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08年别克gl8值多少钱)
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分段成绩分析
向军;常成超
【摘 要】对里约奥运会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前八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进行分析,找出各分段泳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力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前三名运动员在整个游进过程中各分段速度分配合理,速度曲线波动幅度较小,各分段末成绩均领先于各分段均值成绩;仰泳分段、蛙泳分段是影响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项目成绩的关键.
【期刊名称】《辽宁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7(039)003
【总页数】4页(P99-102)
【关键词】200m个人混合泳;分段成绩;女子游泳运动员
【作 者】向军;常成超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10500;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105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61.1
200m个人混合泳属于全能性项目,按照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的顺序进行比赛,各游总距离的1/4。因个人混合泳项目中四种泳式技术结构的不同,必然造成各泳式分段速度的不同,因此,在比赛中合理的体力分配对运动员最终成绩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前八
名运动员各分段成绩数据,研究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各分段成绩的参数变化特点及各分段泳式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程度,探讨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力分配特征,为运动员在个人混合泳项目中的不同泳式如何重点训练及比赛时如何合理分配体力的问题上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第31届奥运会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前八名选手为研究对象,按决赛成绩排名:HOOSSZU Katlnka(匈牙利)、S.M.O\'CONNOR(英国)、DIRADO
Maya(美国)、IS(美国)、COUTTS Alicla(澳大利亚)、PICKREA Sydney(加拿大)、?EVA(俄罗斯联邦)、Ye Shiwen(中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游泳官方网站上收集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决赛有关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1.0统计软件对各分段成绩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运动员体能分配特征及各分段泳式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程度。
2.1 运动员各分段成绩参数比较分析
从前三名运动员的各分段成绩参数看(见表1、图1),虽然第一名匈牙利选手在分段的游进时间比第二名英国选手慢0.47s,但她在整个游程的前三段都保持较高的速度游进(前三段领先时间为:0.77s),特别是仰泳分段速度,占据了0.64s的绝对时间优势,为其最后夺冠奠定基础;第二名运动员在经过蝶泳分段、仰泳分段后与第三名运动员的游进时间相差不大,但第二名运动员凭借蛙泳分段的绝对优势,强势游进,将领先优势扩大到1.25s,提前锁定比赛结果。从第四名无缘铜牌
的成绩上看,其蛙泳分段成绩均好于第三名运动员,其中蛙泳分段分段领先1.17s,但是由于前程的仰泳阶段落后第三名选手较多,以致于后程难以追回,无缘奖牌。结合图1可以看出,前八名运动员的速度变化曲线为:在蝶泳分段过后,仰泳分段与蛙泳分段都处于持续下降阶段,自由泳阶段后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其中以蛙泳分段表现最为显著,可能是因四种泳式结构的差异所致。
综上所述,前八名运动员在整个游进过程中的速度曲线波动幅度较小,速度分配合理,但蛙泳分段均出现明显“降速”现象,呈倒“V型”速度曲线游进;前三名运动员与后五名运动员在蝶泳分段、自由泳分段的速度参数值相差不大,差距分段为仰泳分段、蛙泳分段。
2.2 运动员各分段末成绩与均值成绩比较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前八名运动员各分段成绩参数的变化,用运动员各相应分段末总成绩均值减去各分段末成绩,得到运动员各分段末成绩领先均值的时间数据,公式为:t=|X-Xi|。
表2表示运动员各分段末成绩与均值成绩的差值对比数据,为了使各分段成绩对比效果更加显著,绘制了各分段末成绩领先相对应均值成绩柱状图(见图2)。其中图2中的条柱长度代表领先时间,均值线之下,条柱越长领先越多,成绩就越好;均值线之上,条柱越长,落后均值成绩越多,成绩就越差。结合表2与图2可以看出,前三名运动员在蝶泳分段到仰泳分段的领先幅度依次增加,仰泳分段过后,领先均值的幅度依次减小,其各分段末成绩均都处于均值线之下,尤其以第一名与第二名运动员表现最为显著;后五名运动员在全程游进中至少有两个分段成绩是处于均值线以上,领先均值成绩的分段较少。具体表现为:第一名与第二名运动员在蝶泳分段、蛙泳分段上与均值成绩比较时相差不大,相差时间分别为0.08s~0.05s。反而第二名运动员在自由泳分段上的领先均值成绩要好于第一名运动员,领先时间为0.47s,但是第一名运动员在仰泳分段上占有绝对优势,领先均值成绩
1.23s,超出第二名0.64s,以至于第二名在自由泳分段难以追回相差距离。第二名与第三名运动员在各分段的成绩均值上相差较大,虽然第三名运动员在仰泳分段领先第二名0.42s,但是相对与全程来说,第二名的蝶泳分段、蛙泳分段、自由泳分段都领先于均值成绩及第三名相对应的各分段成绩,特别是蛙泳分段和蝶泳分段,分别领先第二名均值成绩1.23s、0.71s,为自由泳冲刺阶段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从排名第四的运动员来看,其蝶泳分段、仰泳分段较为薄弱,但是其后程分段较强,特别是以蛙泳分段为主,领先均值成绩1.04s。第四名运动员之所以会无缘铜牌,是因为蝶泳及仰泳分段落后均值成绩较大,自由泳分段冲刺能力相对于第三名较差,被超出0.08s。排名第五的运动员相对于第四名运动员的仰泳、蛙泳分段均值成绩较差,以至于原先蝶泳分段的领先优势在后两段被超越,自由泳阶段已难以追回。后三名运动员与排名靠前的运动员相比,明显存在实力上的差距。
综上所述,前三名运动员至少有三个以上分段末成绩均领先于各分段均值成绩,且个人优势分段泳式主要表现在仰泳与蛙泳上,蝶泳、自由泳分段上相差不大。后五名运动员如果后程自由泳分段具有足够强的冲刺能力,也可反超相邻对手,但又因其4个分段泳式的体力分配不如前三名运动员,落后均值成绩较多,导致了总成绩不理想。
2.3 运动员各分段成绩与总成绩分析
本文借鉴张和莉、刘磊等在《第29届奥运会男子200m个人混合泳成绩的实证分析及其相关探讨》一文中的研究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研究,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各分段成绩为基准,比较其对总成绩的影响作用,找到其对总成绩影响程度的最大效应值,即确定哪种泳式对总成绩的影响最大。其原理为第i个水平对试验结果的效应值ai反映第i个水平因子对试验指标作用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点估计值ai=xi-x是ai的无偏估计,可以用点估计值ai=xi-x来估计参数ai[2]。公式如下:
更多推荐
分段,成绩,个人,运动员,混合泳,蛙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