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发(作者:58同城二手车个人出售)
河南省南阳、信阳等五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商代重视天象观测,殷墟卜辞就有不少关于天象的记录,其中常见的有雨、风、云、启(天晴)易(多云阴天)晦(阴沉欲雨),还有日月食,对恒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表明当时
A.人们有自然崇拜的观念
C.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B.服务于对王权的神话
D.建立了天气观测系统
2.《隋书》卷二四《食货志》记载“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这反映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
A.钱币使用的数量小
C.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
B.钱币使用的范围狭窄
D.使用的货币种类混乱
3.史载天宝十一载(752年),“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借荒者皆有熟田,因之侵夺;置牧者惟指山谷,不限多少。爱及口分、永业,违法卖买,或改籍书,或云典贴,致令百姓无处安置”。据此可知,当时
A.均田制完全遭到破坏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土地买卖没有了限制
D.国家财政收入剧减
4.“师爷”之名,起自明,盛于清代,是帮助官员办理事务的文人学士。因师爷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等特殊身份,故府内衙役、仆从尊主官为“老爷”,其宾友为“师爷”。由此可以看出
A.师爷逐渐取代了主官的职责
C.师爷的出现带来明清冗官现象严重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严重弊端
D.师爷参与政务处理削弱了中央集权
5.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初与西方人接触,一般只以为西洋人之强是由于枪精炮利,所提出的御外之法,也不过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国人的这一认知
A.承认了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C.体现了改良型的文化策略
6.表中数据变化说明
1912—1918年中国机器需用器具净进口值统计表(海关两)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B.深化了近代工业化的理解
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数值 18239 50454 96073 70182 62673 175807 331403
A.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导思潮
C.国家对工业建设的投入加大
7.观察下面二幅图片。据此可以看出
B.近代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D.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鲁艺木刻工作团创作的木刻画
《实现民主政治》
A.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政的要求
C.该选举制度只有工农才能参与 D.当时中国实行了民主政治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政会选举用的碗
B.该选举制度满足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参8.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宪法的颁布
A.反映了我国处在历史性转变重要时期
B.新宪法的制订适应了当时国家的需要
C.说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始实现转移
D.说明“文革”后拔乱反正工作的结束
9.罗马执政官托克瓦突斯曾下令处死自己的儿子,因为他在罗马军团阵形之外与敌军指挥官进行单独决斗,虽然获得了胜利,但违背了任何人不可在军团阵形之外与敌军作战的严格禁令。这说明古罗马
A.平民利益得到维护
C.法治理念影响大
B.法律缺乏理性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1824年前,英国议会和政府三令五申严禁人才、技术和机器外流,以没收家产、褫夺国籍、高额罚金和坐牢等法律严惩违令者,以后又多次颁布类似法律。但从1824年以后逐渐撤销了这些法律。这一变化
A.说明英国机器生产技术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C.说明英国认识到闭关锁国的弊端
变
11.“俄国是一个有370年沙皇专制统治传统的国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没有民主共和国的传统;文盲占总人数的80%,群众中有一种十分浓厚的、落后的小农思想,骨子里有着很深厚的尊君意识,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营造起一个高度集权的B.反映英国工业优势的逐渐确立
D.反映英国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
政治体制。”该材料说明了
A.俄国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B.俄国没有真正经历资本主义社会
C.苏俄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偶然性
D.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合理性
12.如图为1993年新闻摄影记者凯文·卡特《饥饿的苏丹》,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当时非洲面临现实境况的写照。该作品
A.反映了非洲所面临的社会、自然问题
B.揭示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C.是现代主义的作品
D.反映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七世纪之初,中国长期的分裂局面被隋文帝结束。他开通了从长安到潼关的广通渠,并对古邗沟进行修浚,大大便利了关中地区的漕运和交通。隋炀帝即位后,迁都洛阳,于公元605-610年,费时六年,征用五百余万民工,先后开凿并疏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运河。至此,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八百多公里的大运河全线贯通,巩固了隋朝对北方的政治统治,也使富庶的江南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都洛阳。
——摘编自张鑫《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至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英轮陆续进入中国内河航运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此后,随着开埠通商逐渐扩大与外贸需求、行政控制、国防与垦边的需要,也由于俄、日、荚、德
对在华利益的争夺与瓜分,缺少水运奈件和拥有政治中心的华北、东北地区率先在建筑港口的同时修筑了京汉、津浦、胶济、北宁、陇海、南满、中东等诸条铁路。这些铁路线路不仅与港口连通,形成原料、农产品出口与工业品进口的重要通道和经济腹地,强化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也成为清末民初中国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和国防运输线,构成了今天中国铁路网络的基本格局。以铁路、港口为骨干,公路、水路、驿运互为关联而形成的这一现代交通体系,对于近代中国从自然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区域城市成长、工矿化生产与相关产业生长、农业产业化种植等,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江沛《关于开展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大运河开通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新式交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14.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史·近代史编》和《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摘目
据材料,指出两本著作关于世界近代史叙述的差异(至少两点),你认为哪一部著作更合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法律。这部法律于1950年5月1日公布实施。《婚姻法》共八章二十七条,其基本精神就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并明确规定“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对于重婚、纳妾、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等封建婚姻恶习,由于它们都是实行新婚姻制度的主要障碍,所以在<婚姻法》各章的具体内容中都明令予以禁止,这就为新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扫清了道路。从内容上看,该法锋芒直指婚姻家庭领域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和封建习俗,目的就是要推翻以男子为中心的“夫权”支配,保护妇女和子女的正当利益,使广大妇女摆脱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的长期束缚。
——摘编自何立波《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建立之初颁布《婚姻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之初颁布《婚姻法》的意义。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年6月,德国击败了法国并迫使它签订停战协定。这样,在西欧只有英国一个大国继续从事反对德国的斗争了。英国虽国力衰微,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及人民誓死抗德的坚强决心,都是德国不能忽视的。因此,希特勒在法国败降后发动“和平”攻势,但接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和谈要求,“和平”攻势破产。1940年7月16日,德国颁布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计划规定完成战役准备的期限是8月15日,而计划的执行时间则一改再改。在1940年7月至10月底的英德空战中,德国损失了1733架飞机,而英国皇家空军仅损失了915架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的失败,使德国无法实施“海狮”计划。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了侵苏战争,这样德国的对外军事战略完成了西线攻英到东线攻苏的转变。这一战略转变是希特勒德国敌视苏联,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和欲称霸欧洲的结果。
——摘编自杜明才、罗立《论1940年至1941年德国军事战略的转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0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0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调甫,1889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我国化学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自幼好读书、爱钻研。求学生涯培育了他的科学思想,为他与范旭东、侯德榜等一
起开创中国的化工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1928年创办永明漆厂,坚持科研先行,广泛搜集各种科技信息.经常购买国外文献胶卷,配置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放映阅读器供技术人员使用。利用永明漆厂与美、日、英、荷、德等l50多家厂商的业务往来,他索取样品和说明书,以便及时掌握科研和产品发展动向。他主张引进国外流行的8小时工作制,通过实行安全、高效的工作制度提高生产效益。他注重采用多种营销手段打开市场,通过产品的销售促进产品发展。在几十年办工厂的过程中,他重视选拔人才,更重视培养人才。他的以科学求发展的思想使得永明漆厂迅速发展.蜚声国内外。
——摘编自王伟群《陈调甫以科学求企业发展理念的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调甫“以科学求发展思想”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调甫“以科学求发展思想”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商代重视天象观测,并且殷墟卜辞有不少关于天象的记录,这是因为气象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表明当时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崇拜,排除A项;对天象的记载服务于农业,并不是服务于对王权的神化,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解析】
根据材料“惟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说明这一时期货币种类较多,不统一,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钱币使用的数量小
,排除A项;材料体现钱币不出使用的范围,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解析】
根据材料“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借荒者皆有熟田,因之侵夺;置牧者惟指山谷,不限多少。”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项正确;均田制的推行是在北魏至唐前期,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莫惧章程”说明有章程限制,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国家财政收入剧减,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师爷”帮助官员办理大多数事务,这是由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盛行,科举入仕的官员缺乏应有的行政办事能力,B项正确;师爷只是帮助官员办理事务的文人学士,不会取代主官的职责,排除A项;师爷不是政府官员,排除C项;师爷是帮助官员办理事务的文人学士,不会削弱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人初与西方人接触,一般只以为西洋人之强是由于枪精炮利,所提出的御外之法,也不过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国人最初知识学习西方的器物,体现了改良型的文化策略,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的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体现不出西方文明的先进性,排
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工业化,排除B项;向西方学习不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12—1918年中国机器需用器具净进口值在波动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机器需要器具净进口值的增加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密切相关,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导思潮,排除A项;材料仅为中国机器需用器具净进口值统计表,无法看出近代产业结构情况,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家对工业建设的投入加大,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解析】
根据材料“实现民主政治”“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政会选举用的碗”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制度,A项正确;“各阶级”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的背景是抗日时期,该选举制度是团结抗日力量的重要举措,并不只有工农才能参与,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不能说明当时中国实行了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B项正确;新宪法的颁布适应了当时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C项;到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注重法治,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平民,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充满理性,排除B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也是法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24年前,英国议会和政府三令五申严禁人才、技术和机器外流,但从1824年以后逐渐撤销了这些限制,这一变化是因为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确立了工业优势,B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正是因为英国工业优势的逐渐确立,排除A项;英国没有闭关锁国,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解析】
根据材料“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营造起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说明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与俄国的历史发展传统有着直接联系,D项正确;俄国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俄国没有真正经历资本主义社会与俄国历史发展不符,排除B项;苏俄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俄国社会发展的结果,具有必然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解析】
一九九三年苏丹战乱频繁的同时发生了大饥荒,南非的自由摄影记者凯文·卡特来到战乱、贫穷、饥饿的非洲国家苏丹采访反映了非洲所面临的社会、自然问题,A项正确;这一时期殖民体系已经瓦解,排除B项;《饥饿的苏丹》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C项;仅凭材料体现不出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3.(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对江南生产的粮食、物资的漕运。
影响:沟通南北水运;繁荣两岸城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加强南北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任答3点)
(2)原因:西方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出于行政控制、国防与垦边的需要;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列强控制和操纵我国交通运输;先进中国人救国的努力。(任答3点)
影响
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对国家治理和国防带来积极影响;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任答3点)
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解析】
(1)目的:根据材料“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八百多公里的大运河全线贯通,巩固了隋朝对北方的政治统治,也使富庶的江南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都洛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对江南生产的粮食、物资的漕运。影响:根据材料“他开通了从长安到潼关的广通渠,并对古邗沟进行修浚,大大便利了关中地区的漕运和交通”“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八百多公里的大运河全线贯通,巩固了隋朝对北方的政治统治,也使富庶的江南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都洛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沟通南北水运;繁荣两岸城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加强南北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大运河开通后的影响。
(2)原因:根据材料“至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英轮陆续进入中国内河航运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根据材料“随着开埠通商逐渐扩大与外贸需求、行政控制、国防与垦边的需要,也由于俄、日、荚、德对在华利益的争夺与瓜分,缺少水运奈件和拥有政治中心的华北、东北地区率先在建筑港口的同时修筑了京汉、津浦、胶济、北宁、陇海、南满、中东等诸条铁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于行政控制、国防与垦边的需要;列强控制和操纵我国交通运输;根据材料“这些铁路线路不仅与港口连通,形成原料、农产品出口与工业品进口的重要通道和经济腹地,强化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也成为清末民初中国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和国防运输线,构成了今天中国铁路网络的基本格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材料“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进中国人救国的努力。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概述晚清时期新式交通发展的影响。积极方面:根据材料“随着开埠通商逐渐扩大与外贸需求、行政控制、国防与垦边的需要,也由于俄、日、荚、德对在华利益的争夺与瓜分,缺少水运奈件和拥有政治中心的华北、东北地区率先在建筑港口的同时修筑了京汉、津浦、胶济、北宁、陇海、南满、中东等诸条铁路。这些铁路线路不仅与港口连通,形成原料、农产品出口与工业品进口的重要通道和经济腹地,强化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也成为清末民初中国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和国防运输线,构成了今天中国铁路网络的基本格局。以铁路、港口为骨干,公路、水路、驿运互为关联而形成的这一现代交通体系,对于近代中国从自然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区域城市成长、工矿化生产与相关产业生长、农业产业化种植等,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推动作用”,可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对国家治理和国防带来积极影响;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
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消极方面:根据材料“由于俄、日、荚、德对在华利益的争夺与瓜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14.示例:差异(4分,答两点),判断哪一部著作合理给2分,解释理由给6分。
差异1:关于世界近代史的断限不同,前者论述的起止时间为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后者的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分)
差异2:前者的叙述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线索,后者则将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2分)
或者差异3:前者以整体史观叙述历史,如关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变化,而后者强调的是以欧洲历史为中心。(2分,结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两点即可,满分4分)
认为第一部著作更合理。(2分)
理由:因为第一部著作对世界近代史的叙述应该以尊重史实为前提,以整体史观架构历史,涵盖的历史更全面;这部著作以世界逐渐连结成一个整体为主题,线索清晰,逻辑性强;《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这部著作就体例而言关注的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难以展现近代初期的其他洲的历史。(6分,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或认为第二部著作更合理。(2分)理由:该著作以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论述详细,研究的视角多;研究更为详细,史料丰富,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前一部著作只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主线,具有片面性。(6分,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的知识队提取的信息甲乙论证,本体可以从“关于世界近代史的断限不同”“
前者以整体史观叙述历史,如关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变化,而后者强调的是以欧洲历史为中心”的角度分析观点并说明理由。
考点:史学理论研究的方法?史学理论?历史史观
【名师点晴】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即答案不是唯一的,采用梯度式评价标准与赋分原则,重在
考查考生阐释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其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对历
史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认识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由证来,以史佐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开放
型试题一般是创设一个新情境,让考生以客观史实为依据,完成对某一相关观点的论述。考生先要确
立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观点一定是客观的、
理性的。答案要有层次性,要有史实依据。允许根据自己
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
寻找合适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充分调动已有知识进行阐释与论
。
15.(1)传统封建婚姻制度依然存在及其严重危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巨大变革的带动;新中国的成立,建设新社会的需要。
(2)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出现了积极健康的婚姻新风尚;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赋予了人们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和承担起婚姻的义务;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化,促进了新型婚恋观念和家庭婚姻关系的形成;对建国初期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巩固革命胜利果实产生了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任答3点)
【解析】
(1)根据材料“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可分析出传统封建婚姻制度依然存在及其严重危害;根据材料“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法律。”可分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巨大变革的带动;结合所学知识,《婚姻法》的颁布是新中国的成立,建设新社会的需要。
(2)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建立之初颁布《婚姻法》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出现了积极健康的婚姻新风尚;结合材料“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可分析出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赋予了人们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和承担起婚姻的义务;根据材料“目的就是要推翻以男子为中心的‘夫权’支配,保护妇女和子女的正当利益,使广大妇女摆脱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的长期束缚。”可分析出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化,促进了新型婚恋观念和家庭婚姻关系的形成;结合时代背景,对建国初期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巩固革命胜利果实产生了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16.(1)原因:对英作战的困难;希特勒反共反苏的思想;法西斯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称霸欧洲的野心。(任答3点)
(2)影响: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减轻了英国在西线的压力;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苏联为抗击德国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任答3点)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英国虽国力衰微,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及人民誓死抗德的坚强决心,都是德国不能忽视的。”可知对英作战的困难;根据材料“这一战略转变是希特勒德国敌视苏联,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和欲称霸欧洲的结果。”可分析出希特勒反共反苏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法西斯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称霸欧洲的野心。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根据材料“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了侵苏战争,这样德国的对外军事战略完成了西线攻英到东线攻苏的转变。”可分析出减轻了英国在西线的压力、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苏联为抗击德国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
17.(1)重视科学研究;主张实业救国;实行科学管理;实施科学营销;重视人才。(任答3点)
(2)科学思想奠定了陈调甫事业的基础;利用科学研究创立了企业品牌;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了企业效益;实施科学营销促进了产品发展;重视人才赢得了企业发展先机;创办的化工企业成为蜚声国内外的名牌企业;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也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解析】
(1)根据材料“1928年创办永明漆厂,坚持科研先行,”可知重视科学研究;根据材料“利用永明漆厂与美、日、英、荷、德等l50多家厂商的业务往来,他索取样品和说明书,以便及时掌握科研和产品发展动向。”可分析出主张实业救国;根据材料“他主张引进国外流行的8小时工作制,通过实行安全、高效的工作制度提高生产效益。”可分析出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材料“他注重采用多种营销手段打开市场,通过产品的销售促进产品发展。”可分析出实施科学营销;根据材料“在几十年办工厂的过程中,他重视选拔人才,更重视培养人才。”可分析出重视人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科学思想奠定了陈调甫事业的基础;根据材料“1928年创办永明漆厂,坚持科研先行,广泛搜集各种科技信息.经常购买国外文献胶卷,配置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放映阅读器供技术人员使用。”可分析出利用科学研究创立了企业品牌;根据材料“他主张引进国外流行的8小时工作制,通过实行安全、高效的工作制度提高生产效益。”可分析出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了企业效益;根据材料“他注重采用多种营销手段打开市场,通过产品的销售促进产品发展。”可分析出实施科学营销促进了产品发展;根据材料“他重视选拔人才,更重视培养人才。”可分析出重视人才赢得了企业发展先机;根据材料“他的以科学求发展的思想使得永明漆厂迅速发展,蜚声国内外。”可分析出创办的化工企业成为蜚声国内外的名牌企业;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也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更多推荐
材料,中国,发展,知识,排除,德国,结合,社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