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发(作者:丰田霸道2020款中东版)
我们该向日本学什么之1: 干净背后的力量
干净背后的力量
1996 年第一次去美国,心理上很震撼,也很难受,一个5000年历史的民族,怎么
和一个建国200多年的国家相差那么远,我们5000年不白活了?我们唐朝的 GDP在哪
里?我们宋朝的GDP在哪里?我们明朝的GDP在哪里?我们清朝的GDP在哪里?怎么
都不见了?甚至,我们70年代的GDP在哪里?全部毁灭在我们自己人手里。
为什么我们勤劳不致富?为什么我们学习不进步?我一直在反省:我们的苦难,主要
是内源性的,外患是次要的。
去日本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干净!比美国还要干净!花儿朵朵软件的马总去过基
本所有的欧美的唐人街,发现日本的唐人街最干净。
日本不仅仅是大城市的主干道干净,连小街小巷都特别干净。日本一家学术出版社的
老板晚餐后带我们去他的出版社和书店,在东京大学大门的正对面,要穿过一条小巷,当
时还是晚上9点半,里面也是特别精致和干净,更让人吃惊的是小巷里的安静,更准确应
该叫寂静。里面的路很窄,只能通行一辆车,但绝对没有乱停放。
我们去箱根的农村地区,住在当地的日式酒店,应该有国内4星的标准,酒店门口就
是菜地和一条小溪,道路也是特别齐整,溪流很干净,连道路的标识系统都很齐全。在日
本感觉不到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均衡:城市像欧洲,乡村像非洲。
日本的干净绝对是全面的干净,全国的干净,不像我们仅仅是中心区、面子区的干净。
在日本,你看不到有人砍树,他们国内的树是绝对不能砍的。我在日本就没有看见裸
露的土地,全部要么是柏油路,要么是草地。
你在大城市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气中没有灰尘,连他们的墙面和玻璃都是特别干净,
汽车也很多,但是没有尾气,更见不到冒黑烟的车。
在东京三天,我们基本没有遇到塞车,我问导游为什么?导游说:在日本周一到周五,
一般的人甚至是老板,都不开私家车上班,全部坐铁路和地铁上班,因为时间绝对有保证。
在街上跑的基本都是营业用车。
日本的公共交通极其发达,日本的第一条新干线建成于1964年东京奥运 会,到今天
都运行得非常好,今天日本全国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新干线系统,效率非常高,他们的
铁路像公交一样运行,和地铁、公交接剥得非常好,转车很方便。
所以像中国这么一个国家发展私家车是非常坏的国策,你看像香港、新加坡都限制私
家车,而中国却对私家车没有任何限制,为了一点眼前的GDP,牺牲中国的长期发展潜力。
我见到北京 一群高三毕业的学生游学访问团,他们到日本7天了,我问他们有什么感
受,他们回答:就是比较干净,其他好像没有什么!
难道日本仅仅就是比较干净吗?这干净背后难道真就那么容易吗?为什么我们做不
到?因为我们没有公德心,所以我们乱扔垃圾。为什么我们乱扔垃圾?因为我们的眼睛里
能容忍脏,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容忍脏,因为我们的灵魂能容忍脏。
一个人能容忍办公桌上的灰尘,他就能容忍工作的不完美。
干净和贫富没有必然关系,和追求完美有关。一个人可以穿一件打补丁的衣服,但可
以干干净净。
我和你举个我们乡下老家的例子。我小时候,应该是30年前,中国应该是很贫穷吧,
我们村就有几家人比较干净。为什么这几家人干净?因为他们的女主人爱干净。结果,我
们村,也就这几家人有出息,孩子都考上大学,都成了才。
女主人为什么爱干净?因为她们眼睛里无法忍受脏,她们也无法忍受不完美的事务,
他们总想把事情做完美一些,他们就把这个习惯传给了她们的孩子,她们的孩子也就比同
龄人、比同村的孩子更追求完美、追求完善,所以他们有出息。
干净代表一个习惯,一种追求。广岛亚运会,开幕式结束时,全世界的人发现,几十
万人日本人退场后,在体育场里,居然没有发现一张丢掉的废纸!是不是可怕的日本人?
再给你们讲一个朋友的故事,他在日本三菱重工工作,卖印刷机给大陆的印刷厂,他
有一次带一个国内一个印刷做的比较大的老板去日本参观,这个老板也做得比较大,发展
得很快,有点志得意满。参观时,日本人让这个老板进印刷厂前把鞋脱了,当他从印刷厂
出来,发现白色得袜子居然还是白色的,整个印刷厂全部是自动化生产,就没有几个工人。
这和国内印刷厂环境是天壤之别。当这个老板回国后,到处都在讲这个故事,这件事给他
极大的震撼。
我带队参观了东京的一所初中,他们的学校也特别干净,我们一进去需要换鞋,每个
人有一个鞋柜,上面居然预先写好了每个参观团团员的名字。
出来后,我就在想:为什么干净这么简单的事我们都做不好?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
我们的幼儿园不干净,小学肯定干净不了,小学不干净,中学干净不了,中学不干净,
大学干净不了。我记得我1978年考上中大,当年的升学率很低,我们这些人也算是所谓
“青年精英”,但当时男生宿舍之脏、之臭,实在是让人至今难忘,我就明白:我们这些人
走上社会,社会也干净不了。
我们该向日本学什么之2: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改革开发对比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改革开发对比分析
中国搞改革开放前,邓小平出了三次国。
第一次是去美国,卡特总统接待他,邓小平心情一定是不平静的:毛主席讲得不对,
美国鬼子不是纸老虎。
第二次是访问日本,坐了日本的新干线,他也一定感慨万千:小日本不可小看。
第三次是去新加坡访问,李光耀对他说:新加坡原来是一个渔村,新加坡人都是渔民,
很落后,我们经过20多年的学习西方,也能搞成这样,中国有很多人才,如果改革开放,
一定会比我们进步得更快。
邓小平回国后下定决心改革开放。
同样的改革在日本,是明治维新,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1871 年,日本派出以财政大臣大保利通,工商大臣伊藤博文(后来成为日本首相)
为首的100余人访问团,对欧美进行了长达22个月的超长期考察,对政府制度、司法机
构、教育体系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英国的女王维多利亚、法国
总统齐鲁、普鲁士皇帝威廉二世、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都会见了日本使团。
注意:日本的政治精英是花了22个月对西方的政府制度、司法机构、教育体系、包
括宪法做了详尽的考察后,经过认真思考后才真正启动明治维新的,包括他们采用德国的
宪法。
而我们的邓小平却是三次访问,每次几天走马观花式的访问后回国启动改革开放,“摸
着石头过河”可能是他内心的真实思考。
我们该向日本学什么之3: 我们离日本有多远?
我们离日本有多远?
很多朋友都会问: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离日本有多远?
就如同问:中国足球队离欧美强队有多远?
回答是:就单个队员技战术水平、体能来讲,好像水平很近,但整个队一旦上场打起
来又好像差很远,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赢的机会。
正是这样,中国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距,就好像中国足球队和欧美
强队的距离,感觉差不远,但实际差很远。因为人家已经霸住位了,要接近还容易,要超
越很难。
我们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生活品质没有上去,我们的生活品质上去了,生活品位没有
上去。
有这样一个例子:中国很多老板买奔驰车当座驾,但请记住,坐奔驰的民族和造奔驰
的民族绝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100多万人民币就能买一架奔驰S320,但你要造出同
样价格性能比的奔驰车来,投资100亿下去,却未必能。。有
很多商品背后印有Made in china,但其实是很多是组装在中国,设计不在中国,品
牌不在中国、核心元器件不在中国、制造工具、机床不在中国,市场渠道不控制在中国,
还有,很多精密制造也不在中国,更不控制在中国人手上。
日本出版业最大的东贩物流中心,配货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这个差错率相当
于在一本新华字典里找到一个错字。日本真正强大不在于前台所看到的东西,而在于后台,
以及这些能设计这些后台的高素质的人才!
更多推荐
日本,中国,没有,老板,美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