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宝马m8黑武士售价)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英王亨利三世
梗概
亨利三世 出生于1207年10月1号,逝世于1272年11月16号,也被称为温彻斯特的亨利,1216年开始担任英格兰国王、爱尔兰总督和阿基坦公爵,直至去世。英王约翰王和安古兰的伊莎贝拉的儿子。第一次诸侯战争期间,亨利登上王位,是年9岁。随后,红衣主教瓜拉宣布这是一场宗教战争,支持镇压贵族的反叛。1217年,威廉·马歇尔领导亨利的军队在林肯战役和桑德维奇战役中打败叛军。亨利许诺遵守1215年其父签署的、用来约束王权和保障贵族权利的《大宪章》。亨利统治的前期,分别由休伯特·德·伯格皮特·德斯·罗什先后主政,他们在战后重新建立了王室威严。1230年,亨利三世试图武力夺回原本属于其父的在法领地,但这次入侵大败。1232年,爆发了由威廉·马歇尔的儿子理查德领导的叛乱,随后在教会的调停下和解。
这次叛乱结束后,亨利三世开始亲自处理政务,而不再通过执政大臣。相比于先前几任国王,亨利巡行较少,但对少数自己喜欢的宫室和城堡却耗费甚巨。他跟普罗旺斯(位于法国)的埃莉诺结婚,并生育5个子女。众所周知,亨利三世是虔诚的教徒,经常举行盛大奢华的宗教典礼,对慈善也十分的慷慨。他十分崇拜忏悔者爱德华,并把他作为自己的守护神。亨利三世榨取了英格兰犹太人巨额资金,使他们的生意举步维艰;随着对犹太人的态度越来越严厉, 他颁布了《犹太人法令》,企图将犹太人跟其他种族区别隔离。1242年,再次为了夺回家族的在法国领地,亨利三世入侵普瓦图,在塔耶堡战役中大败。自此以后,亨利多运用外交手段,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结盟。1256年,他支持他的弟弟理查德竞选罗马帝国皇帝,但他没能让自己的儿子埃德蒙当上西西里岛国王,尽管他为此花费不菲。他计划参加十字军进攻黎凡特,但是加斯科尼发生叛乱,遂放弃该计划。
到了1258年,耗资不菲却一败涂地的外交政策,普瓦图异母兄弟家族吕西尼昂的声名狼藉,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以及地方官吏征收税款和催收债务是的斑斑劣迹,使亨利三世的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可能在埃莉诺的支持下,亨利的贵族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将普瓦图人赶出了英格兰,通过了《牛津条例》,改组王室政府。1259年,亨利和贵族政府跟法国达成和平协议,协议规定:亨利放弃其在法其他领土,而路易九世承认亨利对加斯科尼的合法统治。随后,贵族政权解体,但是亨利无法组建稳定的政府。英格兰王国仍然动荡不安。
1263年,最激进贵族之一的西门·德·蒙特福特夺取政权,导致了第二次诸侯战争的爆发。亨利说服路易组建一支军队支持他平叛。1264年,在路易斯战役中,亨利战败并与长子爱德华一起被俘。随后,爱德华逃出,在第二年的伊夫舍姆战役中打败德·蒙特福特,亨利重获自由。起初,亨利残酷地报复叛军,但是在教会的调停下,颁布了《凯尼尔沃思声明》,采取了缓和的政策。战后重建进行的十分缓慢,亨利不得不勉强同意许多政策,其中包括进一步打压犹太人,以获得贵族和民众的支持。1272年,亨利去世,生前指定爱德华为继承人。他被安葬在他统治后期重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1209年才移到现在的墓穴。他死后,有人宣称看到神迹,但是他本人并没有被封圣。
背景和童年
1207年,亨利出生在温彻斯特城堡。他是约翰王和安古兰的伊莎贝拉的长子。亨利早期的生活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最初,他在英格兰南部被一名叫艾伦的乳母照看,远离其父约翰王的巡回王廷,但可能跟他母亲比较亲近。亨利有4个合法的弟弟妹妹-理查德、琼、伊莎贝拉和埃莉诺,还有许多不合法的兄弟姐妹(其父的私生子)。1212年,他开始受教于温彻斯特主教皮特·德·罗什。并在他的安排下,菲利普·德奥比捏负责亨利的军事训练,而骑乘,可能是由圣拉尔夫教授。
现在对亨利三世的外貌也所知甚少。他大约1.68米高。死后的记录显示他有强壮的体格和下垂的眼睑。亨利长大后,有时候脾气非常火爆,但大部分时间,就像历史学家大卫·卡朋特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描述的,他和蔼、随和以及富有同情心。他诚实不做作,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很容易被宗教布道感动落泪。
在13世纪早期,英格兰王国只是统治西欧的大帝国的一部分。亨利是以其爷爷亨利二世命名的,也正是亨利二世建立起这个横跨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大帝国,广袤的国土从苏格兰和威尔士一直延伸到西欧,包括英格兰、法国西北的诺曼底、布列塔尼、缅因和安如、法国西南的普瓦图和加斯科尼。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法国王室相当的弱小,亨利二世和其子理查一世和约翰王都先后能极大地影响法兰西。
1204年,约翰王的诺曼底、布列塔尼、缅因和安如被法王腓力二世占领,英格兰在欧陆的领地就只有加斯科尼和普瓦图。为了夺回自己的领地,约翰王加征赋税以维持军事行动,这使许多英格兰贵族的不满日益高涨。约翰王宣称英格兰是教皇的领地,并向教皇宣誓效忠,从而获得新盟友。1215年,约翰王跟叛军商订了一份潜在可行的和平协议《大宪章》。文件要求限制滥用王权,解散叛军并建立权力分享的机构,但实际上,双方都没有遵守协议规定。约翰王和保王党坚决地拒绝执行大宪章,同时,叛乱贵族获得了腓力的儿子,未来的法王路易八世的支持,因为他对英格兰王位提出诉求,第一次诸侯战争爆发。战争很快陷入僵局,双方都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随后约翰王生病并在10月18号晚上去世,9岁的亨利即位。
未成年 (1216-26)
当约翰王去世的时候,亨利和他的母亲正待在安全的科夫城堡。弥留之际,约翰王指定13位遗嘱执行人组成委员会帮助亨利执掌王国,并要求威廉·马歇尔作为亨利的监护人,威廉是英格兰最有名的骑士之一。保王党决定立即给亨利加冕以加强继承王位的合法性。威廉封亨利为骑士,10月28,红衣主教瓜拉·比基耶里,在英格兰的教廷使节,在格洛斯特大教堂监督了亨利的加冕。由于坎特伯雷大主教和约克大主教都不在场,只能由伍斯特主教和爱赛特主教为亨利涂抹圣油,皮特·德斯·罗什为亨利加冕。真正的王冠在内战中丢失了,也许是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被卖掉了,所以在典礼上只能用王太后伊莎贝拉的金花冠代替。
年轻的国王接受了一个烂摊子,大半的英格兰国土被叛军占领着,其父在欧陆的领地大部分都在法王的掌握中。但是,他从瓜拉那里获得了大力支持,瓜拉一直想帮助亨利在内战中取胜并且惩罚叛乱者。打从亨利加冕时,瓜拉就开始着手加强英格兰和罗马教廷的联系,亨利向教廷宣誓效忠,并尊教皇作为自己的封建领主。当时的教皇和诺宣布亨利是教皇的封臣和被监护人,并且教廷使节有全权保护亨利和他的王国。而亨利更进一步,他加入了十字军,宣称自己是十字军战士,这样就有权利获得罗马的特别保护。
两位大贵族有望领导亨利的摄政政府,第一个便是威廉,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他的忠诚名声在外,而且要人有人,要物资有物资,对平叛十分有帮助。第二位叫雷纳夫·德·布隆德维尔勒,切斯特伯爵,也是最具权势的保王党之一。威廉策略性地选择等待,直到瓜拉和雷纳夫请求他出山领导政府,才出任执政。随后,威廉指定德斯·罗什为亨利的监护人,这样他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军事平叛中。
诸侯战争的结束
对于保王党来说,战争进行得很不顺利,摄政政府甚至考虑过撤退到爱尔兰。路易王子和叛军同时也发现战事很难取得进展。尽管路易控制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但是他仍然无法加冕为英王,因为英国教会和罗马教廷全都支持亨利。约翰王的死减轻了部分反叛贵族的忧虑,并且在叛军的占领区,王室城堡仍没被攻占。亨利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怂恿反叛贵族反正,答应返还他们的封地,颁布新版本的《大宪章》,虽然事先已经删掉某些条款,其中就包括那些罗马教廷不喜欢的条款。这一策略并不成功,反对者对亨利新的摄政政府更加强硬。
2月,路易渡海回到法国招募援军。在离开的这段时间,他英法两国的追随者发生争吵,同时红衣主教宣称亨利对叛军的镇压是一场宗教战争。这导致了叛军一系列的投诚,战争趋势开始倒向对亨利有利。4月底,路易回到英格兰重振了军势,并把军队分成两部,一部北上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围困林肯城堡,一部南下占领多佛城堡。当得知路易分军后,威廉·马歇尔决定冒险发动一场战役消灭一部叛军。他带军北上,5月20号,袭击林肯城堡。从边门攻入城后,经过惨烈的巷战,威廉占领林肯城堡并洗劫了该城。叛军很多高级将领被俘。历史学家大卫·卡朋特称赞此次战役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具有决定性的战役之一。
林肯战役胜利后,保王党的攻势停顿。直到6月底,分配了俘虏的赎金后,保王党才开始新一轮攻势。与此同时,法国国内越来越不支持路易的军事行动,他也意识到在英格兰的战争已经输了。法国王子开始与红衣主教瓜拉协商和平条约,条约规定路易声明放弃对英格兰王位的诉求,而他的追随者也都将拿回他们的土地,并且任何革出教会的处罚也都将收回,同时亨利的政府承诺执行《大宪章》。合约签定遭到强烈的地址,因为一些保王党认为合约中的规定对叛军太过宽宏大量了,尤其是对参加叛军的神职人员。在双方谈判期间,路易带领残部一直驻守在伦敦。
1217年8月24号,一支法国舰队到达桑德维奇海岸,给路易带来了士兵、围城器械和补给。亨利的首席政法官休伯特·德·伯格,带领舰队拦截,双方爆发桑德维奇海战。德·伯格的舰队驱散了法军,俘获法军旗舰,并处决了它的指挥官尤斯塔斯。路易收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开启新的和平协商。亨利、伊莎贝拉、路易、瓜拉和威廉最终达成协议,在9月12和13号签订《兰贝斯条约》,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金斯顿条约》。这次达成的条约跟第一次的版本相比,没有太大的改动,只是修改了反叛神职人员的条款,他们的土地被罚没,他们的任命被剥夺。路易接受6666英镑以尽快离开英格兰,同时答应尝试说服法王归还亨利在法国的领地。最终,路易如约离开英格兰并在法国南部加入了对阿尔比派的十字军征伐。
重建王权
随着内战的结束,亨利政府首要任务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重建国王权威。到1217年底,许多前叛乱贵族对中央发布的政令爱答不理,甚至亨利最忠诚的支持者也都贪婪地独立地控制王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室城堡。非法建造的防御工事,或者称作非法城堡,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到全国许多地区。村镇治安官体系已然崩溃,随之也失去了征收赋税和收取王室资金的能力。实力强大的威尔士王子罗埃林在威尔士及边界行成巨大的威胁。
尽管成功地赢得了内战,但在随后的和平时期,威廉在重建王权方面却鲜有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保王党都期望能得到嘉奖,但威廉却不能提供足够的恩惠。同时威廉试图加强王室对婚姻和监护的准许权等传统权利,但收效甚微。尽管如此,威廉重排了王室法官席位和重开王室国库。政府还颁布了《森林宪章》,试图重组王室对森林的管理。1218年,摄政政府跟罗埃林达签署《伍斯特条约》。其中一条-罗埃林成为亨利在威尔士的首席政法官-突显了英国王室的虚弱无力。
亨利的母亲没有能在摄政政府里扮演重要角色,1217年,她回到法国,嫁给了休·德·吕西尼昂,一个有实力的普瓦图贵族。威廉·马歇尔病倒了,并在1219年4月份去世。有三位大臣联合领导新的政府,这三位大臣分别是:教皇使节潘多夫,皮特·德斯·罗什和前首席政法官休伯特·德·伯格。在牛津的贵族大议政会上,三人被任命但是他们行使政府权力需取得议政会的授权。休伯特和德斯·罗什是政治对手,休伯特有英国贵族的支持,而德斯·罗什的背后则是在普瓦图和都兰等王领的贵族。1221年,休伯特果断地攻讦德斯·罗什,控告他卖国并剥夺了他对国王的监护权,不得已,主教离开英格兰加入十字军。同年,潘多夫被罗马教廷召回,就只剩下休伯特掌控着亨利政府。
最初,新政府功绩寥寥,但在1220年,亨利政府的运气来了。教皇同意亨利再次加冕,使用一组新的王室徽章。新的加冕仪式确认了国王的权威。亨利承诺重建王权,而且在革出教会的威胁下,贵族保证他们将归还王室城堡和支付他们对王室的欠款。1223年,休伯特带着亨利进入威尔士镇压罗埃林,同时在英格兰,他的部队有条不紊地收回亨利的城堡。1214年,随着亨利和休伯特围困了贝德福德城堡8个星期,剿灭残余顽抗贵族也到了紧要关头。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最终,城堡陷落,几乎所有守卫部队都被处决。
与此同时,法王路易八世跟休·德·吕西尼昂结盟,先后入侵普瓦图和加斯科尼。亨利在普瓦图的军队物资匮乏并且缺少普瓦图贵族的支持,在亨利未成年的这几年里,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感觉自己被抛弃了。结果,普瓦图很快就陷落了。很明显,如果得不到英格兰的援军,加斯科尼也将很快陷落。在1225年早些时候,大议政会批准征收40000英镑税收来派遣军队,加斯科尼很快被夺回。作为同意支持亨利的回报,贵族要求国王重新颁布《大宪章》和《森林宪章》。这一次,国王宣布这些宪章条约都是他自愿签署并加盖了王室印章,赋予了新的《大宪章》和《森林宪章》比以前任何版本都要多的权利。贵族们也期望,在受制于法律和贵族意见的调解下,国王会遵守这些最终章程。
早期统治(1227-34)
入侵法国
1227年1月,亨利开始正式执政,尽管同时代的人认为在第二年21岁生日之前,他还未成年。国王加封休伯特为科特伯爵,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赐给他大量的地,以嘉奖他在国王未成年时所做的贡献。即使在成年后的最初几年的统治中,亨利仍然十分倚重顾问大臣。他赐予休伯特终身首席政法官的职务,并继续让他来管理政府。
亨利在法国的家族领地前景不明朗。夺回这些土地对亨利也极其重要,在外交文件中,对这些地区,他经常使用“夺回他继承的遗产”、“恢复正当权利”和“保卫合法诉求”这样的措辞。但是,在财政收入上,法王对亨利的优势越来越大,由此军事优势也同样增大。即使在约翰王时期,法国王室的财力就有相当的优势,尽管不是压倒性的。从那时起,法王正常年份的年收入在1204年到1221年年间几乎翻了一倍,天平更加向法王倾斜。
1226年路易八世去世,他12岁的儿子,在摄政政府的支持下,路易九世登基。年轻法王的处境比他父亲还要糟糕,国内很多贵族都反对他,而且这些贵族跟英格兰都保持着千丝万缕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的联系,全国内叛乱不断。在此背景下,1228年下半年,一群潜在的诺曼底和阿基坦叛军请求亨利入侵夺回他继承的遗产。皮特·德·德勒,布列塔尼公爵,公开反叛路易并宣誓效忠于亨利。
入侵前的准备进行得十分缓慢,直到1230年,亨利才带领军队登陆布列塔尼,战事进行得并不顺利。可能是听从了休伯特的建议,为了避免跟法王军队直接开战,国王决定不进攻诺曼底而是向南进军进入普瓦图,在这里,他整个夏季的征战徒劳无益,最后率军进入加斯科尼。直到1234年,跟路易缔结休战协议后,他回到英格兰,这次远征一无所获。 历史学家休·里奇韦称这次远征是“昂贵的完败”。
理查德·马歇尔的叛乱
1232年,休伯特·德·伯格,亨利的首席大臣,倒台了。就在前一年,1231年8月,休伯特的老对手,皮特·德斯·罗什结束了十字军生涯回到英格兰,并跟越来越多的休伯特的政敌结盟。他向亨利控告首席政法官浪费王室资金和土地,并应该对多起针对外国传教士的骚乱承担责任。休伯特逃到莫顿学院教堂寻求庇护,但是亨利下令逮捕他,并将它囚禁在伦敦塔里。在英格兰的普瓦图贵族集团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他们可以拿回多年来被休伯特同党强占的土地,所以他们支持德斯·罗什接管国王的政府。
德斯·罗什利用强权开始剥夺反对者的地产,绕过了法庭和正常的法律程序。大贵族对此抱怨不已,其中就包括威廉·马歇尔的儿子理查德,他们认为亨利没能按照1215年宪章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德斯·罗什派和理查德派之间爆发了新的内战。德斯·罗什派兵攻入理查德在爱尔兰和威尔士的领地。作为回应,理查德跟罗埃林王子结盟,而他的支持者也在英格兰起义叛乱。亨利并没有明显的军事优势,而且十分担心法国的路易趁此机会入侵布列塔尼-休战协定即将到期-而他不得不分心国内的动乱。
埃德蒙·里奇,坎特伯雷大主教,1234年召开了几次大议政会调停双方,并建议亨利解除德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斯·罗什的职务。亨利同意讲和。谈判期间,理查德死于战场创伤,他的弟弟吉尔伯特继承了他的土地。5月,双方签署最终协议。虽然和平来得稍微令人尴尬,但是亨利表现出来的谦卑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跟法国在布列塔尼签订的停战协定终于到期,亨利的盟友皮特公爵面临新的军事压力。亨利只能派遣一支小部队去协防,11月,布列塔尼向路易投降。此后24年间,亨利都是亲自管理王国事务,不再委托其他的执政大臣。
国王亨利
王位、政体、法律
传统上,王室会委任有能力、中立的贵族在国家重要部门担任大臣,并通过这些大臣集中治理国家。亨利抛弃了这项政策,不再设立政法官,而大臣们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但是,亨利成立一个小范围的御前会议,它的作用并不十分清楚。官员的任命、恩赏的颁布和政策的制定全部出自亨利本人和他的近臣,而不是像亨利统治早期那样召开大议政会来决定。这个改变让非亨利核心圈子的贵族更难参与政策讨论和制定,以及提出合法的诉求,特别是对亨利朋友不利的政策和诉求。
亨利认为国王应该有尊严庄重地统治英格兰,应当遵循传统习惯和宗教礼仪。他认为前几任国王应该为王室地位的衰落负责,因此他在执政时,试图改变这种情况。年轻时候的内战深深地影响了亨利,他选择忏悔者爱德华作为守护神,希望仿效这位盎格鲁-撒克逊国王给英格兰带来和平,团结人民并带给他们安定祥和。亨利力求宽大温和地行使王权,希望能安抚心怀不满的贵族,维持英格兰的和平稳定。
这样一来,尽管象征性地强调王权,亨利的统治相当程度上受到制约和宪章约束。亨利大体上能遵守宪章条款,这些宪章条款禁止王室对贵族采取非法的措施,包括约翰王时期经常的罚金和征税。但是,宪章没有对王室近臣的任命和恩赏的分配等敏感事项作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只要国王有意忽视,贵族就没有理由强迫他。亨利的统治越来越松懈,在许多行政地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区,国王的权威不断衰微,最终,即使在王廷上,也彻底地崩塌了。在统治期间,亨利对宪章合法有效性的反复也使许多贵族远离了他,即使是那些原本他自己阵营的贵族。
Parliament最早出现在13世纪30-40年代,是指王廷召开大型议政会,在亨利统治时期,这样议会式的议政会定期召开。在13世纪,这些议政会是了通过征收赋税的决议,主要是针对动产的一次性征税,用来筹集国王特别事务的正常资金。亨利时期,各郡开始派遣正规代表团参加这些议会,这意味着议会容纳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而不仅仅是大贵族。
尽管有很多的条文,但王室的司法裁定并不总是公平公正,而且总是受到政治利益的左右:贵族的投诉有时候会得到回应处理,而有时候,即使是同样的投诉也会被忽略。王室巡回法庭在全国巡行为地方上提供司法裁定,但是他们的权力很小,特别是当小贵族和乡绅对大贵族提出控诉时,大贵族甚至可以直接控制当地的司法系统。亨利时期的王室治安官的权力也不不断下滑。财政署任命的大都是没有什么权势的人,而不是当地名门望族,而且他们只管想尽办法保证王室的收入。他们不断地催缴罚金和催收债务让下层民众十分的不满。跟他的父亲不同,亨利没有催着贵族归还欠王室的巨额债务,贵族也可以慢慢筹集资金归还。
王廷是由亨利信任的大臣组成,例如理查·德·克莱尔、休和罗杰·毕格德以及汉弗莱·德·博昏三兄弟,还有亨利的弟弟理查德。亨利需要王廷能统一处理英格兰和欧陆的政务,所以吸纳了他的萨伏伊和吕西尼昂的亲戚,同时还任命一位西门·德·蒙德福德,他原本是一个法兰西骑士,后来娶了亨利的妹妹埃莉诺,并被册封为莱斯特伯爵。这个王廷遵循了欧洲的形式和传统,特别深受亨利阿基坦家族传统的影响:法语是通用的语言,并且跟法兰西王廷、卡斯蒂利亚、神圣罗马帝国和西西里王国有紧密的联系,同时跟其他欧洲君主一样,亨利慷慨地自主文学创作。
比起前任,亨利很少巡行,他十分喜欢平静安定的生活,而且总是在一个王宫住上很长一段时间才移往下一个。也正是因为这样,亨利花费很多在宫殿和他的住所上。建筑历史学家约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翰·古德尔曾经描述,亨利对艺术和建筑远比对占有英格兰王位更有热情。在伦敦威斯敏斯特,亨利拓建了原有的建筑,这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共计花费约55000英镑重建了宫殿和大教堂。他比前任花费更多的时间待在威斯敏斯特,规划英格兰首都的布局。
他花费了58000英镑建设王室城堡,并成了大部分在伦敦塔、林肯和多佛完的工作。这些城堡的防卫能力和内部膳宿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温莎,城堡的改造增建了大量奢华的建筑,这些建筑的形式和细节深深地影响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后来的建筑设计。伦敦塔也增建了很多生活区域,扩建成一个同心圆形的堡垒,但亨利只是将它作为战争或者冲突期间的安全避难地。在亨利父亲时期,塔内建有动物园,亨利把它保留了下来,并饲养了大象、金钱豹和骆驼等外来动物。
1247年,亨利在英格兰改革银币体系,用一种新的大十字银币代理了旧的小十字银币。为了筹集银币更换过渡期所需的起始费用,亨利要求他的弟弟理查德提供财政帮助推行改革,但是银币的重铸工作进行得又快又好。在1243到1258年间,亨利聚集了两大批金子。1257年,他急需出手第二批金子,但是因为担心直接卖掉金子会压低金子的价值,所以他决定引进在意大利颇受欢迎的金币体系。这些铸造出来的金币跟忏悔者爱德华时期发行的金币类似,但是过高的估值招致了伦敦市民的抱怨和不满,最终被彻底摒弃。
亨利对宗教虔诚的公众形象广为人知,而且看上去诚心诚意。他推广了不少繁琐的、奢华的教会礼仪;他每天至少参加一次弥撒,这在当时是不常见的。他慷慨地支持宗教事务,每天施舍食物给500个穷苦人并帮助孤儿。在忏悔者爱德华纪念日前,他会斋戒,而且极有可能给麻风病人洗过脚。亨利定期朝拜,特别喜欢去布罗霍尔姆教堂、圣奥尔本斯和沃尔辛厄姆修道院,尽管有时候他也只是借朝拜之名来搁置那些棘手的政治问题。
亨利跟法国的路易分享了很多宗教观点,而且看起来两人之间在对宗教的虔诚上还存在些许的竞争。到了执政后期,亨利可能曾经参与过治疗瘰疬病患,这种病也被称作“国王之恶”,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不过他只是抚摸安抚患者。这很有可能是在仿效路易,因为路易也曾经做过同样的事情。在圣礼拜教堂,路易收藏了非常有名耶稣受难遗物,1241年,他举行了穿过巴黎的圣血游行。1247年,亨利才获得了圣血遗物,也举行了穿越威斯敏斯特的游行,并最终将圣血安放在他认为足以跟圣礼拜教堂媲美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亨利非常支持托钵僧团,他的告解神父大都来自多明尼教会。在坎特伯雷、诺维奇、牛津、雷丁和约克,亨利建造了很多托钵僧舍,并在人口稠密的繁华城市和乡镇寻找宝贵的空地建设新的僧舍。他还十分支持十字军东征,在1215年资助了条顿骑士团。牛津和剑桥大学一建立,就受到王室的关注,亨利强化和规定了他们的权力,并鼓励巴黎的学者移居这里教学。北安普顿成立了相似的机构,但是亨利认定它只是一座学院而不是的真正的大学。
教廷在亨利早年给予的大力支持长久地影响着他对罗马的态度,而他对基督教会的维护也贯穿他的整个统治时期。13世纪的罗马不仅是整个欧洲教会的中心,还是意大利中部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但一直处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威胁之下。在亨利三世时期,教廷发展成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因为给未在罗马工作的教士安排有俸圣职,。但是这跟本地信徒需求之间造成紧张关系并不断加剧,典型的例子就是林肯主教罗伯特·格罗斯泰特跟教廷在1250年的争论。在这个时期,苏格兰教会越来越独立于英格兰教会,但是教廷使节帮助亨利能够继续远程对其事务安排施加影响。也是在亨利三世时期,英格兰教会开始反对教皇爱诺森四世的征收赋税。1240年,教皇密使为教廷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战争征收赋税,招致抗议,最终是在亨利和教皇的协助下才得以解决。13世纪50年,亨利征收十字军什一税,遭到同样的抵制。
犹太人政策
犹太商人被认为是王室的提款机,一直以来,他们都是作为低息贷款和即时税收的提供者,作为回报,王室会保护他们免受反犹太主义的迫害。在第一次诸侯战争中,犹太商人遭到严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重地打压。但是亨利三世早期,犹太商团再次繁荣兴旺并成为欧洲最为成功繁荣的商团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摄政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的保护犹太商人并鼓励他们放贷。其实,摄政政府也有自己经济利益的考量,因为财力雄厚的犹太商团会也会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他们的政策跟教皇的命令相悖,在1215年的第四次拉特兰会议上,教皇宣布了严厉的反犹太人措施。但是威廉·马希尔并没有理会教会的抱怨继续实行自己的政策。
1239年,亨利改变了政策,可能是为了向法国的路易看齐。犹太人的首领被关进监狱被迫缴纳货值三分之一的罚金,并且任何借犹太人的贷款也被免除。随后,犹太人被要求缴纳巨额的现金-例如1244年要求40000英镑,在随后的五年里上缴了其中的三分之二-这严重的摧毁了犹太商团商业放贷的能力。1232年,亨利三世在伦敦建立了皈依所(Domus
Conversorum),帮助犹太人皈依基督教,1239年,加大执行力度。到50年代后期,在英格兰,大约有10%的犹太人皈依基督教。同在50年代,反犹太人事件中,童男童女献祭的谣言广为流传。为了平息流言,1253年,亨利颁布了《犹太人法案》,强制犹太人穿带有犹太标识的衣服,试图隔离犹太人。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亨利三世实施的法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专制统治 1234-58
婚姻
在年龄还小的时候,亨利就调查了很多潜在的联姻对象,但是他们要么不符合国内政治需求,要么不符合欧洲政治目的。最终,1236年,普罗旺斯的埃莉诺成为他的妻子,她是普罗旺斯伯爵雷蒙德·贝加伦尔和萨伏伊的碧翠丝的女儿。埃莉诺品行端正,十分有教养并且善于言辞,但是这场联姻主要是有政治目的,因为亨利要跟法国南部和东南部的领主建立稳定可靠的联盟。往后的岁月里,埃莉诺将证明自己是一个冷静而坚定的政治家。历史学家玛格丽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特·霍威尔和大卫·卡朋特都认为埃莉诺比他的丈夫更有斗志,更坚韧以及更坚决。
1235年,联姻最终确定,埃莉诺远赴英格兰,第一次见到亨利。1236年,这对新人在坎特伯雷大教堂举行婚礼,随后不久,埃莉诺在威斯敏斯特加冕为王后,亨利为此举办了盛大奢华的典礼。这对夫妇之间有巨大的年龄差-亨利28岁,埃莉诺只有12岁-但是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霍威尔描写到国王宽厚而富有同情心,毫不吝啬地关爱妻子。亨利送给埃莉诺很多礼物,并亲自过问她的行宫的建设和装修布置。亨利也把她完全带进了自己的宗教生活,包括对忏悔者爱德华的崇拜。
尽管一开始担心王后不能生育,但亨利和埃莉诺育有五个子女。1239年,埃诺里生育了他们第一个孩子爱德华,以忏悔者名字命名。亨利高兴坏了,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并慷慨地施舍教会和穷人,以祈求上帝保佑他的孩子。1240年,他们的长女出生,用埃莉诺的妹妹玛格丽特命名,玛格丽特的出生同样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并施舍穷人。亨利第三个孩子,碧翠丝,用他岳母的名字命名,出生于1242年普瓦图军事行动期间。第四个孩子,埃德蒙,1245年来到世间,以9世纪的圣人名字命名。由于担心埃莉诺的健康,在她怀孕期间,亨利捐赠了大量的金钱给教会。第三个女儿,凯瑟琳,1253年出生但不久就生病,可能是雷特综合征一类的退化性疾病,不能说话。1257年凯瑟琳去世,亨利伤心欲绝。亨利的孩子在温莎城堡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亨利也一直极其地爱恋他们,很少跟他的家庭分开很长时间。
埃莉诺成亲后,很多的萨伏伊亲戚都到英格兰来投靠她。1236年以后,至少170萨伏伊人从萨伏伊、勃艮第和弗兰德斯来到英格兰,其中包括埃莉诺的叔叔:后来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博尼费斯和曾短暂做过亨利首席顾问的威廉。亨利给他们中很多人安排了跟英格兰贵族的联姻,但是这一开始导致了与英格兰贵族之间的摩擦,因为英格兰贵族不愿意将地产拱手让给外国人。萨伏伊人谨慎行事以避免使情况恶化,并不断地融入英格兰的贵族阶层,成为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埃莉诺在英格兰的一支重要力量。
普瓦图和吕西尼昂家族
1241年,普瓦图贵族,包括亨利的继父休·德·吕西尼昂,开始反抗法国的统治。叛军请求亨利能提供帮助,但是在国内缺少支持,他的军队的召集和组建十分缓慢,直到第二年夏天,才进军法国。亨利的军事行动畏首畏尾,而休的倒戈进一步打击了士气。5月20号,亨利的军队被法军包围在塔耶堡。亨利的弟弟理查成功说服法军延迟进攻,趁此机会,亨利逃到波尔多。西门·德·蒙特福特成功地完成了撤退时的殿后任务,但他对国外的无能十分恼火,威胁要把亨利像10世纪加洛林王朝的愚蠢者查尔斯一样关起来。普瓦图的叛乱彻底平息,亨利也不得不同意一份为期5年的停战协定。亨利的军事行动完全惨败但花费了80000英镑之巨。
叛乱平息后,法国的势力伸展到整个普瓦图,威胁着吕西尼昂家族的利益。1247年,亨利邀请吕西尼昂亲戚们搬到英国,但英格兰的贵族却承担了其中很大一部分费用。在英格兰,亨利赏赐了吕西尼昂亲戚很多地产。随着更多普瓦图人的涌入,最终大约100人定居在英格兰。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人,亨利准予他们非常可观的年金:66英镑或者更多。 亨利鼓励其中的一些人在欧陆给他提供帮助;其他人要么成为雇佣兵,要么成为外交代理,或者在欧陆事务中为亨利争取利益。在有争议的威尔士边境和爱尔兰,很多人都被赐予了的地产,同时他们也有保卫边境的责任。对于亨利,吕西尼昂家族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象征着他希望总有一天能夺回普瓦图和其它的在法领地。很多吕西尼昂族人都成为他儿子爱德华的好朋友。
亨利大家庭的出现在英格兰引起争议。同时代的年代记作者对在英格兰的数量众多的外国人感到担忧-特别是在罗杰·德·温多福和马修·帕里斯的著作中。历史学家马丁·奥蕾尔在他们的评论里发现仇外的蛛丝马迹。普瓦图人开始用来宽泛地指代这群外来人,尽管其中有很多人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来自安如和法国其它地方。到十三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定居较久的萨伏伊人和刚刚搬来不久的普瓦图人之间的敌对演变得非常激烈。在不断纠缠与其他贵族和萨伏伊人之间的个人恩怨过程中,吕西尼昂家族的人开始触犯了法律,但却能免于处罚。对此,亨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极少约束制止他们。到1258年,对普瓦图人的不满渐渐积累成仇恨,而西门·德·蒙特福特是最激进的批评者之一。
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
在亨利亲政后的前20年,他在威尔士的权势不断加强。1240年随着罗埃林大王的死去,亨利三世在威尔士的实力得到增强。13世纪40年代通过发动了3场军事打击,建造了许多新的城堡并且切斯特郡王领不断拓大,亨利三世加强了对威尔士王子控制。罗埃林的儿子戴菲德奋起反抗入侵,但在1246年去世了。第二年,亨利跟罗埃林大王的两个孙子,欧文和罗埃林·AP·格拉法德,签订了《伍德斯托克条约》,条约规定:欧文和罗埃林只能保留格温内思郡的核心王子领,其他的土地全部割让给亨利三世。在南威尔士,亨利的权力在他的整个统治时期逐步增强,但并非诉求于武力。亨利很少采取措施遏制边境地区的边境领主日益独立于王国。1256年,罗埃林·AP·格拉法德发动叛乱反抗亨利三世,战火蔓延了整个威尔士。亨利三世威胁会很快平叛但是最终并没实行。
爱尔兰对亨利三世的来说十分重要,它不仅仅是王室收入的来源-在亨利统治时期,爱尔兰给英格兰王室带来每年1150英镑的收入-而且还是亨利三世赐封支持者的土地来源。爱尔兰大领主都东向接受亨利王廷的领导,其中很多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也拥有地产。13世纪40年代,由于贵族的离世,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借此机会,亨利三世重新分配了爱尔兰的土地给支持者。50年代,亨利又分封了很多爱尔兰边境地区的土地给他的支持者,在跟爱尔兰本土人接触地区建立了缓冲地带。由于英格兰的实力在这些地区不断的加强,本地的爱尔兰国王遭受了越来越多的骚扰。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土地不能给贵族带来任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何利益,并不值得的保留,但是,这也使在亨利治理下的英格兰对该地区的权力达到整个中世纪顶峰。1254年,亨利三世将英格兰赐封给他的儿子爱德华,条件是爱尔兰不得从英格兰王国分离。
在位期间,亨利三世一直维持着与苏格兰的和平,同时他是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二世的封建领主。亨利有权干涉苏格兰政务,并可以在关键时刻,利用威权对苏格兰国王施加影响。但因为不愿,或者说无力,他也没有办法做得更多。在第一次诸侯战争时,亚历山大攻占了英格兰北境的部分地区,他也因此被驱逐去教会并被迫撤军。1221年,亚历山大跟亨利的姐姐琼结婚。1237年,亨利跟亚历山大签订《约克条约》,自此,英格兰北境安定下来。亨利册封亚历山大三世为骑士,1251年,年轻的苏格兰国王跟亨利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尽管亚历山大拒绝为英格兰向亨利三世宣誓效忠,但是两位国王之间的友谊十分深厚。1255年,亨利三世营救了被苏格兰反叛贵族囚禁在爱丁堡城堡的亚历山大和玛格丽特,并在亚历山大成年之前,采取进一步措施管理苏格兰政府。
欧洲战略
在塔耶堡惨败后,亨利三世失去了重新夺回在法领地的机会。与法国王室相比,亨利的物力财力都明显不足,到了13世纪40年代后期,法王路易在法国范围内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亨利不再诉求武力,而是采取历史学家迈克尔·克兰开所称的“欧洲战略”,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拿回自己的在法领地,例如,跟愿意对法王施加军事压力的领主结盟。亨利尤其讨好腓特烈二世,希望他能反对法王路易或是允许他的贵族可以加入自己的反法军事行动中。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亨利的注意力逐渐地从国内事务转移到欧洲的政治和事务中来。
在13世纪,参加十字军很受推崇。1248年,路易参加了倒霉的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在此之前,路易第一次跟英格兰签订停战协定,并得到教皇保护其领地不受亨利侵袭的保证。据说,亨利也亲自参加了此次远征,但是介于两位国王之间的龃龉,这并不可信。1250年,路易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在曼苏拉战役中战败,亨利宣布他将组织自己的十字军进军黎凡特。国王大刀阔斧地缩减王室支出,安排战船和运输,并且开始跟黎凡特周围友好的领主协商借路。他这种热切的表现似乎有点过头。亨利的计划反映出他强烈的宗教信仰,但同时增强了他的国际信誉,为他日后索回在法领地增加砝码。
亨利的十字军东征从来没有成行,因为他不得不处理加斯科尼的问题。国王的执政官西门·德·蒙特福特在加斯科尼施行了严酷的政策,在1252年,激起了当地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背后有加斯科尼的近邻卡斯迪亚斯的国王阿方索八世的支持。对于这次起义,英格兰王廷分成两派,一派以西门和埃莉诺为首,认为加斯科尼人是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而另一派以亨利三世和吕西尼昂家族为首,谴责西门在加斯科尼的失败政策。亨利三世和埃莉诺在这个问题上不断的争吵,直到第二年才和解。亨利三世不得不亲自介入这场危机,在吕西尼昂家族的帮助下,亨利进行了有效但耗资不菲的镇压并最终稳定该行政区域的局势。1254年,阿方索签订同盟协议,加斯科尼被赐予了爱德华,同时爱德华娶阿方索异母姐姐埃莉诺为妻。这份协议的缔结使加斯科尼和卡斯迪亚斯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
在双方妻子的周旋下,亨利在从加斯科尼回国的途中第一次跟路易会面,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要好的朋友。加斯科尼的军事镇压花费超过20万英镑,把原本为亨利十字军计划准备的资金花了个精光,还让亨利欠下巨额债务只能依靠弟弟理查和吕西尼昂家族提供的贷款过活。
西西里的经营
虽然亨利没有放弃组建十字军东征的希望,但是他花费越来越多的精力为他的儿子埃德蒙争取富饶的西西里王国。西西里原本在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二世的控制之下,他跟教皇因诺森四世处在敌对状态多年。1250年,腓特烈去世后,因诺森想找一位顺从教廷的统治者。亨利认为西西里是他儿子最好的奖励,也是他十字军计划中在东方极好的基地。1254年,在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没有跟王廷大臣充分协商的情况下,亨利跟教皇达成协议:埃德蒙应该继任西西里国王。因诺森催促亨利派埃德蒙带兵进攻腓特烈的儿子曼弗雷德以夺回西西里,并提供相应的军费。
亚历山大四世接替因诺森成为教皇,他面临着帝国不断增加的军事压力。他不再担负亨利三世的军费,并要求亨利支付教廷9万英镑,以补偿教廷目前为止为此次战争的支付。这是一笔巨款,1255年,亨利不得不向议政会需求帮助,但被拒绝。亨利一次次地跟议政会协商,直到1257年议政会才同意提供部分帮助。对于亨利的推诿搪塞,亚历山大越来越不满,1258年他派遣使节到英格兰,威胁亨利,如果一不能付清欠教廷的钱款,二不能按照承诺派兵到西西里,他将被逐出教会。议政会再次拒绝亨利为此征收赋税。亨利不得不从高层神职人员那里盘剥资金,强迫他们开具空白契据,承诺为国王的事业提供无限额的资金。最终,亨利筹集了4万英镑。英格兰教会认为将这笔钱花费在意大利的漫长战争中是巨大的浪费。
与此同时,亨利三世试图影响罗马神圣帝国皇位的选举。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国候选人失去有利的支持,亨利开始支持他的弟弟理查竞选,并贿赂帝国中潜在的支持者。1256年,理查如愿获选,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是他在英格兰政坛仍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的当选在英格兰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是受到英格兰贵族的怀念,因为他能提供温和合理的建议;二是他收到很多指责,可能并不正确,因为英格兰承担了他在德国竞选的费用。尽管在帝国内,亨利获得达成潜在联盟反对法国路易的支持不断增加,但是两位国王现在不得不和平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对于亨利,一份和平协议能让他更加专注西西里和十字军事业。
执政后期 1258-72
革命
1258年,英格兰贵族中爆发叛乱反抗亨利。国王官员征收强征暴敛、王廷中普瓦图人当道和不得人心的西西里政策使民众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即使英格兰教会也抱怨受到国王不公的对待。威尔士仍然公开反叛,并跟苏格兰缔结同盟。亨利三世极其缺钱,尽管他还有一些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金银储备,但是远远不够支付他可能的花费,包括西西里的军事行动和欠教廷的钱款。批评者甚至暗示他从来没想过参加十字军,只是想通过十字军什一税获得财富。英格兰粮食欠收使情况更加复杂。即使亨利的王廷也深深地感到国王将不可能领导王国走出困境。
4月,不满终于爆发,7位英格兰和萨伏伊大贵族-西门·德·蒙特福特、罗杰和休·毕格德兄弟、约翰·菲兹戈弗雷、皮特·德·蒙特福特、皮特·德·萨伏伊和理查德·德·克莱尔-秘密联盟要将吕西尼昂人驱逐出王廷,王后很可能秘密支持这次行动。4月30号,在国王召开议会期间,罗杰·毕格德在同谋者支持下,率军冲进威斯敏斯特发动政变。亨利三世担心被逮捕关押,因而同意抛弃自己亲政后的政策,改由贵族和教士组成一个24人的委员会治理王国。这24人一半由国王提名,一半有贵族选出。然而亨利自己的提名大都是令人厌恶的吕西尼昂人。
改革的压力有增无减。6月,召开新的议政会通过了一系列章程,这就是著名的、亨利宣誓拥护的《牛津条例》。这些条款要求建立一个更小的、仅由贵族选出的15人的委员会治理王国。委员会有权力任命英格兰首席政法官、各部大臣和国库财政官,并每年三次召开议政会监督委员会。小贵族和乡绅在牛津的出席加快了更广泛的改革,从而约束了国王官员和大贵族滥用权力。新选举出来的委员会有萨伏伊党的代表却没有一个吕西尼昂人。新政府立刻行动流放主要的吕西尼昂人并在全国夺取关键的城堡
领头叛乱的贵族之间的分歧不久变得越来越明显。德·蒙特福特要求实行激进的改革,进一步限制王室和大贵族的权力和权威。其他人,例如休·毕格德,更愿意推行温和的改变;而保守派贵族,像德·克莱尔,表达了对王权已有限制的担忧。亨利的儿子爱德华,原本反对变革,但随后跟德·蒙特福特结成同盟,帮助他在1259年通过了激进的《威斯敏斯特条例》。这个条例对王室官员和大贵族作出了进一步的限制。
危机
在接下来的4年里,无论是亨利三世还是贵族们都不能稳定英格兰局势,权力在不同的党派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之间摇来摆去。不论怎样,新政权首要处理的事情之一是要解决与法国之间长久纷争。1259年底,在西门·德·蒙特福特和贵族政府大部分官员的护送下,亨利三世和埃莉诺去巴黎跟法王路易商定和平协议的最终细节。协议规定,亨利三世放弃对法国北部家族土地的声索,同时法王承认亨利对加斯科尼及法国南部临近地区的合法统治,但是亨利三世需要为这些地产向路易宣誓效忠并承认路易是他的封建领主。
当德·蒙特福特返回英格兰,亨利仍然待在巴黎,并在埃莉诺的支持下,重申王室权威并开始独立于贵族签署王室命令。1260年4月,亨利三世返回英格兰,同时德·卡莱尔与德·蒙特福特和爱德华的武装冲突也一触即发。亨利三世的弟弟理查斡旋调停两派以防止双方擦枪走火。爱德华跟其父达成和解,而德·蒙特福特因对抗国王的行为受到审判。但是亨利三世并没有牢牢地掌握住权力。10月,德·蒙特福特牵头成立联盟,德·克莱尔和爱德华暂时夺回控制权,但不出几个月,他们的贵族委员会也陷入混乱。
亨利三世继续公开地支持《牛津条例》,但是他也秘密地跟教皇Urban四世商议,希望能宣布他在牛津作出的宣誓无效。1261年6月,国王宣布罗马教廷已经解除了他的宣誓,并在爱德华的支持下迅速复辟。他解职了很多敌人任命的治安官并夺回了大部分王室城堡的控制权。反对派贵族们,在德·蒙特福特和德·克莱尔的领导下,暂时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国王。他们召开自己的、独立于国王的议政会,在全英格兰建立与之匹敌的地方政府系统。亨利三世和埃莉诺动员组织自己的支持者并雇佣了一支国外雇佣兵军队。内战貌似不可避免,但贵族们让步了:德·克莱尔再次改变立场,德·蒙特福特被流放到法兰西,贵族的抵抗彻底瓦解。
亨利三世的政府只能依赖于埃莉诺和她的萨伏伊支持者,但没有维持很长时间。亨利三世试图强迫贵族承认《金斯顿条例》从而彻底解决危机。条例规定建立一套仲裁系统来解决国王和贵族之间的争议,任命理查为第一任调解官,但虽然有法王路易的支持,理查还是没有让双方和解。亨利三世软化了一些政策以缓解贵族们的忧虑,但是不久他就开始报复政治对手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并重新开始不得人心的西西里政策。德·卡莱尔的离世极大地削弱了亨利三世政府的权威,他的继任者基尔伯特,站在激进派一边。另外,威尔士边境威尔士大领主入侵和教皇撤销对《牛津条例》的判决并重新确认条例合法有效,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国王的权势。到1263年早期,亨利三世的权力已经解体,国家滑向内战的深渊。
第二次诸侯战争
1263年4月,德·蒙特福特返回英格兰,召开叛乱贵族议会以制定反普瓦图人的计划。随后不久,威尔士边境发生动乱。到了10月,英格兰内战一触即发。双方分别是埃莉诺、毕格德和保守派支持的国王亨利与德·蒙特福特、德·克莱尔和激进派。德·蒙特福特率军东进,伦敦市民起义参与对国王的叛乱。亨利三世和埃莉诺被叛军围困在伦敦塔。王后试图通过泰晤士河逃出伦敦塔,去投奔在温莎的爱德华军队,但被伦敦市民给堵了回去。最终,德·蒙特福特抓住了国王夫妇。尽管他宣称以国王的名义执政,但是王廷和王室职位都更换成叛军自己信任的人担任。
德·蒙特福特的联盟很快开始分裂,国王重新获得行动自由,整个英格兰再次陷入混乱。亨利三世请求法王路易根据《金斯顿条款》仲裁这次争议。德·蒙特福特原本强烈反对这个提议,但是随着再次开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他决定也同意法国的仲裁。在德·蒙特福特代表的陪同下,亨利三世亲自来到巴黎。一开始,德·蒙特福特的据理力争占上风,但是1264年1月,路易宣布《亚眠协定》,谴责叛军,支持国王的权利并废除《牛津条例》。路易强烈认为国王的权利应该超越贵族的权利,当然这也受到他的妻子、埃莉诺姐姐玛格丽特和教皇的影响。亨利三世把埃莉诺留在巴黎组织招募雇佣军做援军,自己在1264年2月回到英格兰。此时的英格兰正酝酿一场暴动,反对不受欢迎的法国裁定。
1264年第二次诸侯战争彻底爆发。亨利三世带领军队开进德·蒙特福特在米兰德的领地,并向东南进军,重新占据了通往法国的交通要道。德·蒙特福特不顾一切拼命地追击亨利三世,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最终,两军相遇,爆发路易斯战役。尽管亨利三世军队人数占优,但仍然被打败。他的弟弟理查被俘虏,他自己和爱德华逃进了当地的小修道院并在第二天投降。亨利被迫宽恕了参加叛乱的贵族,恢复了《牛津条例》,这是亨利变成,如历史学家艾德里安·乔布森描述的,“跟一个傀儡没什么区别”。
德·蒙特福特没能巩固自己的胜利,全国仍是一片混乱。在法国,埃莉诺在路易的支持下正计划着反攻英格兰,而爱德华也在5月份逃了出来并组建了新的军队。爱德华一直穿过边界追击德·蒙特福特,后来向东急行攻击他在凯尼尔沃思的要塞,接着再次追击叛军首领。德·蒙特福特,带着被俘虏的亨利三世,已经无处可退。伊夫舍姆战役爆发。爱德华大获全胜,德·蒙特福特的尸体也被大卸八块。亨利三世,穿着借来的盔甲,在战斗中差点被爱德华的士兵们干掉,后来他们认出国王并把他送到安全地。在一些地方,群龙无首的叛军仍在顽抗。一些叛军盘踞在凯尼尔沃思,直到1266年,经过长期围困,才被亨利三世和爱德华攻占。零星的抵抗不断地被扑灭。最后的叛军,逃到了伊利岛。他们在1267年7月投降,标志着内战结束。
和解和重建
在伊夫舍姆战役后,亨利三世开始报复他的敌人。他命令立刻没收反叛贵族的土地,这导致了全国范围的混乱不堪的劫掠浪潮。一开始,亨利三世拒接任何求情,但是1266年10月,罗马教廷使节Ottobuono de’ Fieschi说服了他。他同意归还反叛贵族的土地,但是必须支付巨额罚金。1267年11月,出台《马尔堡法令》,实际上是重新发布了《维斯敏斯特条例》的大部分内容,限制了王室地方官员和大贵族的权力,但没有限制中央王室的权力。大部分被流放的普瓦图人在战后回到英格兰。1237年9月,亨利跟罗埃林签订《蒙哥马利条约》,册封他为威尔士亲王并给了他大量的土地特许权。
在当政的最后几年,亨利疾病缠身,十分专注于维持王国的安定和他自己的宗教信仰。爱德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华成为英格兰的大管家,开始在政府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战争,亨利三世的财政状况一直不稳定。1268年,爱德华决定参加十字军,很明显需要再次征收赋税。亨利担心爱德华的离开会诱发新的叛乱,但他的儿子说服他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跟议政会多次协商征收这笔赋税。德·蒙特福特曾经逼迫犹太人上缴巨额罚金,一开始,亨利三世摒弃这种做法,但是在他当政的最后几年,迫于议政会的压力,不等不施行一系列的反犹法案。亨利三世不断地建设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使它能替代丰特弗罗修道院成为安如王朝的王陵。1269年,他监督了一场盛大的仪式,迁葬忏悔者爱德华到奢华的新圣殿。他本人亲自帮忙把遗体抬到新的安息之所。
去世 1272
1270年,爱德华离开去参加法国路易领导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同时亨利三世病情加重。由于担心发生新的叛乱,第二年,亨利三世写信给他儿子让他回到英格兰,但是爱德华并没有回转。后来,亨利的病稍有起色,就宣布希望亲自参加十字军。但他再也没有完全康复,1272年11月16号晚上,在威斯敏斯特离世,当时埃莉诺可能陪伴在他身边。亨利三世传位给爱德华。爱德华取道加斯科尼慢慢返回,直到1274年8月回到英格兰。
按照他的要求,亨利三世被葬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教堂前面主祭坛,这里原本是忏悔者爱德华的安息之地。过了几年,为国王更换更壮丽的陵墓的准备工作开始。1290年,爱德华将其父遗体迁葬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现在的位置。威廉·托列在修道院里设计铸造了亨利三世的镀金铜制的丧礼雕像。不同于同时期其他的雕像,这尊雕像特别采用了写实风格,尽管亨利三世本人可能并不会特别喜欢。
埃莉诺或许希望亨利三世被认定为圣人,就像同时的法王路易九世。实际上,亨利三世的陵墓确实跟圣人的圣殿相似,有完整的神龛,可能是希望用来安排圣人遗物。1290年,国王的遗体被挖掘出来,同时代人记录到遗体栩栩如生,国王的胡子保存完好,这些在当时都被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认为是圣洁纯净的征兆。关于陵墓出现神迹的报告开始上报,但是爱德华对此表示怀疑。渐渐地,不再有类似的报告,而亨利也始终未被封圣。1292年,亨利三世的心脏被从陵墓中取出,迁到丰特弗罗修道院,跟安如王朝家族其他人安葬在一起。
他的孩子
亨利和埃莉诺有5个孩子
1.爱德华一世 (1239年6月17号或者18号-1307年7月7号)
2.玛格丽特(1240年9月29号-1275年2月26号)
3.碧翠丝(1242年6月25号-1275年3月24号)
4.埃德蒙(1245年1月17号-1296年6月5号)
5.凯瑟琳(1253年11月25号-1257年5月3号)
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更多推荐
英格兰,贵族,国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