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发现2路虎报价)

“北京212”吉普的前世今生!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心中,关于汽车的记忆可谓点滴琐碎,直至80年代后,

人们印象中除了“老解放”,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经典形象。如果说“解放 ”代表着凝重

和宽厚,那么这种汽车则更像是一个顽皮、轻盈的精灵。在无数的电影、电视剧中,在大院

的孩子们爬上它发动机前盖的欢声笑语中,在共和国几十年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中,它的形

象早已被定格,它就是中国自产的第一代轻型越野车中最辉煌的杰作—北京212(BJ-212)

除了“212”这个亲切的乳名之外,人民还给它起过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北京吉普”。

想当年,凡是刚刚有了点儿积蓄,又做着汽车梦的车迷,都会把拥有一辆BJ-212作为一个

美好的梦??

传奇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军酝酿用汽车装备军队,并专门制定了越野车的标准:为便于

隐藏,车身高度不超过850毫米;为了对付泥泞路和进行牵引用途,选用低压轮胎、四轮驱

动等。当时总共有三家公司投标设计,经过测试后,军方决定采用仅重250千克的四轮驱动

越野车,由威利斯公司设计制造,这就是美国大兵引以为傲的“威利斯”吉普。解放战争期

间,美国曾经向蒋介石提供了大批援助,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威利斯”吉普。当然,托“运

输大队长”的福,这些“威利斯”吉普有相当一部分都到了解放军官兵的手中,很多人就是

从那个时刻知道了“威利斯”MA、“威利斯”MB等一代经典车型。自此,这支红色的队伍

开始了与美制轻型越野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连毛主席在南苑机场阅兵的时候,乘坐的也

是美制“威利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战争的继续和抗美援朝前线作战的迫切需要使新生的共和

国开始大量进口汽车。这一时期主要以苏式汽车为主,截至1957年底,军队的汽车装备总

数已达92000余辆,其中苏式汽车占70%以上。当时部队的轻型越野车除缴获的美制产品

之外,基本以苏联制“嘎斯”69为主。大量进口的苏式汽车在解决了军队和国家的燃眉之

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完全依赖进口的汽车工业能否担当起国防的重任?此时,

自行生产军用汽车和军用越野车已经刻不容缓。自1956年“解放”CA10下线之后,新中

国结束了不能自行生产汽车的历史,但对于051 吨级的轻型越野车仍然是一个巨大的

空白。这一次,创造历史的变成了重庆456(国营长安机器厂的前身)工厂在对几辆在抗

美援朝战场上缴获的美国 M38A1(后来发展为民用的CJ5)进行了详细的测绘之后,针对当

时的生产条件进行改进设计,终于在19585月生产出了第一辆样车。工厂在进行了 25

万千米的道路试验后开始定型生产,同时新车被正式命名为“长江”46型。作为我国自己

生产的第一种05吨级越野车,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长江”46首次亮相,

和“解放”卡车同时出现在天安们广场上的群众面前,极大地振奋了国人。值得一提的是,

1963年停产并将技术资料转交北京汽车制造厂为止,“长江”46型越野车实现了1390

辆的生产量,并装备部分部队。它积累的资料和成功经验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日后的越野车设

计与生产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初,新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扔出了那份震惊世界的“秘密报告”。随

后中苏关系开始急剧恶化,最终破裂。在再也无法引进苏式装备的情况下,我军战术指挥车

一下子失去了供应来源。于是,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一定要尽快开发出部队装备用车,以满

足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呈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同志,建议以

研制成功“东方红”轿车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基地,生产轻型越野车。1961年元月,国防

科委批准了上述建议,确定新越野车的生产车型型号为210(第一个数字“2”代表越野车)

该车在外部结构上明显模仿了美制MBGPW,只是水箱护罩格栅改为横条,引擎盖改为弧型

线条,车辆底盘和车身布置和MBGPW类似,在车门处也只有一个缺口。引擎已改为仿“伏

尔加”的直列4515千瓦的发动机。驱动桥的结构和“东方红”轿车相同,使用左右两

部分半桥在中间拼合。方向机/变速器/分动器结构和“嘎斯”69相似。

19634月,北汽先后试制出300多辆BJ-210轻型越野车,后经部队试验和使用得到

一致好评。1964年,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但部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部队首

长和高级将领观看并试坐了BJ-210后提出一些意见:BJ-210只有两个门,上下车不方便,

而且车身偏小,不符合军用指挥的实战要求。时任我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指示,在

BJ-210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车身稍大、四门、双排座、宽畅舒适的军用指挥车,其性能指

标不能低于“嘎斯”69。六个月后,便试制出了BJ-211BJ-212两型样车。在试制BJ

212时,正好赶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来京开会。会议期间,他们对

BJ-210BJ-211BJ-212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大家一致认为BJ-212各项性能比较突出。

于是,罗瑞卿总参谋长拍板定案,决定选用BJ- 2121966年初,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和国

家科委的代表和专家对BJ-212进行了全面鉴定。结果认为,BJ-212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

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甚至超过了苏联“嘎斯”69的水平。1965年,

BJ-212系列越野车正式定型,分为两种型号BJ-212BJ- 212A型。

BJ-212为五座乘用车,双侧车门的布置和形状,车后座紧接与车身后侧壁同高的货台,

行李箱布置在货台下,于车后开门,主油箱布置于行李箱下,副油箱布置于驾驶员座位下,

通过驾驶员座位旁的转换开关切换供油。这些特点和“嘎斯”69相似。BJ212A后座顺车

身侧壁布置两排折叠座椅,定员8人,和“嘎斯”69M相似。从此,北京212登上了历史舞

台,行驶在我国的城市、乡村、公路、矿山。19668月后,毛泽东在北京多次接见“红

卫兵”,其中19661110日和1126日是乘北京212沿东西长安街和西郊机场的跑

道行驶,“检阅”了汇集在街旁的百余万“红卫兵 ”。于是,拥有历史烙印的北京212

在领袖和红卫兵的身影中,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也开始了它40多年的传奇。从上世纪

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国数以千计的汽车厂都在生产以BJ-212为原型车的各种乘用车。

使用BJ-212底盘,加上手工敲制的车壳,取了各种牌号的产品更是充斥全国的各条公路。

后继与发展

BJ212装备解放军部队后,该型车的主要用途是做指挥员的乘用车,也有一些用于

武器运载平台和其他用途。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75105毫米无后座力炮炮车:使用BJ-212A为底盘,后轴后部车身被缩短,并形成

一个向下的斜面,避免火炮射击时尾焰被后车体阻挡。搭载175105毫米无后座力炮

和炮组人员。一些车辆还在风挡上开出一个下凹狭缝以容纳放低后的炮管。

63式多管火箭炮车:使用BJ212底盘,在后部货台上装163式多管火箭炮。1968

年中国大规模援助阿尔巴尼亚军事装备时,该车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使用BJ-212底盘,在后货台上固定3枚“红箭”73

反坦克导弹。

此外,1979年前,还有使用BJ212底盘改装的平头车厢救护车和通讯车装备部队,

可是这种改型并不成功,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暴露出了严重缺陷。

1983 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此时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组建了中国

汽车工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一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BJC),未参加合资的部分仍然为北京

汽车制造厂(BAW)BJC的主要产品是切诺基系列吉普车和在BJ-212基础上改造的BJ-2020

系列吉普车。BAWBJ121小卡车重新起步,最后也生产BJ212的后继系列BJ-2023

列和BJ-2024系列吉普车。其中BJ-2023BJ-2024型号之繁杂,恐怕只有二战时期的美制

“谢尔曼”坦克能与之媲美了。合资后的北京吉普引进了具有当时国际领先水平的美国切诺

基吉普车。

相比之下,老产品 212在人们眼中显得有些过于朴实了,与时尚洒脱的切诺基相比,

BJ-212的确可谓是“土得掉渣”。由此,结束212”生产的决议被纳入了公司董事会文件。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后,吸收了西方技术的“212”在市场上的表现让公司股东们跌

破了眼镜。

1987年至1993年的几年中,北京吉普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切诺基先进技术的基

础上,大胆探索实践,212不断实施年度型改进与新技术的嫁接。仅仅几年间,BJ- 212

一改过去的老面孔,先后演变为BJ212LBJ2020NBJ2020S,三次大规模的年度

改进极大地丰富了老产品的技术含量。这其中包括:国内首次采用子午线轮胎,解决了危及

行车安全的侧滑问题;选用四速变速箱,前进档之间采用同步器,改善了换档性能;成车面

漆从无光漆发展到有光漆,直至部分选用金属漆;漆色也不再是单色的“国防绿”,增添了

白、砂、红、蓝等多种漆色。正是这一系列改进,使“212”这个老产品焕发了青春,也为

BJC带来了如火如荼的市场效益。不仅军方对其青睐有加,继续列装了BJ-2020,在民用品

市场,也曾经刮起过一阵强劲的旋风。

1993年,在 BJ-2020S换型投产之时,新产品试装过程中因顾及成本而减配的铝轮毂、

宽胎问题被再次提起。当时,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最终,公司的主要领导决定:落实项目,

拿到市场上去检验。没有想到,这一决策成了成全BJ-2020S市场热销的关键。采用了铝轮

毂、宽胎的BJ-2020S样车摆到销售大厅,迅速引起了轰动效应。该车车价较普通“S”型车

高出3000元,用户的热情也仿佛上涨了3000倍。先是样车被热衷者抢购,然后,一批批试

装投产车销售一空。一时间,铝轮毂、宽胎“S”车搅沸了冷寂的汽车市场。连续数月,生

产铝轮毂的外协厂拼命加班,仍难满足主机厂的装车需求。经销商与用户几乎挤破销售大厅,

更加可怕的是,一些焦急难耐者竟违反常规,执意跑到总装线上等车!随后,大马力发动机

BJ-2020SG“城市猎人”等系列新产品相继问世,“212”的市场被大大拓展开了。据统

计,“S”系列车1994年销量达42000辆,1995年达55000辆。国外亦有用户对其青睐有

加。

系列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使“212”拥有了自己的家族谱系,在新世纪之初,我国的第二

代轻型越野车“勇士”的下线,标志着北汽继“212”之后,再一次挑起了军用轻型越野车

的大梁。究竟“勇土”能否续写“212”的神话,恐怕只能让时间来检验了。

军民两相宜

BJ-212诞生以来,它的身影就频频出现在阅兵式上。1984年建国35周年,BJ212

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99年建国50周年,它的子孙BJ-2020又在天安

门通场亮相—不仅作为人员搭载车,还作为武器牵引车和各种装备平台而出现。其中最经典

的形象莫过于搭载了国产75 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的BJ-212这个形象随着当年那部热播

的《少年特工》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无数孩子当年的梦想都是穿上一身国防绿,开着

BJ-212在祖国的边疆上飞驰。他们当中的一批人最后能走进军营,大部分是被那辆小吉普

点燃了青春的梦想。在三菱帕杰罗和切诺基还没有走进人们视线的年代,橄榄绿色的BJ

212几乎就是解放军的代名词。当然,在民用市场,它也代表着威望和权力—公务用车。

那个年代还没有改革开放,BJ 212公务用车还没有发展到今天“大小是个官,都坐

四个圈”(满街跑的“奥迪”100和今日的“奥迪”A6)的程度。那个年代,老“红旗”的地

位太过于尊贵,平民百姓一般很少见到,而从1970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逐步为地方领导机

关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BJ-212,则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繁多的基层政府部门,成了

老百姓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二“官车”(作家贾平凹在小说《废都》中曾生动的描写过)。按

照当时的规定,只有县团级以上的单位才能配备,这就为BJ212增添了特殊的身价。作

为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最常见的“官车”,拥有者都不遗余力地装饰车辆,力图使车辆

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例如,加装沙发布—毛毯—人造革的夹层车棚,金丝绒座套,气压

水瓶和杯架,车内嵌塑料内瞠,安装烟灰盒和纱窗帘等,成为当时城市街头一道特殊的风景

线。

实际上,与“奥迪”和“红旗”比起来,老百姓对北京吉普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大概

由于从外形来说,它是中国公务用车最为朴实无华的一款。而北汽合资之后的 BJ-213(

BJ2021)则由于小毛病与故障频频出现,使得当时的中国曾有“开不坏的桑塔纳,修不完

213”之“美谈”。加上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多元化,BJ-212及后来者便逐渐

淡出了公务车的名单。然而,老百姓依然对其抱有浓厚兴趣,街头巷尾,山间江边,到处都

能看到BJ-212 在飞驰。当年的驾校用车很多也都是用BJ212而非今天的“皮卡”。由于

普及率实在是太大,以至于直到现在,BJ-212的各种配件在全国最偏僻的县城甚至小镇上

都能找到销售。汽车论坛上更是有无数的人在用一张张的图片和一行行文字,来诉说着对这

个经典车型的怀念。

上至开国领袖下到平民百姓,BJ-212都有过亲密的接触,不论金戈铁马还是闲庭信步,

BJ-212都忠诚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也许这就是它成为一代经典的原因:进得厅堂,下得

庙房,身居闹市,荣辱不惊!


更多推荐

北京吉普汽车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