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大众golf什么车)

我国现行石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摘要:国际油价的频繁变动使得我国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不适应目前我国石

油与石化工业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分析了现行石

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定价机制 滞后 风险规避 石油战略储备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国家发改委先后几次提高国

内成品油价格,并表示这种上调是为了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平稳接轨。这表

示我国原有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己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改革刻不容缓。

面临我国的石油与石化工业的发展现状,对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与探讨是摆在我

们面前的严峻任务。

一、我国现行石油定价机制介绍

中国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始于19986月出台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

案》。该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上月平均

价格确定;汽油、柴油由国家计委按进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

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再上下浮动5%(后调整为

8%)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由于没有经验,所以当时参照国际主要的、发展

成熟的新加坡的市场作为国内石油定价的基础。后来,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

新加坡的石油价格己不能反映国际市场的价格。在2001年底,我国选择了当时

最主要的石油市场——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作为参照基础,因此目前中国的油

价包括原油和成品油都是依照国际油价而制定的。

二、我国现行石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石油产量增长幅度有限而需求增加势头不减,再加

上政治因素,使得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新的特点:低油价时代一去不复返,国际

社会进入一个高油价、高成本的年代。这个大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原先在石油价

格平稳时期所形成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表现为:

1我国现在石油价格变动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的变动情况。

自从1998年石油定价机制改革以来,国产原油基准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根据

上月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的离岸价格加上关税确定的,这就导致了国内原油定

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月的现状。而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只有纽约、新加坡、

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上涨幅度超过8%,国家发改委才会在三地加权价

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的中准价,而出厂价格、批发价格和实

际零售价格均由石油与石化两大集团根据市场交易实际情况,依据该中准价自主

决定。这就导致了成品油价滞后于国际市场。

2、形成国内石油价格只涨不落的上涨刚性。

国际原油价格从2002年每桶24美元,上涨到2005年的67美元。随之,

国也不断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价格只升未降。目前,我国实际进口原油

己占全国消费量40%,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有60%的国内原油也跟随国

际油价“搭车”涨价,这使得消费者对国内油价走势判断的“只涨不落”更加固

化,这与原先制定的随国际油价走势做出相应调整的定价机制相悖。

3、易于导致油价倒挂,特别是使得石油加工业亏损严重,产量上不去,石

油零售企业可能会出现油源短缺或“油荒”现象

目前国内的原油进口价格已与市场接轨,随之波动;而成品油零售价格却由

于时滞原因,还不能适时进行调整。这个机制在油价大幅度波动的时候很容易出

现所谓的“油价倒挂”现象:国际原油价格攀升,炼油企业原油采购价格不断上

升,而成品油的价格却并没有随之提高,造成成品油价格低于企业的炼油成本,

企业“越炼越亏”

4、没有缓冲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规避体系。

世界各国经济都面临石油价格上涨和剧烈波动的冲击,但许多国家有石油期

货市场,允许企业进入国际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套期保值手段回避石油价格波动

带来的风险,熨平价格波幅,缓解石油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和对经济的冲击。

而我国却缺乏石油期货市场和各种套期保值的手段来规避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

风险,难以缓冲石油价格波动对企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冲击。

三、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建议

1、调整政府的价格管理职能。

政府的价格管理职能应当逐步由直接制定价格向协调、监督方面转变,灵活

利用税收、汇率、储备等经济手段,间接调控国内石油价格,影响石油企业的价

格政策。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以前,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定价;油价接轨

后,仍然是由政府制定价格水平,但在制定价格时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并能

够考虑国内供需情况做适当的修正,也给予石油、石化企业较大的价格浮动权限。

应当说石油价格接轨是价格管理的进步,是石油价格实现市场化的步骤之一。

后政府应通过建立灵活的税收制度等经济调控手段的同时建立对市场价格的监

控机制,在油价较高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和国家经济运行时,采用经济手段合理调

节;在油价较低损害了经营者利益和行业发展时,采用合理、有效的办法补偿,

使市场逐步发挥其基础性调节作用。

2、加紧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

目前,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尚属空白,应对进口石油中断的能力和抵御市场

变动的能力极其微弱,不能有效保证石油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稳定市场价

格。而美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石油储备量约是本国3个月的消费量。推进

石油价格市场化进程,增强应对冲击能力,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的石油

战略储备。按照美、日国家的标准,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目前应储备近

4000万吨,10年后应为8000万吨。因此,加快推进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应成

为保证石油安全的迫切任务。特别是进口石油加工企业,在正常的周转库存以外,

要建立相应的额外储备,作为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任务的重要补充。

3、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在我国建立发达的期货市场不仅可以帮助建立安全、规范的国内石油市场,

还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应对石油价格风险的能力。我国是石油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

国,如果能够把石油期货市场做起来,产生以我国为交易地的石油价格体系,

有利于争夺石油定价权,增加国家对市场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利于建立现代石油

流通体制,解决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问题。同时,由于石油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

功能,可以综合反映出供求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预期,

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做出指导,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反向同量

操作,回避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4、建立石油勘探开发专项基金,保证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在预防油价上涨影响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油价过低对经济发展尤其是石油

工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从理论上讲,我国还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没有探明,因此,

国不必像日本那样,要求建立民间石油储备,而是建立石油勘探风险专项基金,

保证在国际油价低迷时本土石油资源勘探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一定的石油资源储

,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石油供给安全。因为在国外获得的石油要经过较长的海路

运输,在非常时期不一定能及时保证国内需要。石油勘探专项基金主要来源于国

有股分红,即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每年上缴财政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

预留,当石油企业受油价波动影响石油资源勘探投入时,由企业提出申请,国家财

政批准使用。国外一些石油公司的资金,一般有1/3投入石油资源勘探。

5、确定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标准,合理分配利益。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均已在海外上市,其经营业绩与油价密切相关。如果成品

油价格不能随着原油价格相应地调整,就会影响公司的业绩和市值;如果成品油

价格调整幅度过大,就相当于把我国石油消费部门的利润转移到了这三大公司之

,这是对石油消费部门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根据我国的油价机制,当国际市场

月平均油价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再相应地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参照国际

市场的比价,相对调整汽、柴油价格。笔者认为,“一定幅度”和“相对价格”应

以我国工业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标准。当石油石化企业的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已接近平均水平时,要求成品油价格随着原油价格同时上调。也就是说,原油价格

与成品油价格各自调整的幅度应保证石油石化部门能获得工业的平均成本费用

利润率。

参考文献:

[1]焦建玲、于炜彬等.关于我国石油价格体系的若干思考[J].管理评论,2004,16(3).

[2]史丹.我国当前油价机制的效果、缺陷及完善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3,9.

[3]赫从喜等.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与方向[J].商业时代,2006,18.

[4]高杰.中国石油价格规制问题研究[J].中国物价,2005,11.

[5]范秋芳.石油价格改革的建议[J].价格月刊,2000,2.

[6]黄运成等.中国石油价格风险管理的困境与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5,10.

[7]曹建军.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及其加入WTO后的变化趋势[J].中国物价,2001,12.

作者简介:


更多推荐

中国石油今晚12点要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