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北汽威旺205面包车怎么样)
山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 总179期 sHAND()NG F()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No.6
文章编号:1002—2724(2008)06—0016—03
大羚羊等5种非洲动物异地驯养繁殖研究
徐凤珠,张茂金,谢绪昌,马 战
(济南动物园管理处,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针对济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大羚羊等5种非洲食草有蹄类动物在半散放混养条件下饲养繁殖及动物群体管理进
行了研究,经过7年饲养实践,总结出了较成熟的驯养繁殖管理方案,并深入研究了如何创造可持续利用的、模拟自然的小生
境及建立动物关系稳定的生态放养群体。
关键词:非洲动物;半散放混养;驯养繁殖;饲养管理;繁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为了丰富广大游客的观赏需要,2001年济南动物园在
“走近自然生态展区”中的非洲动物展区内,引进非洲动物大
羚羊、跳羚、斑马、蓝角马、白长角剑羚等动物进行展出。由
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与
这些动物原生境地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势必会对它们的生
活产生影响。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危及它们的生命,而且
羊、蓝角马、斑马、白长角剑羚舍内温度应保持在6℃以上。
次年4月份气温高于1O℃时,我们将这些非洲动物迁人非洲
区进行半散放混养。夏季,当室外温度高于35℃时,大羚羊
等非洲动物会聚集在树荫处避暑,为了给它们提供更大的避
暑空间,我们需用防晒网搭建遮荫棚,供非洲动物自由选择
避暑空间。
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7年的饲养实践,大羚羊等
5种非洲动物在我园驯养繁殖成功,本文着重对这些迁居到
我园的非洲食草动物,在半散放混养条件下的饲养、繁殖及
种群管理进行阐述。
2.2饲养方式
分为两种:春、夏、秋季半散放混养和冬季室内饲养。
2.2.1半散放饲养:将大羚羊、跳羚、斑马、蓝角马、白长角
剑羚等动物混养在“走近自然生态展区”中的非洲动物区内。
区内设有树木,遮阴棚,草槽和饮水槽,生境较好,动物的自
由度增大,观赏效果极佳。夏季主要以青草为主,派专人收
割验收后,人工多点式投喂,每天2次;精饲料(颗粒),人工
多点投喂,每天2次。
1 研究区域及动物种类数量
非洲动物展区面积为5200m。(80m×65m),区内植有4O
余株乔木(杨树、水杉、悬铃木、国槐、白皮松等)。高大乔木
多位于一角,地面种植草皮,展区背景为表现非洲景色的“电
脑喷绘墙”,另三边用深沟配以矮网与其它区相隔离。区内
引进非洲动物大羚羊、跳羚、斑马、蓝角马、白长角剑羚等进
行展出。在每年的4~11月将非洲动物串至混养区展出,在
12月到次年3月将非洲动物串至越冬舍越冬。混养动物数
量情况见表1、表2。
2.2.2室内饲养: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分别建有不同格局
的室内笼舍,地面为红砖地面,设有饲喂槽和饮水槽,为了保
暖,室内有暖气。冬季舍饲期,以干草和树叶为主,同时酌情
供给高能量和蛋白质性饲料以及胡萝卜、蔬菜、苹果等多汁
性饲料。
2.3饲料
2 驯养管理
2.1环境温度
半散放混养时期,非洲动物主要以青草为主,根据动物
种类的不同,分别提供给不同种类的优质新鲜饲料。跳羚,
喜吃软杆性的鲜草,也自由采食草坪上的嫩草,主要以当地
产的鲜草为主。大羚羊、白长角剑羚,喜欢吃带刺的藤类草,
主要以当地产的鲜草为主。斑马和蓝角马,以本地鲜草为
环境温度的控制,对迁居到济南的大羚羊、跳羚、斑马、
蓝角马、白长角剑羚等非洲动物驯养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适宜的温度是驯养繁殖成功的关键,它们所需的
适宜温度在1O℃~30℃之间,所以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加强
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由于济南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
主,足量供给,辅以干羊草。
在投喂精料时,应采取人_T多点式投喂,尽量避免动物
因争食而发生争斗。投喂量要根据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而变化,例如,蓝角马精料量控制在每只1.2~1.5kg左右;
风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晴高爽,冬寒干燥。1月平均
气温约一4℃,7月约28℃。而大羚羊等非洲动物属于热带
大羚羊精料量控制在每只2~3kg左右。在固定点投放盐
砖,供其自由舔食,定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精料成分
主要有玉米粉、麸皮、次粉、豆粕、菜子粕、鱼粉、石粉、食盐、
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冬季主要饲喂干草和树叶,干草有苜蓿草和羊草,树叶
有桑叶和槐树叶,同时添加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白菜、苹果
动物,迁居到济南地区对环境温度有着严格要求。济南地区
冬季气温不适合非洲动物生长,必须做好室内保温饲养(环
境温度对大羚羊等5种动物的影响,见表3)。因此,每年i1
月份气温低于1O℃时,我们需要将这些非洲动物迁至室内进
行人工饲养。冬季跳羚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O℃以上;大羚
收稿日期:2008—10—15
?
16 ?
山东林业科技 徐凤珠等:大羚羊等5种非洲动物异地驯养繁殖研究 2008年第6期
等。跳羚以树叶和苜蓿草叶为主;大羚羊、蓝角马、斑马、白
长角剑羚,主要以干羊草为主。
2.4饲喂方式
其它动物的攻击,防止区内其它动物追逐殴斗,以免造成流
产和早产,确保妊娠动物能够正常采食和正常活动。在舍内
饲养期间妊娠母兽应与公兽隔笼分开饲养(例如:蓝角马),
防止孕兽流产。同时,在动物妊娠期间,应增加饲料的品种
和数量,多给其喂些新鲜、营养充足的食物,来弥补母体动物
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这不仅有利于母兽身体的恢
复,而且有利于泌出足够的奶汁饲喂幼仔。
3.3产后及幼子管理
半散放混养时期,各种饲料应采取人工多点式投喂方
式,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动物的采食需要,同时可以避免由于
争食而发生的动物个体间的争斗。在混养初期,就发生过类
似现象,导致部分弱势动物个体受伤。后来,根据各种动物
所形成的固定领域,投放饲料,这样大大减少了动物间的争
斗,满足各种动物的正常采食量。例如,对跳羚的饲养,由于
母兽产后,身体虚弱,此时应为母兽增加营养,多喂些营
跳羚胆小,易受惊,若不采取人工多点式投喂,它很难能与其
养全价的饲料,以及平时喜欢吃的饲料,为其补充能量,加快
它动物争食。
其身体的恢复,以便能有足够的奶汁饲喂幼仔。对产后恢复
冬季室内饲养,在饲料槽中投喂就可以。但干草在饲喂
较慢的母兽,可以辅助药物(例如:饲喂益母草),以确保护母
前应将干草抖松,除去泥沙及异物,腐烂和发霉的饲草必须
兽身体健康。
全部清除,否则会引起动物群体发生急性肠炎。 同时,要加强对幼子的管理。在半散放饲养时,首先要
3 繁殖管理
防止幼仔遭受其它动物袭击,必要时要进行人为干预,确保
幼仔安全。例如:我园第一只降生的幼跳羚就是被其它动物
3.1繁殖前期管理
顶死的。因此,鉴于此我们把幼仔隔离到一个安全地带,直
根据各种动物发情期的不同,合理的进行饲料调整,保
到幼羚能自由奔跑时才混人大群。另大羚羊幼仔也非常胆
证其能够正常发情和交配。对串出非洲区的动物要及时的 小,易受惊,应防止区内其它动物对其的伤害和人为的外界
为其配对,确保动物能够正常繁殖。对处于发情期,但是发
干拢。其次要加强对幼子身体健康状况的观察,若出现不良
情不是很明显时,可以通过药物促进其发情,提高受孕率。 症状,要及时治疗,确保成活率。例如:我园曾有一只刚出生
3.2孕期管理
的小角马,连续几天出现稀便,经检查是线虫感染,我们及时
在混养期间要注意观察妊娠动物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时 为其采取了治疗措施,该幼仔安全成活。
的为其增添可口饲料,减少人为干扰,同时,尽量减少其受到
表1 混养初期动物情况表
?
17 ?
山东林业科技2008年第6期
表3环境温度对5种非洲动物的行为影响
4驯养繁殖过程注意的问题
4.1加强对混养群体的调整工作
4.4认真做好其它相关工作
如加大人工驯化力度,为动物的冬季搬迁、疾病防治和
人工育幼等工作做准备。同时通过饲养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此项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动物群体的稳定,避免意外
伤害事故的发生。通过观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对
不适应区内饲养以及易发生争斗的动物,要及时的串出。例
教训,为形成一个观瞻性高、个体数量稳定的增长型群体做
准备。
如:北非鬣羊、鸵鸟。二是对其它动物易造成伤害性威胁的
成体动物,也要及时串出。例如:对蓝角马和白长角羚的成
年个体要逐渐串出,最后只保留它们的幼体。三是对影响种
内稳定的动物,也要进行调整。例如:跳羚的种群调整。四
是要注意更换种兽工作,避免近亲交配,提高动物的繁殖成
活率,保持动物种群的稳定。
4.2加大对混养区环境的人工改造力度
5饲养效果及评价
5.1在半散放混养条件下,大羚羊等5种非洲动物被成功
驯养繁殖。
5.2创造了自然与电脑喷绘模拟相结合的驯养环境。
5.3通过不断调节放养量,弱化了竞争,稳定了物种关系,
最终建起了一个动物关系稳定、环境模拟自然且可持续利用
的生态放养区。
参考文献:
混养区内的环境建设,也在随着季节的更替,进行适当
调整,例如:采取保护树木的措施、种植草皮、更换电脑喷绘
等,增加环境植物的丰富度,提高动物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提
高了景观效果。
4.3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为动物的繁殖、育幼提供良好
的饲养条件
[1]傅珏,黄世强文,于恒希图.世界兽类图谱.科学普及出版
社,1990.
[2]孙森,马泽芳,刘伟石.药用动物饲养学.东北林业大学出
版社,1995.
通过饲养观察,根据各种动物的采食情况,要不断调整
饲料配方,选出一套最佳饲料配方,以促进各种动物的生长
和繁殖
E3]陈化鹏,高中信.野生动物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992.
?
18 ?
更多推荐
动物,非洲,饲养,繁殖,饲料,混养,驯养,大羚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