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皇冠轿车价格及图片)

龙源期刊网

预防胜于一切

作者:

来源:《驾驶园》2014年第05期

在一场介绍未来安全科技趋势的演讲时,某车厂安全部门主管曾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

白:“最安全的车,就是能预先避开意外的车。”这就是“主动预防”胜过“被动防护”的观念。

目前,汽车安全科技的发展方向,正在从传统的被动安全转为注重主动安全。或许在很多

人眼中,这些代表汽车领域最先进科技的主动安全配备,总有一长串不太好记的名字,本文在

这里为你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当前车坛最新的主动安全科技。只有掌握了这些安全科技知识,

才能在选购新车时了解主动安全配备所具有的价值,正确的使用这些安全配备,发挥它们的最

大效能。

影像辨识系统——现代主动安全科技的关键

15年前如果告诉你:“汽车自已能看得见,还知道主动闪避危险。”你一定以为这是痴人说

梦。但这非但不是梦,已成为现代主动安全科技的核心概念。

配置于前挡风玻璃、车侧后视镜的车载摄影机,可视为车辆的眼睛,负责收集各种影像资

料;而配置于车身前后的感测雷达,则与摄影机双管齐下,共同监控路面上的一切动向。透过

车载摄影机与雷达感测装置搭配影像辨识系统,让汽车“看”得见周遭路况、并且利用快速运算

的电脑,分析判断所获得的影像资料,进一步预估车辆可能遭遇到的状况,主动提出避开危险

的警示,甚至直接指挥车辆进行避险动作。

先进影像辨识系统是现代主动安全科技的灵魂,透过快速的电脑运算与丰富的资料库,可

将摄影机拍摄到的影像转换为有用的行车资讯,加以运用,增进行车安全。

目前已将这套概念用于安全配备研发并付诸量产的车厂并不多,仅包括Volvo、Mercedes-

Benz、BMW等品牌厂商,特别是我国台湾的自创品牌Luxgen也拥有这类技术。并且,“前瞻

安全科技”也就是基于此概念发展的。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以主动安全科技排除十大意外类型

科技,始终离不开人性。而现实世界的需求,就成为新科技开发的最大动力。新的汽车安

全科技,目的就是要提升行车安全,因此驾驶者在道路上会遇到的危险与挑战,也就顺理成章

地成为汽车工程师们研发的课题。

道路上有哪些危险因素需要被克服呢?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针对德国境内交通事故所做的

统计研究,首先对车祸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大致可归纳为:不当速度 (超速) 、偏离

车道、外车突然闯入车道、混乱的十字路口、视线死角、道路施工、光线昏暗、判断错误、疲

劳驾驶与惊吓失控等十大因素,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交通事故原因,也大致不会脱离上述范

畴。

当前车坛的一些主动安全科技,就是汽车工程师们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来的解决之道。下面

我们来了解这些新主动安全科技如何运作,又发挥了什么样的功效?

事故因素一:不当速度 (超速)

不当速度(超速)的解决之道:“看得懂”速限标示的辅助系统+车距维持定速系统。超速

行驶是导致大部分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也往往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因此工程师为汽车配

备一套能够自动辨识交通信号、并能让驾驶者维持应有车速的辅助系统,它是透过摄影机与影

像辨识系统来读取速限标识,再配合行车电脑来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另外,汽车工程师们还

研发了主动式车距控制定速系统,可以让车辆与前车保持固定的距离,一来可减轻驾驶者在高

速巡航时的压力,二来也能避免因安全距离不够而发生意外。

车坛“安全大师”─Volvo的对策

(1)QA车流辅助功能;(2)ACC主动车距控制巡航系统;(3)RSI路标显示系统。

Volvo最新的ACC 主动车距控制巡航系统,新增“QA车流辅助”系统,初次体验此系统的

人,会有一种仿佛搭乘无人驾驶未来车的感觉,因为一旦设定好前车的距离与速度,车辆会随

前车行进并自动加速或减速,或自动刹停、再起步。过去的ACC 系统设计,车速必须超过30

公里才会运作,但是新一代的ACC系统加上QA车流辅助系统,即使在车速低于30公里且走

走停停的车流中也能启动。

至于Volvo另一项高科技——RSI路标显示系统,则是通过车载摄影机与影像辨识系统来

辨识道路上的限速标志,并且会自动将限速资料显示在仪表板屏幕上,以免有时驾驶人没看到

或没有注意限速标志而超速。

事故因素二:偏离车道

龙源期刊网

对于偏离车道造成的事故原因,其解决之道就是安装车道偏离预防系统——车辆能“看”到

路面的标线。

根据德国官方研究统计,有1/6的严重交通事故是因为车辆偏离车道而发生,并有高达

30%的交通意外致死是因此类型事故而引起的。“车道偏离预防系统”是以车载摄影机搭配影像

辨识系统,监控车辆与路面标线的距离,一般采取两阶段的警告功能来避免事故发生:若车辆

无意间偏离了车道,则方向盘会发出震动来警告驾驶者 (触觉警告) ;如果驾驶者没有对警

告做出反应的话,系统则主动介入透过单一车轮的刹车来修正车辆转向,使之回到原有车道中

央。

车坛“安全大师”─Volvo的对策

LKA车道维持辅助系统。

Volvo原有LDW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在2012年已配置在V40车型上,目前,又推出了更

新的LKA车道维持辅助系统,随时随地监控车辆与道路标线的位置。如果判断车辆有偏离车

道的现象,会发出二阶段警示,其运作原理是透过车载摄影机扫描道路标线,若车辆有逐渐偏

移车道的状况,LKA系统会先给予方向盘一些反向作用力,提醒驾驶者注意(触觉警告);

如果车辆行进的方向仍未有修正,持续偏离车道,方向盘则会以震动的方式提醒驾驶者注意。

LKA系统设计的运作范围在高速巡航期间,车速从65公里到200公里之间,因此不会在低速

行车时对驾驶者造成干扰 (LKA系统的主控权仍在驾驶者手上,并不会完全干涉车辆转

向)。

事故因素三:外车突然闯入车道

针对外车突然闯入车道导致的事故,解决之道是通过“自动监控外车闯入车道系统”。

龙源期刊网

根据统计,有几乎1/3的严重交通事故,都发生在有外车突然闯入车辆行驶中的车道,造

成驾驶者失控或是闪避不及的碰撞意外。而“自动监控外车闯入车道系统”透过安装在挡风玻璃

上的摄影机摄取路面立体影像,系统电脑会自动进行预防动作的分析,留意车辆行驶路径上任

何有可能造成危险的物体、其可能移动方向与速度,这些威胁包括转弯不打方向灯的车辆、穿

越马路的行人或是突然换道的机车与自行车等。

车坛“安全大师”─Volvo的对策

“CDFAB自行车客侦测暨完全主动刹车系统”。

为了保护环境,在全球各地掀起的自行车运动风潮也带来了道路上的新危机。Volvo首创

的“CDFAB 自行车客侦测暨完全主动刹车系统”,即是针对骑自行车的人日益增多而开发的主

动安全科技,并首度配置于Volvo V40车型上。

这项革命性的安全技术凭借先进的感应装置,可以侦测突然出现在车头前方的自行车,并

且在必要时透过自动刹车避免撞击。有了“CDFAB 自行车客侦测暨完全主动刹车系统”,驾驶

者再也不用太担心防范或保护突然从巷弄两侧或人行道窜出来的自行车了。

事故因素四:混乱的十字路口

交通意外事故也常常发生在混乱十字路口,这也是统计资料中的事故主要因素之一,其解

决之道是“十字路口辅助系统、行人/骑车人侦测系统”。

十字路口是两种行车方向车流交会、冲突的地方,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地点。梅赛

德斯奔驰正在开发的“十字路口辅助系统”,能够提前警告驾驶者即将发生的危险 (如那个方向

有高速来车) ,以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如果驾驶者没有对警告做出反应时,系统会自动刹

车,避免碰撞意外发生。

而Volvo已经开发了可以主动侦测横越马路的行人、骑车人,并且能在驾驶者来不及反应

时自动将车辆刹停的主动安全科技,现已开始投入量产车型中。

车坛“安全大师”─Volvo的对策

“PDFAB行人侦测暨完全主动刹车系统”。

据统计,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12.5%与行人有关。在国外,与行人有关的事故比例更

高。Volvo耗时10年研发“PDFAB行人侦测暨主动刹车系统”,广泛采集路况、天气与行人习

性的数据,经过累积超过5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此系统能辨识80公分以上、超过10万种的

行人动作,使汽车不仅能“看见”行人,还能在车速于35公里以下、系统侦测到行人而驾驶者

未有反应时,主动将车辆刹停,以避免撞击行人的事故发生。

龙源期刊网

如果车速超过 35 公里以上,系统则会先尽可能降低车速,减轻撞击力度,将行人遭受撞

击的伤害降至最低。根据数据显示,行人碰撞意外事故的严重程度与车速息息相关;当车速较

慢,行人受伤的风险也会大幅降低。例如,如果系统能将车速从 50 公里降至 25 公里,就能将

发生重大伤亡的几率减低 20%,在某些状况下甚至可以减少 85%。(未完待续)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更多推荐

系统,车辆,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