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奔驰越野车价格图片车型大全)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经济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1897~1903年,美国共发生了2864起企业兼并案。其中仅1898~1903年高峰期就有1653家企业被兼并,涉及资产总额63亿美元。仅1899年,就有1200多家工矿企业被兼并,交易额达23亿美元。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巨变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B.
工业化生产导致贫富悬殊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实际上,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功后,英国新兴工业中的众多企业由于普遍缺乏具有知识储备的员工,经营经常处于困境。然而,当时的英国政府对企业普遍遇到的这一难题置若罔闻.同样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与其说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倒不如说是政府必领面对的题。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资本积累 B.
市场竞争激烈 C.
自由主义占据主导 D.
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3.18世纪末,非洲国家44%的边界是按经纬线划分的,30%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这两种划界原则的推动因素是(
)
A.
西方殖民争夺 B.
新航路的开辟 C.
世界市场确立 D.
两次世界大战
4.世界博览会因其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以下为历史是部分世博会举办情况列表,对表格内容补充正确的是(
)
A. ①蒸汽引擎 ②电话 ③火车机车 B. ①火车机车 ②汽车 ③智能手机
C. ①蒸汽轮船 ②移动支付 ③电灯 D. ①\"飞机模型 ②电报 ③网上教育
5.索马里海盗,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国船只的犯罪者,2009年以来亚丁湾一带海盗活动更趋频繁,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艘船遭劫,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有人研究这一海域早在15世纪末就有一著名国际“海盗”出现过,这一“海盗”最有可能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6.“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B.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
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D.
使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7.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严格限制和打击荷兰的海上运输行业,但是1654年荷兰与英国订立《威斯敏斯特和约》,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荷兰承认《航海条例》可以表明英国(
)
A.
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C.
世界工厂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B.
海上贸易优势地位得以确立
D.
开始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政策
8.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C.
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B.
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D.
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9.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
)
A.
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
C.
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
B.
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
D.
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
10.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
)
A.
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C.
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
B.
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D.
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
11.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1841年下降为20%。导致此现象的根源是(
)
A.
圈地运动 B.
殖民扩张 C.
英国革命 D.
工业革命
12.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印度
欧洲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74
52
145
89
104
180
146
92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拉丁美洲 36 10 19
A. 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 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 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 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13.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平台,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其展品应该是(
)
A.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蒸汽锤、铁路设备
C.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D.
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14.据记载,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
(
)
A.
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
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
契约精神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
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15.马克思指出:“当贸易在英国已发展到手工劳动不再满足需求的时候,人们就感到需要机器了。”马克思在此强调的是( )
A.
英国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B.
英国传统手工工场日益兴旺
C.
英国机器工业发展迅速 D.
市场扩大刺激工业革命兴起
16.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
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
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17.如图地图中的白色区域反映了某一时期西方人对全球的了解。从时间上判断该地图最早应出现在(
)
”这一记载说明
A.
公元15世纪初 B.
公元15世纪末 C.
公元16世纪初 D.
公元18世纪初
18.“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人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
西班牙人发明胡椒 B.
新航路开辟促进欧美之间商品的流通
C. 16世纪西班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D.
胡椒生产是美洲的唯一经济支柱
二、材料分析题
19.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材料四
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3)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
英国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 7390
1801 10755
1851 20879
1657
3488
11194
22%
32%
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结合史实,以材料三的两幅图片为例进行说明。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4. B 5. B 6. A 7. B 8. C 9. B 10. A 11. D 12. B 13. B 14. C
15. D 16. A 17. B 18. B
19.
(1)新航路开辟。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
影响: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问题:贫富悬殊,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
(3)强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为丰富的原料产地。
(4)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20.
(1)特点: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
际性经济都会。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开发;海外贸易、工商业发展等。
(2)变化:英国总人口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因素:英国工业革命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使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
(3)20世纪80年代,深圳成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国家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推动了深圳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出现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
21.
(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2)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3)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
更多推荐
英国,发展,人口,世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