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发(作者:2016款福克斯两厢参数)
九年级历史复习填空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 拉丁美洲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 和 的殖民地,以 和 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 和 的殖民统治下。
2. 19世纪初,在 和 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 、南到 的广大地区。
3. 1819年, 率领队伍,大败西班牙军队。他先后解放了 、 和 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在南美洲南部地区, 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他们被誉为南美的“ ”。
知识点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
4.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 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5. 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 。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3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趁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 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6.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 ,反映了印度 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 彼得一世改革
1.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 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
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逐渐崛起,到15世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莫斯科大公
(1533-1584年在位)即位后,正式采用“ ”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 初,沙皇 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3. 彼得一世改组 ,建立了 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 ;鼓励兴办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 。
4.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 ,夺取了 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 。
5. 彼得一世改革以 和 为目标,开启了俄国 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 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 废除农奴制
6. 19世纪中期,俄国 有所发展,使用 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 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
7. 1861年, 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8.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 ,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 的发展道路。但是, 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美国独立后领土的扩张情况怎样?
美国独立后,经济 ,领土 。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 、西临 的大国。
2.内战前南北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北方完成了 ,工业生产居世界第 位,南方却以 经济为主,大量 劳动。
3.南北方矛盾的加剧主要表现有哪些?
(1)关税问题: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南方为了 , 反对提高关税;北方为 ,要求提高关税,抵制 。
(2)奴隶制问题: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态度也不相同。
南方力图扩展 制度,建立新的 ;
北方主张 ,建立 ,发展 。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4.废奴运动的开展:
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坚持主张 ,开展 运动。
他们揭露奴隶制的罪恶,积极帮助黑人奴隶逃往 。
二、内战爆发
1.内战的导火线: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 当选为美国总统第 任总统。
2.为什么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林肯主张限制 。
3.南方是怎样分裂美国的:南方7个州宣布 ,成立“ ”。
4.内战的爆发:
(1)时间及标志: 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 ”。
(2)战争初期的形势如何?人民对此有何反应?
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 准备,致使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 也险些被攻占。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要求 。
三、北方的胜利
1.联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什么会使使战争出现了转机?
(1) 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通过了《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2) 颁布了《 》,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 的奴隶永远
获得自由,并可以以 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这两个法令深得人心,调动了 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 局面。
2.内战的结束:1864年,联邦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 。
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南北战争以 告终,避免了 。
3.林肯被刺杀: 年,林肯被拥护 的狂热分子刺杀。
4.林肯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林肯为 和 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 ,成为 。
5.内战的性质及影响:
(1)性质:美国内战实质上是 。 (2)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 ,废除了 ,
清除了 ,为以后 创造了条件。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学案)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 幕府的黑暗统治: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下 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 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民族危机——西方国家的入侵:1853年和1854午, 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同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不久,西方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二、倒幕运动
1.参与者: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中下级 采取
的策略, 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2. 倒幕运动: 年1月,倒幕派武装在 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16岁的( )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 ”。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 。
三、明治维新
1.时间、榜样:从 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 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
(1)政治上, .实现中央集权。(2)军事上,实行 ,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 ”精神。
(3)经济上,推行 改革的口号下,在“ ”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向西力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影响:(1)积极:①明治维新成为 。②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的道路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19世纪,随着 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 ,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同 紧密结合。
3. 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 、电车、 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 ”。
4.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1883年,德国工程师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__狄塞尔__发明了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企业家 使用 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 、____ 、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 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瑞典化学家 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人 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 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2)消极: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 , 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 6.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 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 的发展,促进了 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不断壮大。 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 。同时,越来越多的 走出家庭,成为 ,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__ __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__ __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 ,促进了 。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 。城市的环境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 也在发生着变化。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 。首先是 。由于 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 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 。 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英国科学家____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 和 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 年,牛顿出版了《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__ __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__ __的一次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 》的小说集。他的经典之作如《__ __》《__ _》等,再现了法国 19 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4.俄国伟大的作家— 。他的小说如《__ __》《 》《 》等,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__ __”。
5.德国天才的作曲家—__ __,《__ 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 1804 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成为 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
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__ __和__ __的成熟。《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贝多芬对__ __、__ __和
的渴望。
6.荷兰画家梵高代表作有《__ __》《__ __》。《 》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 和对 的向往。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在 的推动下,欧洲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夺取更多的______、_________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成三国军事同盟;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 、 缔约形成___ __ ___。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疯狂的 ,大战一触即发。
3、列强争夺焦点集中在________地区。1914年,_________ ___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_________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等国很快参战,意大利参加_________一方作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______进行。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6年,德法在法国的____ ____展开历时十个月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这场战役有“ “地狱”“屠场”之称, 遭遇失败,从此陷入被动。
5、1917年,______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 后退出大战。_______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7、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 、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________战争;这次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使用新式武器如 等、伤亡惨重;大大削弱了___ __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_________力量,进一步促进了 的民族觉醒。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1.1917 年 3 月,俄国发生__ __,推翻了 统治,建立了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__ 、
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将 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2.1917 年 11 月 6 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 __的起义总指挥部— 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 。
3.11 月 7 日晚,全俄 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 。
1 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__ __》,宣布成立 政府,新政府由
党组建,__ __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4. 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__ __;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 ,建立__ 制;废除 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 ;退出 。
5.经过 3 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__ __和国内的___ _,巩固了新生政权。
6.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 ,建立了 __ _的国家,推动了
运动,鼓舞了 的解放斗争。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凡尔赛条约
1、 年 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 宫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这就是 。
2、巴黎和会的核心文件:处理德国的《 》。
内容:重划德国疆界, 和 归还法国, 煤矿归法国开采; 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 ,不许 ,规定陆军人数 ;德国承认 、 等国独立;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 瓜分。 对中国问题的处理: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3、操纵国(三巨头):英国 、法国 、美国 。
4、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 、 和 的国际新秩序。
5、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 ,但战败国和 被排斥在外。
1 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 》,也不加入 。
二、九国公约
1、 年11月, 、 、 、 、 、 、 、 、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 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 。
2、 年,九国代表签署了《 》等条约。它是针对 而签署的条约。
公约表面宣称尊重中国的 、 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 原则。列强拒绝了中国提出的 、 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
这使美国长期追求的 最终实现,阻止了 独霸中国的企图。
3、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 和 地区的关系。
4、一战后的世界体系的建立:帝国主义国家召开 和 ,通过这两次会议,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被称为“ ”。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1. 原因:_________ 年末,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经过调查认为必须改变______________ 政策。
2._内容:_______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行 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有:农业方面,以 _________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农民可以_____________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__________,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______________。
3.影响:新经济政策从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______________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____________年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简称“苏联”。
2.____________年,列宁逝世。1925年____________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从 _________年开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1928-1937年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已从落后的 ____________变成强大的 _______________。
三、农业集体化
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______________运动,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__________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______________。
四、苏联模式
1.标志:. ___________年,苏联颁布了 _____________。宣告确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2.特点: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______________,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2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①抵制在 工作;②拒绝在英国 读书;③提倡 ,抵制英国商品;④拒绝 ;等等。1922年发生了
的事件,甘地决定停止运动。
2.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 ”。反对 ,自取 。后来双方 。
3.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 ,打击了 ,增强了印度民众的 。
同时,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 。
二 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1.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避免被进一步瓜分,凯末尔领导
土耳其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 。
2.1921年初,凯末尔组建了 。第二年,国民军打败了由英国装备的希腊军队,俘虏了希腊军总司令,迫使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 。1923年7月,土耳其与协约国在瑞士的洛桑
重新签订了 ,废除了 中的一些不平等条款,保持了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3.在凯末尔领导下,土耳其开始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 的封建制度,实行政教分离,确立国民议会的
权;废除男女不平等的规定,提高妇女地位;效仿苏联,统一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扩大世俗教育,规定学校必须传授 ;实行文字改革,以 代替阿拉伯字母。
4.凯末尔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的一次胜利。它巩固了 ,结束了落后的 ,使土耳其走上了 的道路。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背景: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迅速发展。但是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种种不利因素,最终导致了 的爆发。
2. 时间、开始国家、规模: 年10月下旬, 股票突然下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 及整个资本土义世界。
3.危害: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时间: 年,人物: 就任美国总统,
目的: 。宣布实施: 。
2、特点:采用 。
3、内容:
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颁布《 》,恢复银行信用。
② (中心措施):颁布 , 规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 》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解,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 :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4、作用:(评价) 积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 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没有改变 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建立: 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 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内外政策: 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 统治,对外醉心于 ,梦想恢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地位和尊严。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到出路。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 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 。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 为首的 党乘机大肆活动,利用群众对《 》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2. 形成—希特勒上台: 年,在国会选举中, 成为第一大党。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将 集于一身,建立了 专政,世界大战的
形成。
3.暴政:⑴纳粹党利用 ,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⑵接着,纳粹党乘机解散了 ;⑶纳粹政权为加强 ,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⑷疯狂迫害
人,其财产被无情剥夺,数百万人惨遭屠杀。
4.希特勒大力发展 工业,积极 备战。
① 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 ,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② 年,德国派兵进驻 ;③ 年,吞并了 ; 年,又吞并了 。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1)制定侵略政策: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年,日本内阁提出了先夺取满、蒙,再征服 ,进而称霸 的侵略政策。(2)成立:经济危机,日本受到重创。国内矛盾激化,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 组织。
2. 对外扩张: 是日本法西斯势力核心。为了寻找出路, 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 。1931年,日本 军策划 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 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
3.形成: 年,受 控制的 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 形成。
4.扩军备战: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并制定了国策基准,即在确保帝国在
地位之同时,向 发展。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 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1937年 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1939年9月 1日凌晨,德国以“ ”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随着战争的进展,形成了 、 、 及 等主要战场。
2.1940年4月,德国先攻占了北欧的 、 ,随后迫使 、 投降;5月,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拥有300万大军的法国,6个星期就被打败。德军进攻法国后, 趁火打劫,对法宣战。接着,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
3.1941年6月,德国集结军队,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仅几个月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10月,德军逼近 。但是,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 的胜利,粉碎了德军 的神话。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激起各国人民的愤怒, 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年1月,美、英、苏、中等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 》。签字国保证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加入。它的发表,标志着 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 ,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 年2月大败德军。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点。这次战役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1943年9月, 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 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 ,开辟了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攻克柏林指日可待。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 , 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 、 、 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 ,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 会晤,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 ,公告重申《 》的条件必须实施。 2.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人德国本土作战。
1945年 月 日,德国正式签署 ,欧洲战事结束。8月上旬, 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16课 冷战
一 冷战的发生
弹, 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8月15日, 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1.冷战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 、 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 又非
的 状态。
2.1947年3月,美国总统 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
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这篇演说的政策被称为 。
3.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4.1947年,美国国务卿 提出 ,即 ,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二 德国的分裂
1.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 、 、 、 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1948年2月, 、 、 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3.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 ,又称 或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 ,又称 或 。从此,欧洲冷战的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三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1.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 ,简称 ,
总部设在 。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 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 和 。
2.针对西德加入北约,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 ,
简称 。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
进行援助。华约实际上处在 的控制之下。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欧洲的联合
1.20世纪50年代初, 和 等六国组建 。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 。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 ,简称 。
2.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 ,大大加快了
的进程。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 和 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美国在日本推行 和 改革,颁布了“ ”。1968年,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 。不久, 和 等过也宣布建成
“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 ,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社会保障制度是 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
,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背景:二战后,冷战局面形成。
2.表现:A 1949年,_______________同保加利亚、波兰等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 。斯大林还取消了各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_____ ,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B 1950年,苏联玛尼中国缔结了_______________,加强了的_______________力量。
二、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的改革:如,发动_______________ 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_______________ 体制。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_______________ 。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_______________ 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没能从根本上突破_______________ ,国民经济畸形发展,重工业产品产量居首位,但是,它的_______________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他开始实施加速_______________ 改革的方案,随后转向_______________体制的改革。导致局势失控。1991年底_______________ 解体。
三、东欧剧变
20世纪60年代之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严重问题,西方国家推行_______________ 的战略,80年代,受 _______________ 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学案)
一.万隆会议
1.背景:二战后,大量亚非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国家面临巩固独立、_______________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_______________,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2.时间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 与会国_______ ________
3.内容:会议通过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等十项原则。所体现出的精神被称为______________。
4.作用: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先在_______________展开,1951年,利比亚独立。1952年,_______________领导的起义,建立埃及共和国。1962年,_______________推翻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56年,埃及总统______________
宣布收回_______________运河。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1990年,_______________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古巴在_______________ 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道路。
巴拿马运河连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999年底,巴拿马最终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知识点一 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 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 年 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 ,主要机构有 ( )、 ( )
和 ,它的首要宗旨是 。
2.联合国的作用: 。
知识点二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的趋势加强。
4.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 ,
, , 。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年 月 日,它的宗旨是
;主要职能是
;影
响是
。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 被打破后, 、 和 , ,
威胁着世界安全。
2. 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世界的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 打着“ ”的幌子,对
进行78天的轰炸;2003年,又对 发动战争。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和 等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 方向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 发起了 , 年, 正式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
2.各国致力于发展 ,力争增强 ,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苏联解体后,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妄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 ”,但是, 、 、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20世纪90年代,__ __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进入 。
生态与人口问题
问题。
3. ,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这又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问题日益尖锐。
2. 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 成为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
更多推荐
国家,德国,美国,发展,日本,苏联,经济,开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