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宝马x3售价多少万)
2.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
.(
2022
春
·
河南许昌
·
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
)
A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
.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是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2
.(
2022
春
·
河南驻马店
·
八年级统考期末)《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1958
年《人民日报》
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C
.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B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D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3
.(
2022
春
·
河南信阳
·
八年级统考期末)读下图,
M
到
N
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开展
C
.
“
一五
”
计划的实施
B
.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
.
“
文化大革命
”
的影响
4
.(
2022
春
·
河南信阳
·
八年级统考期末)读史之所以使人明智,是因为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历史,懂得从过
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1956
-
1966
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你认为是下列
哪一项
A
.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发展
C
.成功与失败并行,经验与教训同在
B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
.(
2022
春
·
河南南阳
·
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我国
1958-1965
年全国粮食产量变化表对于粮食产量变化
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
)
1
A
.
1958
年产量最高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B
.
1959
年起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C
.
1961
年产量上升主要是因为
“
大跃进
”
虚报产量
D
.整体出现波折是因为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6
.(
2022
春
·
河南信阳
·
八年级统考期末)那是一个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的年代,当时的口号是
“
一天等于二
十年
”“
超英赶美
”“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
。那个
“
年代
”
指的是
A
.土地革命时期
C
.
“
大跃进
”
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7
.(
2022
春
·
河南濮阳
·
八年级校考期末)图一、图二、图三是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
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图一
图二
图三
A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C
.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B
.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D
.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8
.(
2022
春
·
河南三门峡
·
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从
③
到
③
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状况(
)
A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2
C
.实施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方针
D
.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9
.(
2022
春
·
河南信阳
·
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明了( )
A
.国民经济困难得到根本好转
B
.工农业生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C
.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
D
.发展社会经济一定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10
.(
2022
春
·
河南许昌
·
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
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
“
人造天河
”
红旗渠,彻底告别
“
水缺贵如油
\"
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
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凌空除险(修建红旗渠的真实写照)
A
.防风治沙的决心
C
.国际主义的视野
B
.助人为乐的品格
D
.艰苦奋斗的精神
11
.(
2022
春
·
河南许昌
·
八年级统考期末)习近平称赞他
“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
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
兰考人民评价他:
“
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
材料中的人物被
誉为
A
.两弹元勋
B
.
“
铁人
” C
.
“
党的好干部
” D
.解放军好战士
12
.(
2022
春
·
河南濮阳
·
八年级统考期末)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
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
使用的是
3
A
.电影作品《邓稼先》
B
.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
.《中外科学家故事一一邓稼先》
D
.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13
.(
2022
春
·
河南新乡
·
八年级统考期末)
“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歌
曲。下列人物与雷锋同一时代,体现了爱国奉献、艰苦朴素时代精神的是
③
邓世昌
③
张謇
③
王进喜
③
焦裕禄
A
.
③③ B
.
③③ C
.
③③ D
.
③③③③
14
.(
2022
春
·
河南安阳
·
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冤案受害人是(
)
A
.刘少奇
B
.王光美
C
.朱德
D
.周恩来
15
.(
2022
春
·
河南周口
·
八年级统考期末)
1980
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前国家主席刘少
奇的追悼大会,宣布彻底推倒
“
文化大革命
”
中强加在刘少奇身上的各种罪名。刘少奇的冤案表明
“
文化大革
命
”
期间
A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B
.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推残
D
.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16
.(
2022
春
·
河南开封
·
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历史上
:
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
“
在世界经济
蓬勃发展的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
”
这里的
“
内乱
”
是指
A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
大跃进
”
D
.
“
文化大革命
”
17
.(
2022
春
·
河南新乡
·
八年级统考期末)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的标志是
A
.
“
九一三
”
事件
C
.粉碎
“
江青反革命集团
”
B
.周恩来主持工作
D
.邓小平主持工作
二、综合题
18
.(
2022
春
·
河南商丘
·
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
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刘少奇(1950年6月)
材料二: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以
建立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4
——高德步、王珏《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
材料三: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
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材料四:一九六一年是我国实现三年连续跃进以后的一年……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
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争取国民经济在更加牢固的基础上更好地继续跃进……
—一《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卢制数字的报告》(1960年9月27日)
(1)
材料一中,刘少奇所说的改变是指我国进行的哪一场运动?根据材料说出这场运动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写归纳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影响。
(3)
材料三中,
1958
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反映出我国处于哪一经济建设发展阶段?它带来的后果是
什么?
(4)
材料四中,
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认识。
19
.(
2022
春
·
河南商丘
·
八年级统考期末)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
了中国社会在
20
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同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中前进。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
法;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
矛盾。
(1)
材料一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
“
一五
”
计划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一例。
(2)
材料二中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宪法。那么,你知道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并通过了哪一部法律文
5
件吗?写出其性质。
(3)
在材料三的时间轴中
B
段
“
变革
”
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在
C
和
D
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
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4)
中共八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
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这些成功与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
20
.(
2022
春
·
河南南阳
·
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
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
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
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好、工贼",被非法监禁,
迫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1)
材料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人民行使权力通过什么制度得以实现?
(2)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3)
材料三反映的是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
6
更多推荐
社会主义,材料,河南,发展,人民,经济,中国,建设
发布评论