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开途锐一般什么档次人)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对应位置)1.(2分)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太阳历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B.古埃及文明D.古希腊文明2.(2分)据古罗马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体现了(  )A.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B.罗马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C.罗马与希腊间相互影响D.希腊城邦法律具有包容性3.(2分)“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A.“大化改新”B.幕府统治C.“明治维新”D.“大陆政策”4.(2分)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租金生活而不参与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租赁和购买土地建立租地农场,雇用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变化(  )A.体现了新的生产方式C.导致手工工场的出现B.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阻碍了欧洲社会的转型5.(2分)“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留下的至理名言。这位“先驱”是(  )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巴尔扎克6.(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再被认为是与漆黑一团的中世纪相对立的时期,也不是一个断代时期或转折点,而是从中世纪转向近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他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A.继承发展中世纪基督教文化B.全盘否定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欧洲迈入资本主义社会D.促进欧洲经济快速发展7.(2分)1498年5月20日,他远航到了印度西南部的卡里卡特。之后他回到了葡萄牙,由于他突破了葡萄牙在80年来一直期盼的海线拓展,使他受到奖励并成了一位富商,并被尊称为“印度洋上的海军上将”,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马B.迪亚士C.哥伦布D.麦哲伦

8.(2分)读“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图,推知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大批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B.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C.殖民屠杀以及传染病致死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9.(2分)有学者在评价英国某一政治事件时说:“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这一政治事件是(  )A.处死查理一世C.工业革命B.启蒙运动D.光荣革命10.(2分)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为此,华盛顿(  )A.发表《独立宣言》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C.制定1787宪法并确立联邦共和制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11.(2分)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的时间轴中,与③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C.拿破仑帝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法国大革命12.(2分)《大国崛起》中写道:“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拿破仑(  )A.推翻了法国的君主统治B.扩大了法国版图C.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D.消灭了反法联盟13.(2分)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对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C.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D.都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影响14.(2分)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棉纺织厂数量变化如下表格,其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数量1780年2家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外国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15.(2分)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这里恩格斯强调的是(  )A.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B.需要成立国际工人协会C.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D.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16.(2分)“他认为‘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憧憬着建立拉丁美洲各国的同盟。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  )A.玻利瓦尔B.甘地C.章西女王D.圣马丁17.(2分)“去吧,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C.葡萄牙的殖民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D.英国的殖民统治18.(2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19.(2分)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而历史观点是把历史现象、事件、人物置于特定历史过程中加以考察和分析的观点。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林肯是美国的第16任总统B.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C.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获胜而告终D.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20.(2分)如表所示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国家俄国日本措施彼得一世强令俄国男子剃须明治政府发布“散发废刀令”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俄日通过革命建立资本主义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1题8分,22题7分,23题8分,24题7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对应位置)21.(8分)英、美、法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近代民主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摘编自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1)材料一中的“近代民主制度”的名称及其确立的标志。据材料,指出该民主制度产生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美国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方面多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如何协调“多元利益”?结合所学,为达到此目的,美国宪法的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材料三: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拿破仑通过哪一文献将“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对近代欧洲发展有哪些历史影响?(4)综合上述,从欧美国家民主政体确立的过程,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22.(7分)18、19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满足哪些因素?

材料二: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一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哪一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这一创新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三: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3)根据材料三回答,工业革命使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4)材料四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四归纳“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的史实。23.(8分)美国内战,是该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出现危机的原因。(不能照抄原文)

材料二:他(林肯)拥护联合,拥护美国的长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坚定的意志。(2)根据材料二,指出林肯对待奴隶制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肯不动摇的“信念”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内战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1862年,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林肯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在北方军队的每1000个士兵中,有421个工人,487个农民。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的10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第二版)(3)材料三中的划线部分,请举例说明。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内战中人民群众对美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24.(7分)日本在19世纪下半期,根据国情变化及时作出了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文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致命挑战来源于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在明治改革年代,他们……积极认真地学习欧美的长处,实行一系列重大有效决策-坚决摧毁了幕藩封建体制,大力殖产兴业和扶植私人资本,重视开发民智和发展近代教育……但明治年代的富强之中有隐忧、有阴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改革的内容。(不能照抄原文)

材料三: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颁布时间1872年1884年1890年1898年法规名称《学制》《町村会法》《集会及政治结社法》《民法》内容男女平等接受初等教育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妻子嫁入夫家,法律视为“无能力者”(3)根据材料三,可见这一时期日本的法律有何不足。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更多推荐

材料,美国,英国,革命,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