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雷克萨斯车型大全及价格表)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2022.06

本试卷共6页,24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污篾择jué 蠕动rú 纷至沓来tà

.miè 决...B.矗立chù 阻碍ài 演绎相成fǔ

...yì 相辅.C.卑鄙回yū 眩丽xuàn 风云变幻.bì 迂...huàn

D.缭绕liáo 挚爱zhì 拙劣zhuó 轻歌慢舞màn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战士们见首长和自己在一块吃野菜,又是那么平易近人,都争着与总司令拉话。

....B.虽然他的穿戴随便,不修边幅,但在学习上却是一丝不苟。

....C.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D.看到地震后灾区许多建筑分崩离析的镜头,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3.下面句子中,没有句子成分搭配不当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B.改进教学方法以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C.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D.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4.下列选项中,与“和为贵”思想无关的是( ▲ )(2分)

..A.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

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

D.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傅雷家书》中,傅雷提醒儿子做艺术家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少不完美之处!

B.《西游记》中,白骨精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唐僧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大怒,赶走悟空。

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夏先生家拉包月,夏太太拼命使唤祥子干活且不包饭,夏太太刻薄,祥子受不了,与夏太太翻脸后拿了四个月的钱走了。

D.《海底两万里》小说最后,鹦鹉螺号陷入迈尔海峡的漩涡,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

6.下列选项中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一天晚上,朱赫来为了躲避搜捕,藏到了保尔家。在保尔家里,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后来保尔还从士兵手中救了朱赫来,自己却被告发入狱。

B. 保尔在补课时,把烟末洒在神父的复活节面团上,被学校开除,只好去车站食堂做小工,不久他的哥哥为保尔在发电厂找到一份工作。

C.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和战友们战胜土匪和饥饿等困难,三个月内修成一条铁路。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称赞“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D.

保尔病重来到海滨疗养,又不幸出了车祸,身体越来越差了。但是保尔一直非常积极乐观,通过文学重新参加战斗,创作了小说《暴风雨的儿女》。

7.默写。(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 ! ▲ 。

呜呼! ▲ , ▲ !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8-10题。(共6分)

【甲】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8. 两首词中梅花的处境有共同之处,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2分)

9. 陆游称赞梅花“花中节气最高坚”,请分别找出两首词中最能体现梅花“节气高坚”的语句。(2分)

【甲】: ▲

【乙】: ▲

10. 毛泽东创作的《卜算子·咏梅》词前小序中写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甲词的感情基调是孤寂苦闷,乙词的感情基调是 ▲ ,甲词赞美梅花 ▲ 的精神,

乙词赞美梅花无私奉献不居功的精神。(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惠子谓庄子:“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皲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皲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大瓠:大葫芦。②瓠落:形容极大。③呺然:虚大的样子。④掊:打碎。⑤洴澼絖:漂洗丝絮。⑥鬻技:出卖制药的技方。 ⑦樽:一种形如酒器,可以缚在腰上,浮水渡河的东西。⑧蓬之心:比喻心如茅草那样堵塞不通。

⑧⑦⑥⑤②③④①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惠子谓庄子( ▲ ) ②贻我大瓠之种( ▲ )

..③善为不皲手之药( ▲ ) ④聚族而谋( ▲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13.惠子用“大瓠之种”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 ▲ (用自己的语言);庄子用“不皲手之药”事例意在证明惠子 ▲ (用原文语句)。(2分)

14.通读全文,说说庄子与“客”在用物上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共12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

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5.从实验精神出发,探讨王阳明“格”竹子最终头痛而宣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说说丁肇中希望今天的中国学生怎样做研究。(3分)。

17.请赏析第⑦段“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这句中的加点字。(3分)

18.丁肇中为什么对中国学生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共13分)

流凌的黄河

单振国

①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黄河,像一条蜿蜒浩荡的银 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

②没有浮躁的喧哗,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

③满河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冷流暗卷,冰水回湍。深不可测,清冽无底。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泼野,唯有静静地流动。漂浮着满河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满河的冬天在满河冰凌如朵朵莲花般的簇拥中,仿佛停止了季节呼吸,收敛起三九风霜,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

④啊,雪落黄河静无声。

⑤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一直向前蠕动。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腾空飞旋,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惊心动魄、寒毛悚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喧哗自己是冬天。唯有流凌的黄河,包容天地,包容山川, 包容冷暖,包容这壁立千仞的晋陕峡谷,再一次沉浸在那空悬高天的沉沉静默中。

⑥雪是越下越大,白花花的,一朵一朵飘着,漫天漫地,稠稠密密。雪吞咽着山川村落、烟火人间,吞咽着高原大地、日月星辰,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到她茫茫的白幕之中。但她吞咽不了黄河,黄河依然静悄悄地、稳如泰山地流动着。站在高原的更高处看流凌的黄河,又像是一条从天而落的银河,舒缓而下,连接天地。河,睡在天堂之上,天幕混沌、天界迷茫、天地一色,唯有梦是那样亘古遥远、瑰丽雄浑,那样多彩缤纷、近在眼前,只轻轻地飘浮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向着无尽的远方。

⑦晋陕峡谷,犹如大地哗啦扯开的胸膛,在白花花的雪野里,大幅油画般铺开,铺成雪原莽莽、雪峰巍巍的浩大背景,黄河被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看吧!大河上下,好一派雄浑壮观的景象。此刻,任何华美的辞藻,都没有力量嵌进这天地无声却令人心海咆哮的壮丽诗章中;任何高亢的赞美,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微弱、轻如飞羽。只有流凌的黄河,在无声无息中永恒汇聚着、充盈着、释放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凛然高耸起不可欺、不可辱、不可侵的血气,昂然高扬出战胜一切阻遏、一切对手的霸气,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⑧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在黄河吞越天地冰霜的宏大气势中,沧海一粟般飞进这流凌的河水中,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裹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

的民族,一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

⑨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的彩虹!

19. 阅读文章①-⑤节,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2分)

文中把黄河比作“一条巨龙”,依次写了它的状态变化: ① ,蓄积能量——慢慢苏醒,向前蠕动——彻底醒来,腾空飞旋, ② ——包容万物,再次静默。

① ②

20.结合上下文,说出你的理解。(2分)

第①节中写“黄河,像一条蜿蜒浩荡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

..第⑤节中写“慢慢在蛰伏中蠕动,一直向前蠕动”,为什么前者是流动,后者是蠕动?

..流动: ▲

蠕动: ▲

21. 下面语句对声音的描绘很精彩,请分析所采用的的手法。(3分)

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惊心动魄、寒毛悚立。

22.“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阅读⑦-⑧节,说说黄河让我敬仰的原因。(3分)

23.本文的描写对象是“流凌的黄河”,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大雪”?请简要分析。(3分)

三、写作(共60分)

24.学校举办“回味经典,传承文明”诗词月主题活动,你是该活动的宣传大使,要在启动仪式上面向全校同学发表演讲,请你撰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围绕“回味经典,传承文明”诗词月活动,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作者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D 3.C 4.C 5.C 6.D (1-6题每题2分)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共4分,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8.都生长在人迹罕至(偏僻、无人问津)之处(1分),可以从“驿外断桥边”和“悬崖”得知;(1分)或 都经受恶劣天气的摧残(1分),可以从“更着风和雨”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得知。(1分)(以上两个角度答出任一点都可以得分)

9.【甲】:只有香如故。(1分)

【乙】:她在丛中笑。(1分)(共2分,答出一句得1分)

10.乐观自信(1分);高洁傲岸、坚贞不屈(1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4分)①对……说 ②赠送 ③制造(答出“做”的意思即可) ④谋划,商量

12.(4分)

①(2分)有个客人听说了这件事,请求用百金买下这个药方。(“闻”1分,“用百金”1分)

②(2分)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就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得百金”1分,“与”1分)

13.(2分)大而无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也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都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同样的东西可以用于不同的对象、处所,发挥不同的作用;根据物的特点,探索发现事物的最大价值。(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参考翻译】: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瓢,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入侵吴国,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的心地如同茅草一样茅塞不通啊!”

15.(2分)他只是消极的观察,而没有积极的探测(或者答“他只是消极的对着竹子硬想,没有动手实验”);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答出一点得1分,答满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16.(3分)要重视实验精神(或者积极的探测);制定细致具体的计划,为实验选定适当的目标(或者实验中有眼光,勇气,判断力和灵感);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新”给“知识”起了限制作用,并不是指所有的知识(1分),“只能”强调了唯一性,科学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来得到(1分),强调了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②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或者传统文化背景使得中国的学生大都偏向理论而轻实验);③格物致知精神是研究学术不可缺少的;④格物致知精神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⑤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满4分为止)

19.① 蛰伏入眠 ②带走冰坝 (每空1分)

20. 流动:前者黄河还处于蛰伏入眠的封冻期中,冰凌漂浮,流动的是冰凌下的水。(1分)

蠕动:后者黄河慢慢苏醒,水面上的冰凌也开始动起来,蠕动的是冰凌。(1分)(意思对即可)

21. 先用拟声词模拟(1分),再用两个比喻“霹雳横空、巨崖崩塌”来表现声音的宏大震撼(1分),最后还从人听后的感觉角度来表现(1分)(共3点,每点1分)

22.①“黄河在峡谷、雪原、雪峰的衬托下,雄浑壮观、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1分);②流凌的黄河让作者获得要看淡荣辱,要往远、往大看的生活启示(1分);③黄河象征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深深打动了作者(1分)。

(分别从自然景观、给我的启迪、所象征的民族精神三个角度回答,每点1分)

23.①作者看黄河时正大雪纷飞,雪是眼前实景,大雪与流凌共同点明作者看黄河时的时令,即数九寒天(1分);②大雪铺成的雪原、雪峰能把黄河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1分);③大雪吞咽天地山川等万物,但吞咽不了黄河,从而突显黄河的连接天地的力量(1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共60分)

24.评分标准:作文总分60,建议45分切入。

附:演讲稿的特征:

1.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

2.观点明确,能展现自己的思路。

3.语言能够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

更多推荐

黄河,中国,实验,精神,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