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一汽奔腾b30发动机怎么样)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憔悴(jiāo) 祷告(tāo) 匿笑(nì)

....B.菡萏(dàn) 侍弄(shì) 瘫痪(tān) 霎时(shà)

....C.嫩芽(nèng) 诀别(jué) 攲斜(qī) 姊妹(zǐ)

....D.粼粼(nín) 淡雅(yá) 徘徊(huí) 反悔(huǐ)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 奥秘 轻捷 花枝招展

B.鉴赏 憔悴 一霎 波光鳞鳞

C.烂漫 骄媚 睫毛 咄咄逼人

D.高邈 嘹亮 郎润 混为一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黑暗中,他们没有发现任何缺口,只见一长溜整整齐齐的石墙,参差不齐。

....B.到底要不要答应对方的要求?他犹豫不决地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C.草地的气候变化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忽而雨雪交加,忽而狂风大作。

....D.这一突然到来的变故,让她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自制力。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母爱的伟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秋天的北京香山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1 / 9

C.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D.未若柳絮因风起。

6、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__________________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咏雪》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论语》十则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 9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B.不耻下问(可耻)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D.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3 / 9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

4 / 9

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面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出对这个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结尾句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B.结尾和标题相照应。

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D.标题的中心词是“冬天”,结尾的中心词是“济南”,自相矛盾。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

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

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

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

2、片片蝶衣生

镯耳

5 / 9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

6 / 9

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第⑦段写蓝蝶花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1)题目自拟:(2)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3)有真情实感:(4)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5)不少于600字;(6)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7 / 9

参考答案:

B

A

A

B

C

B

沾衣欲湿杏花雨 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半轮秋 岐王宅里寻常见 遥怜故园菊 一夜征人尽望乡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1.B

2.C

3.B

【答案】

1.A

2.D

3.C

【答案】

1.①花瓣娇小不起眼;②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③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④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现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4.结构上,总结全文并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

8 / 9

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9 / 9

更多推荐

济南,蝴蝶,作者,好像,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