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汽车轮胎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价格)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及行业全景

分析

一、基础概念解析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

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TESLA Model 3

资料来源:特斯拉官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

料电池汽车等。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

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

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

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它的主要驱动系统由至少两个能同时运

转的单个驱动系统组合而成的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燃料电池电动车用氢气、甲醇、天然

气、汽油等作为反应物与空气中的氧在电池中燃烧,进而电能为汽车提供动力

源。

新能源汽车分类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发

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行业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分支,也改变了延续百年的传统汽车产业链

结构:动力电池是产业链中游最重要的零部件,同时钴矿、镍矿等矿产资源为

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此类矿产资源与传统汽车上游产业链有所差

别。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游包括钴、锰、镍矿、锂矿、石墨矿及稀土等,上游产

品多数为标准品,呈现同质化,周期性,并有资源依赖。中游包括由正极、负

极、电解液、隔膜、极耳等加工形成电芯以及定子、转子、电池模组、线束、

连接器以及BMS管理系统整体组成的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与电机、电控系

统共同构成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中游产品为半标准品,有技术和规模依

赖,定价权一般。在传统汽车产业链中,处于下游的整车厂需掌握发动机、底

盘和变速箱等核心技术;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车企

逐渐分离,下游的整车厂可以外采电池、电控和电机,同时部分智能化硬件与

辅助驾驶芯片也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降低了整车厂进入的门槛,给予了

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充电桩、换电站等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产

业也将在产业链中占据愈加重要的地位。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真锂研究,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新能源汽车产业图谱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产业链上游:矿产资源

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中,以锂、钴、镍、石墨、稀土为主要使用矿产,特别

是电池使用的碳酸锂为关键原材料。为了续航考量,汽车轻量化要求越来越

高,镁铝合金需求量也随之增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原材料

资料来源:山西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1、锂矿

锂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元素。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加入锂盐,是锂离子能量

的载体,当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穿过隔膜进入正极,而充电时,锂离子

穿过隔膜进入负极。

全球锂资源总量丰富,分布集中。2020年全球锂资源可采储量约为2100万吨

(金属锂),静态储采比超过256年,锂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

廷和中国,20204国可开采锂储量占比达82%。其中,中国可开采储量150

万吨(金属锂),占世界总可开采储量7.1%

2020年全球锂资源可采储量分布

资料来源:USGS,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的锂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等四省区。中国的锂资源主

要为盐湖、锂辉石和锂云母。其中盐湖锂占比83%,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

矿物锂占比17%,其中锂辉石主要分布在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锂云母主要分

布在江西宜春。

2020年中国锂资源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锂资源主要以盐湖卤水形式存在,占比高达81.6%。锂盐产能主要集中在

西部矿业、西藏城投、盐湖股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几家公司,且都在产

能爬坡期。在全球锂电市场大跨步迈向TWh时代之际,加大我国盐湖锂资源的

开发力度势在必行,盐湖提锂也将构成未来我国甚至全球新增锂矿产能的主

体。

中国盐湖锂资源开发公司布局

资料来源:广发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钴矿

钴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钴酸锂、镍钴锰、

镍钴铝正极材料。钴元素主要起稳定三元材料层状结构,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

性和改善循环性能的作用。

储量上,2020年全球钴资源可采储量约为710万吨(金属钴),静态储采比50

年。钴资源主要集中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俄罗斯、加拿大等国

家。中国钴矿资源短缺,储量仅占全球的1%。产量上,全球钴主要生产国有刚

果(金)、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古巴等,钴高度集中在刚果(金)

(占比67.9%),中国的钴产量仅占1.64%

2020年全球钴矿资源储量和产量分布

资料来源:USGS,智研咨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钴原料供给格局高度集中,目前具备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矿山仅有3座——嘉

能可的KCC、欧亚资源的RTR以及洛阳钼业的Tenke2020年,三座矿山产量

合计5.83万吨,占全球钴矿山原料总供应量(不含手抓矿、再生钴)的比例为

48%。嘉能可、洛阳钼业、欧亚资源钴产量分别为2.741.541.55万吨,占

全球原料供给的比例分别为22%13%13%

全球主要钴资源企业钴矿情况

资料来源:万方数据,平安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镍矿

镍元素可以提高材料活性,提高能量密度,有助于提高材料容量。但镍含量过

高将使循环性能变差、热稳定性变差,将会与Li+产生混排效应而导致循环性

能和倍率性能恶化。随着镍含量的提高,正极材料的稳定性随之下降。主要表

现形式就是循环充放电的容量损失和高温环境容量加速衰减。

从储量上看,2020年全球镍资源储量约为9400万吨,静态储采比为37.6年,

由于年新增探明储量多高于开采量,因此总储量大体保持增长态势。镍资源主

要分布在印尼、澳大利亚、巴西、新喀里多尼亚、俄罗斯、古巴、菲律宾。中

国镍矿资源短缺,储量仅占全球的3%。从产量上看,全球镍主要生产国有印

尼、菲律宾、俄罗斯、新喀里多尼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中印尼和菲律

宾合计占比达到44%,而中国的镍矿产量仅占4.8%

2020年全球镍资源储量和产量分布

资料来源:USGS,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稀土矿

稀土永磁材料是指稀土元素RE(铈Sm、钕Nd、钐Sm)和过渡金属元素TM(铁

Fe,钴Co)形成的合金经一定的工艺制成的永磁材料,是对电机性能、效率提

升较为明显的重要基础材料。

从储量看,2020年全球稀土储量约1.2亿吨,中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为4400

万吨,占比37%,前四大稀土储量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3%,资源的分布非

常集中。从产量看,2020年全球稀土产量约24.3万吨,中国稀土产量世界第

一,为14万吨,占比58%,前四大稀土产量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3%,产

量的分布也十分集中。

2020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和产量分布

资料来源:USGS,兴业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为了加强对国内稀土生产的科学管理,促进产业升级,从2014年我国开始推进

六大稀土集团的组建工作以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争取全球话语权。稀土六大

集团严格实行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计划和超计划

生产。六大稀土集团包括:中国铝业、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

稀土和南方稀土六家集团。

2020年中国六大稀土集团概况

资料来源: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兴业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产业链中游

1、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必要的组成部分,按照正级材料可分为三元电池和磷酸

铁锂电池,其装机量从2013年到2018年增长了72倍。然而2019年新能源汽

车销量出现下滑之际,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率降至10%以下,其正增长部分来

源于补贴退坡之前的抢装,因此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景气程度息息相

关。

2013-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

资料来源:GGII,艾瑞咨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竞争格局看,全球动力电池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三

强并立,市占率分别为25%22%18%,其中宁德时代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

球第一。国内市场,2020年宁德时代市占率超过50%,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

位列第二。

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格局

资料来源:SNEResearch,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格局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线电池厂和主机厂在电池领域的研发和投资方向主要为低成本、高能量密

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等指标。三元和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之争是行业的一大

看点:磷酸铁锂在低续航车型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高端车型的续航水平是重

要指标,高镍三元路线(更高的能量密度、容量及低温性能)长期来看依然是

主流的发展路线。

2017-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分正负极材料装机量占比

资料来源:GGII,艾瑞咨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主要厂商动力电池研发方向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市场规模最大的是正极材料,其性能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

度、寿命、安全性等,占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的40%左右。市场上常用的锂离

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NCMNCA)等,其

中动力电池主要应用铁锂正极和三元正极。

市场集中度方面,正极材料集中度较低,主要由于下游电池厂出于供应链安全

和产品质量的考虑,普遍会自产部分正极产能,而上游矿产企业凭借资源优势

也会采取向下游延伸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独立正极材料企业的市场空

间。2020年国内三元材料CR5占比52%,相比19年下降2pct;产品同质化程

度较高的常规型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倒逼企业加快高镍化单晶化等新系列产品

开发,同时加大对头部电池企业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拓展。

2019-2020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平安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负极材料

电池负极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

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负极材料主要影响锂电池的首

次效率、循环性能等,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10%左右。负极一般采用碳基材

料,包括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其中人造石墨渗透率超70%

市场集中度方面,负极材料集中度较高,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CR5占比78%

贝特瑞、杉杉、江西紫宸为中国传统负极三强,也是全球负极材料行业的佼佼

者;东莞凯金近年来出货量快速提升,主要受益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的

增长,已开始跻身一线负极厂商的行列。中科星城、翔丰华、江西正拓等企业

处于二线梯队,近年来也开始逐步向全球一线电池厂供货。

2019-2020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平安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快充技术的发展,负极材料逐渐向高比容量

材料、快充性、低膨胀性等方向发展。硅碳负极是被行业普遍看好的下一代负

极材料,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目前在松下配套特斯拉的圆柱电池上有较为

成熟的应用;在最新的特斯拉电池日上,特斯拉将硅负极作为提升电池能量密

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预计未来将大规模应用于其自产的新电池当中。负极材

料的终极方案将会是金属锂,锂金属材料拥有更高的比容量,并有望匹配固态

电池实现商业化。

4、隔膜

隔膜位于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保证锂离子通过的同时,阻碍电子传输。隔膜

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

性能等,其占电池总成本的10%以内。隔膜分为湿法和干法,其中湿法隔膜渗

透率达到85%以上。

市场集中度方面,隔膜集中度高并且还在大幅提升。隔膜(含干法)市占率恩

捷市占率39%,其中湿法隔膜恩捷市占率50%(含捷力、纽米),寡头地位继续

稳固。星源材质和中材锂膜(含湖南中锂)明显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位列准一

梯队。

2020年中国隔膜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5、电解液

电解液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的通道,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有比较

重要的影响,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约6-8%;锂盐、溶剂和添加剂原材料占电解

液环成本的90%左右,为降低成本,布局原材料产能已成行业发展趋势。目前

电解液产线的投资不到1亿元/万吨,国内一线电解液企业产能规模5-10

吨,产能的扩张和一体化建设对资金有一定需求。原材料是影响电解液价格和

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拥有原材料产能的企业具有较大的盈利弹性,而纯电解

液厂商盈利空间有限;添加剂能够提升电解液产品的溢价能力。

市场集中度方面,2020年国内电解液市场CR5占比74%,集中度继续提升。天

赐、新宙邦、东莞杉杉和国泰华荣属于第一梯队。全球电解液市场已经经过多

次整合,未来行业的产能和供应链体系有望向中国企业转移,龙头企业的市占

率将继续提升。

2019-2020年中国电解液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平安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产业链下游:新能源汽车

传统车企研发制造销售的产业链条极为完整,传承了整个工业文明阶段具有标

志性的商业理念,有着庞大的产品体系、高度垂直度的细分持续优化着上百年

的分工系统,其在技术研发和规模制造上的优势极为明显。但同时由于其发展

惯性,拥抱行业变革的速度较慢。与此同时,新势力车企作为近几年的新兴力

量,打破了传统的造车思路,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反向定义汽车产品,使

汽车的功能从交通工具向智能出行空间转变,给与用户良好的驾驶体验。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对比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全球竞争格局看,全球新能源汽车集中度较为分散,CR10不足60%。车企以

特斯拉+欧系+中国本土品牌为主,2020年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挤进全球销量

前五,北汽新能源则退出前10

2017-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国内竞争格局看,国内纯电动汽车集中度变化不大,但格局变动剧烈;插混

汽车集中度较高,近年来有所下降。2017-2020年纯电动汽车CR3CR5CR10

提升不明显,CR10基本保持在71%-77%之间。2017年位列前10的车企到2020

年有4家跌出前102017年位列前5的车企到2020年仅剩比亚迪一家维持在

5。体现出无法持续推出有竞争力车型的车企将逐步被市场淘汰。插混汽车

推出车型较少,2017-2020年集中度保持在88%-99%

2017-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2020年中国插电混动汽车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鑫证券,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

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

格局、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

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

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

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

2023-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

考。


更多推荐

tesla特斯拉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