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a4l新车报价2022款图片)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不断创出新高。92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原油期

货价格首次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后,1015日进一步飙升至每桶55美元。不断高涨的国际石油价格已

经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我國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极,与世界经济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随

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国

际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

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

1.石油需求不断增加。2004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

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平均增长4.7%,全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5%,比2003年提高1.1个百分点,是近30

来的最高增长水平。美国、中国经济增长强劲,日本经济复苏明显,欧洲经济平稳发展。经济增长的加

快,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4年前三季度,全球平均每日原油需求量比上年同

期平均日需求量增加290万桶,增长3.7%。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为8240万桶,比上年日需

求量增加270万桶,增幅达3.4%,而2002年这一增幅仅为0.8%2003年为2.3%

在石油需求量增加的同时,近两个季度石油供给量也有所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

2004年前三个季度世界原油日均供给量为8273万桶,2003年同期日均供给量增长了4.8%2004年二、

三季度,全球每天石油供大于求分别为130万桶和160万桶。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

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比2003年日供给量增长4.2%

但是,全球石油供需虽然近两个季度并无缺口,却是保持在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下。从2003

以来的7个季度看,有三个季度是供不应求。从历年情况看更是如此,20012003年,全球石油日供给

量小于日需求量,差额分别为10万桶、100万桶和10万桶。因此,可以认为此番原油价格高涨,具有长

期以来供不应求造成的价格刚性上涨潜在原因,需求增加是目前石油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

2.石油供应后劲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认为,石油市场目前的形势不仅与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有关,而且也与供应受到限制有关。上世纪末石油价格大跌、OPEC连续减产后,

OPEC国家及大型跨国公司没能预测到石油需求增长如此之快,对石油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甚至停止。

统计,2003OPEC成员国的新钻井数比上年减少6.5%,造成石油长期供应能力下降。国际能源署称,

欧佩克109月原油日产量为2753万桶,这已经接近其生产能力的极限。上世纪90年代石油生产能力

与实际产量之间的差额保持在每天300500万桶之间,而目前这一差额不足100万桶。从附图可以看出,

2004年以来OPEC原油日产量与生产能力曲线趋于重合。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梅金认为,在全球石油日

消费量8000万桶时,石油供应尚有较大弹性,但随着需求增加,供应曲线的弹性变得越来越小。现在每

8200万桶的石油供应能力,已经使供应曲线的弹性接近于零。

对于石油生产来说,从勘探到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周期较长,而且需要巨额投资。据有关专家

估计,未来15年内科威特需要动用400多亿美元更新石油工业设备;沙特阿拉伯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但是,由于科威特战后重建动用大量外汇储备,沙特阿拉伯经济低迷的状况已经持续六七年,使得未来5

年科威特、沙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计划用于更新开采石油设施的投资不足1000亿美元。

供不应求的潜在与现实因素,转化为影响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心理因素,成为当前国际石油价

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势。

3.恐慌性溢价。恐慌来自于对石油安全的担心。在如此脆弱的石油供需平衡状态下,任何影响供

求关系的事件,甚至供不应求的传闻,都会引发人们对石油安全的担心,从而造成心理恐慌,进而推动

油价一再攀升。而恐怖袭击、政局动荡、自然灾害、公司破产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则是造成心理恐慌的

导火索。

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伊拉克国内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活动、抵抗活动一直没有

停止,油井和石油运输管道大部分遭到破坏,使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始终无法恢复到战前水平。欧佩

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了其原油的生产和出口。日产原油170万桶、占全球

日产量2%的俄罗斯大型石油企业尤科思公司因偷漏税问题被查处,其原油生产和出口量下降较多。非洲

最大、全球第七的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日产原油250万桶,约占全球原油日产总量的3%。其石油工会

组织工人罢工,造成了尼日利亚原油出口受阻,进而影响到国际原油预期供应总量,使得本已脆弱的国

际油市雪上加霜,直接导致了国际油价再度上涨。伊万飓风袭击墨西哥湾,致使当地石油管道遭受严重

破坏。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市场对国际石油供给基础的稳固程度产生怀疑,反映到敏感的国际石油

市场上,必然对石油价格上涨产生显著影响。

与此同时,各石油进口大国越来越依赖中东、俄罗斯等石油储量大的国家提供原油,这就使石

油物流安全问题成为焦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称,现在每天有2600万桶石油经过马

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并且通过这些关键通道运输的石油数量在2030年还将翻一番。

不论任何一个石油物流关节点中断,都会对国际油市产生严重影响。而面对恐怖主义有升级趋势的国际

局势,石油物流关节点发生中断的风险不断加大。这也无形中形成一种恐慌心理,影响着国际石油市场

的价格。

4.投机炒作推波助澜。石油生产能力不足,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多种不确定因素频发,给国际石

油市场投机行为提供了可能。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放大了短期内石油供求的

紧张关系;高涨的石油价格,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市场原油供应紧张的心理预期,反过来刺激石油价格

的进一步上涨,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据估计,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美国《财富》杂志称,据

估计,在一年内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投机炒作因素就占6-8美元。而路透社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分

析家们预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8美元左右。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石

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将产生影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几次世界经济衰退。都

与石油价格暴涨有关。一般说来,国际油价上涨将通过贸易形式使石油进口国家的收入转移到了出门国

家。石油净进口国的真实国民收入或GDP将遭受损失。在石油净进口国,由于生产成本因油价升高而升

高,厂商将降低产量;供给减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油价上涨将通过进门产品特别是进口

石油产品,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价格上升、收入减少使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失业率上升。遭受真

实收入下降损失的消费者希望提高工资,这又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通货膨胀加剧,最终还是

要由消费者消化。这种通胀工资之间的恶性循环,将严重危害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随着我同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涨。据国际能源署统计,

我国2004年前三季度每日石油需求量较2003年同期分别增加100万桶、130万桶和40万桶,预计2004

年全年日平均需求量比上年增加80万桶,增幅为14.5%。现在,我国每天消费的石油近580万桶,已成

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大量的需求,使石油对进口的依赖明显曾强。2003年我国石

油净进口8299万吨,比2000年增长9.5%2004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原油9031万吨,同比增长

34.4%进口成品油2780万吨,同比增长28.6%近年来,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2002年为19.4%

2003年为35%200419月份已达到40.9%国际能源署预计,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为3.5

亿吨,原油产量为2亿吨,原油缺口将达到1.5亿吨,预计到201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超过40%

在这种形势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减缓经济增长速度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石油价格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从生产到消费,从成本

到价格,从贸易到投资,都会因石油价格上涨而带来不利影响,因而也就必然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有

专家对我国GDP石油进口数量及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石油价格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

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北京石油大学康绍邦教授则认为,国际油

价每桶提高1美元,我国进口将多耗费46亿元人民币,直接影响我国GDP0.043个百分点。国际能源

署的一项研究表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10美元,将减缓中国经济增长率0.8个百分点。国际著名的金融

顾问公司摩根斯坦利的研究则表明,国际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

损失0.06%。虽然各方面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数据也不尽相同,但结论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随着国际

石油价格上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个因素——投资、消费和出口必然出现下降趋势,从而减缓我国

经济增长速度。至于影响的程度如何,要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及持续的时间。

()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石油消费的很大比例依赖进口,致使原油、成品油进口数量持续上升。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的38.2%依赖于进口,预计2004年将有45.4%的石油需求依赖

于通过进口来满足。2004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原油903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4.4%,已经接

2003年全年进口原油9112万吨的数量。

2000年以来,我国国内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国内原油价格

水平上升,即国际油价决定着国内原油价格水平。据海关统计,20049月份,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

达到每吨305.26美元,而2003年全年的平均价格为217.39美元/吨,2002年为183.80美元/吨。原油

进口价格上升,直接造成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上涨。与20049月下旬相比,10月上旬国内原油价格

迅猛上涨,涨幅高达9.6%19月份,汽油、柴油平均零售价格分别达到4395元/吨和3834元/吨,

同比分别增长11%9.1%在此基础上,10月上旬汽油、柴油价格分别比9月下旬又上涨2.1%1.1%

受原油、成品油价格上涨影响,以石油为能源、原材料的相关行业成本上升,成为主要生产资

料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410月上旬,全国142个城市378家企业的24

种主要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平均比9月下旬上涨3.5%,涨幅增加3.2个百分点。在油、煤、有色金属

24种主要生产资料中,15种产品出厂价格呈上升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炼油行业在国际油价高涨的压

力下成本急剧上升,直接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在国家已经三次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基础上,9月末国内最

大的成品油供应商中国石化再次上调了汽油和柴油的出厂价格。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行业也因

此增加了经营成本,导致服务业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仍处于非常敏感的关键时期。截至2004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连续4个月超过5%的警戒线。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粮食价格69月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

增幅,煤炭、有色金属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食品价格仍然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涨。在这种情况下,

石油价格持续高涨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继续形成压力,必然会形成较为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造成潜在

的通货膨胀压力。根据国际能源署、OECD经济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如

果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个百分点。

()缩小贸易顺差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04年以来,我国累计贸易逆差在前4个月达到110亿美元的高点后,从

5月份开始逐月减少,到9月份首次转为顺差,前三季度累计贸易顺差39.3亿美元,预计2004年全年我

国贸易顺差100亿美元左右。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后,我国为进口石油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外汇。近一年

来,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逐月攀升。200319月的平均每吨217.45美元,骤然上升到200419

月的平均每吨261.43美元,每吨原油价格增加了43.98美元,上涨了20.23%200419月累计进口

原油支付的金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1.6%。有专家估计,我国2004年进口原油1.2亿吨。按照目前每吨

原油价格上涨44美元计算,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我国全年进口原油多支付52.8亿美元。全

年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使贸易顺差缩小314亿美元。

()企业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

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已经引起相关行业成本增加,与石油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造成更大范

围的企业成本增加,给交通运输、冶金、石化、轻工、渔业、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2004

年三季度,我国原油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7.8%成品油价格随之上涨。成品油支出是运输行业成本

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运输行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成为必然。与此同时,第三季度化工原料类、燃料

动力类、农副产品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上涨,分别为10.9%12.3%

15.7%20%21.3%。以石油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化工、化纤、塑料制品等加工制造业受石油价格上涨

影响也很大。三季度,在合成材料、化学纤维产品价格中,聚苯乙烯上涨32.8%,顺丁橡胶上涨20.3%

涤纶长丝上涨10.7%粘胶纤维上涨9.6%化肥中的尿素出厂价格上涨19.2%硝酸铵出厂价格上涨20.8%

过硫酸氨出厂价格上涨23.2%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三季度,企业成本费用景气指数

66.2,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下降3.6个和11.5个百分点。而塑料制品业该指数仅为30.4,比二季

度明显下降22.2个百分点,比全部企业的该指数低35.8个百分点。

在目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产品价格不可能与成本同步上涨,

也就不可能将上升的成本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更不可能向国外转嫁,这就必然使行业利润减

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并因此而停工、减产。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而下降,全社会的经济

活力也会因此而减弱。

我国应对高油价须采取的措施

面对国际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措施,积极应对这一

挑战,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减少石油需求

1973年和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都曾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严重衰退。但是,此次国际石油价

格高涨对发达国家的负面影响却相当轻微。根据美国国际经济协会高级研究员菲利普(Philip er)

的研究,石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日本和欧盟经济增长率分别下降0.40.5个百分点;而占全球石

油消费量1450%石油消费依赖进口的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下降0.3个百分点。油价上涨对发达国家经

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成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据统计,发达国家创造一个单位GDP所需石油,1973年为100,现在已经降

40.7;从19732003年的30年间,美国创造1美元GPD所需石油和天气的数量减少了50%。与此同

时,国际油价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大大减轻。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对石油的需求量较

大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调整工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才

能减轻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这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应是我们尽快努力实现

的目标。

()努力降低能耗,提倡节约能源

我国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节能潜力巨大。2001年我国单位产出能耗0.49千克油当量

/美元,是美国的2.3倍,是日本的5.1倍,高于新兴工业国家近60%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消耗量

分别为世界的7.4%31%,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的4%。这种高消耗的能源利用模式是不可持续

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采用节能技术,努力降低能耗;制定节能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大力提倡节约

能源;努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

()加快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建设步伐,稳步推行石油期货交易,规避石油价格风险

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既可以在石油出现短缺甚至中断的情况下保障石油供应,又可以

在油价暴涨时动用储备平抑油价。国际能源署建议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标准是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了净进口量的158天、161天和127天。相比之下,即使我国镇海

等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之后,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也仅相当于31天的原油净进口量。因此,我们必须

加快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建设步伐。

通过远期合同,可以规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但我国目前的石油价格机制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市场化。尽管燃料油期货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意义,但燃料油毕竟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其

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

伐,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交易,尽可能规避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过于剧烈带来的风险。

()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没有大的技术突破的前提下,石油的储量越来越少,开采成本越来越高,研究和开发石油的

替代能源便成为当务之急。在注重发挥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的同时,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60%以上的份额。更加高效地使用煤炭这一能源,

是缓解我国石油紧张的现实可行选择。截至2002年底,我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按

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我国煤炭资源可以开采上百年。煤炭将是中国石油可靠的替代品。因此,对

于煤炭液化等新技术,国家应予高度重视。

原油涨价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简要分析

原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血液,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去年以来,国际国内原油价格一

路飙升。国内原油最高时在去年11月份达到每吨3025元(比同期增加近1500元),折每桶49美元(比

同期增加20美元)。到今年3月份每吨2745元(比同期增加近900元),折每桶45美元(比同期增加25

美元),这时国际价格为每桶57美元左右。原油涨价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我们国

内原油价格尚未能与国际接轨,和国际价格有差别,但趋势和涨幅相近,国内比国际涨幅滞后近两个月,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国际原油价格高国内低的原因)。对松原整体经济的影响则更大,我们主要从正负

两个方面影响进行一下简要分析:

从正面影响看,松原是一个以资源型为主的城市,工业资源主要是天然原油和天然气,特别是近两

年原油产量突破了 500万吨的阶段性水平(03475万吨、04505万吨、05年预计550万吨)

么原油价格的上涨势必对我市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2004年原油开采这个行业增加值达到92.4亿元,占

规模以上工业的83%,全口径工业的74%,占全市GDP 32.5%。其中吉林油田分公司增加值达到80.7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全口径工业的64%占全市GDP 28%04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实现 34.1

亿元,原油开采业实现利润就达36.8亿元,其中吉林油田分公司实现33亿元。可见原油涨价对全市整体

经济影响之大。

对经济总量的影响,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4.8亿元,按原油产量505万吨计算,去年平

均价格上涨442/吨,增加工业总量在17.9亿元左右 ,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近5个百分点。如果油价维

2000-2003年期间水平,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25亿元左右,那么2004年经济增长将下降(或

拉动)7.5个百分点左右。(吉林油田分公司02年实现增加值41亿元,03年实现增加值56亿元,04

实现增加值80.8亿元)

从销售收入的角度看,去年原油商品量比同期增加21万吨,增加销售收入近21.2亿元,价格上涨增

加销售收入近4.7亿元,双重因素共同影响增加销售收入近26亿元(吉林油田分公司02年实现销售收入

54亿元,03年实现销售收入增加值69.3亿元,04年实现实现销售收入89.5亿元).

从利润的角度看,由于原油价格的上涨,松原口径原油生产影响全市增加工业利润近17亿元左右(吉

林油田分公司02年实现利润13.4亿元,03年实现利润20.8亿元,04年实现利润32.97亿元)

从税收的角度看,04年吉林油田分公司国有口径完成420万吨原油看,两大税种应缴增值税、产品

销售税金及附加分别完成9.3亿元、1.4亿元,共计10.7亿元,同比增加4.4亿元。按此计算松原口径原

油产量,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总体可增加税收4.8亿元左右。

从财政收入的角度看,2004年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实现所有各项税金12.1亿元,同比增加5.2亿

元,可见涨价对它影响之大;中油前郭石化分公司实现所有各项税金2.7亿元,同比减少2132万元,吉

林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所有各项税金2.9亿元,同比减少8177万元。

2005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2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原油开采业就达16.5

亿元,占全市的81.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完成6.1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原油开采业就达6.7亿

元,占全市的117%(吉林油田分公司2月实现工业增加值12.32亿元,实现利润6.77亿元),可见其它

所有行业利润之和是负数。无论是生产还是效益原油开采业都极大左右着全市工业和整体经济形势。

从负面影响看,主要是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04年全年工业品价格指数达到了119.5%,已连续八个

月在这一比较高的区间浮动,12月份当月工业品价格指数高达149.8%其中原油价格指数164.3%到今

3月份,全市工业品价格指数达到了124.3%,其中原油价格指数达131.2%。对居民消费价格影响,04

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到今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影响正逐步显现。原油涨

价对我市经济影响最直接的是炼油这个行业,我市炼油能力是180万吨,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全年减少

炼量,04年仅达到116万吨,同比减少50万吨。即使这样全市炼油行业亏损仍达2.2亿元。到目前为止

前郭石化分公司以每月亏损两千万的速度增加。极大地影响着全市的工业经济效益。

关于原油涨价,根本原因是资源的短缺,同时,每次通货膨胀都会引起生活必需品和资源的价格上

涨,所以油价飚升当然也笼罩着通货膨胀的阴云。去年年底以来,由消费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压力,

成为经济热点。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前两个月消费价格出现回落,通胀压力有了一点点缓解。但同时,

前两个月油价上涨、投资增长异常迅猛,引起了钢铁、原材料等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又加剧了通胀压

力。而目前,作为最重要的能源类消费品之一,成品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会引起整个消费品价格指数

的上扬。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以及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在国际油价前段时间不断上扬的

时候,我国没有公布调整油价。而3月底,国际油价开始回落时,我们公布油价涨价。这种情况,自1

998年我国石油价格计划开始与国际接轨以来,一贯如此。我们石油消费是非常大的,经济发展对石

油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全国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量远远不够自身需要 而且,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在加强。然而,国际油价波动尤其是涨价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很大隐患,目前,我

国油价开始上涨,原油价格高烧直接导致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成品油供应商成本上涨,最终促成成品

油价格上扬,在某种程度上为石油企业带来一定的补偿收益。

松原市是一个以中省直企业为主体的资源性城市,中省直六大企业所占的经济总量以04年数据看,

全市GDP284.6亿元,中省直工业增加值92.6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的83%。从效益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为34.1亿元,中省直企业就完成32亿元左右,占全市的

107.4.%。吉林油田分公司0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0.7亿元,利润完成32亿元。吉林石油集团公司04

完成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同口径利润完成1.9亿元。前郭石化分公司0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417万元,

利润完成-2.2亿元。前郭炼油厂0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1000万元,利润完成-5721万元。长山化厂04

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利润完成-1585万元。长山电厂0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5亿元,利润完成-2亿

元。

从财政税收的角度看,2004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20.2亿元,其中市本级11.7亿元,本级中市直

7.5亿元,市直中地方级收入2.6亿元。吉林油田市本级收入合计完成4.4亿元(国税3.5亿元,di0.9

亿元),上缴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左右。前炼市本级收入合计完成2.7亿元(国税2.4亿元,地税0.3

亿元),上缴地方财政收入0.35亿元左右。

04年,全市中省直企业生产加快。吉林油田分公司、长山化肥集团和吉林石油集团3户中省直企业

生产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3.3%84.1%109.2%,向上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速18.5个百分点。2004

年,全口径原油累计生产505万吨,增产22万吨;长山化肥集团累计生产尿素(折纯)10.9万吨,增产

5.2万吨;吉林石油集团,累计钻井233.5万米,二、三维地震分别达1123千米、1149千米。从另一个角

度看,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地方工业经济总量小,矛盾和风险突出。

从工业角度讲,松原是一个以石油开采为主的资源型城市。2004年,全口径原油产量505万吨,排

全国陆上油田第六位。开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2.4亿元,同比增长25.9%,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3%

实现利润总额36.8亿元。而全市利润总额为34.1亿元。而地方工业经济总量仅为18.8亿元,实现利润为

2.2亿元。可以说无论从生产还是从效益上看,左右全市经济命脉的比重过大。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尽管

地方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建市十多年支撑起地方工业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还少。以2004年为例,中

省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2.5亿元,而地方工业仅实现销售收入41.8亿元,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比较大的

矛盾和风险。2004年,全市工业形势较好,原油的生产和价格走高是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情况发生变化,

形势就将不容乐观了。所以中省直企业左右全市经济形势的比重过大。但从目前国际国内原油市场价格

看,欧佩克不会大幅度增加原油产量,但也许为了平抑油价,小幅增加产量,所以年底前不会有太大的

回落,但涨价的可能性还很大,涨到海湾战争80美元每桶还不大可能。平均价基本会维持在40-60美元。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2004年全市完成105亿元,中省直企业完成44.5亿元左右,占全市的42%。其

中吉林油田分公司完成30.98亿元,吉林石油集团公司完成10.22亿元,前郭石化分公司完成1.12亿元。

05年看,中省直企业投资将会有一定增幅,到今年一季度油田已打井700多口,比去年增加500多口,

已累计完成投资20.25亿元,长山化厂的30-52改造、前炼的四氢呋喃项目等都会促进投资的快速增长。


更多推荐

中国石油今晚12点要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