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汽车报价大全大众系列)
与“长平之战”有关的成语典故
嫁祸于人
《史记·赵世家》中司马迁说:“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祸于赵也。” 《战国策·赵策》又说:“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嫁祸于人”这个成语就是从“嫁祸于赵”演变来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百姓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天,韩国上党的守将冯亭派使者来到赵国。那使者非常恳切地对赵国的国君孝成王说:“贤明的赵王,我们韩国就快要守不住上党了。可恶的秦国想把它吞并,可是那里的百姓却非常想让大王您去统治那里。”
孝成王听后非常高兴,得意地召见平阳君赵豹(赵孝成王的舅爷爷),想听听他对此事的意见。赵豹上来就给孝成王泼了一盆冷水,他说:“无缘无故地得到好处,圣人常将这看做是大祸害。”
孝成王有点儿不高兴,他反问了一句:“上党的人民感激我的恩德,你怎么说是无缘无故呢。”
赵豹解释说:“上党是一块好地方,秦国蓄谋已久,并且费了好大的劲儿去攻打它,到如今还没有得到。韩国始终没想放弃上党,如今守不住了,想到要将上党转给赵国,这实际上是想把同秦国进行战争的祸害转嫁给赵国。赵国白白地得到秦国费尽周折都没有得到的上党,怎么能说是无缘无故地得利呢,大王一定不要接受,这实际上是祸患呀。”
孝成王不听赵豹的话,接受了上党的土地。后来,秦国和赵国之间因此而爆发了长平之战。
“嫁祸于人”,告诫人们做错事应当有勇气承担相应的后果,而不应把过错都归于他人身上。
纸上谈兵
秦国与赵国在长平激战。赵军首战失利,主将廉颇下令固守。秦、赵两军在长平僵持了好几个月,赵国渐渐难以负担大军的粮草费用,赵孝成王迫切希望速战速决。他认为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胆怯,几次命令他主动出击。
秦国得知此事,就派人到赵国散播谣言,声称秦军最怕赵括,如果赵括统领赵军,秦军一定不能抵挡。赵孝成王信以为真,立即撤了廉颇,命赵括接领所有职权。
为什么秦国“看中”的是赵括呢?因为赵括的父亲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赵括虽然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自以为天下无敌。但赵奢却很替他担忧:“将来赵国不用赵括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秦国“选择”赵括大概是有“父债子还”“知子莫若父”这两个意思。
果然,赵括接替廉颇之后,也不看当时的实际情况,就照着兵法上说的去做。他先是把廉颇所筑的星状营垒合并成一个大营,随后又颁布了这样一条军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
赵括刚刚布完兵,秦将王龁便带着三千人马前来叫战。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一回合不到,秦军便大败,望风而逃了。旗开得胜,赵括高兴得手舞足蹈,赶紧写信把捷报传回了邯郸。赵王听闻也非常高兴,觉得用赵括为将果然没错。
这边赵括欣喜之余,又派人到秦营去下战书,结果王龁不但不来迎战,反而退军十数里。“秦军是怕我了。”赵括得意地想。于是命令军吏宰牛杀羊,犒劳军上,并传令:“来日大战,一定要先擒王,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 为了歼击秦军,天刚微明赵括就整军出发,才西行五里路,就碰到了秦军。霎时间,战鼓雷鸣,两军交战。秦军先派了两员大将出战,这边赵括也派了两将迎战。才一照面,秦将就败走了。
赵括乘胜追击,追了约十余里后,来到一座秦营跟前。赵括传令猛攻秦营,但连攻数日,秦军坚守,牢不可破。赵括就让人催调后军,想再来一次硬攻。但这时,他接到消息说后军己被秦将引兵冲散,不能前来。与此同时,这边秦营中冲出许多秦军大喊着把赵括团团围住了,并大呼道:“赵括你中了我白起将军的计了,还不赶快投降!”
一听“白起”二字,赵括不禁心中一惊。赵括既无粮草,又无救兵,腹背受敌,四十五万赵军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终于全军覆没,赵括本人也在战乱之中被乱箭射死。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可怜的赵括,一辈子没见过纸,却被后人说成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往往形容的是只会嘴上说,但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这就需要遇事多思考,不张扬,少开口讲道理,多动手做事情。
毛遂自荐
秦军主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平原君赵胜(赵孝成王叔叔)打算在门下食客中选取二十名文武兼备的人,一起去楚国求助。可是选来选去,仅仅凑够了十九个人。
这时候,门下有一位叫毛遂的人,自告奋勇地说:“我愿意跟随公子走一趟!”平原君问道:“先生在我赵胜门下几年啦?”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有能力的人处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中一样,他的锋芒立刻就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这里已经三年了,我没听见身边的人有谁称道过您,您还是留下来吧!”毛遂说:“如果您能够早一天把我放在口袋里,整个锥子早就扎出来了,岂止是露出一点儿锋芒呢?”平原君听毛遂出语不凡,就同意带他去了。那十九人笑着窃窃私语,但也不好说什么。
毛遂到了楚国,跟那十九个人一交谈,那十九人全都对毛遂的口才和见识惊叹不已。这一天,平原君与楚王开始会谈,从太阳出山开始,一直谈到日上中天,也没有谈出一个结果来。十九个人异口同声地对毛遂说:“先生上!”于是,毛遂手按宝剑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明明白白。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什么也定不下来?”
楚王问平原君:“这个人是谁呀?”平原君说:“是我的一个随从。”楚王叱责道:“为什么还不下去!我现在跟你主人谈话,你来干什么?”
毛遂按剑向前,厉声指责楚王说:“你好凶啊!你这样申斥我,不就是因为你楚国人多吗?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之命就悬在我的手里,人再多也没用!有我的平原君在前,你为什么斥责我?再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样强大的国家,天下谁能敌挡?白起那个平庸小辈,率领几万秦兵,一战攻下鄢郢,再战火烧夷陵,三战凌辱了大王的先人。您的威风和脾气哪儿去了?这样的奇耻大辱,我们赵国都替您害羞!你以为,合纵只为了赵国吗?”
楚王说:“好,好,马上签约!马上签约!”
成语告诉人们,有才能还需要有机会施展,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会浪费自己的本领的。即使别人不给提供机会,也要主动出击,创造机会。一旦机遇成熟,无需等待他人的推荐。羞羞答答,畏缩不前,只会在碌碌无为中泯灭自己才华和本领。
窃符救赵
就在毛遂自荐、联楚抗秦的同时,赵国也火速派人向魏国求救。
平原君赵胜的夫人,就是魏公子无忌的姐姐。魏王虽然派出晋鄙的军队,但又畏惧秦国,命令晋鄙把军队驻扎在边界观望。
平原君派了许多使者到魏国求援,并且责备无忌说:“我之所以与公子家结为姻亲,是仰慕公子的高义,能够解救别人的危困。如今邯郸即将失守,魏国的救兵却还没赶到。就算公子不看重我,弃我于不顾,难道你就不可怜你姐姐吗?”
无忌十分忧虑,屡次请求魏王下令,让晋鄙火速前去解救邯郸,还通过宾客、辩士多方向魏王游说,魏王就是不听。无忌于是通知宾客,集结战车一百多辆,想去邯郸为赵国战死。经过夷门时,看见侯赢,告诉他自己即将赴难的事。侯赢说:“公子好自为之,老臣我不能跟从。”无忌离开后,走了几里,心里闷闷不乐,于是又转回去见侯羸。侯赢笑着说:“我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如今公子没有别的办法,所以想去迎战秦军,这就像把肉扔到饿虎面前,这又有什么功劳?
无忌拜了两拜,请教计策。侯赢让无忌屏退左右,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在魏王卧室里,而如姬最受宠幸,她一定能把它偷来。过去听说公子为如姬报了她的杀父之仇,如姬想报答公子,就算让她死也不会推辞。公子若真向她要求,那就能得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队,北面解救赵国,西面打退秦军,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
侯赢何许人也?魏国隐士,七十岁了。因为之前魏无忌礼贤下士,成为上等宾客。
无忌按侯赢说的去做,果然得到兵符。无忌将要出发,侯赢对他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如果晋鄙验过兵符,却仍不肯交出军队,还要向魏王请示,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是个武艺高强的人,可以带着他一起去。晋鄙若服从,那就最好;若不服从,可以让朱亥杀他!”于是无忌邀请朱亥一起前往。
到了邺城,晋鄙验过兵符,心里还是怀疑,举手看着无忌说:“我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承担着国家的重大使命。如今只派你孤身前来顶替,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朱亥就用袖子里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槌击杀了晋鄙。
无忌接管军队,发布命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队里的,兄长回去;独生儿子没有兄弟的,回去赡养老人。”最后选出士兵八万人,率领着他们进军邯郸,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这个成语可以比喻为“危难时刻为救人之困而不惜以身犯险的英勇行为”,也可以比喻为“遇事果敢、当机立断的气概”。
更多推荐
公子,秦国,上党,邯郸,军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