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f0自动挡汽车报价)

维普资讯

第33卷 

第2期 

福建热作科技 

Fujian Science&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VOI.33 NO.2 

2008 

东山岛风动石景区绿化景观现状及规划对策探析 

谢维东 

(福建省东山旅游经济开发区马銮湾管理处 东山363400) 

摘要:对东山岛风动石景区园林绿化植物的分布和组成进行调查评估,结合景区植物配植现状和发展需要,运用生态学和景观 

设计理论,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主,兼顾景观效果,探讨景区绿地更新、改造及规划建设的方法与方向。 

关键词:园林植物调查评估绿化景观规划发展布局与分区 

中图分类号:TU9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6—2327一(2008)02__o042__o4 

风动石风景名胜区位于东山岛岣嵝山东麓,为国家 

“4A”级景区,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旅游休闲度假及朝 

圣地。景区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人文景观荟萃,有天 

下第一奇石“铜山风动石”、台湾关帝文化香缘祖庙—— 

铜山关帝庙(武庙)、东山历史博物馆、环山而筑的铜山 

古城、黄道周故居、朱熹“海晏河清”等文人墨客摩崖 

石刻等。景区经过二十多年建设与发展,园林绿化事业 

夏季多西南风且多台风,风力年平均7.0m/s。地带性土 

壤为粗骨赤红壤,土质差,有机质层薄,缺乏养分,不 

利于植物生长,只能利用客土种植。主要植被为针、阔 

叶混交林,属人工次生林和次生灌丛草坡。 

2调查地点、方法、内容与范围 

对景区的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植物种类, 

不同树种的生长状况,绿化和美化景观效果,如:株型、 

株高、冠幅、花色、胸径,以及抗逆性和病虫害情况等。 

取得明显的成就,其中古城墙上榕树盘根覆盖,风动石、 

石僧拜塔景点旁木麻黄修剪造景等堪称一绝。但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文化层次、审美意识以及生态环境意识的 

提高,曾经的精品面临丧失特色的危机,因此迫切需要 

对主要分布树种的生长状况、绿化效果、观赏特性、抗 

性等指标进行抽样测定(详见附表)。 

3景区绿化树种调查结果与评估 

3.1乔木 

乔木是景区园林植物的骨干植物,它不但有生态、 

娱乐、休憩、景观塑造、防灾减灾功能,而且具有熏陶 

探索一个即遵循景区自然文化,又能维护其历史的真实 

性和完善性,使景区景观异彩纷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适应人们对景观功能、内容、艺术质量等不断增长的 

认识和需求。 

为了适应东山旅游事业发展,立足新起点,我们有 

教育功能,对景区的布局影响很大;它即可以改善景区 

道路及其附近环境小气候条件,又可为游客在盛夏季节 

遮蔽日晒,衬托和加强景区的艺术风貌,为景区容貌增 

添风采。现将景区乔木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景区主要乔木种类约有9科25种,其中4科5种为 

裸子植物,桑科2种,棕榈科9种,木棉科1种,榆科 

针对性地开展了风动石名胜区园林绿化树种调查与评估 

L作。主要调查景区园林植物在不同立地环境下的适应 

性和景观特性,对现有各种乔灌木的群落结构、景观丰 

富度和功能属性做出科学评价,为开发保护和筛选引进 

批形态好的乡土树种、优势树种和外来树种提供决策 

依据;同时适时地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抗逆性较差、观 

赏价值不佳的种类,以使景区植物景观不仅群落合理, 

而且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1种,豆科4种,木麻黄科1种,樟科1种,禾本科2 

种,5种落叶树,2种观花效果显著。主要园林绿化树种 

评价指标调查结果见附表: 

3.2棕榈科植物 

棕榈科植物是热带和南亚热带风光的象征,树形优 

1景区自然概况 

景区规划面积35hm ,背山面海,地势西北高,东 

南低,中部呈内凹形台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1.23℃,最高气温36.6 ̄C,最低气温3.8V, 

美奇特,姿态优雅,叶丛婆娑,四季常绿,充满生机, 

营造出“椰风海韵”的旖旎风光。风动石景区地处南亚 

热带海滨,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景区棕榈科植物有: 

光照充足,相对湿度为72% ̄88%之间,年平均降雨量 

为l165mm,3_’6月为降雨季,7__9月为台风雨季,10 

月至翌年2月为旱季,常年主导风向为秋冬季东北风, 

加拿利海枣、圆叶蒲葵、假槟榔、华盛顿棕榈、散尾葵、 

美丽针葵、酒瓶椰子、鱼尾葵、棕竹等。从多年来的观 

察发现,绝大多数品种适应该立地环境生长,但在冬季 

作者简介:谢维东/男1971年9月生/福建东山县人/1995年7月毕业于福建林学院园林专业,工程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旅工管理工作。 

42 

维普资讯

表现略显不足,主要是风口地带植株干叶焦枯现象严重, 

影响了植物形态美,所以在引种种植时应稍背风口地带, 

以保证植物生长状况稳定。 

3.3灌木类 

景区引进栽培了一些灌木种类,主要有叶子花、七 

里香、黄心榕、黄心梅、朱蕉、变叶木、龙舌兰、丝兰、 

丁香等。其中七里香耐强度修剪,叶子花即可造型又可 

观花,在本地有较好的适应性,株型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花色美丽,抗逆性、抗病虫害强。 

3.4造林绿化树种 

林冠线缺少错落起伏,林缘线、天际线欠丰富曲折。点、 

线、面、体色(色度)、环、网、带格局欠佳,本底基质 

绿积、林下植物不丰富,绿量不够,斑块之间互相渗透 

不够,景观廊道连续感、节奏感、整体性欠合理。 

4.2.3植物配置手法单一,缺乏景深,没有有效利用植 

物创造景观及组织景观,主要表现:乔木+灌木、乔木+ 

草坪,较少采取组团栽植和不对称栽植,未形成花草树 

组合,乔、灌、藤相配置的多品种多层次、多结构复合 

绿化空间。没有注意绿地平面布局和植物配置,基本上 

景区建立以来,为了迅速恢复岩石、沙土裸露区的 

采用绿篱围合,缺少相对持久和连续性的景观。常绿树 

与落叶树搭配比例不当,局部植物配植略显零乱。 

4.2.4景区内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不够完善,缺少树龄 

及科属的分类统计,对古树名木生存环境的普查和建档 

现状资料积累不够,几乎空白。 

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景区的生态环境,主要选 

用绿化效果快的速生树种和先锋树种,如台湾相思、木 

麻黄、黑松、马尾松、白合欢等。这些树种多为外来树 

种,虽具有防风固沙,耐干旱、耐瘠薄等特点,但种类 

单一,树型结构不稳定,自然更新能力差,色彩不明显, 

季相差,景观效果不佳。 

4.2.5景区内控制全区绿化格局的骨干树种不突出,作 

为统一、协调景区的基调树种不丰富。树种之间配植粗 

放,细部处理不够,显得拥塞,使景区植物景观较为杂 

乱,在古城墙方面透景线开辟不够,对植物个体优势生 

长发展变化效果预见性不够,出现了局部景点配置植物 

体量过大,有喧宾夺主之嫌。 

4景区园林绿化树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1特点 

4.1.1具有浓郁的热带和南亚热带的风光特色,选用了 

多种的棕榈科植物,这类植物树形优美奇特、姿态优雅、 

5对景区园林景观规划发展的建议 

5.1规划范围 

叶片飘逸洒脱、树干挺拔壮观,椰风葵影,充分展现了 

南国“阳光、椰影、沙滩、岛礁”的生动画面。 

4.1.2景区古榕众多,有的根系虬劲盘踞城墙;有的枝 

繁苍翠,独木成林;有的伟岸挺拔,傲迎海风,显示了 

很强生命力,受到游客广泛的赞誉。 

4.1.3在乔灌木的管理修剪方面,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平。 

西起思美城楼,东至虎崆滴玉游步道,北起东山博 

物馆,南止关帝广场。 

5.2规划原则 

5.2.1景区是一个有山、有平地、有海岸线、背山面海的 

如木麻黄造型,别具一格,七里香的修剪整齐一致,脉 

落分明、线条通直。 

4.2存在问题 

立地环境,为了更好地反映良好的自然山海骨架,应结 

合历史遗存,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生态修复。规划应 

布局恰当,整体协调,相映成景。用乔木、灌木、地被 

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合理组织和配置,形成反映自 

然、特征清晰明确、极具野趣的山海自然风光。 

5.2.2依据对景区园林植物的调查结果,因地制宜保留 

4.2.1树种仍较单调,色彩效果不明显,木本花卉类树 

种不多,植物背景单调,缺乏特色。 

4.2.2树相稀疏,景深、景感丰富性不够,景致较少, 

原有树林。对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后,植物的状态与最 

维普资讯

第33卷 

第2期 

福建热作科技 

F ian Science&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Vl01.33 NO.2 

2008 

初的配植开始出现相悖的状况,以及遮挡景观视线、藏 

污纳垢之所,应补其缺,增其新,提升价值,拓展景区 

绿化,同时加强对作为景观标志树种(如榕树、榆树、 

地为主,绿茵如毯的草地上,缀以趣花,适植小叶紫薇、 

紫金牛、南天竹、墨西哥铁树、玉龙、红刺林投、金边 

万年麻、毛杜鹃、花叶良姜、金边虎皮兰、巴西花生藤 

等。注重对人工开凿痕迹的掩饰,局部区域采用修新如 

刺桐等)的保护力度,营造出纯朴自然丰富清新的山海 

园林绿地景观。 

5.3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旧手法,恢复地质原貌。着重有效地遮挡影响景致的构 

筑物,营造宜人尺度的景观,给沉寂的浑然天造石带来 

了鲜亮的色彩,这样宛如一幅天然画面,风格简约。 

五彩园植物配景区:采用自然式布局,以植物组织 

空间,树群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主要配植鸡冠刺 

5.3.1充分结合景区的自然人文景观,采用借景、虚实 

疏密、明暗变化、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藏与露等手 

法,以“一中一带串五区”的形式巧妙地组织景区理想 

的观赏空间,造就山、海、古城、寺庙、奇石、怪榕、 

岩洞等景观相互辉映的风光,为游客提供步移景异、以 

景寄情,充满无限暇思的景观环境。 

5.3.2综合运用规则式与自然式手法,依据景区表达不 

同的主题和内容,塑造“一中一带串五区”的景观格局。 

“一中”——关帝文化中心广场:通过对关帝文化 

的升华与提炼,强调空间的设计与视线的组织,塑造出 

桐、大叶紫薇、紫荆、石榴、肠腊树、金边假连翅、黄 

蝉、鸡蛋花、红楠木、黄花槐、蓝花楹、金风花、红绒 

球等观花、观叶、观果植物,营造繁花似锦又灿烂多姿, 

引人入胜轻松和谐的五彩景园,让人们暂避市井中的喧 

嚣,在愉悦放松的心情下,徜徉于茂林繁花之中,得到 

丝的宁静与安逸,充分地享受自然的气息。 

碑廊植物配景区:此园区反映了东山一定历史时期 

独特的场所感。它不但是举行重要礼仪的场所,也是子 

孙后代虔诚瞻仰的地方,因此人文气息浓厚。为了体现 

关帝文化香缘不断、源远流长,在广场周边列植树龄长、 

树枝雄伟的罗汉松、菩提树,在局部注重构图的整体性, 

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情况文献资料,多种字体、 

流派俱全,为旅客开辟一个启迪心智、陶冶情趣、情景 

交融幽静的环境。植物配植采用一些被赋予一定传统文 

化风格,姿态幽雅的植物为主。如茂密常青松竹及文殊 

兰、鹤望兰、金火炬蝎尾蕉、琴叶珊瑚等花灌木,并结 

用修剪型树和花灌木做成一定模纹图案,图案应简洁协 

调,与寺庙建筑相互辉映,相互烘托,增添强烈的宗教 

氛围,给人以视线开敞效果,使观瞻者获得视觉上纯净 

单一,感受到宏伟壮观,思绪上境我同化的体验。 

“一带”——铜山古城绿带:一座长2000m蜿蜒盘 

亘在狮山顶上的古城,她不但是景区绿脉所在,将景区 

多个景观节点和景观空间保留串连成整体,而且是绿脉 

的时间走廊。植物配植时将古城墙的历史、现在、将来 

合座登置石的安排,供游客适于在茂林修竹下坐憩交谈, 

切磋书法,来营造诗情画意,并寓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 

感情愉悦场所。 

石雕园植物配景区:观赏者置身于粗犷有力,雄浑 

融为一体,强调点、线、面的景观效果。季相上注重形 

成春夏秋冬的更迭与配置。达到点上有景,线上有绿, 

面上成林,层林尽染,时而通透,时而掩映,景随步移 

的效果。同时注重四时季相变化,创造春花烂漫、夏荫 

质朴,厚重自然的石雕园中,往往会产生无限的遐思与 

激情,或激起对社会事物的感慨,或引发出对人生哲理 

的联想,因此植物配景以小乔木或灌木为主,以加强细 

腻、轻巧的植物景观风格。主要采用小叶紫薇、五彩南 

天竹、软枝黄蝉、花叶鹅掌柴、茉莉花、桅子花、一叶 

兰、长春花、海桐球、金边龙舌兰、黄花双荚槐、多花 

报春、佛肚树、八角金盘、俏黄栌、尖叶木犀榄等,使 

色艳、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使游客漫步古 

城,跟随山脉地形起伏,充分观赏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的植物景观效果。植物配景:春有迎春、木棉、火焰木、 

刺桐;夏有古榕、铁刀木、榄仁树,腊肠树、凤凰木、 

游人面对花容叶色发出优美的赞叹,感受艺术空间的幽 

静与豁然开朗的对比。 

虎崆滴玉植物配景区:本区规划范围从东门“晨曦” 

起,止虎崆滴玉景点。属海蚀性熔浆岩和粗骨赤红壤地 

形,分布在中下部的土质坚硬而缺乏养分,极不利植物 

的生长,因此在裸露的山坡种植速生树木和攀援藤木植 

物,恢复绿化。对已达到绿化效果区域可进行轻度择伐, 

间种林下木,如红刺林投、花叶万年麻、怪柳、三角梅、 

铺地柏、福建茶等。 

5.4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标准 

红千层;秋有复羽奕树、紫叶李、秋枫、南天竹;冬有 

南洋杉、桃花心木、杜英、华棕、布迪椰子、银海枣等。 

五区:风动石、石僧拜塔植物配景区:这里是以表 

现嶙峋粗犷巨石为主的景致。风动石巨石临海,高 

4.37m,宽4.57m,长4.69m,狂风吹来,摇动不定,一 

人仰卧,翘足蹬推,危危欲坠;可登高望远,俯视波光 

万顷的大海令人难忘,富有灵气;而对面,凝眸古塔的 

石僧更使人遐想联翩。植物配景以开朗、明快的缓坡草 

风景区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应满足游客观光,休 

憩的需要,给人以视觉上强烈震撼以及美的享受,依据 

维普资讯

第33卷 

第2期 

福建热作科技 

Fuiian Science&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VO1.33 NO.2 

2008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美学基本理论,景区在进行园林 

树种的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5.4.1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依据景区地带的立地环境, 

以地带性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不断引进外来树种,丰富 

景区植物景观。 

线,每隔30 ̄50m,保留透景线,降低绿带的封闭度, 

在通透林荫下,将古城伟迹清晰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使 

古城风貌与各景点交相辉映得到艺术体现,构成丰富的 

天际线变化。 

在栽植深根的树种时,必要时实施改良土壤措施, 

挖池栽后,回填透气透水好的壤土,以利于水肥留存, 

促使植物的健康生长。 

在植物配植时,不能过分强调临海见海,原有以木 

5.4.2生物和景观多样性原则:①选择根系发达,抗风 

力强,成活率高,树龄较长不易衰,生长速度适中,耐 

强度修剪的树种为主。②树干挺拔,树枝舒展,枝繁叶 

茂,浓荫如盖、花朵绚丽,芳香葱郁,色相丰富,抗逆 

麻黄为主的防风林应加以保护,防止古城墙失去有效屏 

性强,对布局景区环境各种不利因素适应性强、耐旱耐 障,加剧了被风蚀的后果。 

瘠薄、抗病虫害,对管理要求较粗放的树种。 

风景区植物在日常养护管理中,应坚持生态养护原 

5.4.3 以人为本原则:树种选择时,除满足植物造景外, 

则,避免出现除尽野草、扫清枯枝落叶的模式,而应遵 

要考虑游客活动的需要和健康与安全,如不宜栽植有毒、 

循生物链的自然调节规律,使枯枝、落叶、残草等自行 

有刺、会臭、有飞絮和飞粉、易招惹蚊蝇、落花落果易 

腐烂,让残落物有机质和养分回归到土壤中。这样可防 

伤人、会污染路面的树种。 

止植物和土壤间的养分被切断,保证景区内的生物和环 

6结束语 

境和谐统一,达到良性循环。 

景区内景点之间的植物配植要结合地形地貌进行有 

疏有密、有开有合的布局,形成密林、疏林和缀花草坪 

参考文献 

等不同景观。其中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搭配,形成复层 

【l】苏金乐,谢洋,杨芳绒.榕榈科植物温室引种栽培研究【J]冲国园 

混交形式,以丰富植物景观层次,提高绿量、改善生态 

林,2003(12) 

环境。 

【2]陈伟科学养管瘫绿带可持续发展之路【J]冲国园林,2003(11) 

对古城林带的林缘线和林冠线要处理形成流畅的曲 

【3】中国名胜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12 

(上接第46页)方便了学生的休息和课外交流。花廊绿 在对校区植被尽可能保护的前提下,探索花溪周边 

化和浓密的树冠使该空间充满了绿色生机,大大缓解了 丘陵地区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人为的加以促进,种植 

大面积铺装带来的单调。连接学生宿舍区的主要通道根 乡土树种,使丘陵地区的植被能够尽快形成稳定。 

据建筑的布局及地形的限制,巧妙的设计成九曲花溪景 重视道路两侧的多层次绿化,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将 

区,步道和绿带蜿蜒曲折,交错而富有韵律,在达到最 学校内大面积绿化区域连接成一个有机的绿化系统,从 

大便捷性的同时使学生的生活必经之路极富特色。 而可以保证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具有符号性的景观构架在花溪河畔以蓝色的主色调 在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教学区等地势平坦之处, 

再次出现,突出了这里亲近自然的特点。花溪河两侧竹 以姿态优美的园林植物营造各种美丽而富有特色的亚热 

林茂密,设计予以保留,并结合现状,沿花溪河设置临 带校园植物景观,同时注意与丘陵自然风景林的过渡。 

水、挑水平台和架空木栈道,间隔适当的距离布置一些 滨水地区利用多种水生植物来营造独特的水际植物 

小型的形式活泼的广场,可以方便师生的休闲、散步及 景观,形成稳定的水生植物群落。 

水边观景的需要。在花溪河的中部设置一处较大的广场, 在学生宿舍区以色彩艳丽的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以 

将临水的一侧设计成具有停靠小型船只的码头形式,从 及攀缘植物作为绿化植物的主体,从而可以反映学生丰 

而可以充分利用该校的地理优势,发展学生水上划船竞 富多彩的学习和课外生活,为学生营造美丽的环境。 

技运动,使之成为该校的一个具有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花溪校区绿化设计以展现四季常绿的亚热带植物景 参考文献 

观为主,植物造景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有效的

 

… 

保护原生态的自曼皇筌婪 錾:然植被 繁 观 : 

】 

嚣 克

暨 和孽 业标准一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s】 

特别是花溪河两侧的竹 ’H{ …

 ̄哈格.

… …一……… 

,199设3计结合 M 

…一… 

津 

林及丘陵上的植被,对于尽快营造学校优美的绿化环境, 【3】罗传勖主编.重庆市志第1卷【地方志】.重庆市地方志编纂 

维持学校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委员会总编辑室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45 

更多推荐

景区,植物,景观,树种,绿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