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途安l拓界版)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相应地随之”不对)
2.D(主要介绍的是宋诗的发展)
3.B(唐宋诗说反了)
4.①在诗歌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更精细,有创新。
②内容题材更广阔,并且书写了很多琐碎细微的事物。
③以深刻透辟精妙的诗意见长,具有瘦劲的风骨之美。
(技巧、内容和风格,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5.①首先围绕前人对宋诗褒贬不一的评价,引出“宋代人擅长学习唐代人作诗”的论题,并提出宋代诗人别出心裁,开掘新领域的观点。(2分)②从内容、技巧等角度出发,先讨论了唐宋诗之差异,(1分)接着指出宋诗对唐诗的继承和创新。(1分)③最后总结,指出宋代诗人刻意追求诗歌技巧方面的精进。(2分)
6.D(“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表述不当)
7.B(“做铺垫”不对,应是埋下伏笔)
8.(1)推动情节发展。戒指的丢失牵动着齐老太太一家和谐氛围的变化,促使齐老太太做出“自供”的决定,推动着情节一步一步向前发展。(2)丰富人物形象。齐老太太因戒指丢失家庭氛围骤变而做出“自供”的决定,彰显出其忍辱负重、独当家难的大仁大义。(3)戒指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齐老太太家人由和谐生隔阂,齐老太太由和蔼可亲到头遭发火并停了牌局,齐家人由对齐老太太的尊敬信任到齐老太在他们心中“矮了半截”,皆是由戒指引起。(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9.“俗”之一,体现在人物是世俗的平凡之人,住在小院里,过着平凡日子。
“俗”之二,体现在市井生活的人情人性,有其乐融融,也会因丢东西而产生隔阂分歧,实实在在,有笑有泪。
“奇”之一,体现在齐老太太作为一家之主,不求富贵显达,将家庭和睦看的至高无上。
“奇”之二,体现在齐老太太用“打牌”的方式凝聚人心,促进家庭和睦。
“奇”之三,体现在齐老太太为了一家和谐而忍辱负重,独担“罪过”,可敬可叹。
(“俗”,2分,答出一点即可;“奇”要答出两点,每点2分,共4分。)
10.A
11.B(“阉人”错。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则全由阉人担任。)
12.D(拆除的是占压河道的园林楼榭)
13.(1)国家每年贿赂契丹,这并不是防御外敌的策略。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岁”“戎”“务”“实”,每个考点1分)
(2)包拯不会迎合别人,不伪装言辞和脸色来取悦他人,平时没有私人信件往来,老朋友和亲信党与都不和他来往。(“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绝”每个考点1分)
14.包拯在朝为官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不敢贪赃枉法,听说过包拯的都很怕他。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他被任命为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前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流连再三,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控告。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又曾建议说:“国家每年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外敌的策略,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寻求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不得安宁。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除了按察使之职。秦陇斜谷专门置办造船用的木材,随意向老百姓摊派征取,而且这里的七个州负责提供造河桥用的竹索,常常多达几十万,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这些摊派。包拯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包拯曾建议在边境太平时将军队调到内地,但没有得到答复。
包拯在朝为官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为他而多有收敛,听说过包拯的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人为此称道他:“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的,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宦官和有权势的家族私自修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拆除。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升任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一职。他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让谁立为太子呢?”包拯说:“微臣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我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猜忌我啊。我已年近七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我会慢慢考虑这件事的。”
他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不久,他被任命为枢密副使;随即又升为礼部侍郎,包拯推辞不接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包拯性格正直,厌恶官吏刻薄,崇尚脾气温和性情忠厚。虽然非常憎恨恶人恶事,但也用忠恕之道推而及之。包拯不会迎合别人,不伪装言辞和脸色来取悦他人,平时没有私人信件往来,老朋友和亲信党与都不和他交往。包拯虽然位高人贵,但衣服、用器、饮食都像平
民百姓的时候。包拯曾经说:“后代子孙如果做官,有贪污的,不允许回家,死后不能安葬在大墓地里。不遵从我的志向的,就不是我的子孙。”
15.D(渔夫樵夫并非实有其人,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具象化。作者借渔樵形象自况,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D项中“羡慕”之情不恰当。)
16.①苍翠的青山与红色的夕阳,绚丽多姿又大气深沉,色彩对比鲜明,颇具诗情画意。(1分)
②“青山”代指亘古不变的自然,“夕阳”喻指变动不居的世事;不变的青山反衬世事的沧桑变化;“变”与“不变”形成对比,寄寓了古今人事皆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功名成败均为过眼云烟的哲理。(3分)
③上阙结尾处的这两句承上启下。诗句借具体意象表达深刻哲理,是对上阙的总结升华;又为下阕张本,引出渔夫樵夫江上对饮的画面。(2分)
17.(1)泣孤舟之嫠妇 老鱼跳波瘦蛟舞
(2)庄生晓梦迷蝴蝶 一夜飞度镜湖月
(3)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18. C
19. ①瑟缩地做梦(“瑟缩”和“梦”两个要点各1分)
②他也知道落叶的梦(“落叶”答成“叶子”亦可)
20.①原文“她于是一笑”在句首,能很好地承接上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突出她在春天到来后的欣喜之情,改句则没有这种效果;②原文“仍然瑟缩着”单独成句,能形象地写出粉红小花所处的恶劣环境,从而反衬她在春天到来后的欣喜;③原文3个短句,和上文协调一致,有婉约之美。(②③两点答出其一即可)
21.②改为:并深深悼念和缅怀这位阿根廷球星;
④改为:以此纪念他对阿根廷的巨大贡献;
⑤“万人空巷”改为“街上人山人海”;
⑧“处”改为“安葬”。
22.①论题太过随意。历史文化研究应有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官方发布的文件标题更应严肃审慎。(3分)
②当地政府借助名人效应发展旅游经济的初衷是好的,但借“捆绑名人”来博取眼球,这种做法不可取。(2分)
23.参照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更多推荐
官职,朝廷,没有,技巧,不变,担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