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大g跟路虎是一个档次吗)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摸底考试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乳(bǔ) 称职(chèng) 惩戒(chéng) 畏罪潜逃(qián)

....B.蜷伏(quán) 废墟(xū) 纯粹(cuì) 惊慌失措(chuò)

....C.拼凑(còu) 倜傥(tǎng) 菜畦(qí) 人声鼎沸(dǐng)

....D.荫蔽(yìn) 粗犷(guǎng) 酝酿(liàng) 淅淅沥沥(l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 澄清 云宵 抖擞 喜出忘外

B.莅临 分歧 诀别 荫蔽 花枝招展

C.静谧 宿儒 和霭 奥密 小心翼翼

D.质仆 私塾 烂漫 烘托 人生鼎沸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B.爸爸涨工资了,妈妈喜出望外地说:“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真高兴!”

....C.导游把我们分成两组,爬山的爬山,玩水的玩水,大家各得其所。

....D.我们班的张伟是个名副其实的“书虫”,吃饭时他都抱着书在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1 / 9

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比喻)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拟人)

C.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拟人)

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句是( )

这是一片生命的风景,整个底色是绿的。 ,每座山都像一个披着哈达的丽人。江流如带, ,带着一股野性。

①远山,凝青、含黛;云烟,袅袅

②远山凝青含黛,云烟袅袅

③从远处飘来,波光闪闪,雄浑,强健

④波光闪闪,雄浑、强健,从远处飘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竹林的昏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多古诗词中都提到了“风”,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借“风”,写尽了笛声的悠扬,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2 / 9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

[注]①瞑:同“眠”。②陂(bēi):堤岸、湖边。③薮(sǒu):湖泽通称。④缊:乱麻绳。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⑤②③①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______

.(2)须其夜艾 艾:______

.(3)阴布大网 阴: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 笼: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⑴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3 / 9

⑵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⑶“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⑷“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 ? ”我吞吞吐吐地说。

⑸“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⑹“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⑺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⑻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⑼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⑽“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⑾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⑿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

4 / 9

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⒀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⒁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⒂听了徐老师 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⒃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 2期 有删改)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3.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2、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

5 / 9

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

6 / 9

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第⑦段写蓝蝶花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根据要求,选做一题。

(1)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以“拥抱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不得少于600字。

(2)我没想到我如此__________(浮躁 虚荣 坚强 幸运 依赖父母……)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的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42.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会让我们快乐;买了新书,穿了新衣,学了新知识,长了新本领,交了新朋友,也会让我们快乐……享受生活,快乐多多!

请以《快乐多多》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

7 / 9

参考答案:

C

B

A

B

A

D

马上相逢无纸笔 杨花榆荚无才思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1.(1)依照(2)止,尽(3)暗中,秘密(4)笼罩,捕捉

2.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3.【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4.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

1.(1)“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2)“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2.示例 A句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8 / 9

3.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4.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将挫折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答案】

1.①花瓣娇小不起眼;②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③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④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现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4.结构上,总结全文并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9 / 9

更多推荐

老师,小说,蝴蝶,拥抱,没有,句子,方法,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