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丰田海狮商务车9座)

老年人防止电信诈骗的安全妙招

在生活中,电信诈骗随处可见,而其中大部分受害者都是老年人。以下是由店铺为大

家整理的老年人预防电信诈骗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们。

老年人预防电信诈骗的方法

1遇到陌生号码来电,只要一谈到银行卡或钱,一律挂掉。

2所有陌生短信,但凡让我们点链接的,一律删掉。

3网上聊天,所有新加的陌生好友,但凡告诉你可以无门槛,日赚千元,一律不信。

4网上支付使用的银行卡,不要存太多的现金。

5经常更换服务密码。

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虚假信息

1、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必须先转账,在提供服务,我们也不容易!”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

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2、虚构车祸诈骗

“您好,您的父亲在xx路出了意外,需要钱处理交通事故,请马上转账到xx”

虚构受害人亲属或者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

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3、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兑奖需要一些手续费,我们也得按程序办事!”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

“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4、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您好,恭喜您获得《中国好嗓子》第五季幸运观众,点开链接,看领奖方式!”

以“我要上春晚”、“跑男”、“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

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

个人所得税等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5、虚构绑架诈骗

“您儿子现在在我手上,赶紧打10万到账上,要敢报警就等着收尸吧!”

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

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6、虚构手术诈骗

“您父亲今天在街上摔倒,我将他送到医院,需要住院费,急!赶紧转。”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

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7、贷款诈骗

\"兄弟,缺钱么,利息低,到账快......\"

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

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8、重金求子诈骗

“因为身体状况,结婚十年没有孩子,望各位伸出援手,必有重谢!”

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9、PS图片实施诈骗

“这是你在外面和别人开房的照片,不想你老婆知道,最好尽快打钱过来!”

收集公职人员照片,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10、“猜猜我是谁”诈骗

“猜猜我是sei,猜中有奖哦”

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

根据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

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

内。

11、购物退税诈骗

“您好!由于相关税收政策调整,您购买的宝马x5最新款可办理退税......”

事先获取道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

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12、网络购物诈骗

“不好意思,由于系统故障,需要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

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

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被划走。

13、低价购物诈骗

“海外代购二手电脑,九成新,三折低价,手慢无”

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

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等方式骗取钱财。

14、包裹藏毒诈骗

“中国海关查到你的包裹藏有毒品,请转账到xx并配合调查”

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

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15、引诱汇款诈骗

“您好,请汇款到xx行,账号xxxx”

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

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仔细核实,即把钱打入骗子账户。

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原因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

老人年纪大,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

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

子有可乘之机。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

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

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

就是凭着这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

“落难者”,往往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

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

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

常常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进而铸成大错。

4、贪小便宜,急功近利

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

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

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对于诈骗

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

瓜”的可悲下场。

电话诈骗案件高发原因分析

1、作案方式简单,犯罪成本低。犯罪分子只需通过电话等工具利用普通群众警惕性

不高的特点,实施诈骗。一旦有人向其汇款马上就把账户内的钱取走,来不及事后阻止。

2、此类案件作案成功率高。受害人一旦接到诈骗电话后,往往因对方熟知本人信息,

同时又受各种谎言刺激,或经利益诱惑,产生忧虑、焦急等心理,很快放松戒备,轻易信

任对方,入套上当。

3、此类案件破案率低。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等工具作案,没有现身作案,给破

案带来很大难度,积极地促进了此类案件的高发。

更多推荐

诈骗,受害人,要求,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