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大众polo老款劲取三厢的情怀)
车身
各节标题 页码
车身与附件
5.1.1全车固车定门玻系座安后仪保把饰外手、板锁与、表板与控全带系视制险锁饰饰璃...................................................................................................................................5.5..5.5.5.5.5.5.5.1.10内统.........................................................................................椅.........................................................................................统.........................................................................................镜.........................................................................................台.........................................................................................杠.........................................................................................闩.........................................................................................件.........................................................................................件.........................................................................................
车身与附件
..................................................车身维修
5.2.1车身维逸动
修........................................................................................................................................... 车身与附件
适合车型:逸动
目录 页码
5.1.1 全车固定玻璃
规格 ..................................................................................................................................................................5.1.1-1
一般规
格 ..................................................................................................................................................5.1.1-1
说明与操作 ......................................................................................................................................................5.1.1-1
系统概述 ..................................................................................................................................................5.1.1-1
部件说明 ..................................................................................................................................................5.1.1-1
拆卸与安装 ......................................................................................................................................................5.1.1-1
前挡风玻璃 ..............................................................................................................................................5.1.1-1
后挡风玻璃 ..............................................................................................................................................5.1.1-3
后三角窗玻璃 ..........................................................................................................................................5.1.1-5
5.1.2 车门系统
规格 ..................................................................................................................................................................5.1.2-1
扭矩规格 ..................................................................................................................................................5.1.2-1
说明与操作 ......................................................................................................................................................5.1.2-1
系统概述 ..................................................................................................................................................5.1.2-1
部件说明 ........................................................................................
..........................................................5.1.2-1
门窗玻璃....................................................................................................................................................5.1.2-1
拆卸与安装 ......................................................................................................................................................5.1.2-1
车门玻璃....................................................................................................................................................5.1.2-1
前门电动玻璃升降器................................................................................................................................5.1.2-2
后门电动玻璃升降器................................................................................................................................5.1.2-2
前车窗玻璃呢槽 ......................................................................................................................................5.1.2-3
后车窗玻璃呢槽........................................................................................................................................5.1.2-3
前门限位器 ..............................................................................................................................................5.1.2-4
后门限位器................................................................................................................................................5.1.2-4
前门玻璃滑槽............................................................................................................................................5.1.2-4
后门玻璃滑槽............................................................................................................................................5.1.2-5
前、后门内饰板..........................................................................................................................................5.1.2-6
5.1.3 座椅
规格 ..................................................................................................................................................................5.1.3-1
扭矩规格 ..................................................................................................................................................5.1.3-1
说明与操作........................................................................................................................................................5.1.3-1
系统概述 ........................................................................................逸动
车身与附件
..........................................................5.1.3-1
拆卸与安装 ......................................................................................................................................................5.1.3-1
前排座椅 ..................................................................................................................................................5.1.3-1
后排座椅 ..................................................................................................................................................5.1.3-2
5.1.4 安全带系统
规格 ..................................................................................................................................................................5.1.4-1
扭矩规格 ..................................................................................................................................................5.1.4-1
说明与操作 ......................................................................................................................................................5.1.4-1
系统概述 ..................................................................................................................................................5.1.4-1
部件分解图 ..............................................................................................................................................5.1.4-2
拆卸与安
装 ......................................................................................................................................................5.1.4-3
前排安全带 ..............................................................................................................................................5.1.4-3
后排安全带 ..............................................................................................................................................5.1.4-5
5.1.5 后视镜
说明与操作 ......................................................................................................................................................5.1.5-1
系统概述 ..................................................................................................................................................5.1.5-1
拆卸与安装 ......................................................................................................................................................5.1.5-1
后视镜 ......................................................................................................................................................5.1.5-1
5.1.6 仪表板与控制台
拆卸方式 ..........................................................................................................................................................5.1.6-1
5.1.7 保险杠
拆卸与安装 ......................................................................................................................................................5.1.7-1
前保险杠 ..................................................................................................................................................5.1.7-1
后保险杠 ..................................................................................................................................................5.1.7-2
5.1.8把手、锁、锁闩
行李箱机械锁扣.........................................................................................
.......................................................5.1.8-1
发动机舱盖锁扣................................................................................................................................................5.1.8-2
前门锁体总成....................................................................................................................................................5.1.8-2
后门锁体总成....................................................................................................................................................5.1.8-3
门锁锁芯............................................................................................................................................................5.1.8-3
车门外把手........................................................................................................................................................5.1.8-4
5.1.9内饰板与饰件
内饰板与饰件....................................................................................................................................................5.1.9-1
5.1.10 外饰件
拆卸与安装 ....................................................................................................................................................5.1.10-1
前翼子板内衬 ........................................................................................................................................5.1.10-1
后翼子板内衬 ........................................................................................................................................5.1.10-1
后门窗装逸动
饰件 ........................................................................................................................................5.1.10-2
洗涤器 ........................................................................................逸动
5.1.1-全车固定玻璃 5.5.1.10-2
5.1.1 全车固定玻璃
规格
一般规格
名称
前挡风玻璃
后挡风玻璃
后三角窗玻璃
后三角窗玻璃带亮条
规格
++夹层白玻
钢化白玻
钢化白玻+PVC注塑包边
钢化白玻+PVC注塑包边+SUS304
后挡风玻璃为钢化玻璃,和所有的钢化玻璃一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冲击性,在受到破坏性冲击而碎裂的时候,玻璃碎片无刀刃状,且碎片颗粒尺寸小。
后挡风玻璃上带有天线及加热除霜除雾线,通过车载发电机提供电源。天线及加热除霜除雾线为银浆在玻璃表面上固化而成,并在玻璃上焊接有相应的接插片。
后三角窗玻璃
说明与操作
系统概述
全车固定玻璃包括前、后挡风玻璃,后三角窗玻璃。全车固定玻璃与白车身、车身开闭件、其他门窗玻璃等共同形成封闭的驾乘空间,同时具有透射光线的作用,可以提供驾驶员良好的视野感觉。
固定玻璃通过粘接胶粘接在车身窗框上,固化后的粘接胶具有一定的硬度及弹性,同时具有密封防水作用。
如有需要更换固定玻璃,须先取下原玻璃,清除窗框上残留的粘接胶,更换并重新粘接新的玻璃。
部件说明
前挡风玻璃
后三角窗玻璃为钢化玻璃,和所有的钢化玻璃一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冲击性,在受到破坏性冲击而碎裂的时候,玻璃碎片无刀刃状,且碎片颗粒尺寸小。
前挡风玻璃为夹层玻璃,未进行钢化处理,相比其他钢化玻璃而言,更容易碎裂。在受到破坏性冲击而破裂后,大部分碎片会粘接在中间薄膜上,不会脱落导致伤人。
逸动
后挡风玻璃
三角窗玻璃由玻璃、注塑包边、亮条(如有配备)注塑而成,成一整体,不可拆分。
拆卸与安装
前挡风玻璃
5.1.1- 专用工具
名称 数量
全车固定玻
玻璃粘接胶切割器
除胶工具
热风枪
玻璃粘接胶枪
底涂毛刷
玻璃吸盘
拆卸
1. 撑起前罩盖。
2. 拆开电瓶负极线。
1
1
1
1
1
2
注意:必须等待底涂彻底固化,且涂抹粘接胶底涂后,尽量在1小时以内将玻璃粘上,以免影响玻璃的粘接效果。
注意: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0℃,可能导致粘接胶或底涂冷凝结块。可使用热风枪或者加热炉加热粘接胶或底涂至25℃左右,以提高粘接胶及底涂的流动性。
1. 清除车窗钣金上残留的废弃的粘接胶。
注意:如果残留的废弃粘接胶未清理干净,将影响玻璃的粘接效果。
注意:在清除残留的废弃粘接胶过程中应该小心操作,以免损坏车体漆面。
2. 准备好PU粘接胶、玻璃粘接底涂、新的玻璃及其他附件,准备好胶枪、底涂毛刷、等专用工具。
3. 将新的前挡玻璃凸面朝下放置在专用工作台上。
注意:工作台应具有柔性表面,在放置过程中应该小心操作,以免损坏前挡玻璃。
4. 使用毛刷在新的前挡玻璃粘胶位置及对应的钣金上均匀涂抹底涂,等待底涂凝固或使用热风枪将底涂迅速吹干。
5. 使用胶枪在前挡玻璃四周均匀挤出粘接胶,粘接胶在包边条内侧、挡胶条外侧,呈10mm宽、13mm高的三角形。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3. 拆下前挡风雨刷。
参考:雨刮(4.3.7雨刮器与洗涤,拆卸与安装)。
4. 拆下前罩装饰件。
参考:前罩装饰件(5.1.10外饰件,拆卸与安装)。
5. 放下前罩盖 。
6. 拆下前挡风玻璃内后视镜。
参考:后视镜(5.1.5后视镜,拆卸与安装)。
7. 拆下左右两侧的A柱内饰板。
参考:A柱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8. 用玻璃粘接胶切割器将前挡玻璃粘接胶沿着车窗钣金切开。
警告:使用专用工具的同时应戴上手套及护目镜,因为切割过程中会产生碎片。在切割时应戴上耳塞。如不遵守这些指示,有可能造成人体伤害。
注意:在切割过程中应该小心操作,以免损坏车体或装饰板。
9. 在其他技师的帮助下,用玻璃吸盘卸下挡风玻璃。
安装
注意:避免接触已清理或已涂抹底涂的表面,这将影响玻璃的粘接效果。
5.1.1-
全车固定玻
序号
1
2
3
部件名称
包边条
挡胶条
粘接胶
逸动
数量
1
1
1
6. 在其他技师的帮助下,使用吸盘将前挡风玻璃翻转,凸面朝上,使前挡玻璃上部左右两个定位柱分别对准车窗上沿两侧的安装孔,将玻璃扣合到车窗钣金上。
装)。
15.
16.
化。
放下前罩盖。
整车静置24~48小时,使得粘接胶彻底固后挡风玻璃
专用工具
名称
玻璃粘接胶切割器
除胶工具
热风枪
数量
1
1
1
1
1
2
玻璃粘接胶枪
底涂毛刷
玻璃吸盘
注意:在扣合玻璃时,应打开车门,避免因车门关闭使车厢内的压力增大而影响粘合效果。
7. 适当左右移动玻璃,调整玻璃与左右侧围间隙均匀。
8. 轻拍前挡玻璃,确保玻璃与钣金贴合紧密,并使用胶带纸将前挡玻璃缠紧并粘在车身钣金上,使胶带纸对玻璃形成压紧力。可在胶带纸与玻璃之间垫入海绵块,使胶带纸与玻璃不接触,以提高压紧效果。
9. 安装左右两侧A柱内饰板。
参考:C柱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注意:在安装内饰板时,应小心操作,避免将玻璃粘接胶弄到车内,造成污染。
10. 安装前挡玻璃内后视镜。
拆卸
1. 拆开电瓶负极线。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2. 拆卸后搁物架内饰板。
参考:搁物架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拆下左右两侧的C柱内饰板。
参考:C柱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4. 拔出并断开后挡玻璃两侧的天线、除霜除雾线束接插件头。
5. 使用玻璃粘接胶切割器沿着车窗钣金将粘接胶切开。
参考:后视镜(5.1.5后视镜,拆卸与安装。)
11.
12.
撑起前罩盖。
安装前罩装饰件。
逸动
参考:前罩装饰件(5.1.10外饰件,拆卸与安装)。
13. 安装前挡雨刮。
警告:使用专用工具的同时应戴上手套及护目镜,5.1.1-全车固定玻因为切割过程中会产生碎片。在切割时应戴上耳塞。如不遵守这些指示,有可能造成人体伤害。
注意:在切割过程中应该小心操作,以免损坏车体或装饰板。
6. 在其他技师的帮助下,用玻璃吸盘卸下挡风玻璃。
参考:雨刮(4.3.7雨刮器与洗涤,拆卸与安装)。
14. 连接蓄电池负电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
安装
注意:避免接触已清理或已涂抹底涂的表面,这将影响玻璃的粘接效果。
注意:必须等待底涂彻底固化,且涂抹粘接胶底涂后,尽量在1小时以内将玻璃粘上,以免影响玻璃的粘接效果。
注意: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0℃,可能导致粘接胶或底涂冷凝结块。可使用热风枪或者加热炉加热粘接胶或底涂至25℃左右,以提高粘接胶及底涂的流动性。
1. 清除车窗钣金上残留的废弃的粘接胶。
注意:如果残留的废弃粘接胶未清理干净,将影响玻璃的粘接效果。
注意:在清除残留的废弃粘接胶过程中应该小心操作,以免损坏车体漆面。
2. 准备好PU粘接胶、玻璃粘接底涂、新的玻璃及其他附件,准备好胶枪、底涂毛刷、等专用工具。
3. 将新的后挡玻璃凸面朝下放置在专用工作台上。
注意:工作台应具有柔性表面,在放置过程中应该小心操作,以免损坏玻璃。
4. 使用毛刷在新的后挡玻璃粘胶位置及对应的钣金上均匀涂抹底涂,等待底涂凝固或使用热风枪将底涂迅速吹干。
5. 使用胶枪在后挡玻璃四周均匀挤出粘接胶,粘接胶在包边条内侧、挡胶条外侧,呈10mm宽、13mm高的三角形。
序号
1
2
3
4
部件名称
粘接胶
包边条
挡胶条
接插件
数量
1
1
1
4
6. 半开行李箱盖。
7. 在其他技师的帮助下,使用吸盘将后挡风玻璃翻转,凸面朝上,使后挡下沿穿入行李箱盖,并将后挡玻璃上部左右两个定位柱分别对准车窗钣金上沿两侧的安装孔,将玻璃扣合到车窗钣金上。
5.1.1-全车固定玻
逸动
注意:在扣合玻璃时,应打开车门,避免因车门关闭使车厢内的压力增大而影响粘合效果。
8. 适当左右移动玻璃,调整玻璃与左右侧围间隙均匀。
9. 轻拍后挡玻璃,确保玻璃与钣金贴合紧密,并使用胶带纸将后挡玻璃缠紧并粘在车身钣金上,使胶带纸对玻璃形成压紧力。可在胶带纸与玻璃之间垫入海绵块,使胶带纸与玻璃不接
触,以提高压紧效果。
10. 接上玻璃两侧的天线、除霜除雾接插线头。
11. 安装左右两侧C柱内饰板。
参考:C柱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12. 安装搁物架内饰板。
参考: 搁物架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注意:在安装内饰板时,应小心操作,避免将玻璃粘接胶弄到车内,造成污染。
13. 连接蓄电池负电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14. 整车静置24~48小时,使得粘接胶彻底固化。
卸与安装)。
4. 使用玻璃粘接胶切割器沿着车窗钣金将粘接胶切开。
警告:使用专用工具的同时应戴上手套及护目镜,因为切割过程中会产生碎片。在切割时应戴上耳塞。如不遵守这些指示,有可能造成人体伤害。
注意:在切割过程中应该小心操作,以免损坏车体或装饰板。
5. 使用橡皮锤从车内部用力将三角窗玻璃脱出钣金。
后三角窗玻璃
专用工具
名称
玻璃粘接胶切割器
除胶工具
逸动
热风枪
玻璃粘接胶枪
底涂毛刷
玻璃吸盘
专用材料
PVC粘接底涂
拆卸
1. 拆开电瓶负极线。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2. 拆卸后搁物架内饰板。
参考:搁物架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拆下左右两侧的C柱内饰板。
参考:C柱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1份
数量
1
1
1
1
2
2
注意: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0℃,可能导致粘接胶或底涂冷凝结块。可使用热风枪或者加热炉加热粘接胶或底涂至25℃左右,以提高粘接胶及底涂的流动性。
1. 清除车窗钣金上残留的废弃的粘接胶。
注意:如果残留的废弃粘接胶未清理干净,将影响玻璃的粘接效果。
注意:在清除残留的废弃粘接胶过程中应该小心操作,以免损坏车体漆面。
2. 准备好PU粘接胶、玻璃粘接底涂、PVC底涂、新的玻璃及其他附件,准备好胶枪、底涂毛刷、等专用工具。
3. 将新的后三角窗玻璃凸面朝下放置在专用工作台上。
安装
注意:避免接触已清理或已涂抹底涂的表面,这将影响玻璃的粘接效果。
注意:必须等待底涂彻底固化,且涂抹粘接胶底涂后,尽量在1小时以内将玻璃粘上,以免影响玻璃的粘接效果。
5.1.1-全车固定玻
注意:工作台应具有柔性表面,在放置过程中应该小心操作,以免损坏玻璃。
4. 在新的后三角窗玻璃粘胶位置均匀涂抹PVC底涂,在对应的钣金上均匀涂抹普通底涂,涂抹两种底涂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毛刷。等待底涂凝固或使用热风枪将底涂迅速吹干。
注意:PVC底涂与普通底涂不可混用,否则将严重影响粘接胶的粘接性能。
5. 使用胶枪在后三角窗玻璃胶槽内均匀挤出粘接胶,粘接胶呈8mm宽、10mm高的三角形。
6. 将三角窗玻璃的三个安装卡子对准车窗钣金孔,按图示(图示为车左侧,右侧与之对称)顺序(①-②-③)依次拍入钣金。
10. 连接蓄电池负电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11. 整车静置24~48小时,使得粘接胶彻底固化。
逸动
注意:如不按照图示顺序拍入卡子,可能导致三角窗无法安装到位。
注意:在扣合玻璃时,应打开车门,避免因车门关闭使车厢内的压力增大而影响粘合效果。
7. 轻拍后三角窗玻璃,确保玻璃与钣金贴合紧密,并使用胶带纸将后挡玻璃缠紧并粘在车身钣金上,使胶带纸对玻璃形成压紧力。可在胶带纸与玻璃之间垫入海绵块,使胶带纸与玻璃不接触,以提高压紧效果。
8. 安装左右两侧C柱内饰板。
参考:C柱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9. 安装搁物架内饰板。
参考:搁物架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注意:在安装内饰板时,应小心操作,避免将玻璃粘接胶弄到车内,造成污染。
5.1.2-车门系统
2
3
玻璃托架
后车窗玻璃(左/右)
5.1.2-8
2
5.1.2 车门系统
规格
扭矩规格
名称
车门玻璃升降器玻璃固定螺母
车窗升降电机固定螺母
5
8
lb-ft
-
-
lb-in
44
71
门窗玻璃为钢化玻璃,和所有的钢化玻璃一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冲击性,在受到破坏性冲击而碎裂的时候,玻璃碎片无刀刃状,且碎片颗粒尺寸小。
前、后门窗玻璃均带有两个玻璃托架,分别与前、后车门电动玻璃升降器的支架螺栓连接。
车门玻璃与托架粘接连接,不可拆分。
说明与操作
系统概述
车门系统主要有车窗玻璃、车门外开手柄、车门内开手柄、车门锁总成、电动玻璃升降器总成、车门密封条、车窗呢槽、前后安装滑槽总成、车门限位器、车门铰链、车门内饰板以及一些附件有机的组成整个车门系统。
车门系统主要功用是通过车门的开闭实现驾驶员和乘员的进出,通过车门玻璃开闭实现车门和车外环境良好的沟通,同时车门系统还能在汽车发成侧碰时有效的保护车内空间,最大可能的减轻乘员的伤害。除此之外,车门系统还是一个密闭的系统,它能有效的阻隔尘埃、噪声、水等物质进入车内,给驾驶和乘坐人员创造良好的车内环境。
车门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拆卸和安装时务必按照下述操作,确保车门系统正常的功用。
拆卸与安装
车门玻璃
拆卸
1. 拆开电瓶负极线。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2. 拆卸车门内饰。
参考:车门内饰(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拔下车门线束接插件头。
参考:车门线束接插件头(6.3.6线束端子维修)
4. 取下车门玻璃托架与升降器连接的两颗螺栓。部件说明
门窗玻璃
5. 取出前门玻璃滑槽。
序号
1
逸动
部件名称
前车窗玻璃(左/右)
数量
2
5.1.2-车门系统
5.1.2-
注意:将玻璃升降器开到中间位置,使得钣金装配孔对准升降器托架,将更有利于拆卸玻璃。
6. 取出前门电动玻璃升降器。
x2
安装
安装方法与拆卸方法一样,顺序相反。
安装
安装的方式与拆卸的方式相反。
前门电动玻璃升降器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2. 拆卸前门内饰。
参考:前门内饰(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使用合适的工具取下防水膜。
4. 拆卸前车窗玻璃。
参考:前车窗玻璃后车窗玻璃(5.1.2车窗玻璃,拆卸与安装)。
5. 拆卸前门电动玻璃升降器。
后门电动玻璃升降器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2. 拆卸后门内饰。
参考:前门内饰(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使用合适的工具取下防水膜。
4. 拆卸后车窗玻璃。
参考:后车窗玻璃(5.1.2车窗玻璃,拆卸与安装)。
5. 拆卸后门玻璃升降器。
逸动
5.1.2-车门系统 5.1.2-
6. 取出电动玻璃升降器。
前车窗玻璃呢槽
1. 拆卸前车窗玻璃。
参考:前车窗玻璃后车窗玻璃(5.1.2车窗玻璃,拆卸与安装)
2. 拆卸前车窗玻璃升降器。
参考:前车窗玻璃升降器(5.1.2前车窗玻璃升降器,拆卸与安装)。
3. 拆卸电动后视镜总成。
参考:电动后视镜(4.3.8电动后视镜,拆卸与安装)
4. 拆卸前门外夹条固定螺钉。
5.
逸动取下前门外夹条及内夹条。
6. 拆卸前门玻璃呢槽
后车窗玻璃呢槽
1. 拆卸后车窗玻璃。
参考:后车窗玻璃(5.1.2车窗玻璃,拆卸与安装)。
2. 拆卸后车窗玻璃升降器。
参考:后车窗玻璃升降器总成(5.1.2前车窗玻璃升降器,拆卸与安装)。
3. 拆卸后门外夹条固定螺钉。
5.1.2-4. 取下后门外夹条及内夹条。
车门系统
4. 拆卸前门处前门限位器安装螺栓。
5.1.2-
5. 拆卸后门玻璃呢槽。
5. 取出前门限位器。
前门限位器
1. 拆卸前门内饰。
参考:前门内饰(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2. 使用合适的工具取下防水膜。
3. 拆卸侧围处前门限位器安装螺栓。
后门限位器
参照前门限位器拆卸与安装。
前门玻璃滑槽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2. 拆卸前门内饰。
参考:车门内饰(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使用合适的工具取下防水膜。
参考:前门内饰(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5.1.2-4. 拆卸前门玻璃滑槽安装螺栓。
车门系统 5.1.2-
5. 取出后门玻璃滑槽
5. 取出后门玻璃滑槽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安装
安装方法与拆卸方法一样,顺序相反。
后门玻璃滑槽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2. 拆卸后门内饰。
参考:后门内饰(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使用合适的工具取下防水膜。
4. 拆卸后门玻璃滑槽安装螺栓。
逸动
5.1.2-前门内饰板
拆卸方式
专业工具
车门系统
专业工具
5.1.2-
逸动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1. 连接前门灯线束接头。
1. 使用合适的工具将前门窗装饰件总成拆下。
2. 拆卸前门内开手柄孔盖。
3. 使用合适的工具拆卸内开手柄内的安装螺钉。
4. 拆卸前门扶手盒孔盖。
5. 使用合适的工具拆卸扶手盒内的安装螺钉。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2. 连接电动车窗开关线束接头。
3. 安装上前门内饰板。
4. 使用合适的工具装上扶手盒内的固定螺钉。
5.1.2-5. 装上扶手盒内的螺钉盖板。
6. 装上内开手柄盒内的螺钉。
7. 装上内开手柄盒内的螺钉孔盖。
8. 将前门窗装饰件安装到位。
9. 将前门内饰板安装到位。
逸动
车门系统6.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前车门内饰板。专用工具:5.1.2-车门系统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拆卸方式
7 断开电动车窗开关线束接头。
8. 断开前门灯线束接头。
9. 取下前车门内饰板。
注意:前门内饰板卡扣为一次性元件,安装时需更换新的前门内饰板卡扣。
后门内饰板
5.1.2-专业工具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安装方式
1. 使用合适的工具将前门窗装饰件总成拆下。
2. 使用合适的工具拆卸扶手盒内的螺钉孔盖。
5.1.2-
7. 拆卸后车门内饰板后部固定螺钉。
5.1.2-10
8.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后车门内饰板。
5.1.2-车门系统9. 断开后电动车窗开关线束接头。
车门系统
3. 拆卸扶手盒内的固定螺钉。
4. 拆卸后门内开手柄盒内固定螺钉孔盖。
5.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后门内开手柄内的安装螺
钉。
逸动
6. 拆卸后车门内饰板后部固定螺钉孔盖。
安装方式
安装方法于前门内饰板相同。
5.1.3-1
逸动
3. 取掉后面两个脚板装饰件
座椅
5.1.3-1
5.1.3座椅
规格
扭矩规格
名称
前排座椅前固定螺栓 39±5
前排座椅后固定螺栓 39±5
后排座椅靠背固定螺栓 23-25
后排座椅座垫固定螺栓 23-25
说明与操作
系统概述
本车安装两排座椅, 前排座椅均可前后滑动,并可调节靠背角度及头枕高度;驾驶员座椅高度可进行调节,为驾驶者提供舒适的驾驶位置,后排座椅带中央扶手,为乘客提供舒适人机乘坐环境。
座椅拆卸与安装
前排座椅
拆卸
1. 断开座椅底部线束接头。
2. 将座椅移动到最前位置。
4. 拆卸座椅后固定螺栓
5. 移动座椅到最后面,参考步骤2。
6. 拆卸座椅前固定螺栓,参考步骤4。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后排座椅
拆卸5.1.3-2
座椅
1. 用力压住坐垫底部(红线标出),使座椅坐垫
固定螺栓露出。
2. 拆卸后排座椅坐垫左右两颗固定螺栓。
3. 将坐垫慢慢向上用力使其脱离左右卡扣,然后将坐垫卸下。
4. 拆卸座椅靠背左右四颗固定螺栓。
5. 取下后排座椅靠背。
逸动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5.1.4-1
安全带系统
扭矩规格
5.1.4-1
5.1.4 安全带系统
规格
名称
前排安全带下固定螺栓
前排安全带高调器固定螺栓
前排安全带导向环固定螺母
前排安全带卷收器下固定螺栓
前排安全带卷收器上固定螺栓
前排安全带锁扣固定螺栓
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螺栓
后排安全带左侧下固定螺栓
后排安全带右侧下固定螺栓
后排安全带中间下固定螺栓
后排锁扣固定螺栓
39±5
39±5
39±5
39±5
9±3
39±5
39±5
39±5
39±5
69±5
69±5
作响声,并放出少量的烟气,这种烟气是无害的,也不表示火灾。
限力式安全带
前排安全带卷收器还具备限力功能,在发生正面碰撞的时候,当胸部织带上的拉力超过设定的值,卷收器将会放出一小段织带,以减少织带对乘员胸部的压缩伤害。
未系提醒
前排安全带具有未系提醒功能,通过视觉和听觉信息提醒用户时刻佩戴安全带。
参考:安全带未系提醒(4.2.1安全气囊系统)。
说明与操作
系统概述
安全带是保护乘员的主要途径,车辆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都有安全带。前排和后排座椅都采用三点对角线包围式安全带。
前排安全带锁扣装在各自座椅的座椅滑轨上。后座椅安全带锁扣则固定在地板上。
前后排安全带都具备紧急锁止功能。锁紧功能在安全带从卷收器中快速拉出时被激活。锁紧功能可防止安全带拉出的幅度超过允许的卷收位置。
部件说明
预紧式安全带
驾驶员及前排乘客座位的安全带设有预拉紧装置——预紧器,一旦车辆前方发生足够强度的正面碰撞时,该装置将起作用,将安全带织带回收,把前排乘客的身体紧紧地约束在座椅上,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前排的乘客。即使前排座位没有坐人,该安全带预紧器仍将会工作。
当前排座位安全带预紧器工作时,可以听到工
逸动
5.1.4-2
部件分解图
前排安全带总成
安全带系统
序号
1
2
3
4
5
部件名称
前排卷收器总成
高度调节器总成
高度调节器固定螺栓
前排安全带导向环固定螺母
前排安全带锁扣总成
数量
1
1
2
1
1
序号部件名称
6 前排安全带锁扣固定螺栓
前排安全带卷收器上固定螺栓
7
8 前排安全带卷收器下固定螺栓
前排安全带下固定螺栓
9
10 前排安全带下固定螺栓装饰盖
5.1.4-3
数量
1
1
1
1
1
安全带系统
后排安全带
逸动
序号
1
2
3
逸动
部件名称
后排卷收器总成(左)
后排卷收器安装螺栓
后排卷收器总成(中)
数量
1
3
1
序号部件名称
4 后排卷收器总成(右)
后排安全带下固定螺栓
5
6 后排锁扣总成
5.1.4-4
数量
1
4
3
安全带系统
拆卸与安装
前排安全带
拆卸
警告:安全带预紧器是受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而工作的,私自改装或取消安全气囊系统、敲击气囊控制单元和传感器、损伤气囊的控制线路均
将导致安全带预紧器突然工作或失去作用。
警告:不得私自改装、取下、敲击或打开安全带预紧器组件或拆掉、损坏接线,否则将造成安全带预紧器突然工作或失去作用,从而导致严重的安全和伤亡事故。
警告:在每次碰撞之后都应检查安全带系统。对于预紧器已工作过的安全带,必须立即更换,不能再次使用。新固定的安全带必需经过专业技师的检查以确认无缺陷并能正常运作。
1. 熄灭发动机,使钥匙处于OFF档
警告:安全带预紧卷收器内藏火药,带电操作可能会引爆!必须在保证断电的情况下安装和拆卸。
2. 拆卸安全带下固定螺栓
打开下固定螺栓装饰盖,拆卸安全带下固定螺栓。
扭矩:39 。
5. 拆卸安全带导向环
扭矩:39
6. 拆卸安全带卷收器
拆卸安全带卷收器固定螺栓,扭矩:39
拆卸安全带卷收器固定螺栓,扭矩:9
3. 拆卸B柱内饰板
参考:B柱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4. 将织带从B柱内饰板中退出
参考:B柱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5.1.4-5
将与卷收器连接的接插件拔掉。
安全带系统
逸动
7. 拆卸安全带高调器
扭矩:39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安全带锁扣
拆卸
1. 熄灭发动机,使钥匙处于OFF档
2. 将与锁扣线束连接的接插件拔掉
后排安全带
拆卸
1. 拆卸后排座椅坐垫
参考:后排座椅(5.1.3后排座椅,拆卸与固定)。
2. 拆卸后排安全带下固定螺栓
拆卸左侧固定点
扭矩:39 Nm
3. 拆卸座椅
逸动
参考:前排座椅(5.1.3后排座椅,拆卸与固定)。
4. 拆卸安全带锁扣
扭矩:39
拆卸右侧固定点螺栓
扭矩:39 Nm
5.1.4-6
安全带系统
5.1.4-6
拆卸中侧固定螺栓
扭矩:69 Nm
6. 拆卸后排安全带.
扭矩:39
3X
拆卸锁扣固定螺栓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逸动
3. 拆卸后排座椅靠背
参考:后排座椅(5.1.3后排座椅,拆卸与固定)。
4. 拆卸后排置物板
参考:置物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5. 从后搁物台内饰板内退出后排安全带
5.1.5-1
后视镜
拆御
1. 拆御前门三角窗装饰件
5.1.5-1
5.1.5 后视镜
说明与操作
系统概述
后视镜包括车内后视镜和车外后视镜。根据车辆配置不同可以对镜片进行手动或电动调节。手动调节通过前门内侧的后视镜调节手柄,电动调节通过前门内饰板上的按钮。
参考:前门窗装饰(5.1.2-2)
2. 断开电动外后视镜线束。
3. 拆御此处3处螺母。
拆卸与安装
内后视镜
拆卸
1. 逆时针拧松后视镜固定螺栓。
4. 沿图示方向御下外后视镜。
2. 向上移动拆卸后视镜。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御顺序相反。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外后视镜
逸动
5.1.6-1
仪表板与控制台
5.1.6-1
5.1.6仪表板与控制台
拆卸方式
专业工具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参考:灯光组合开关(4.3.6照明系统,拆卸与安装)。
7. 拆卸雨刮组合开关。
参考:雨刮组合开关(4.3.7雨刮器与洗涤器,拆卸与安装)。
8. 拆卸空调控制模块。
参考:空调控制模块(4.1.1空调系统- 手动,拆卸与安装)。
9. 拆卸CD 主机。
参考:CD主机(4.3.5信息和娱乐系统,拆卸与安装)。
10. 拆卸点烟器及附件电源插座。
参考:(4.3.4点烟器/附件电源,拆卸与安装)。
扭矩规格
名称
仪表板上部紧固螺栓
仪表板侧面紧固
3
19
lb-ft
-
14
lb-in
27
-
11. 拆卸驻车制动调节盖。
螺栓
仪表板下部紧固19 14 -
螺栓
警告:在拆卸或进行安全气囊系统维修时,必须切断系统电源并保持断电60s以上。
注意:确保方向盘锁止。
注意:确保车轮处于正前方位置。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充电系统,一般检查)。
2. 拆卸左右侧A柱装饰板。
参考:A柱装饰板(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拆卸仪表。
参考:仪表总成(4.3.2仪表,拆卸与安装)。
4. 拆卸驾驶员气囊及方向盘。
参考:驾驶员气囊及方向盘(4.2.1安全气囊约束系统,拆卸与安装)。
5. 拆卸乘员气囊。
参考:乘员气囊(4.2.1安全气囊约束系统,拆卸与安装)。
6. 拆卸灯光组合开关。
12. 拆卸控制箱后搁物盒橡胶垫。
5.1.6-2
仪表板与控制台13. 拆卸控制箱后部2处固定螺栓。扭矩:
逸动
14. 拆卸控制箱前右侧装饰板。
15. 卸控制箱前右侧1处固定螺钉。扭矩:3 。
16. 拆卸控制箱前左侧装饰板。
17. 拆卸控制箱前左侧1处固定螺钉,取出中央控制台。扭矩:3
18. 拆卸控制箱装饰面板总成。
5.1.6-3
19. 拆卸控制箱中间的2处螺钉。
逸动
20. 拆卸仪表板左、右侧装饰盖板。
仪表板与控制台
19. 拆卸仪表板左右侧共8处固定螺栓。
扭矩:19
参考:前雾灯(4.3.6照明系统,拆卸与安装)。
4. 拆卸保险杠上部4处固定卡扣。
20. 仪表板后侧2处固定螺栓。扭矩:19
21. 拆卸仪表板中下部2处固定螺栓。扭矩:19
22. 拆卸仪表板总成。
5.1.7-1
逸动
5. 拆卸保险杠上部2处固定螺栓。
6. 拆御保险杠上盖。
保险杠
逸动
5.1.7-1
5.1.7保险杠
拆卸与安装
前保险杠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充电系统,一般检查)。
2. 拆卸左右侧前翼子板内衬。
参考:前翼子板内衬(5.1.10外饰件,拆卸与安装)。
3. 断开左右侧前雾灯线束接头。
7. 拆御支架与内网格栅的螺钉。
11. 拆御保险杠。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后保险杠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充电系统,一般检查)。
2. 拆卸左右侧后尾灯。
参考:后尾灯(4.3.6照明系统,拆卸与安装)。
3. 拆卸左右侧后翼子板内衬。
参考:后翼子板内衬(5.1.10外饰件,拆卸与安装)。
4. 拆御行李箱内侧地毯。
5. 断开左右侧牌照灯线束接头。
参考:牌照灯(4.3.6照明系统,拆卸与安装)。
6. 断开3处倒车雷达传感器线束接头。
8. 拆御保险杠底部3处固定螺栓。
5.1.7-2
4处塑料卡扣。 9. 拆御两侧共
5.1.7-2
保险杠
拆卸保险杠上部左右两边固定卡扣和自攻螺7.
钉。
10. 使用适当工具撬开保险杠与保险杠支架左右侧共8处卡接处和与前大灯左右侧共4处卡接处;然后将保险杠沿图示中右侧箭头方向出。
8. 拆卸保险杠底部5处卡扣。
9. 拆御与后轮罩衬板搭接卡扣。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御顺序相反。
10. 拆御与车身搭接螺栓左右各3处。此几处螺钉5.1.7-3
保险杠
安装于行李箱内,拆御行李箱侧地毯后可见。
逸动
11. 取下后保险杠。
5.1.7-3
注意:沿图右下方施力拆除行李箱机械锁体护套。应按规定的方向施力,以免损坏护套内扣合凸台形状。
2. 拆除行李箱内饰件
参考:行李箱内饰件(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分离行李箱机械锁体(拆下两个螺钉)
x2
4. 分离行李箱锁芯连杆与锁芯
5.1.8-把手、锁、锁闩 5.1.8-5.1.8把手、锁、锁闩
行李箱机械锁体
拆卸
1. 拆除行李箱机械锁体护套
5. 分离行李箱开启拉索
注意:分离时应先分离行李箱开启拉索卡口与行李箱机械锁体卡槽的连接,然后再分离拉索,在
分离过程中不可折叠行李箱开启拉索。
6. 取下行李箱机械锁体
? 断开行李箱机械锁体外部线束,从行李箱内板上拆除卡扣;
? 取下行李箱机械锁体。
2. 拆卸发动机舱盖锁扣固定螺栓。
7. 拆除行李箱锁芯
x3
3. 拆卸发动机舱盖释放拉索。
x2
5.1.8-? 拆卸行李箱锁芯安装螺栓。
? 分离行李箱锁芯
安装
安装时,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把手、锁、锁闩 5.1.8-
发动机舱盖锁扣
拆卸
1. 断开机舱线束接头。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发动机舱盖锁扣开锁把手
逸动
拆卸
1. 拆卸发动机舱盖释放拉索。
3. 使用合适的工具取下防水膜。
4. 拆卸前窗玻璃。
参考:前窗玻璃拆卸与安装
5. 拆卸前门内开把手。
参考:内开把手拆卸与安装
6. 从内把手上拆开前门内开拉索和止锁拉索。
2. 拆卸发动机舱盖锁扣开锁把手固定螺栓。
7. 将内止锁拉索和内开拉索从内板上摘下。
3. 拆卸发动机舱盖锁扣开锁把手。
8. 拆卸前车门锁体固定螺栓。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前门锁体总成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5.1.8-把手、锁、锁闩
装)。
2. 拆卸前门内饰。
参考:(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9. 拆卸外开拉线卡扣。
5.1.8-
5.1.8-把手、锁、锁
10. 拆卸前门锁体电机线束接头。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后门锁体总成
后门锁体安装与拆卸参照前门锁体.
门锁锁芯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4.1.8蓄电池系统,拆卸与安装)。
2. 拆卸前门内饰。
参考:前门内饰(5.1.9内饰板与饰件,拆卸与安装)。
3. 使用合适的工具取下防水膜。
4.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门锁芯安装孔堵盖,
卸下前门外开手柄盖安装螺栓。
5. 拆卸门锁操纵杆
6. 拉动门把手到最大位置,取下外开手柄盖
7.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分离手柄盖与锁芯。
逸动
4.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门锁芯安装孔堵盖,
卸下前门外开手柄盖安装螺栓。
5. 拉动门把手到最大位置。
5.1.8-6. 取下门外开手柄盖
7. 从车门外侧取出门把手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把手、锁、锁闩
5.1.8-
5.1.9-2
内饰板与饰板5.1.9-1
2.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B柱下装饰板2处后固定卡5.1.9-1
内饰板与饰板
扣。
5.1.9 内饰板与饰件
A 柱装饰板
拆卸方式
专业工具
3.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B柱下装饰板。
4. B柱下装饰板卡扣位置图示。
5.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前排安全带上锚座装饰盖。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6. 拆卸前排安全带上锚座固定螺栓。
7. 拆卸B柱上装饰板上部安装螺栓装饰盖。
5.1.9-3
8. 拆卸B柱上装饰板上部安装螺栓。
9.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B柱上装饰板上部2处固扣。
10. 使用工具拆卸B柱上装饰板下部1处固定卡扣。
1.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A柱上装饰板装饰盖。
2. 拆卸A柱上装饰板上固定螺栓。
3.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A柱上装饰板。
4.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A柱下装饰板。
内饰板与饰板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B柱装饰板
逸动
拆卸方式
专业工具
1.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B柱下装饰板3处前固定卡扣。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11.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B柱上装饰板。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C柱装饰板
拆卸方式
专业工具
逸动
专业工具
1.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C柱装饰板4处固定卡扣。
2.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C柱装饰板。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1. 拆卸后门槛装饰板后部螺钉。
卡扣。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5.1.9-4
3.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后门槛装饰板外侧3处固定 5.1.9-4内饰板与饰板
5.1.9-5
内饰板与饰板3.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C柱装饰板。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前门槛装饰板
拆卸方式
专业工具
1. 使用工具拆卸前门槛装饰板外侧5处固定卡扣。
2. 使用工具拆卸前门槛装饰板内侧4处固定卡扣。
3.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前门槛装饰板。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3.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后门槛装饰板内侧3处固定卡扣。
4. 专用工具拆卸后门槛装饰板。
安装
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背门槛装饰板
拆卸方式
专业工具
逸动
1. 专用工具拆卸背门槛装饰板下部3处固定卡扣。
内外饰件拆卸工具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后门槛装饰板
拆卸方式
逸动
2.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背门槛装饰板上部4处固定卡扣。
4.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背门槛装饰板。
5.1.9-6
内饰板与饰板
5.1.9-6
安装
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5.1.10-1
外饰件
5.1.10-1
5.1.10 外饰件
拆卸与安装
前翼子板内衬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充电系统,一般检查)。
2. 拆卸前翼子板内衬与前保险杠侧下部2处固定卡扣。
3. 拆卸前翼子板内衬中部5处固定卡扣。
4. 拆卸前翼子板内衬后部3处固定螺钉。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后翼子板内衬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充电系统,一般检查)。
2. 断开3处倒车雷达传感器线束接头。
3. 拆卸后翼子板内衬前部4处推力圆螺母。
4. 拆卸后翼子板内衬后部内侧3处固定卡扣。
5.1.10-2
外饰件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御顺序相反。
5.1.10-2
5. 拆卸后翼子板内衬后部外侧2处固定螺钉。
洗涤器
拆御
1. 洗涤器水壶位置在发动机舱左下角,开启前罩可见。如下图所示。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御顺序相反。
后门窗装饰件
拆御
1. 拆御后门三角窗装饰件本体。
参考:后门内饰(5.1.2-13)。
2. 拆御后门窗装饰盖板3处螺钉。
2. 拆御洗涤器水壶上的两个螺帽一个螺栓。
3. 取下洗涤器水壶。
3. 沿图示方向拆御后门窗装饰盖板。
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御顺序相反。
逸动
车身维修
车身维修
适合车型:逸动
目录 页码
5.2.1 车身维修
说明与操作 ......................................................................................................................................................5.2.1-1
噪音,振动和不平顺 ................................................................................................................................5.2.1-2
承载式车身 ............................................................................................................................................5.2.1-3
塑料件的分类 ................................................................................................................. ........................5.2.1-3
零部件的状态 ..................................................................................................................... ....................5.2.1-3
焊接种类说明 .................................................................................................................. .......................5.2.1-3
故障现象诊断与测试 ......................................................................................................................................5.2.1-3
事故车的诊断 ..........................................................................................................................................5.2.1-3
拆卸与安装 ......................................................................................................................................................5.2.1-4
不需涂装的凹坑修理 ..............................................................................................................................5.2.1-4
碰撞维修 ........................................................................................
..........................................................5.2.1-5
防腐处理 ............................................................................................................................ .....................5.2.1-6
塑料件的维修 ..........................................................................................................................................5.2.1-7
5.2.1-1 车身维修 5.2.1-5.2.1 车身维修
逸动
说明与操作
噪音,振动和不平顺
汽车工程中 NVH 的含义
N = 噪音:不悦耳的声音,能听见。
V = 振动:振动,能感觉到。
H = 不平顺性:抖动,颤动 ,能被听到也能感觉到。
汽车工程中根据声音的强度把噪音分为低噪、中噪和高噪。低调噪音大多数产生于发动机,也可产生于路面,尤其是粗糙路面。高调噪音通常是由气流或附件 ( 如发电机,动力转向泵及驱动皮带 )
产生。当车辆行驶于不平坦的路面时还会产生卡嗒声,这种不稳定的噪音通常是由减震器,底盘部件或车内松动部件产生。
NVH 对车身的要求
车身是NVH所涉及的最主要部件之一。车身产生的不仅有空气噪声而且有固体噪声。车体中NVH的最主要表现部位是车顶钢板,侧围及地板。由于其结构原因,当振动或噪声传播至此会被大大增强,如同一个扩音器。NVH 工程对车身提出了的更汽车工程中噪音的类型
高要求:
1. 必须能吸收来自所有部件的振动,并且尽可能地不要将这些振动传播到车身内部。
2. 车身的整体刚性又要满足冲撞时具有良好的缓冲性。
3. 内部宽敞。
4. 耐腐蚀。
5. 重量轻。
6. 很好的空气动力学外形。
项目 说明
无阻尼振动
阻尼振动
逸动
声音传播的方式
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或物体进行传播。声音通过液体或固体 ( 如车身 ) 传播速度的快慢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在液体或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约快5 倍。噪音在车辆中的传播可以通过空气和物体同时传播。
1
5.2.1-22
隔音、降噪
车身维修振动
振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对频率低于 20 Hz ( 低频 ) 或频率高于
20,000Hz(20 kHz高频)的振动波人耳听不见。低频振动通常都可以看见,高频振动通常可以听见也可以通过地板,方向盘感觉到。例如发动机采用柔性安装,可以减缓行驶于不平坦的路面时产生的上下振动,但是当柔性安装出现故障时,振动将会从发动机传到车身然后传到驾驶室。
汽车工程中采用很多隔音、降噪技术使车内的噪音降至最低。例如:发动机安装在弹性支撑座上以便使振动尽可能小的传入车身。
声波的反射和吸收
声音遇到坚硬的表面会反射。如果遇到柔软的外表面就会被吸收,其效果取决于吸收物体的材料和厚度。
车辆上的噪声与振动现象
车辆在运行当中会不断地产生噪声和振动,乘客在车上的不同位置所感受到的噪声的程度也不同。
共振
每种物体都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如果某一系统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接近时,则会产生共振。例如:当发动机达到共振频率时发动机就会表现出运转不平稳(发动机临界速度),一旦发动机的转速超出此转速时立刻运转平稳。
阻尼振动
阻尼影响物体或系统的振动。如果将一阻尼器与弹簧并联,则物体的振动将会衰减。汽车减震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使车身的振动通过阻尼进行衰减。
项目 说明
1
2
驾驶员处于声波的 “ 波谷 ”
后乘客处于声波的 “ 波峰 ”
承载式车身
本车采用承载式车身设计,有如下特性 :
1. 给乘客和驾驶员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2. 大大减轻重量。
3. 牢固的乘员空间特性。
4. 采用低合金高强钢形成牢固的立柱,车门
门槛和车门轮廓。
5. 车门完整的侧向保护。
6. 在极度变形情况下车门也能被打开的设
计。
进气系统与排气系统产生的噪声与振动现象
下图所示为进气系统与排气系统所产生噪声的传播方式。除了空气噪声,在进气与排气系统中固体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来源。为了将进气噪声减少到最小程度,隔声垫必须安装牢固。排气系统是典型的振动部件,安装时要求有很好的隔声装置,并且系统的布置,走向及与车身的连接点要选择恰当,以减小固体噪声的传播。
逸动
5.2.1-3
7. 严格设计的前后形变特性,动态吸收变形
冲击保护乘员空间。
8. 附加的侧向坚固性。
9. 高扭转刚度。
10. 高挠曲强度。
车身维修
项目
1
2
说明
变形区域
安全乘员空间
塑料件的分类
在维修中了解塑料件材料特性十分重要,塑料件根据材料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热塑性塑料件和热固性塑料件。
热塑性塑料件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因此,热塑性
塑料件可经加热熔融而反复固化成型,所以热塑性塑料的废料通常可回收再利用。目前内外饰表面覆盖件的材料主要为热塑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件
热固性塑料在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而变硬 (固化),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热固性塑料件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的。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热固性塑料件比热塑性塑料件更硬更脆,受热时状态不易变化。如果继续加热,温度超过临界点时会损坏热固性塑料件。热固性塑料主要应用在电子电器、安全的部件上做结构件,用于隔热、耐磨、绝缘、耐高压电等。
发现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行驶系统及装配悬置故障。因此,除做必要的车身几何尺寸检查外,须特别注意下列部件:
1. 检查确保转向机构及转向杆系在方向盘回转圈数范围内能正确操作,目视检查是否有弯曲或开裂件。
2. 检查行驶系所有部件 ( 如叉形管 / 纵臂、悬架滑臂、转向节、横向稳定杆、车架、及悬置 )
是否弯曲、扭曲和开裂。
3. 检查车轮和轮胎是否损坏,同心回转是否平衡。检查轮胎花纹及胎壁是否有切口/检查轮胎气压。
4. 检查发动机/变速器/排气系统悬置是否损坏。
零部件的状态
维修好的汽车或零件送交油漆车间喷漆前,表面必须平整,填缝 ,表面必须用砂纸打磨。该准备工序由钣金工完成。车身及地板部件主要是用钢板冷冲压成形的,因此,事故损伤部位应采用同样的方法恢复其形状。若损伤部件不能按原样恢复,则应校正其相邻部位后,将损伤部位拆卸掉,按照零件的整体性进行更换。不要对零件进行单体切割,经切割和焊接后将影响整车刚度、行驶安全性和维修方便性。
在车身修复之后,进行路试,确保汽车的行驶能力,5.2.1-4 车身维修最后将汽车交给用户。
拆卸与安装
不需涂装的凹坑修理
破坏程度评估
逸动
细小的凹坑可以在不损伤漆面前提下进行修理。可以从凹坑里面使用特殊杠杆工具 ( 压力工具 ) 清除。
这种维修方式要求技师具有丰富的使用特殊工具的经验和充分的材料知识,并能确认故障,继而采用正确的维修方法。凹坑要满足下列要求:
注意:凹坑中心的材料不能超过变形极限。
焊接种类说明
常用的焊接类型有点焊、气体保护焊、钎焊。进行点焊时不得减少焊点数量。通常点焊装置不能进行时,则可钻削后采用气体保护焊进行塞焊。采用点焊时,如果是三层板件的连接,仅更换外板,焊点须置于原始焊点上。采用塞焊时,可以生成单行焊缝、双行焊缝 、双行偏置焊缝。采用气体保护焊时,可以生成搭接焊缝、连续焊缝、断续焊缝。钎焊常用于焊接和修补抗拉强度不高、零件厚度比较小的区域。
故障现象诊断与测试
事故车的诊断
在车身修复的流程中,专业技术人员要用到大梁校正仪、电子测量系统、钣金修复机、焊机以及各种打磨切割等工具,确保车辆在几何尺寸和使用性能方面恢复到原车水平。但维修事故车时,有时
项目
1
说明
凹坑中心
2 凹坑边缘
彼此交叉的线,则线的交叉点是压力工具工作点。
压力校正的工作原理
1. 要恢复表面形状,必须对凹坑的半圆进行所有的处理。
2. 操作集中形成一个半圆的形状,按顺序进行操作。
3. 未处理的凹坑半圆通过压迫产生的应力自动恢复形状。
注意:不能从凹坑的中心开始,如果校形从凹坑的中心开始,其边缘将升高并保留凸起状态( 材料拉长 )。而一旦形成凸起的边缘,必须要长时间返工才能修复。
逸动
项目
1
2
5. 压力工具的位置
? 将压力工具的顶点放置到凹坑的边缘。
说明
凹坑上无压力
凹坑上有压力
5.2.1-5 车身维修
维修步骤
1. 确定维修方法。
2. 标注凹坑,有助于识别。
注意:不使用带溶解性的笔 ( 损伤油漆 )。
3. 准备修理区域。
? 如果确定凹坑内侧可以触及,则没有必要开孔维修。
? 清理损伤区域车体。仔细检查对成功维修是非常重要的。
?
如果维修表面粗糙则进行抛光,因为维修方法中仅在反光足够强时才能被准确地确定。
4. 布置安装调节照明灯。
? 调节照明灯应放置和调整以便在漆面反光下能清楚地看到凹坑 ( 椭圆形 )。
? 当在凹坑上加压时,如果椭圆形状变化成? 通过工具的顶点轻压凹坑并来回移动,反射光可显示压力工具的位置。
6. 恢复防腐保护。
碰撞维修
进行碰撞维修时安全注意事项
进行车身钣金维修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安全注意事项:
1. 进行车身钣金焊接、切割、打磨操作时,必须穿防护服、戴防目镜、戴好手套、穿好工作鞋。
2. 焊接区域必须通风良好。
3. 焊接前,必须断开蓄电池,并盖好接线柱。
4. 若在蓄电池附近作业时可能产生火花,则必须拆下蓄电池。
5. 拆卸整车部件前,应将汽车固定到汽车举升架上,避免整车重心发生变化,影响操作安全性。
6. 将电焊装置的接地线直接连接到待焊接的零
件上,操作时须确保接地点和焊接点之间无导电零件。
7. 接地线或电焊电极不得与电子控制单元及导线接触。
8. 车身维修区域内不得停有任何无防护的汽车,因为飞溅的火花可能引发火灾,损坏漆面和玻璃。
9. 在燃油箱或其它装有燃油的部件附近打磨和焊接时须格外谨慎,凡怀疑可能影响安全的部件均须拆掉。
10. 不得焊接、硬钎焊或软钎焊含有制冷剂的空调系统的任何部件,同样也不可焊接可能导致空调系统部件温度升高的汽车上的其它部件,可能导致空调系统爆炸。若必须在制冷剂软管附近进行电焊焊接,则必须回收制冷剂,因为电焊时产生的不可见紫外线穿透制冷剂软管会使制冷剂发生衰变。
11. 对安全气囊系统作业时或进行车身校正时,必须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安全气囊部件的周围温度不得超过100℃。
注意:进行车身关键部件更换前,一定要利用通用式车身校正架校正车身,然后确定要更换的损坏部件。
注意:进行焊接之前一定要进行准确的部件定位,然后进行测量,确保部件符合车身尺寸要求后进行焊接。
注意:焊接过程中,经常测量以保证装配正确。
注意:进行拆卸前一定要了解车身钣金件之间的焊接装配关系。不建议对零件进行单体切割,经切割和焊接后将影响整车刚度、行驶安全性和维修方便性。
便进行电阻焊的地方,用保护焊。如果选择塞焊,请在新的零件上钻出用于塞焊焊缝的孔,根据原来的焊点确定塞焊孔的直径和间隔。
3. 暂时将新的零件放到车辆上。
4. 将新部件用校正支座装配并固定 ( 正确定位维修板 )。
5. 经常测量新零件的位置,确保其装配尺寸正确。
6. 进行相应的焊接。
7. 清理所有焊接表面。
5.2.1-6
8. 喷涂底漆。9. 必要时喷涂密封剂和防腐材料。
10. 安装所有相关部件。
车身维修防腐处理
逸动
进行防腐处理的注意事项:
1. 音或防腐材料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喷入部件开口(如门锁、车窗升降呢槽、车窗升降器和座椅安全带卷收器)以及任何运动、转动部件,特别是驻车制动器拉线。喷涂材料后,确保车身所有泄放孔打开。
2. 车身时,必须拆除维修部位的发泡隔音材料。重新安装隔音材料时,避免吸入有害身体的粉尘。
? 在执行本程序操作时,应戴专用防护眼镜和手套,以防伤人。
? 车辆出厂时,车身金属板材均进行过电泳涂装底漆处理,维修或更换零件后,所有裸露金属表面都必须用防锈底漆进行处理。
? 如果在焊接或加热操作中,原始镀层或防腐材料烧损,则需要进行清理和重新进行防腐处理。
? 进行碰撞维修时,都会使金属裸露,必须用专用防腐材料重新喷涂这些表面。
拆卸程序
1. 拆卸所有与更换部件的相关板件和部件。
2. 必要时清除密封剂和防腐材料。
3. 定位、标记并钻削所有连接待更换部件的工厂焊点。
4. 拆卸损坏的待更换部件。
5. 去除残留材料。
防腐处理原则
1. 维修后必须用认可的材料恢复标准防腐层。
2. 密封前,所有焊缝的内外侧均须涂底漆。
3. 涂底漆的金属板件必须涂密封剂。
安装程序
1. 必要时预处理配合表面。
2. 根据原车的焊接形式选择正确的焊接方法。不
更多推荐
拆卸,玻璃,安装,系统,车身,进行,粘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