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奔驰amg c63报价)
根据对全国66家球会总经理/副总经理的采访和问卷调差,2011年相比2010年,球会在经营状况、收入/支出情况等方面概况如下:
编辑:按照粗略计算,达到一座18洞球场收支平衡的客流量大概是2.5~3万人(以果岭费800~1000元计),那么平均到每天大约是68~82人,如果你周二还在发球台前排队等着开杆,那不用说,这家肯定赚翻了。
会员人数上限
为了保证球场的经营品质和做到真正意义的会员制,会员人数上限通常是在开业之初就已经设立确定的。不过,在真正的经营中,我们的球会能做到这点的似乎不多。
中国所有的用地都有明确的使用年限,而我国境内的高尔夫球场用地很大一部分是以租赁形式获得。所以所谓“终身”会籍,实际上只是小于或等于土地使用年限的有效市场,那么,你的会籍能用多久?
你花了多少钱
高尔夫肯定算不上是一项便宜的运动,除了动不动就几十万一张的会籍和上千块一场的比赛,光是球包里那些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次的球杆就够让人心疼的。
编辑:根据2011年调查显示,有48%的人比上一年(2010年)花了更多的钱在打高尔夫球上,这里包括13%的人承认自己的“高尔夫消费大幅增加”;只有10%的人减少了这方面的消费。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都觉得很开心,对不对?
编辑:一年内花3万块钱以上购买球杆的毕竟只是少数,在专卖店购买是这部分消费的主要方式。顺便问一下那2%的球友,你们用了镀金兵刃以后有没有少了些O.B.呢?
中美对比
美国高尔夫核心人口消费:
每年花在高尔夫上的钱数 2776美元
是否愿意花495美元打一次圆石滩 是44% 否56%
多久会买一支新的1号木?3年或更久71% 1-2年28% 每年一支1%
你打得怎么样
“高尔夫就像玩21点,赢的人还想再赢,输的人想要翻本。”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身边总少不了那些号称7字头的球友。“自己真的有这么糟糕吗?”别担心,接下来我们会告诉你大家的真实水平、作弊方式,以及果岭上的怒火来源。
编辑:超过半数的中国球友水平在90~120之间,如果你身边的弟兄们大都宣称好于这个成绩,那么约一场球,认真算算那些该有的罚杆就真相大白了。不过,这恐怕是件得罪人的事情。
编辑:从以上4项调查可以看出,超过60%的人会在2年之内从一个高尔夫菜鸟蜕变为“中国高尔夫核心人口”。所以说:“赶快下场吧,没人在乎你的水平高低,大家都差不多。” 编辑:看起来除了“打球环境”这一点以外,至今仍然打得很烂都是你自己的原因,不是吗?
编辑:我们呼吁未来的规则中加入诸如“打电话,罚两杆”这类的条款。另外,67%的人承认他们在愤怒时曾经摔过球杆,所以还是尽量少激怒你同组的队友,以免误伤。
作弊与赌球
难堪的是,绝大部分球友都承认自己至少有一次在球场上作弊的经历,这些行为依次是:
89%的人不介意在球场上小赌一把(这里当然也包括赌得很大以及每场必赌的),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觉得赌球会影响心情以及打球的乐趣,所以在和你的球友下注之前,照顾一下同组其它人的情绪。
中美对比 美国高尔夫核心人口的平均水平:平均每周练球时间1小时11分钟
平均球龄为20年
平均每轮比赛打丢1.3个球平均水平87.1杆大洋彼岸的家伙们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练习,他们可以把差点降到7以内。
你是谁
《高尔夫GOLF》 朝向集团 联合出品 (编辑/文 郭强 板式/吴立才)
中国的球场越来越多,可发球台后面照样堵得越来越厉害。据统计,2011年全国年满18岁并且每年下场8次以上的所谓“高尔夫核心人口”已经将近36万(如果算上刚刚学球的菜鸟们,这个数字恐怕还得翻几番),而且正在以每年10%左右的数量增长。他们都是谁?打得怎么样?在这项运动上投入了多少时间和金钱?……现在一并为你起底揭开。
《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
“今年,我们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并做出分析和建议。希望这些真实的数据,能够帮助业内人士审视工作中的不足,亦能让公众更准确的认识到高尔夫运动的本质和发展特性,使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更好的发展起来。”
——朝向管理集团董事长 王军
说明:《朝向白皮书》在全国范围内发放了近2000份高尔夫人口调查问卷,问卷填写通过面对面采访和自填两种方式完成,并且以电子邮件、传真、快递等方式进行回收。最终共回收有效问卷1173份,受访人士遍布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海南等14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地点为球会、练习场、赛事及活动场所等。在1173份有效问卷中,有66%为高尔夫核心人口,样本量为773份。所有研究均基于此高尔夫核心人口调查样本。
数字简报
营业中的高尔夫球场总数440家,共计球洞数 9769个
2011年新开球场45家,较之2010年(52家)稍有下降
高尔夫核心人口数35.8万人 较2010年上升7.5%
共计打球轮次1065万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18洞平均成绩在100杆以内的占核心人口总数的76%
核心人口中,68%的人至少拥有一个俱乐部的会籍
打球年消费额(不含会籍购买)1万元以上的占核心人口的64%
核心人口中,50%的人一年内在球具消费方面支出大于8000元
你是谁?
发球台上谈笑风生的百万富翁?或是小树林里握手成交的销售总监?至少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球场依旧是室外谈牌桌、职场高速路、以及阔佬们的后花园。但其实呢?我们知道你是谁。 乐观人士说
中国有7400万人能购买汽车,我们假定这样的人群都是高尔夫潜在的消费者,对应美国的情况,每个球场服务3万人,那中国立即就需要2400个新球场。
——球场设计公司CEO
编辑:显然这个假定里包括的汽车品牌太多了,不过成为一名高尔夫爱好者也确实不需要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有钱。
根据高尔夫杂志(美国版)联合全美高尔夫基金会的调查显示:美国高尔夫爱好者的平均年龄是46岁。
编辑:我们这里看上去显然年轻了些,这也许和传统、接受能力、事业上升期,以及逃离人群、办公室、老板、老婆的巨大需求有关。
2011年4月30日,由于英国最新推出的平等法案,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告知其会员,他们不得不接受女性会员。 编辑:去任何一个练习场看看就能得到这个结论(噢,那些漂亮的挥杆以及……身材)。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是个典型的慢打选手,那么球场上更受欢迎的一定是女球手而不是你。
企业主说:“我喜欢这项运动的挑战性,并且这还是一种非常适宜与好友一起进行的活动。”“我去打球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逃脱工作。”
高管说:“我喜欢打出一记好球的感觉,当然,能认识新朋友也是件很棒的事情。”“球场确实是个能够放松地谈点事情的好地方。”
编辑:21%的企业主带动了从主管到总经理的大量下属(加起来有50%之多)从事这项运动?看起来情况就是这样。高尔夫在很多人眼里仍然是职位晋升的另一条快速通道,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写字楼里那些脖子里夹着手机同时还能练习推杆的骇人场面。
编辑:这倒没什么让人惊讶的,放眼全世界,还是这两个行业好挣钱。
中美对比
美国高尔夫核心人口的基本特征:男性为主,平均年龄46岁 平均家庭年收入100,980美元
平均每年下场次数 40次以上 有21%的美国高尔夫球爱好者认为,如果老虎伍兹能够每洞让一杆,他们就能够击败他。
2011年度《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持续关注高尔夫核心人口的打球行为和消费习惯。高尔夫核心人口特指年满18岁,一年下场打球超过8轮次的高尔夫人口。据朝向集团调查,67%的受访核心人口表示曾在过去一年中购买过球具。其中有39%的高尔夫核心人口购买了一号木,这个数据远远高于美国核心人口购买一号木的比例。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会(NGF)的《高尔夫消费者购买报告》显示,受访的2,400位核心人口中有17%的人购买了一号木。在购买一号木的美国核心人口中,年龄18-29岁、家庭收入10万以上、一年下场打球75轮次以上、平均杆数低于80杆的几个群体表现出更集中的购买行为。
除了确实有使用的需求之外,核心人口最近一次购买球具的诱因有许多种,最多人是经过朋友试用推荐后决定购买球具,占36%;其次为教练建议购买,占18%。可见,口口相传在购买球具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参考作用。从球具商的角度来说,“产品质量”和“品牌口碑”两方面的改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北京,2004年前拥有20多家高尔夫球场,到如今,北京114查号台的资料显示,已挂号的北京市高尔夫球场有60余家,多集中在北部昌平、顺义等城区。另两份散见于公开渠道的北京市高尔夫球场、操练场大全则合计115个之多。
广东、北京地区的高尔夫球场数量总共167家,占了全国总量的1/3,而四川、新疆、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的高尔夫球场总和不过13家。相比之下这两地人均拥有球场数就更为悬殊:北京每28万人拥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广东每107.5万人拥有一个高尔夫球场,而四川则是每2225万人拥有一个高尔夫球场。
更多推荐
人口,核心,购买,中国,美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