保

1L—j一

日I

持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这些安全性对制动力的具

体要求是在各个车轮上提供足够大的制动力,并合

制动能量回收能力是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

理分配制动力。在电动汽车中,机械摩擦制动与电

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等)最重要的特 再生制动同时存在。这种混合制动系统有多种控制

点之一。在制动或减速时,电动汽车中的发电机将

策略,控制策略的设计目标是要保证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动能或势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能量存储单 能和尽可能多地回收制动能量。这两个目标常常要

元中,从而显著提高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 求不同的制动力分配,所以制动控制策略的设计就

再生制动的控制原理对能量回收效果和制动时

是根据目标要求找到两者问合适的平衡点。文献

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有重要的影响。制动系统的设计

[1]中研究了一种在兼顾制动安全性和驾驶员制动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8AA11A139)资助。

原稿收到日期为2011年9月28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11年11月20日。

2013年(第35卷)第2期

感觉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率能量回收的制动系统。文

献[2]和文献[3]中研究了在防止车轮抱死,提高制

动时的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更大限度地回收制

动能量的方法。文献[4]和文献[5]中进行了混合

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与ABS集成控制的研究。

本文中针对一款轻型}昆合动力汽车,在满足

ECE制动法规要求并尽量提高安全性和驾驶员感觉

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最大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 可随意分配。但是,基于安全性考虑,要求制动时无

该控制策略对制动时的ISG电机工作点进行基于全

局效率最优的优化,把优化后的ISG电机工作点用

于制动过程中,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对ISG电机转

矩进行控制。最后对这个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最大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的原理

该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总制动力由机械摩擦制动力和电再生制动力组成, 2、3所围区域为初步界定的前后轮制动力分布区。

而电再生制动力只作用在前轮上。控制策略的目的

是解决制动力在前后轮上的分配和机械制动力与电

再生制动力的分配问题。

匿赶暖衄

图1 轻型}昆合动力汽车结构简图

制动时的前后轮制动力根据理想制动力分配曲

线分配时,能充分利用地面的附着条件,达到快速制

动和保持方向稳定性的目的。对于混合动力汽车,

后轮的制动力是纯机械制动力,前轮的制动力是机

械制动和再生制动之和。要实现最大制动能量回

收,就要使制动力优先施加在前轮上。

ECE制动规程约定了最大前制动力曲线,也即

最小后制动力曲线,因此施加在前轮上的最大可能

的再生制动力受限于ECE规程。ECE规程规定了

非线性的制动力分配曲线。为简化控制和减少计算

量,对ECE规程进行适当简化,把它近似成线性的

制动力分配曲线。

当汽车在附着系数为 的路面上以减速度 制

动时,总的制动力是一定的,

Fb=Fb+Fb =Mj (1)

Fhf=Fbh+F (2)

式中:F 为驾驶员要求的总制动力;F 为前轴上的

制动力;F 为后轴上的制动力;M为汽车质量;

F 。 为前轴上的机械制动力;F 为前轴上的电再

生制动力。

只要满足总的制动力要求,前后轮上的制动力

车轮抱死,并且后轮制动力要在ECE规程曲线

2基于效率最优的ISG电机工作点优化

2.1约束条件

基于上述思想,初步界定出前后制动力分配的

可行区域,见图2。图中计算基于汽车在良好水泥

路面上行驶,路面附着系数为0.9。图2中曲线1、

图2前后轮制动力分布区域

rFbf+Fbr= 4

{Fb (3)

【Fb

b+ ̄ohs)

其中

(4)

警(

(5)

2013(V0.35)N0.杨亚娟,等:电动汽车最大能量回收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 .107.

式中: 分别为地面对前后轴车轮的法向反力;

h 为质心到地面高度;£、n、b分别为轴距、质心到前

轴距离和质心到后轴距离。

曲线2为简化的ECE规程线,可用式(6)表示。

1一

班m 一i

it

将式(10)代人式(11)得

FbFb (6)

工)

=mi

式中: 为ISG电机效率; 为充电效率,与电池荷

.07bhg+6+0.07hg

茸中8:— ——— I _———

0.85L

曲线3为 =0.9的厂线,可用式(7)表示。

L- ̄

Fbr-

Fb(7)

ng ng

对于较小的制动减速度需求,例如当 =0.3g

时,此时前后制动力可以沿线段ab任意分配。若

SG电机能提供的再生制动力大于或等于点b对应

的横坐标值,则前后制动力按点b分配。前轮制动

力全部由再生制动承担,由点e确定,后轮机械制动

力由点f确定。若ISG电机能提供的再生制动力小

于点b对应的横坐标值,且大于点a的横坐标值,

点g表示,则前后制动力按点g分配。若ISG电机

能提供的再生制动力小于点a的横坐标值,用点h

表示,则前后轮制动力按点a分配。ISG电机提供

其最大再生制动力,前轮不足制动力由机械制动力

提供。后轮制动力由点i确定。对于驾驶员的较大

制动减速度需求,例如当 =0.7g时,此时前后制动

力可以沿线段cd任意分配。此时ISG电机能提供

的再生制动力小于点c对应的横坐标值,用点k表

示,此时前后制动力按点c分配,前轮制动力由再生

制动和机械制动共同承担。 影响充电功率的因素有制动减速度、ISG电机

2.2 目标函数

SG电机转矩施加到车轮处的制动力为 束条件,在0—0.9g的制动减速度范围和全ISG电

Fmo = r。r/(Rr (8)

式中: 为ISG电机转矩;10为主减速比;r为变速

器速比;R为车轮半径;叼 为传动效率。

车速可以表示为

=Rn/(r0r) (9)

式中:n为ISG电机转速。

则再生制动功率为

P :F 0 =Tmn/rl (1O)

为回收得到最大的制动能量,要求得到不同转

速、制动减速度和电池荷电状态下电池的最大充电

功率P。 ,即优化的目标函数为

max P。 (11)

为求解方便,转化成最小值问题为

电状态有关。

图3和图4分别为电.机和串.池效率图

图3 ISG电机效率图

100

95

9O

85

\.

8O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soC

图4电池充电效率曲线

2.3模型离线优化计算

转速、SG电机效率和充电效率等。根据上面的约

机map范围内,对充电功率进行优化计算。采用序

列二次规划方法(SQP)进行求解,得到再生制动所

用的ISG电机转矩工作点。图5为SOC值为60%

时的优化转矩。

6O

50

40

量3

20

l0

图5 ISG电机优化转矩

?

108? 2013年(第35卷)第2期

NB,为尽快消除误差,应快速增大转矩,则控制量△,

控制策略仿真

取PB;若此时误差变化率为PS,即误差有减小的趋

势,则控制量△,取 。而当误差变化率为胎时,

利用Matab/Simulnk平台建立了轻型混合动力

汽车仿真模型。建模采用理论建模和试验建模相结

合的方法,利用整车动力学理论建立传动系统和

行驶系统模型,包括驾驶员、离合器、变速器和行

驶阻力等,利用台架试验数据建立发动机、ISG电

机和电池模型。根据控制策略建立控制系统

模型。

3.1模糊控制器设计

模糊控制器的任务是在制动过程中将ISG电机

转矩调整到最佳值附近。模糊控制器输入为实际

SG电机转矩 与目标转矩 之差s及其变化率

dS/dt,输出为电流变化量△,。输入语言变量和输出

语言变量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控制逻辑如图6

所示。

模糊控制器 Mt

图6 ISG电机转矩模糊控制器

输入误差s的语言变量隶属函数如图7所示,

同样定义误差变化率及输出的语言变量隶属函数。

图7误差 对应语言变量隶属函数

模糊控制规则遵循以下规律。

(1)若ISG电机实际转矩远大于目标转矩,即

转矩差.s为朋时,如果此时误差的变化率dS/dt也

为朋,为尽快消除误差,应快速减小转矩,则控制量

△,取NB;若此时误差变化率为NS,即误差有减小的

趋势,则控制量△,取NS,防止系统超调。

(2)若ISG电机实际转矩远小于目标转矩,即

转矩差.为NB时,如果此时误差变化率dS/dt也为

因为容易超调,控制量取z。

控制规则表如表1所示。

表1 ISG电机转矩模糊控制器控制规则

△,

PB PS Ns NB

PB NB NB Ns

Ps NB Ns Ps Ps

dJs/出

NS Ⅳ5 PS PB

Ns Ns PS Ps PB

NP Ns Ps pB PB

3.2仿真分析

采用新欧洲行驶循环工况(NEDC)和初速度为

lOOkm/h的3种不同制动踏板力制动对控制策略进

行仿真分析。仿真初始SOC值设置为60%。图8

为NEDC循环工况仿真计算结果。

NEDC循环的制动减速度较小,大部分在0.1g

以下,制动力主要由再生制动承担。从图8(d)可以

看出,制动回馈效果明显。

不同制动力仿真设定制动踏板行程分别为

30%、50%和80%,以100km/h的初速度进行制动,

初始挡位设定为5挡。图9为不同制动力仿真计算

结果。

3种不同制动踏板行程仿真时,制动减速度较

大,都在0.4g以上。制动踏板行程为80%时,达到

路面附着力极限,所以制动减速度根据地面能提供

的最大附着力计算,在图9(b)中,最大制动减速度

沿图中直线段。在制动过程中,ISG电机发出了最

大转矩,SOC上升很明显,只是由于制动时间较短,

回收的总能量有限。

通过计算车辆的动能和电池充电电能来确定能

量回收率。

车辆动能为

∑ =∑÷m( 2)

电池充电电能为

∑Eb =J )- (13)

在NEDC循环中,总共有14段区间处于制动状

2013(Vo1.35)No.杨亚娟,等:电动汽车最大能量回收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

140

—q/【Ⅱ) /LⅡ) Ⅲ. 辩墨曾0∽H

120

100

8O

60

40

_\

2O

几/¨ ¨ 几『_f'

200 400 600 800 000 200

时间/s

(a)车速

1.

1.

0.

0.

丌“

0.

1.

1.

时间/s

(b)加速度

5O

3O

10

1O

3O

/【鹰蒋器 Ⅲ. 辱睾霉 0∞H

50

70

90

时间/s

(c)ISG电机转矩

O?65

0.63

有制动回镊

0.61

,、 J

o.59 0.608

、无制动回镇 :

O?57

0.55

200 400 600 800 1 000 1 200 1 400

时间/

(d)SOC

IJ

’『I rl

10

12

200 400 600 800 l 000 1 200 1 400

时间,

e)电池功率

图8 NEDC循环工况仿真计算结果

态,车辆动能计算如表2所示。

3种不同制动力制动时车辆动能为488 812J。

仿真计算所得能量回收率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NEDC循环,由于在循环

过程中,制动减速度相对较小,在良好的路面附着条

件下,制动过程主要采用ISG电机制动,所以能量回

L——————‘——————

时间/

(a)车速

O%制动踏j 菠行程

1O

50%制动踏j 菠行程

l2

80%制动踏板行程

时间/s

(b)制动减速度

时间/s

(c)ISG电机转矩

O.612

,————●

0.61

0.606

0.604

%制动踏板行程

0.602

一5%制动踏板行程

O.

%制动踏板行程

时间/

d)SOC

/^\

\ ,

、√

蓥Ⅲ

/一3O%制动踏板行程

二’-.?5 制动踏板行程

.一?8O%制动踏板行程

12

时间/

(e)电池功率

图9不同制动力仿真计算结果

收率达到25%以上。对于3种不同制动力仿真,由

于制动减速度较大,ISG电机能施加的制动力受本

身能力所限,机械制动随减速度增大而占比加大。

所以随着需求制动力的加大,能量回收率降低。

2013年(第35卷)第2期

表2 NEDC循环制动能量计算

序号 制动次数 起始车速/ 停止车速/ 每次回收的

(km/h) (km/h) 车辆动能/J

15 10 998

32 50 054

50 122 203

70 50 117 315

120 703 889

总计 1 554 226

表3不同工况仿真能量回收率对比

工况 车辆动能/J 充电电能/J 能量回收率/%

30%制动踏板行程 488 812 65 0oO 13.3O

50%制动踏板行程 488 812 38 367 7.85

80%制动踏板行程 488 812 27 398 5.61

NEDC 554 226 390 754 25.14

控制策略试验

分别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了NEDC循环工况试

验和在道路上进行了不同制动力试验。道路试验在

干水泥路面进行,对制动踏板进行了限位设置,以初

速度lOOkm/h分别进行轻度制动、中度制动和重度

制动试验。道路试验无车辆抱死的情况发生。图

1O~图13为试验结果曲线。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图10 NEDC循环车速变化曲线

1O

12

200 400 600 800 1 000 l 200 1 400

时间/s

图11 NEDC循环电池功率曲线

1OO

轻度制动

80

薯 6

40

20

?

时间/s

图1不同制动力试验车速曲线

耋 .

////

篓 .

——■

蓥一

/{|

轻度制动

12

中度制动

14

重度制动

时间/s

图13不同制动力试验电池功率曲线

试验结果制动能量回收率如表4所示。

表4不同工况试验能量回收率对比

工况 车辆动能/J 充电电能/J 能量回收率/%

轻度制动 488 812 49 702 lO.17

中度制动 488 812 32 645 6.68

重度制动 488 812 25 2oo 5.16

NEDC 1 554 226 403 981 25.9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设计的制动控制逻

辑可以使车辆在NEDC循环中有较高的能量回收

率,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对于重度制动,

有效利用了ISG电机的能力。由于试验环境中不确

定性因素的影响,实车试验与仿真结果存在一定差

异,但总体来看,在车速、制动时间和能量回收率方

面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结论

(1)针对一款轻型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再生制

动控制策略的研究。在满足ECE制动法规的基础

上,兼顾良好的制动感觉,以整体效率最高为目标,

建立了最大能量回收制动控制策略。利用序列二次

规划方法,对ISG电机工作区域进行模型离线优化,

得到不同转速、不同减速度和不同电池SOC值下的

(下转第132页)

?

132? 2013年(第35卷)第2期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9.

参考文献

Plet G L.Extended Kalman Fierng for Battery Management Sys

ers of LiPB-based HEV Batery Packs—Part 3:State and Parame-

[8]王震坡,孙逢春,林程.不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影响

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006,26(7):577—580.

[9] 曹楚南,张鉴清.电化学阻抗谱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OO2.

er Esimationf J].J.Power Sources,2004,134:277—292.

Soon NgK,Mo C S,ChenY P,et a1.Enhaced Co ̄omb Count

ng Method for Estmatng Stat-?of-charge and State?of-healh of

[10] 时玮,姜久春,李索宇,等.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方法研究

[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24(8):769—774.

[11]文锋.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组管理技术基础问题研究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2] USABC.El Veh Baer Tes Prcedures Maual[s].

1996.

Lihium-on Batteres[J].App1.Energy,2009,86:1506-151 1.

赵淑红,吴锋,王子冬.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工况循环性能研究

[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28(11):43—47.

黎火林,苏金然.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模型的研究[J].电

源技术,2008,32(4):242—26.

[13]SO 12405-2.Electrically Propeled Road Vehicles.Tes Speci

caton for Lihium-on Tracton Batery Packs and Systems-Par 2:

陈全世,林成涛.电动汽车用电池性能模型研究综述[J].汽车

技术,2005(3):1—5.

Hu X S,Li S B,Peng H.A Comparatve Study ofEquivalent Cir-

HiEne Applcaon[S].2010.

[14]刘波.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2010.

cui Moelsor Li—ion Batteres[J].J.Power Sources,2012,198:

359—367.

[15]张维戈,时玮,姜久春,等.动力锂离子电池串并联仿真技术研

究[J].电网技术,2012(10):70—75.

孟祥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寿命模型与性能评价研究[D].

1J 1J 1J 1J

(上接第110页)

ISG电机再生制动转矩。

Symposium ad Exposion,Brussels,Belgium,1998.

Cikaek S R.Electric Vehicle Regeneraton Antiskid Braking a

(2)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并采用模糊控制方法

对优化的ISG电机转矩进行跟随控制,分别进行了

NEDC循环工况和3种不同制动力的仿真计算,

到不同工况下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

3)进行了NEDC循环工况的台架试验和3种

不同制动力的道路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试验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尤其是对于低制动减速

度区域。

Tracon Cont Sym[P].UniSt Paent,#5,450,324,

USA,1995.

Cikaek S R.Fuzzy Logc Electric Vehicle Regeneratve Antski

Braking ad Traion Control Sysem[P].Unied States Patent,

#5,358,317,USA,1994.

Peng Dag,Zhang Yong,YiChenglig,et a1.Design of Hybr

Electc Vehicle Brking Control System wi Optimal Target Wheel

Slp Rato Control[C].SAE Paper 2007—01—1515,

Peng D,Yin C,ZhaJ.Study on Combined Contol of Regenera.

参考文献

[1]Ozaki M,Shinpo T,Furkawa N.A Combined Brake Sysem for

ve Braking aAnt L0ck Braking System Hybrd Electric Ve—

hie[J].Intnaurna Autmove Techno2008,

(6):749—757.

EneReenen[C].The 15sntnaona Elec Vehi

东风日产尼桑图片大全-林肯领航员内饰和图片


更多推荐

2万一3万电动汽车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